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8142 , 14 pages
10.12677/ML.2022.101009

中国共产党“自塑”和“他塑”形象 对比研究

胡敏霞,黄双明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21日

摘要

百年兼程,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在治国理政和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全面展现。本文通过自建中国政府和《纽约时报》中英双语平行文本语料库,考察和对比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结果发现:1) 提及次数和时间分配表明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间受到较大的国内外关注;2) 英文译名分析发现自塑者和他塑者对中国共产党的译名并不统一;3) 对主题词、高频词、近义词和搭配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主要体现在抗击疫情、扶贫脱贫、国际合作等方面。基于语料库的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分析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掌控和引领自身国际形象塑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自塑形象,他塑形象,语料库分析

Comparing the Self-Created and Other-Created Imag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inxia Hu, Shuangming Hu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Dec. 13th, 2021; accepted: Jan. 12th, 2022; published: Jan. 21st, 2022

ABSTRACT

With one hundred years of commitment and devo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lly demonstrated its capacity to govern China and contain COVID-19 in 2020. Based on two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ora in this period, one shap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other, the New York Times, this article examined and compared the self-created imag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other-created image during the COVID-19 respon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number of mentions and their timing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ceived great domestic and foreign attention in 2020; 2) Varied transl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ere adopted by the two agents; 3) The analysis of subject matter, high-frequency words, synonyms and collocation lines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ffective COVID respon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radication,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self-created and other-created images is conducive to the effort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shaping its own international profile.

Key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lf-Created Image, Other-Created Image, Corpus-Based Analysi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过去一百年的革命和建设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回望2020年,世界各地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响,中国面临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初步控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在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更集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和执政形象。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目标的外在展现 [1]。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是其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取得卓越成果的极其重要的成功之道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如“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3], p.12)。与时俱进地推动和深化党的形象建构工程对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段功伟 [5] 指出一个政党的政党形象可以分为其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胡开宝、李鑫 [6] 在阐述中国形象研究时,也将其界定为“自塑”国内形象和“他塑”国外形象两方面。鉴于此,本文以中国政府和《纽约时报》2020年以“中国共产党”为关键词的中英双语平行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量化手段,详细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形象在此期间的“自塑”和“他塑”。

2. 文献回顾

一直以来,学界运用话语理论分析形象建构 [7] [8] [9],但传统话语分析由于所考察语料狭小或主观选择有利文本而受到诟病,而语料库方法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 [10] [11]。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将语料库方法运用于群体、国家及政党形象研究中 [12] [13] [14] [15] [16]。 [17] 对比中国外交语英译语料库和美国外交话语语料库,通过高频词、关键词、情态动词应用等角度,考察中国外交话语英译中“自塑”的中国政府形象特征。 [18] 对比中国外交语英译语料库和美国外交话语语料库,通过高频词、关键词、情态动以2000年至2018年政府官方话语语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评价理论,对比中国政府话语中的中国和他国形象。总体来看,语料库方法为形象建构考察提供了较好范式,相关研究也取得较多进展 [19] [20] [21] [22] [23]。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始终是学界关注重点 [24]。有从翻译角度讨论“中国共产党”英译对其形象建构的影响 [25] [26] [27];有从理论层面诠释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路径及策略 [28] [29] [30];也有从传播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形象建构 [31] [32] [33]。但运用语料库手段综合对中国共产党“自塑”和“他塑”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的比较少见。鉴于此,本文利用自建中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分析“自塑”和“他塑”中“中国共产党”的英文表达及主题内容,综合语料库工具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讨多维视角下的形象建构及其认知联想。拟回答以下3个问题:1) “自塑”和“他塑”中“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的英文表达有何异同?2) “自塑”和“他塑”中“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有何异同?3) “自塑”和“他塑”中“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的执政党形象有何异同?

