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1 ( 2021 ), Article ID: 40320 , 6 pages
10.12677/ML.2021.91009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的英译研究

——以《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为例

陈绮文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6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29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8日

摘要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对比研究英汉新闻标题的特点,发现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据此,本文从目的论的“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分析《中国日报》公众号上的汉英新闻标题,发现新闻标题的英译必须忠实于汉语的新闻内容,译文要做到用词简洁和表达准确,才能方便外国读者快速理解新闻主旨。

关键词

新闻标题,目的论,汉英翻译,《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aking the Bilingual News Headlines on China Daily’s Wechat Account as Example

Qiwen 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Dec. 26th, 2020; accepted: Jan. 29th, 2021; published: Feb. 8th, 2021

ABSTRACT

Based on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 and finds that they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from the Wechat account of China Daily from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 namely, the skopos rule, coherence rule and fidelity rule.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must be faithful to the news content in Chinese with concise words and accurate expressions, so foreign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gist of the news immediately.

Keywords:News Headline, Skopos Theor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China Daily’s Wechat Account, Bilingual News Headline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新闻标题是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闻标题决定了新闻的阅读量。但在翻译新闻标题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相差甚远,文化上也迥然不同,容易引起词汇、语法、修辞、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无疑需要译者在翻译新闻标题时进行再创作。《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其公众号所发表的双语新闻标题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有助于笔者研究新闻标题的汉英翻译,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新闻。本文基于目的论“三原则”,以《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为例,分析新闻标题翻译,并挖掘目的论在英译汉语新闻标题中的指导意义。

2. 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的研究角度由以语言学和形式翻译理论,转向更加倾向于功能化和社会、文化方向,因而成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最核心理论 [1]。目的论的基本概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因素。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是目的论的开创者,其理论的核心是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分析,这些理论强化了译者的交际功能的语言标记意识和功能翻译的转换单位,将文本概念、翻译类型、翻译目的联系在一起,强调任何一种翻译类型都是在特定环境中为特定的翻译目的服务,为目的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Han Vermeer)在赖斯具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翻译“目的论”为主的基本理论。该理论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 [3] 也就是说,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第三阶段,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ts Manttari)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有意识的合作,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以功能为主的交际之上。第四阶段是目的论的完善阶段,主要由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e Nord)在《目的性行为》一书中对功能派的形成过程、各种学术思想和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在这一过程提出了翻译的忠诚原则。

目的论认为,文本在接受中产生意义,译者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对目标文化接收者有意义的文本 [4]。由于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不仅语言上大相径庭,文化上也迥然不同,使得译文不可能完全与原文一一对应。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译文应保留或改动多少原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时应遵循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认为翻译行为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也就是说“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1]。“目的”包括译者的根本目的、翻译的交际目的以及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目的。一般来说,人们进行翻译主要是为了交际目的。例如,他们想要启发或指导目标语读者,使目的语读者能有与原文读者相近的体验。

连贯原则强调译文必须符合译文读者的情况,为译文读者所理解 [5]。换言之,译文必须将译文读者的需求、背景、文化水平考虑在内,让读者看得懂。如果译文没能符合译文读者的需要,那它就不“合适”,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忠实原则强调原文和译文间必须连贯。具体而言,指下述各方之间的连贯:译员从原文接收到的信息、译员对信息的解读、为译文读者所传递的信息。

三个原则之间遵循着这样的关系,目的原则处于核心地位,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追求译文的文内连贯和译文与原文间的互文连贯。目的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的作用,译者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3. 英汉新闻标题的对比研究

为了节省篇幅和增强标题吸引力,英语和汉语的新闻标题都尽可能地做到用词简洁和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同时,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和文化背景差距甚远,使得英语和汉语的新闻标题在语法和标题风格上有较大差异。下面笔者将对分析英汉新闻标题的异同点。

3.1. 英汉新闻标题的相同之处

3.1.1. 选词的简洁性

新闻标题的最大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篇幅去传递信息。要在有限的字数内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那标题的选词肯定要言简意赅,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简短、容易理解的词。例如:

例1:Moscow’s food price is soaring.

Coronavirus: Masks mandatory in France amid fresh outbreaks.

