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1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80866 , 9 pages
10.12677/AR.2024.111009

社会联系与失能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关系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杨雅池1,唐龙兴1,汪天怡1,安芷薇2,唐平2*

1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四川 成都

2四川省应用心理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14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31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19日

摘要

目的:探讨社会联系对失能老人心理弹性的影响,分析社会支持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4个城市的医疗机构中抽取621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对社会联系和失能老人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并用Bootstrap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四川省失能老人心理弹性得分为(23.97 ± 7.17),处于较低水平,并在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社会支持在社会联系和失能老人心理弹性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社会联系为失能老人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或感知社会支持,并拥有更多的心理和物质资源,以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关键词

四川省,失能老年,社会联系,社会支持,心理弹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nection and Resilience of Disabled Elderly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Yachi Yang1, Longxing Tang1, Tianyi Wang1, Zhiwei An2, Ping Tang2*

1School of Psychology,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2Sichuan Applied Psychology Research Center,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Dec. 14th, 2023; accepted: Jan. 31st, 2024; published: Feb. 19th, 2024

ABSTRACT

Purpose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ocial connection on the resilience of disabled elderly, analyz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them,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Methods: The method of convenient sampling is used to draw 621 disabled elderly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4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fo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PSS 22.0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t-test, variance analysis, and Pearson-related analysi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social connection and resilience of the elderly, and Bootstrap is used to further verify. Results: The resilience score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in Sichuan Province is (23.97 ± 7.17), which is at a lower level, and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cultural level, occupation, and income (P < 0.05). Social support plays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in resilience and social connection. Conclusions: Social connection provides more practical or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or the disabled elderly, and has more psychologic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o improve its resilience level.

Keywords:Sichuan Province, The Disabled Elderly, Social Connection, Social Support, Resilienc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 中,我国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干预力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复杂严峻,对老年群体心理问题的发现以及防御与改善应该成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其中,心理弹性(resilience),又称心理韧性或心理复原力,指在面对各种创伤、挫折、压力、逆境等负面事件的影响时,个体能保持心理、生理功能相对正常的能力 [2] 。该概念强调个体遭遇困境以及个体成功应对困境这两方面的因素 [3]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他们面临着许多重大生活事件变化甚至是困境,例如退休后社交骤降、身体机能快速下降以及亲朋好友的离世。高水平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老年人适应重大生活变化、更好地应对挫折和抵抗压力。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 ,同时也是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 [5] 。还有研究表明,老年个体心理弹性越高,发生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风险越低 [6] 。因此,提高老年群体的心理弹性有利于挖掘和激发老年人自身抵御生活中应激事件和风险的潜能,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自2010年以来,老年人的心理弹性具有可塑性这一观点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 [7]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 BPNT)中的关系需要指出,当个体感受到与他人有着良好的关系时,会促进个体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能够有效提升个体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压力困难的能力 [8] 。针对老年人的研究表明,社会隔离程度较高,即社会关系不充足的老年人在面对压力时没有办法获取充足的社会关系网络来缓冲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9] 。同时,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假说 [10] 指出,拥有更强的社会联系说明其在生活中拥有更多互动的机会,这些重要的人能对个体提供物质、信息、精神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通过影响人们处于压力状态时的内部认知系统,从而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作出推测:1) 社会联系紧密程度对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当社会联系越紧密时,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越高,反之,当社会联系越疏离时,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越差;2) 良好的社会联系会增加失能老人实际和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从而增强其心理弹性。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Figure 1. A hypothetical model of mediating social connection,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图1. 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中介假设模型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月至10月在四川省资阳市精神病院、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乐至县宝林镇中心卫生医院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处医疗机构抽取失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设定的纳入标准为:1) 年龄 ≥ 60岁;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MZ/T 039-2013)《老年人能力评估》中规范性附录B《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 ≤ 95分;3) 意识状态与认知能力足够完成调查;4) 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有意愿配合完成调查。设定的排除标准为:1) 拒绝接受调查;2) 认知能力障碍或患有精神障碍;3) 听力、语言表达存在障碍,沟通困难;4) 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参与调查。