3. 研究设计

(一) 研究语料

本研究收录语料发表时间为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别建立代表“自塑”和“他塑”的两个中英平行子语料库(见表1)。

1) 中国政府话语语料库(Chinese Official Discourse Corpus,以下简称“CODC”)

该库共354 篇中英平行文本,形符总数约1,921,749词。包含:① 中国领导人2020年官方讲话63篇;② 中国外交部2020年例行记者会259篇;③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新冠疫情的新闻发布会32篇。领导人讲话和外交部记者会语料下载自外交部官网(www.fmprc.gov.cn),国新办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下载自国新办官网(www.scio.gov.cn),两网站均提供相应英文译本,且均由中国政府官方机构代表译者/译员翻译审校。

2) 纽约时报语料库(New York Times Corpus,以下简称“NYTC”)

该库共396篇中英双语报道,形符总数约1,222,995词。在收集语料时,首先以“中国共产党”及简称“中共”为关键词,在《纽约时报》中文网(https://cn.nytimes.com)进行批量检索,接着使用python脚本对所有返回结果进行检查,剔除研究时间范围外及非中英双语报道。语料原始内容源于《纽约时报》英语报道,由其内部翻译团队译成中文后,再以双语形式发表于《纽约时报》中文网。

Table 1. The corpora composition

表1. 语料库构成

(二) 研究方法与步骤

借助语料分析工具“Sketch Engine”,首先,针对研究问题1),以“中国共产党”及简称“中共”作为检索词,提取两库中所有双语平行索引行,并分别对检索词对应英文表达进行统计,分析“中国共产党”英文表达应用特征。

其次,针对研究问题2),通过分析报道时间、提及次数及关键词来考察“自塑”和“他塑”中“中国共产党”在2020年的关注度和关注点。关键词(Keywords)是指与另一个较大容量的参照语料相比,考察语料中出现频率显著更高的那些词语 [34]。在提取关键词时,为避免语料库中不相关信息干扰核心关键词生成,我们参考 [35] 一文,提取两库中包含“中国共产党”及简称“中共”的索引行所在段落,以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为参照语料库,生成关键词表并取前30位,对比分析所涉及话题异同。

最后,关于研究问题3),通过相关高频搭配和近义词云图来分析“中国共产党”“自塑”和“他塑”形象异同。对“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搭配考察能帮助更好地了解其在传播时的具体使用语境和接受情况 [36],符合( [37], p.11)提出的“由词之结伴可知其意”,近义词的考察还能进一步探究其引发的相关认知联想 [38]。

由于两库中“中国共产党”对应英文表达不一,且目前“Sketch Engine”不支持两个及以上的英文单词作为检索关键词(如“Communist Party”),因此在考察报道时间与话题、关键词表、高频搭配和近义词时,我们都将语料中“中国共产党”所对应英文表达全部替换为“CPC”而获得搜索结果。

4. 结果与讨论

(一) “中国共产党”英文表达特征

在CODC的“自塑”中,“中国共产党”英译表达基本一致,超过80%的情况均使用了“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69次)或其缩写“CPC”(276次);出现频率第三的表达为“Chinese Communist Party”(42次);此外偶有出现“CCP”(10次)和“China /Chinese”(5次)。但是,结合含有这些表达的索引行来看,“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和“CPC”之外的英文表达大都为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国外媒体提问时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自塑”中“中国共产党”的英文表达基本都是“Communist Party of China”或其缩写“CPC”(见表2)。

在NYTC的“他塑”中,对应英文多样不一,共有13种英文表达,且不存在某一种表达占比超过50%的情况。其中“the Communist Party”(316次)在纽约时报中使用频率最高,除此之外,用“the Party”(265次)、“Chinese Communist Party”(259次)来指代“中国共产党”也较为常见。此外,受到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传统影响,其在报道“中国共产党”时也会强调执政这一概念“(China’s) ruling Communist Party”(62次) (见表2)。

总体来看,“自塑者”和“他塑者”的“中国共产党”英文表达有明显差异:中方的英译基本统一为“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而《纽约时报》却很少采纳该英文表达,更多使用的是“the Communist Party/the Party/Chinese Communist Party”(见图1)。

Table 2. Different English express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DC & NYTC

表2. “中国共产党”在CODC和NYTC中的不同英文表达方式

Figure 1. Comparison of English equival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DC&NYTC

