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920 , 10 pages
10.12677/ml.2024.124301

中华文化传播及文化润疆研究

——以“T恤衫”上的多模态为例

张楚曼,唐欣,袁韶彤,马军*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9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30日

摘要

中华文化为文化润疆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充分条件,是中华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形成的兼收并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大文化。就目前来看,中华文化传播仍任重道远。为了创新中华文化传播方式,拓展文化润疆的新形式,丰富多模态文化传播理念,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搜集新疆高校大学生日常所穿T恤衫并分析其多模态现象及蕴含的文化元素。研究结果显示,在当下时尚思维加强、世界文化迅速传播的时代,西方文化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审美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同时其更倾向于选择元素丰富新颖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播,文化润疆,多模态,T恤衫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Culture-Moisturize Xinjiang

—A Case Study of Multi-Modality on “T-Shirt”

Chuman Zhang, Xin Tang, Shaotong Yuan, Jun Ma*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Mar. 10th, 2024; accepted: Apr. 19th, 2024; published: Apr. 30th, 2024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has provided rich nourishment and ample room for Culture-Moisturize Xinjiang. It is a profound culture of inclusiveness. We all have a stake in each other’s future, form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and common struggle.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innovate ways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develop the new form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enrich the concept of multi-mod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theory, collects college students’ T-shirts in Xinjiang and analyzes its multi-modal phenomena and embedded cultural elements through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urrent fad and rapid spread of world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esthe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and they are more inclined to choose designs with abundant and novel elements.

Keywords:Chinese Culture Dissemination, Culture-Moisturize Xinjiang, Multimodal, T-Shirt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对外可以树立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内则可以普及中华文化、凝聚民心。对于多民族聚居地区来说,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积极作用。T恤衫作为现代人的夏季日常服装,通过不断地发展,已经不仅是一种着装,更成为一种文化产品,富含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播文化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从多模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新疆高校大学生日常所穿T恤衫上的多模态现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元素,探讨中华文化传播、文化润疆及文化建疆的新路径。

2. 理论框架

多模态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福塞维尔提出,指的是多种符号模态(如语言、图像、声音等)在一个交流或表达中共同作用的现象 [1] ,旨在对非语言之外的符号系统进行研究。这个概念强调了信息的传递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模态,而是通过多种模态的相互配合和协同来实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表达 [2] [3] 。此后通过不断研究发展,张德禄总结提出多模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文本中,不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图像、音乐、手势等)共同作用,以传达意义和信息的现象 [4] 。在多模态交流中,不同的模态可以相互补充、强化或提供不同的视角,从而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5] 。通过合理运用多模态,人们可以创造更加吸引人、富有创意和有效的交流体验 [6] 。

就T恤衫而言,主要包含两种符号系统:图像和文字。它们的组合方式,可以是图片 + 文字,也可以是纯图片与纯文字。据此,可以对T恤衫上的多模态做如下分类(见图1)。

此外,从文化元素角度看,本研究将所涉及文化分为三大类: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中西文化结合。中华文化包括绵延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包括自中国近代以来不断发展形成的现代文化的主流 [7] ,例如汉字、京剧脸谱、水墨画等。西方文化指的是在西方地区发展起来的文化 [8] ,例如著名油画、西方神话传说、摇滚乐队标志等。中西文化结合则是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形式。因此对T恤衫上所含文化有如下分类(见图2)。

Figure 1. Modal classification on the T-shirt

图1. T恤衫上的模态分类

Figure 2. Cultural categories on the T-shirt

图2. T恤衫上的文化分类

基于上述模态和文化的分类,本文将对T恤衫做深入的研究,考察其中的模态运用方式及其蕴含的文化元素。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搜集新疆高校大学生日常所穿T恤衫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新疆高校大学生所穿T恤衫的特征。

3. 结果和讨论

本研究共收集到新疆高校大学生日常所穿T恤衫300件,其中男女生各150件。根据前文的理论框架和分类,分别从模态分布和文化元素的方面进行分析。

3.1. 模态分布

经语料分析,在300个有效样本中,复合模态样本(见图3)共154个,占比约51.33%;单模态样本共146个,占比约48.67%。在单模态样本中,图片类(见图4)共41个,占比约28.08%;文字类(见图5)共105个,占比约71.92%,如图6所示。