2.2. 研究工具

2.2.1. 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编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人口统计学、一般状况等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户籍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原工作单位等信息。

2.2.2. 社交网络问卷

本研究用于测量社会关系的问卷采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 LSNS),该量表是社交网络筛查所最为普遍使用的工具之一,用于评估从家人和朋友中获得的感知社会联系 [11] 。LSNS从最初的10个项目逐渐发展,最后创建了标准化简易版,即LSNS-6 [12] 。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总计30分,为6个项目的等权重总和。考虑到本研究发生在疫情背景下,且研究对象为失能老人,因此将“见到或听闻”修改为“线上或线下联系”。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为0.72,内部一致性尚可接受。

2.2.3. 社会支持量表

Classsens等学者编制了老年人健康相关控制感问卷,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13] 。该问卷分为A、B两个部分,共28题。其中,B部分问卷包括居家自我照顾、专业健康保健、医务人员沟通、未来照护需求与社会支持共五个维度。本研究采用了B部分中的条目中社会支持维度的问题来评估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旨在衡量个人对其社会支持网络的可用性和质量的看法。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受试者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有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

2.2.4. 心理弹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Laura等人编制的简化心理弹性量表(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简化后共由十个项目组成,用以评估个体承受困难经历并继续发展自我的能力 [14] 。得分越高表明受试者心理弹性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2.3. 调查方法

由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在读的学生以及医院工作人员担任调查员,完成被试筛选与调查。由于调查对象是失能老年人,存在视、听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的障碍,因此调研员在必要情况下需要逐个向被试读题并解释问题。在施测前征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并由被试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完后当场核查,若发现错填或漏填现象即时修改,核对无误后再收回问卷,保证数据完整性和问卷回收有效性。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M)、标准差(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心理弹性得分为因变量,以不同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简单中介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利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在95%CI条件下,不不包含0则表示相关效应显著。

3. 结果

3.1. 失能老人人口学及心理弹性情况

采用简易失能相关临床事件问卷的失能等级评定如表1所示。其中,轻度失能老人占比最大,达到80%以上。并对这部分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及各项条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总分为(23.97 ± 7.17),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的失能老人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在年龄、民族、婚姻情况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

Table 1. Disability level distribution

表1. 失能等级分布

Table 2. Resilience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表2. 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情况

Table 3. Differences in the resilience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in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表3. 失能老人心理弹性在人口信息上的差异

3.2.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分析问卷中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将所有参与假设的量表题目一起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超过1个(共有4个),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低于40% (34%),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能解释变量间的大部分变异,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见表4。心理弹性与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两两之间也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4. 中介效应分析

社会联系对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影响显著。当放入中介变量社会支持后,社会联系对心理弹性的直接影响作用不再显著(β = −0.081, t = −1.241, P > 0.05),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正向影响显著(β = 0.710, t = 11.352, P < 0.001),如表5所示。用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社会支持中介效应95%CI上下限均不包含0,加入中介变量后,社会联系对心理弹性的直接效应95%CI上下限包含0,说明社会联系完全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弹性,社会支持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如表5所示。因此,推测得出:社会联系紧密程度对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当社会联系越紧密时,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越高,反之,当社会联系越疏离时,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越差。

Table 5.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nection and resilience