图1. CODC和NYTC中“中国共产党”对应英文表达对比

(二) 2020年“中国共产党”报道关注度和关键词

1) 关注度分析

在CODC中(见图2),“中国共产党”每月均被提及且频数不少于20次,表明对其整体关注度较高。其中,提及次数最多月份为8月(56次),主要话题涉及中美关系、中共领导力、中国进一步开放合作的决心等;7月(50次)位列第二,主要话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等;此外2月(44次)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多次提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疫中的重要作用。

Figure 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mentions and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DC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图2. CODC中2020年1~12月“中国共产党”被提及次数及文章篇数分布

在NYTC中(见图3),“中国共产党”每月均被提及且频数不少于40次,表明纽约时报也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7月(155次)由于中国共产党诞辰和中美关系问题等使得对其关注度居全年之首;5月(110次)位列第二,主要关注新冠疫情在中国的反弹、中国的应对能力、以及全国两会;提及次数第三的2月(101次)主要聚焦新冠疫情的爆发和传播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索引行考察后发现,3月的“他塑”中国共产党形象最为正面。如《中国为西方赢得时间,西方却浪费了它》(“China Bought the West Time. The West Squandered It”)等报道积极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控制新冠疫情中的果敢作为和积极努力(“worked hard”, “acted far more decisively”)。

2) 关键词分析

首先,结合表3图4可以看出“自塑者”和“他塑者”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共塑”。在前30个关键实词中,NYTC和CODC出现的共同关键词有12个,主要涉及两大主题:① 新冠疫情(Coronavirus、Covid-19、Pandemic、Wuhan、Hubei);② 中国、中国共产党及其最高领导人(China、Chinese、CPC、Xi/jinping)。表明无论是“自塑”还是“他塑”,新冠疫情和党政领导都是2020年“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核心主题。

在CODC的“自塑”中,还涉及另外两大主题:① 过去一年的建设成就,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科学性和精准性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如alleviation (第15位)、science-based (第17位)、targeted (第21位)、people-centered (第24位);② 中美关系,包括中国发言人对中美关系China-US (第10位)脱钩decouple (第28位)以及美国政客(如Pompeo)无端指责(wantonly)的回应(defense)。

在NYTC的“他塑”中,也涉及另外两大主题:①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治人物的互动,如Biden (第14位)、Trump (第12位)、Bannon (第23位);② 中国的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如Tiktok (第13位)、Wechat (第17位)、Twitter (第20位)、Internet (第26位),词汇索引行分析发现,这些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具体传播渠道,表明中国共产党形象正通过这些新媒体渠道得到全方位传播,但其中部分报道话题别有用心(Xinjiang、Hongkong)。

Figure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mentions and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NYTC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图3. NYTC中2020年1~12月“中国共产党”被提及次数及文章篇数分布

Table 3. Top 30 keywords relat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DC and NYTC

表3. CODC和NYTC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前30个关键词

Figure 4. Keyword lists and clouds relat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DC and NYTC

图4. CODC和NYTC中“中国共产党”相关报道关键词对比词云图

(三) 中国共产党自塑和他塑形象分析

1) 高频搭配

参考 [39] 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我们以四大介词类别对“中国共产党”在NYTC和CODC中的高频搭配进行总结。

表4所示,CODC中四类介词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的“自塑”形象。① “Of”类搭配表明在提到“中国共产党”时具体谈及内容。其中,中方多次提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与角色(如leadership、role、influence、ability),呈现出为人民服务,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正面形象(“It 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achieved independence, freedom and liberation”)。② “By”类侧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如built、efforts、created),这些动词传递出党脚踏实地、充满活力的积极形象。③ “Between”和“Towards”类则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及其他国家间的良性联系(如bond、tie、cooperation、satisfaction、confidence)。

表5所示,NYTC中四类介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他塑”形象。① “Of”类具体多次谈及中国共产党党员(member),既有支持之声也有反对意见(support/follower、critic/criticism);也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控制力和领导力(如leadership、hands、rule、control、power、dominance)。② “By”类搭配多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件和活动。较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活动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如authorized、controlled、directed、led),以及在重要政策和事件上的宣传和纪律(如campaign,disciplined)。③ “To”和“For”类搭配反映出疫情等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如ties、loyalty、praise、support),也包含困难挑战(如challenge、damage、blow、difficult)。