Figure 3. Composite mode

图3. 复合模态

Figure 4. Single modal picture

图4. 单模态图片类

Figure 5. Single modal text

图5. 单模态文字类

Figure 6. Modal distribution

图6. 模态分布

总体来看,复合模态样本数量略多于单模态样本;而在单模态样本中,文字类样本数量明显多于图片类。由此推测,新疆高校大学生在选择T恤衫时更喜欢时尚程度高、设计复杂的图文结合样式,而单一的图片或文字设计则显得单调,选择人数较少。同时,具有丰富含义的文字类设计比图片更受年轻人欢迎。

3.2. 文化元素

以上是从模态角度分析样本,接下来从文化角度探讨T恤衫所含文化情况。

如例所示,下图7为中华文化样本,图文设计源自国产品牌李宁,文字取自其品牌LOGO,图片设计则基于我国星象文化,将传统星盘元素与未来航天相结合,通过插画手法表现贯古通今的概念。我国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下中国航天事业处于世界前列,二者结合正体现了传统星象文化博古通今、内涵深厚以及我国追求卓越的时代声音。下图8为西方文化样本,设计元素源自Justin Roiland和Dan Harmon创作的美国成人动画科幻情景喜剧《Rick and Morty》(《瑞克和莫蒂》)。该动画以科幻冒险为主线,展现美国国内家庭生活及社会特征,将美国文化通过动画传播向世界。下图9为中西文化结合样本,由HEA潮牌设计,参考国粹醒狮,在忠于传统醒狮形象的基础上加入潮流元素,形成其具有代表性的小醒狮设计。同时,印花“HEA”不仅表示品牌名称,也代表品牌设计者们“Happy Easy Anyway”的态度。此外,在古粤语中,“hea”意为寻找、发现新事物,也代表其创作意旨。以醒狮作为品牌形象,也是在引起更多年轻人对醒狮文化的关注,鼓励年轻人一同探索,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不忘根本,坚持不懈寻求发展。

通过统计分析,在300个有效样本中,中华文化样本共12个,占比约4%;西方文化样本共252个,占比约84%;中西文化结合样本共14个,占比约4.67%;无文化样本22个,占比约7.33%,如图10所示。

Figure 7. Chinese culture

图7. 中华文化

Figure 8. Western culture

图8. 西方文化

Figure 9.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图9. 中西文化结合

Figure 10. Cultural elements

图10. 文化元素

由此得出,西方文化样本数量占比较大,明显高于中华文化样本和中西文化结合样本;中华文化样本最少,但与中西文化结合样本数量相差不大。结合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由此导致的文化全球化影响也在日益显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在文化交流中进入中国年轻人的视野。因此,新疆高校大学生在选择T恤衫时更倾向于选择包含西方文化或中西文化结合的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含有中华文化的常见设计则选择较少。

3.3. 文化与模态

以上均从单一的模态或文化方面对样本进行研究,接下来将从文化与模态两个方面共同分析样本,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以不同模态分布形式为切入点探究。

如例所示,下图11为中华文化复合模态样本,设计上整体参考了中华图腾元素及纹样元素,采用刺绣工艺,绘有山岳、腾龙、祥云等,写有繁体字“華”。龙图腾是中国汉族的民族图腾,龙作为民族标志,由掌管降雨的象征到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其不仅代表了我国古代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基本理解,更表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逐步构建 [9] 。中国的纹样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历史或宗教背景相关,不同纹样包含着不同时代文化及人民愿景。下图12为中华文化单模态样本,绘有经典刺绣图案。刺绣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中国十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技法繁多,其不仅是中华文化审美的象征,更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 [10] 。下图13为西方文化复合模态样本,设计参考日本公司开发制作的动作类电子游戏《星之卡比》的主人公卡比,其形象代表着敢于冒险、不畏挑战的坚韧精神。下图14为西方文化单模态样本,写有“I DON’T SMOKE”字样,其作为拒绝吸烟的口号,起到警示、宣传、引导作用。下图15为中西文化结合复合模态样本,设计包含中国国宝熊猫元素及adidas品牌LOGO。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家符号,其文化内涵在当下时代环境中丰富发展,因此被多国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依托其可爱形象,我国将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其中,构建出一个和平友好、包容开放的国家形象 [11] 。下图16为中西文化结合单模态样本,写有汉字“幸福”“喜乐”及英文“HAPPINESS”“HEALTH”“FUTURE”。其设计体现了文化不同,但美好寓意彼此相连,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息息相通。