例1标题里的soaring相当于increase dramatically,突出莫斯科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迅速,用词精炼且极具表达力。在第二个标题中,“mandatory”表示戴口罩已经是一个“required by law”的行为,简洁有力地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例2:新发地市场复市了

例3:非洲的“盒马村”

例2标题中,“复市”是指商店、集市等罢市或停止营业后恢复营业,用词简练。例3标题的“盒马村”是指“盒马鲜生”这一中国电商平台在非洲订购食材。用中国人所熟悉的“盒马”,简洁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非洲也加入到中国的电商平台,成为“盒马鲜生”食材供应地之一。

3.1.2.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有时也需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调剂新闻标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英语和汉语的新闻标题常用的修辞手法大同小异,如比喻、借代、拟人、引用、夸张、委婉语、对比、反问、设问等,例如:

例4: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Ripples across Asia: “It Has Been Quiet, Like a Cemetery”.

例4英文新闻标题把“新冠疫情重创后的亚洲旅游地区”比喻成“墓地”,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疫情下的旅游景点是如何的人丁稀少,寂静如“墓地”,极具感染力。

例5:政治化内地医疗援港,人性何在?

例5新闻标题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指把内地医疗援港政治化是一种毫无人性的做法,实质极大地加强了语气,发人深思,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6:美国“现代海盗”行为不得人心

例6标题把“美国”比喻成“现代海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美国为了一己私利,而强行剥夺和压榨别国利益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不正义的,最终肯定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唾弃,不得人心。

3.2. 英汉新闻标题的不同之处

3.2.1. 语法的差异

英汉新闻标题在语法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态、语态省略以及标点符号上的不同。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表达时态方面,英语常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用“to do”表示即将发生的事,而汉语的新闻标题的时态变化可通过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此外,英文新闻标题还常常省略一些助动词及数词,以使得标题简洁 [6]。例如:

例7:昨日北京新增11例,涉及4个区

例8:Tik Tok计划下周起诉特朗普政府

例9:US teachers protest school reopenings

以上三例中,中文标题用了“昨天”来表示“北京新增11例”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下周”来表示“Tik Tok将起诉特朗普政府”,而英文标题中的“protest”就应用了一般现在时态来表示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一般新闻报道,都是对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情的报道,但是新闻往往为了体现新鲜性和及时性,从而导致英文新闻标题与内容时态上出现不同的情况。

3.2.2. 标题风格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的思维差异,导致英语和汉语的新闻标题在新闻风格上。这种思维差异可概括为叙述型与评价型思维的差异,也就是西方思维是侧重自然客观的观察与研究,在编写新闻标题时仅叙述新闻的人物、事情、地点或总结报道新闻事件,不加评论。而东方思维以人本为主体,人是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中心。在报道一些社会新闻时,中文的新闻标题除了记录事情的人物、事情、地点外,还会增加一小句评论性的话语或与新闻相关的其他细节 [7]。例如:

例10:星巴克门店拒收硬币?网友:属于犯法

例10的中文标题除了介绍了发生什么事外,还在最后增加了一句“网友:属于犯法”的评论性语句来表示星巴克门店拒收硬币是一种违法行为,让读者清楚明白这一事件的性质及其严重性。

例11:US virus cases may be 10 times higher

例11的英文标题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美国实际感染人数,使得标题看起来简洁,节省篇幅。但是并没有其他额外的信息,如新增感染人群多是什么人,笔者认为这一点也是关键信息,不应该遗漏。因为如果读者只是一扫而过,只能了解当前美国的疫情情况,无法知道原来新增感染人群多是年轻人。相反,如果能把这一点加上,也许仅从标题就可以提醒读者,让他们意识到年轻人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染人群。

从上述的新闻标题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的新闻标题都做到了以最精炼的词来传达意思。同时,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有时新闻标题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但是,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除了语法不同外,这两种语言的标题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中文的标题风格比较注重于句子和报告内容的完整度,而英文的标题风格则侧重于突显新闻的重要内容。

4. 目的论“三原则”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论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从上文可以看出,新闻标题的主要任务是告知信息,新闻标题翻译的译文最终是为目标读者服务,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内容。此外,译者还应在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的指导下,考虑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背景,以最符合目标读者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下面,本文将以《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为例,根据目的论“三原则”分析新闻标题翻译:

4.1. 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三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它意味着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全过程,应以译文读者所期望的方式进行翻译。换句话说,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