Table 4. Related prepositional collocations of “CPC” in CODC

表4. “CPC”在CODC中的相关介词搭配

Table 5. Related prepositional collocations of “CPC” in NYTC

表5. “CPC”在NYTC中的相关介词搭配

2) 认知联想

利用“Sketch Engine”的“Thesaurus”功能,首先生成CODC中“CPC”一词的近义词表及词云图。如图5所示,在“自塑”中,“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同志(Jinping)为核心的党中央(committee)领导下(leadership),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多边合作(multilateralism、UN),与第三世界友好交往(Africa、ASEAN、Pakistan),积极开展主场外交(FOCAC、SCO、G20),向世界展示了多方面的、积极的中国形象。结合索引行来看,在中方的“自塑”中,“中国共产党”所带动的认知联想是以人为本(例1)、与他国交好(例2)、领导有力和受到支持爱戴(例3)的积极形象。

Figure 5. The synonym list and word cloud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DC

图5. “中国共产党”在CODC中的近义词表及词云图

例1:

例2:

例3:

其次,如图6所示,在“他塑”中,“中国共产党”同样被视作是以习近平同志(Xi)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政党(party),是代表人民(people)的政府(government),是代表中国(China/Beijing)的权威(authority),其形象对应方为美国执政党(Trump/Biden administration)。结合索引行来看,“他塑”中“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快速经济发展,特别是显著扶贫成就(例4);二是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疫苗研发供应等国际挑战中的积极贡献(例5)。

Figure 6. The synonym list and word cloud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NYTC

图6. “中国共产党”在NYTC中的近义词及词云图

例4:

例5:

5. 结语

本文使用语料库方法对比考察了2020年“中国共产党”的“自塑”和“他塑”形象。研究发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译方面,“自塑者”和“他塑者”并未形成统一表达。在形象建构方面,“自塑”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主要表现为在国内领导有力、治国有方、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以及在国际上积极促进国际抗疫合作,打造“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他塑”的形象更为多样,既涉及中国共产党党员,又关注新媒体,所呈现的正面形象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应对疫情、经济发展和扶贫脱贫等方面的执政能力,以及在气候变化等国际共同挑战上的大国角色。不过,本文的双语平行语料仅为2020年一年,且在讨论“他塑”形象时只集中分析了《纽约时报》一家美国媒体,未来可以收录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并扩大时间范围进行历时研究。

基金项目

2019年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YL20191112001;2019年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YJSKCSZ2019003。

文章引用

胡敏霞,黄双明. 中国共产党“自塑”和“他塑”形象对比研究
Comparing the Self-Created and Other-Created Imag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1): 61-7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009

参考文献

  1. 1. 张荣华, 梁超.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逻辑、历程及启示[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7(1): 78-87.

  2. 2. 陶厚勇.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百年实践的历程考察与经验启示[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1): 17-24.

  3. 3. 习近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4. 4. 张希中.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J]. 领导科学, 2021(8): 4-7.

  5. 5. 段功伟. 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

  6. 6. 胡开宝, 李鑫.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 内涵与意义[J]. 外语研究, 2017, 34(4): 70-75+112.

  7. 7. Beller, M. (2007) Germans. In: Beller, M. and Leerssen, J., Eds., Imagology.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s. A Critical Survey, Rodopi, Amsterdam, 159-166. https://doi.org/10.1163/9789004358133_029

  8. 8. Florack, R. (2007) French. In: Beller, M. and Leerssen, J., Eds., Imagology.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s. A Critical Survey, Rodopi, Amsterdam, 154-159. https://doi.org/10.1163/9789004358133_028

  9. 9. 汪徽, 辛斌. 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美国退出TPP”相关报道为例[J]. 外语教学, 2019, 40(3): 32-38.

  10. 10. Sinclair, J. (1991)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1. 11. Stubbs, M. (1996) Text and Corpus Analysis: Computer-Assisted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Blackwell, Oxford.

