Modern Linguistics
Vol. 08  No. 04 ( 2020 ), Article ID: 37154 , 4 pages
10.12677/ML.2020.84074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ox” in Chinese, English and Russian

Lu Xu

Department of Russian Languag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Received: Jul. 30th, 2020; accepted: Aug. 13th, 2020; published: Aug. 20th, 2020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words with cultural significan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imal vocabula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all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ny animals become a symbol in human’s thoughts, and this symbol is reflected in languag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factors, religious beliefs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wit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concomitant meanings of each ethnic animal’s vocabular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y compa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nimal vocabulary “fox” in Chinese, English and Russian,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of the three languages of Chinese, English and Russian and summarizes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history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Keywords:Fox, Culture, Cultural Connotation

对比“狐狸”在汉英俄中的文化伴随意义

徐璐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吉林 延吉

收稿日期:2020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0日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伴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动物词汇在所有的语言文化伴随意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动物在人们的思想中成为一种象征,这些象征都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而且由于各民族随历史发展中其地理环境,信奉的宗教和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各民族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虽有共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对比“狐狸”这一动物词汇在汉英俄中的文化伴随意义来看汉英俄三门语言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并从社会、历史、民族心理等方面来概括其原因。

关键词 :狐狸,文化,伴随意义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伴随意义”这一词源自拉丁语“connotionem”,意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意义 [1]。带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通常既包括着说话人对该词所指事物的感情评价和还包含着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词汇与人类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动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根据动物所表现出的自身特性比如动物面貌、发出的声音、生活习性等等这些天然的属性加以运用,通过不同的动物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由于人类的一般进化,不同民族会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看法,但随着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生存背景、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的民族的人所处社会不同,在思维,心理等方面大相径庭,对同一动物产生的联想也各具特色,所谓联想就是指人类在思维活动中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通过对某一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联想并且赋予其文化伴随意义。随着历史潮流沉淀发展下来的动物词汇文化伴随意义要探究它们的异同,必须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接下来将对比汉英俄三种语言中“狐狸”这一动物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并总结其原因。

2. 汉语中“狐狸”的文化伴随意义

狐狸这种动物天性多疑、聪慧,因此有成语“狐疑不决”形容人疑惑多,无法一时决定;“满腹狐疑”,“狐假虎威”等等。因为狐狸过于聪慧,在遇到危险时常常会先选择保护自己甚至会让其他动物有所损失,还会用装死、释放某种气味等方式躲避猎人的抓捕,因此狐狸很狡猾,“狡猾”也是其伴随意义。人们常用狐狸来比喻圆滑狡诈的人,例如“他是只老狐狸,你要小心点”,还有些俗语“狐狸给鸡拜年”、“狐狸看鸡,愈看愈稀”、“狐狸说教,意在偷鸡”喻指“不怀好意、狡猾”的人,常见的成语如“狐鼠之徒”这里狐狸指的是“品质低下的人”;“豺狐之心”指像豺狼那样凶残、像狐狸般狡猾的心肠。《山海经》里的九尾狐是最早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们幻想出来的神兽,描述为“善变化,蛊惑。性喜吃人。受《山海经》的影响,狐狸常常出现在后期的一些神话作品中,形象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狐狸精”一词,用来形容善于勾引男性的恶毒女性形象,具有反面色彩。著名神话作品《封神演义》中的狐狸精妲己,经过千年修炼修化成人形,靠美色吸食男子魂魄,祸国殃民;再比如《聊斋志异》和《搜神记》里的狐仙形象,作品中小狐仙都是机敏聪慧,美貌过人且有善有恶的。通过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狐狸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3. 英语中“狐狸”(fox)的文化伴随意义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fox有两种解释,一种是:a kind of wild animal of dog family, with reddish brown fur, a pointed face and a bushy tail;(一种狗属类的野生动物,尖脸、拥有红棕色的毛发和毛发浓密的尾巴);另一种解释为:a person who is clever and able to get what he wants by deceving or manipulating others.(能够通过欺骗和操控他人得到自己想要的) [2]。第一种解释是根据狐狸的天然属性下的定义,后一种解释带有文化意味。这种文化可以追溯到大衮神话(Dagon mythology)来自《圣经·旧约》“the pale fox is the trickster god of dessert”(狐狸是沙漠中的骗子神),因此英语中狐狸具有“骗子”的文化伴随意义。比如“He is completely foxed”他被蒙了也可说他被骗了。在后期的作品《伊索寓言》中也有呈现,例如《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狐狸假意夸赞乌鸦说它的声音好听,乌鸦高兴的唱起歌来,从口中掉下的肉被狐狸叼去;《狐狸与山羊》中狐狸掩饰自己危险的处境,骗山羊跳下井中,然后踩着羊角跳出井口。从这些故事中仍可看出狐狸狡猾聪明的形象。“A fox is a wolf who sends flowers”狐就是一只送花的狼,“he is foxy, you’re got to watch him”(他很狡猾,你注意一点);“play the fox”、“foxy tricks”意思是“耍滑头”、“狡猾的计划”;“an old fox”(老奸巨猾的人);还有一些谚语,例如“a fox may turn gray, but never kind.”(狐狸可能变灰色但不会变善良)喻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有“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让狐狸看鹅)喻指“引狼入室”。