表5. 社会支持在社会联系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

Table 6. 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s

表6. 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本文对四川省四个城市的失能老人进行了调研,探索了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失能老人心理弹性得分为(23.97 ± 7.17),处于较低水平,并在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社会支持在社会联系和失能老人心理弹性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与过往研究相比,四川省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总分不仅低于一般老人 [15] [16] ,也低于青少年或其他患病人群 [17] [18] 。大多数研究表明,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的自我意识、认知能力以及社会性都趋于稳定,有更多的抗压经验,因此大部分老年人的心理弹性高于儿童青少年 [15] 。这一结果差异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存在关系。失能老人不仅会经历身体机能下降、亲友离世等重大生活变化,还要面对更多困境和压力,例如长期卧床活动减少、需要人长期照料、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因此伴随着更多痛苦、恐惧、自责等心理,更难应对压力源。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失能老人心理弹性进行探索的结果表明,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每月经济收入都是失能老人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这与过往的研究存在一致性 [19] [20] 。生活在城镇以及收入更高的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更强,这可能是因为生活在城镇以及高收入的失能老人群体能更快捷地享受到医疗服务系统,获取专业人士的帮助,从而降低因丧失部分行为能力而产生的恐惧、忧虑情绪。此外,退休前职业、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影响。相比而言,退休前多为脑力工作、文化程度更高的老人心理弹性水平更高,这涉及老人是否能对疾病有科学、客观、理性的认知和预期。总体看来,想要提升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一方面应从预防入手,社会及医护工作者应加强教育和宣传,提升人们对失能风险因素的认知,降低失能风险;另一方面应从保障入手,政府应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以及从政策层面减轻失能老人就医压力。注重特殊老人的心理健康的塑造,通过多途径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是我国积极老龄化努力前进的方向。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会联系与失能老人心理弹性存在着正相关。社会学中将人际交往网络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 [21] ,其中强关系网络表现为有较多可以互动且联系紧密的人,例如家人、朋友、同事等。弱关系网络表现为亲密程度较低、感情较弱、互动次数少、互惠交换少,是社会群体间交换信息的有效渠道,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生活在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石的中国社会 [22] 中的失能老人来说,社会联系越紧密,与外界的沟通和接触、互动以及资源的传递就越多 [23] ,应对风险的压力也更小。

本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在社会联系与心理弹性中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这符合社会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以及社会交往理论所作出的推论,即拥有良好的社会联系会提高失能老人实际感知和主观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当失能老人同时拥有应对生活压力的实际资源和相信他人会提供支持的信念之后,便可以抑制对应激事件的情绪及生理反应,增加其心理弹性。这一结果也与以往对不同人群的研究一致 [24] [25] [26] ,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强的社会关系是获取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源最牢靠、节省成本的方法 [27] 。实际或感知社会支持更高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更好地调整心理功能,尤其是对老年群体来说,社会支持是其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28] 。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SST)指出,老年人会以情绪目标为主导安排自己的社会交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重要关系上,减少外围的交往,从而提升自己的积极体验 [29] 。高心理弹性的老人拥有较多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心理和物质资源,以增强其心理韧性水平 [30] [31] [32] 。老年期虽然处于人生发展阶段中的衰退期,但是仍有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自我整合的发展任务。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个体情感上获得的被尊重、支持和理解的体验越多,其内心的满意程度越高,个体发展出的能力也就越强 [33] 。能在日后的生活中继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应对生活中的其他变化。

作为一种应对负面事件时的内在能力,心理弹性对维持失能老人社会功能发挥以及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面临转型,以社区服务为主导的互助养老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甚至有超越家庭养老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为失能老人提供社会支持的对象也部分地会从儿女转移到社区工作人员、同辈等。对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石、以孝道文化为根基的中国社会来说,这一转变无疑会带来不少的挑战,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的同时,仍然应该加强立法和道德方面对于家庭养老的支撑作用,并探索更多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式,提升失能老人的心理复原力,帮助其幸福老化。

致谢

感谢为本文提供帮助的项目基金以及所有社区工作人员。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2XSH013),社会治理视域下西部地区社会老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文章引用

杨雅池,唐龙兴,汪天怡,安芷薇,唐 平. 社会联系与失能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nection and Resilience of Disabled Elderly—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01): 52-60.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1009

参考文献

  1.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新华社. https://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016-10-25.

  2. 2. Masten, A.S., Lucke, C.M., Nelson, K.M. and Stallworthy, I.C. (2021) Resilience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Multisystem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7, 521-549.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clinpsy-081219-120307

  3. 3. 马伟娜, 桑标, 洪灵敏. 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6(1): 89-96.

  4. 4. 廖红. 老年人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3): 684-688.

  5. 5. 张丹. 以心理弹性为焦点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杀意念及干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1.