例12:女艺人曝光公司会议录音,“PUA”再上热搜

‘PUA’ trends online again

例12的汉语标题前半部分的“女艺人曝光公司会议录音”属于事情的起因,如果把这部分内容翻了容易使译文累赘,与英文新闻标题要求的精炼背道而驰。翻译时应该删掉这部分的翻译,只需保留后半部分“‘PUA’再上热搜”这一结果,符合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

例13:鸿蒙2.0发布,华为手机明年搭载鸿蒙

Huawei to use own operating system in 2021

例13的汉语标题中包含了很多信息内容,如果选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会使译文显得啰嗦冗长,不符合新闻标题用词简洁的特点。为了能使英语标题尽可能地做到言简意赅,让外国读者能快速了解新闻主旨,可以使用编译的方法,把“鸿蒙”翻译为“own operating system”。这一译文还暗示中国人有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突显出中国高度技术自信,达到彰显中国实力的目的,体现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

4.2. 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要求翻译是可读的和可接受的,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在目标语的文化和交际语境中读懂译文。如果译文没能考虑译文读者的需求、背景和文化水平,那它就不符合目的论的“连贯原则”。

例14:高考公正,才有公平竞争

Exam must be safe, sound and fair

例14原标题里蕴含了一种条件关系:只有高考公正,才有公平竞争。如果把原标题直译,需要翻译出这种条件关系,会让英语读者觉得译文冗长。选择意译的方法,把原标题的条件关系意译成必要条件,而且英语原本也有类似表示公平、公正的表达,且翻译出来的三个形容词都属于单音节重读词,让读者朗朗上口,加深读者看到标题时想要继续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标题吸引读者的目的。此外,“高考”是中国独特的考试,可能存在一些不了解的外国读者,而且标题的篇幅有限,不可能直接在标题中向外国读者介绍。因此,根据目的论的连贯原则,需要把“高考”意译成“exam”,点明了高考最基本的性质。

例15:“陪骂林有有”一次10元!入戏太深是病,得治

“Cursing service” helps you vent anger

例15汉语标题中的“林有有”是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一个小三,很多观看该剧的观众都被这个角色气得牙痒,因此催生了这种“陪骂林有有”的服务。但外国读者不了解《三十而已》这部电视剧,他们不能理解直译的内容。因此,根据目的论的连贯原则,翻译时应该仔细阅读新闻内容,找出重点“陪骂服务”、“泄愤”,概括其大意,再根据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外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对该新闻标题进行编译。

4.3. 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意味着原文和译文之间应存在的连贯性,但忠实于原文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例16:香港教育,急需“解毒”

HK’s education system needs urgent detox

例16这里把“解毒”直译成“detox”,完全保留原标题的风格,生动形象地向外国读者展示出香港的教育系统已深受“反中”、“反政府”之毒,语言具体、平实、客观,体现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

例17:香港教育问题严重,亟须刮骨疗毒

HK’s education system needs overhaul

例17中“刮骨疗毒”一词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其大意是关羽在中了箭毒后。余毒未清,忍着剧痛把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但绝大部分的外国读者不了解该成语的文化内涵。把“刮骨疗毒”意译成“overhaul”,简洁有力地突出香港教育需要彻底检查和大规模整改,忠实于原文的“刮骨疗毒”,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

根据目的论的“三原则”和上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新闻标题时,译者必须要把翻译目的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外国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在译文读起来流利通顺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英汉新闻标题的特点,发现这两种语言的新闻标题都尽可能地做到用词简洁和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同时,它们在语法和标题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这些特点,本文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举例分析《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发现无论使用何种翻译方法,新闻标题的英译必须忠实于汉语的新闻内容和新闻准确与简洁这两个核心要素。此外,还应发挥译者主体性,才能满足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时事,认识中国。

文章引用

陈绮文.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的英译研究——以《中国日报》公众号双语新闻标题为例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Taking the Bilingual News Headlines on China Daily’s Wechat Account as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1): 54-5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1009

参考文献

  1. 1. Baker, M. (2004)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115-122.

  2. 2. 刘军平.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375.

  3. 3. Nord, C.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t. Jerome Publishing, Manchester, 9-32.

  4. 4. 王占斌. 目的决定手段[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6): 23-28.

  5. 5. Reiss, K. and Vermeer, H.J. (1984)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 Niemeyer, Tiibingen, 113.

  6. 6. 朱伊革.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语翻译[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0.

  7. 7. 刘洪潮. 怎样做新闻翻译[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37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