可以看出在汉语和英语中狐狸这一动物词汇都有狡猾聪明之意,但两民族根据动物本性所产生的联想有所差异,汉文化中受《山海经》影响,多是些人们幻想出来的蛊惑人心、聪明机智的形象;英文化中更多受《圣经》的影响,狐狸多是些骗子的形象,并且在后期的作品和俗语中也有体现。

4. 俄文化中的狐狸(лиса)

俄罗斯民间词汇创作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是狐狸,在这些作品中狐狸的昵称常常有лисичка-сестричка (狐大姐)、лисафия、Лисица-кумушка等;而且俄文化中的狐狸,它既狡猾又古怪而且具有欺骗性,在民间传说中它比狼或熊都厉害,能欺骗任何人。例如在《小圆面包》的故事中,狐狸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小圆面包的信任,然后让小圆面包跳到鼻子上,最后把它吃掉;在《狐狸和狼》的故事中狐狸偷走老人钓的鱼,狼来吃鱼,狐狸欺骗它把尾巴放在河里就能钓到鱼,最后狼的尾巴冻在湖里动弹不得。有很多谚语和俗语中狐狸都具有聪明又狡猾的文化伴随意义,例如“Не волчий зуб, так лисий хвост”(不用狼牙,用狐狸尾巴)喻指不用武力就用计谋;“Лиса своего хвоста не замарает”(狐狸不会弄脏自己的尾巴)喻指狐狸在任何情况下总能逃脱罪责,推卸责任;“Лиса сытнее волка жтвет”狐狸吃的比狼饱(聪明人更会生活)。狐狸还有贪心,欲望强烈的伴随意义:“Лиса во сне кур считает”意思是,狐狸做梦也在数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利用自己的美貌捞取好处的妇女:“Ишь ты!-подумала мать.-Смотришь медведем, а живёшь лисой.”(“真有你的!”母亲想到。“生得一副熊样,干的却是狐狸勾当”)与汉语的“狐狸精”意思相似。还有用来喻指阿谀奉承的人,例如“Лисица-старая льстица”(狐狸是拍马屁的老手)。

俄文化也深受欧洲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狐狸的文化不能随意义与英文化很相似,都具有欺骗之意。俄文化中狐狸的文化伴随意义更加丰富,除了三门语言中共同具有的狐狸本性具有的文化意义,“贪心、欲望强烈,阿谀奉承”是其独有的文化伴随意义。

5. 结语

通过对比三门语言中“狐狸”这一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可以发现,从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汉英俄对这些特性看法基本相同,自然产生了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长期生存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对同一动物词汇具有特殊的感情评价意义和文化历史联想。这些都在语言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说语言承载包含着文化信息。从应用这一角度来看,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打破了词汇通常情况下的语义以及语用界限,使词汇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随着各国之间的贸易及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掌握好一门语言不单单要掌握外语语言的表面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毕竟文化的障碍要比语言的障碍更加严重,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动物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帮助我们准确的使用动物词汇,也能深度地了解汉英俄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文章引用

徐 璐. 对比“狐狸”在汉英俄中的文化伴随意义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ox” in Chinese, English and Russian[J]. 现代语言学, 2020, 08(04): 544-54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4074

参考文献

  1. 1. 张颖. 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7): 205-206.

  2. 2. 张晓艳. 狐狸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对比[J]. 青年文学家, 2012(8): 144.

  3. 3. 芮巧燕.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0(3): 45-4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