  6. 6. 韩梦宇, 刘志臻, 尹莲花, 等. 社区中老年人心理弹性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3): 321-327.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21.03.001

  7. 7. Lara, J., Godfrey, A., Evans, E., et al. (2013) Towards Measurement of the Healthy Ageing Phenotype in Lifestyle-Based Intervention Studies. Maturitas, 76, 189-199. https://doi.org/10.1016/j.maturitas.2013.07.007

  8. 8. Deci, E.L. and Ryan, R.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 227-268. https://doi.org/10.1207/S15327965PLI1104_01

  9. 9. 赵丹, 余林. 社会交往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 46-54

  10. 10. Vaux, A. (1988) Social Support: Theory,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Praeger Publishers, Westport.

  11. 11. Zareapoor, M. and Shamsolmoali, P. (2015) Application of Credit Card Fraud Detection: Based on Bagging Ensemble Classifier.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48, 679-685. https://doi.org/10.1016/j.procs.2015.04.201

  12. 12. Mahesh, B. (2020)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9, 381-386.

  13. 13. Claassens, L., Terwee, C.B., Deeg, D.H., et al. (201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erceived Control in Health Care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Care Needs in the Netherlands.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5, 859-887. https://doi.org/10.1007/s11136-015-1124-2

  14. 14. Campbell-Sills, L. and Stein, M.B. (2007) Psychometric Analysis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Validation of a 10-Item Measure of Resilience.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0, 1019-1028. https://doi.org/10.1002/jts.20271

  15. 15. Lee, J.H., Nam, S.K., Kim, A.R., Kim, B., Lee, M.Y. and Lee, S.M. (2013) Resilience: A Meta-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91, 269-279. https://doi.org/10.1002/j.1556-6676.2013.00095.x

  16. 16. 庞芳芳, 赵佳, 苏英, 官锐园. 老年人共情能力与抑郁: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多重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27(2): 330-333.

  17. 17. 王玉霞, 顾立学, 邵聪. 乳腺癌患者依恋与心理弹性——回避型情感过程的多重中介效应[J]. 中国卫生统计, 2021, 38(2): 290-292.

  18. 18. 刘茹, 徐姝娟. 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 25(6): 588-592.

  19. 19. 江虹, 徐晶晶, 王瑞, 伊向仁, 周雅茹, 潘芳. 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幸福感、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9): 11-16.

  20. 20. 刘彦慧, 王媛婕, 高佳, 廖瑞雪. 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7): 818-822.

  21. 21. Granovetter, M.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1360-1380. https://doi.org/10.1086/225469

  22. 22.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3. 23. 王娜娜, 韩丽娜, 孙滕滕, 等. 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与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 全科护理, 2021, 19(23): 3181-3185.

  24. 24. 孙仕秀, 关影红, 覃滟云, 等.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1): 114-118.

  25. 25. 高云鹏. 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1, 17(4): 199-201.

  26. 26. 韩黎, 李茂发. 农村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3): 385-387, 390.

  27. 27. 边燕杰, 张文宏. 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2): 77-89

  28. 28. Lou, V.W. and Ng, J.W. (2012) Chinese Older Adults Resilience to the Loneliness of Living Alone: A Qualitative Study. Aging& Mental Health, 16, 1039-1046. https://doi.org/10.1080/13607863.2012.692764

  29. 29. Fredrickson, B.L. and Carstensen, L.L. (1990) Choosing Social Partners: How Old Age and Anticipated Endings Make People More Selective. Psychology and Aging, 5, 335-347. https://doi.org/10.1037/0882-7974.5.3.335

  30. 30. 孙静, 李伟. 心理韧性在社区老年人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7): 827-830.

  31. 31. 巩阳, 温红娟, 温扩, 等. 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20): 5109-5112.

  32. 32. 李佳, 郑安云. 老年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 26(3): 440-443.

  33. 33. 李长瑾, 洪炜, 赵佳, 甘伟.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9): 6-10.

  34. 34. 王玉洁, 许吉祥, 陈瑛玮, 等. 老年人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23, 39(2): 201-20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