  12. 12. Baker, P. and McEnery, T. (2005)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UN and Newspaper Text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2, 197-226. https://doi.org/10.1075/jlp.4.2.04bak

  13. 13. Cristina, C. (2016) Images of Turmoil: Italy Portrayed in Britain and Re-Mirrored in Italy. In: Van Doorslaer, L., Flynn, P. and Leerssen, J., Eds., Interconnecting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Imagology,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 239-256. https://doi.org/10.1075/btl.119.14cai

  14. 14. Van Doorslaer, L. (2012) Translating, Narrating and Constructing Images in Journalism with a Test Case on Representation in Flemish TV News. Meta, 4, 1046-1059. https://doi.org/10.7202/1021232ar

  15. 15. 刘文宇, 毛伟伟. 非洲报纸媒体中中国形象的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 2020, 37(2): 9-15+55.

  16. 16. 马伟林, 崔彦杰.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及物性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5): 114-121+17.

  17. 17. 胡开宝, 田绪军. 中国外交话语英译中的中国外交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中国外语, 2018, 15(6): 79-88.

  18. 18. Li, T. and Zhu, Y. (2020) How Does China Appraise Self and Others?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Discourse& Society, 2, 153-171. https://doi.org/10.1177/0957926519880036

  19. 19. Baker, M. (2020) Rehumanizing the Migrant: The Translated Past as a Resource for Refashioning the Contemporary Discourse of the (Radical) Left.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6, 1-21.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19-0386-7

  20. 20. Kyung, K. (2014) Examining US News Media Discourses about North Korea. Discourse& Society, 2, 221-244. https://doi.org/10.1177/0957926513516043

  21. 21. 胡开宝, 盛丹丹. 《可持续发展报告》英译本中的华为公司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43(6): 94-106.

  22. 22. 林元彪, 徐嘉晨. 基于语料库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媒英语报道话语分析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1): 41-49.

  23. 23. 许文胜, 方硕瑜. “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在英语社会的传播与接受——基于G20国家新闻报道的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4): 82-95.

  24. 24. 刘小燕, 崔远航. 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研究的演进与未来取向[J]. 国际新闻界, 2020, 42(6): 132-152.

  25. 25. 李贵升. “中国共产党”的英译不能改——与赵心树教授商榷[J]. 国际新闻界, 2010(4): 112-115.

  26. 26. 赵心树. 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翻译与词字翻译——以“中国共产党”的英译为例[J]. 国际新闻界, 2004(4): 12-17+24.

  27. 27. 赵心树, 李聪. 跨语传播中的应用符号学理论——再谈“中国共产党”的英译[J]. 国际新闻界, 2006(8): 32-37.

  28. 28. 陈金龙. 建党纪念与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 61(3): 34-41+232-233.

  29. 29. 李冉. 网络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J]. 政治学研究, 2012(6): 30-38.

  30. 30. 张静.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的逻辑理路[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5): 15-20.

  31. 31. 刘佳, 韩强. 新时代海外中共研究: 历史发展、传统范式和全新动向[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0(2): 196-202.

  32. 32. 许正林, 王卓轩.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 40(9): 68-75.

  33. 33. 朱潇潇, 徐宇. 美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1930-1937)——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为对象[J]. 苏区研究, 2020(2): 62-74.

  34. 34. Scott, M. and Tribble, C. (2006) Textual Patterns: Keywords and Corpus Analysis in Language Education.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

  35. 35. 胡开宝, 张晨夏.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1): 89-97.

  36. 36. 李晓倩, 胡开宝.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中主题词及其搭配研究[J]. 中国外语, 2017, 14(6): 81-89.

  37. 37. Firth, J. (1957) 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 In: Firth, J., Ed., Studies in Linguistic Analysis, Philological Society, Oxford, 1-32.

  38. 38. Wang, B. (2021) Presentation, Re-Presentation and Percep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An Analysis about Core Concepts on the “Belt and Road” Based on a Comparable Corpus. In: Wang, B. and Munday, J., Eds., Advances in Discours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Routledge, New York, 10-23. https://doi.org/10.4324/9780367822446-3

  39. 39. 许文胜, 方硕瑜. 国际语境下的术语翻译与中国形象建构——基于语料库的“普通话”概念词使用实证研究[J]. 中国外语, 2019, 16(2): 91-10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