据此统计得出,12个中华文化样本中包含复合模态样本5个,占比约41.67%,单模态7个,占比约58.33%;252个西方文化样本中包含复合模态样本136个,占比约53.97%,单模态116个,占比约46.03%;14个中西文化结合样本中包含复合模态样本13个,占比约92.86%,单模态1个,占比约7.14%。如图17所示。

Figure 11. Composite mode of Chinese culture

图11. 中华文化复合模态

Figure 12. Single mode of Chinese culture

图12. 中华文化单模态

Figure 13. Composite mode of Western culture

图13. 西方文化复合模态

Figure 14. Single mode of Western culture

图14. 西方文化单模态

Figure 15. Composite mod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图15. 中西文化复合模态

Figure 16. Single mod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图16. 中西文化单模态

Figure 17. Culture and modality

图17. 文化与模态

由此发现,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样本中,复合模态与单模态占比差别并不明显;而在中西文化结合样本中,复合模态占比明显高于单模态。据此推测,新疆高校大学生选择T恤衫时在单一文化元素前提下,图案文字设计对选择的影响并不大,文化元素本身是否受欢迎才是关键;而在多种文化元素共有时,新奇复杂的图文形式则比单一设计更受欢迎。

3.4. 小结

本研究通过从模态分布、文化元素、文化与模态三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模态角度看,多模态样本数量略高于单模态,而在单模态样本中,文字类样本数量明显多于图片类。由此,可以推测新疆高校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多模态设计的T恤衫,同时图文倾向差异明显。其在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文字或图文结合设计的T恤衫,而单纯的图片类设计选择较少,可能因为当下年轻人更喜欢元素丰富、表意直白的设计。

第二,从文化角度看,西方文化样本占比明显高于中华文化样本。在300个有效样本中,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样本数目仅为西方文化元素的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下互联网快速发展、世界文化迅速传播的时代,西方文化对当下年轻人的审美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含有西方文化元素(例如地标建筑、英文俗语、影视作品等)的T恤衫设计风格尤其受到年轻人欢迎。

第三,中华文化样本整体占比较少。含有中华文化元素设计的T恤衫也是年轻人的选择对象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以及国人文化自信意识加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上中华文化,希望将中华文化传播给更多人关注,因此也愿意选择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T恤衫。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样本占比较少也意味着当下中华文化传播的文化使命仍然任重道远。

4. 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于在多民族聚居地区传播中华文化给出以下建议:

1) 从教育引领上:通过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引领者、倡导者,起到榜样作用。新疆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责任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学术研究、鼓励展览、开办文化讲座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去,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向更多人介绍和普及中华文化,引导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理解。

2) 从宣传上:媒体应积极宣传中华文化,营造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展示T恤衫的设计理念、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提升T恤衫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3) 从设计上:生产商应提高文化传播意识,通过产品传递中华文化。商家通过在T恤衫上印制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图案、诗词或寓意,将中华文化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使之更加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还能让大学生感受到文化自信。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多模态视角,从文化元素入手,以新疆高校大学生群体日常所穿T恤衫为载体探讨中华文化传播的途径。研究得出新疆高校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有西方文化元素、多模态设计的T恤衫,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的T恤衫也是年轻人的选择之一。未来中华文化传播仍需要多方努力,以此发挥出大学生的主力军作用。社会各界应积极宣传中华文化,T恤衫生产商应提高文化传播意识。当整个社会存在中华文化的气息,整个国家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我们才能更有底气地讲出文化自信。

此次研究结果对于新疆高校大学生日常所穿T恤衫上所呈现的多模态现象、文化元素特点以及如何利用T恤衫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一定启示。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在文化元素判定上存在主观性。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

基金项目

项目信息:本篇为新疆大学学生大创项目论文。

项目编号:S202310755035。

项目名称:中华文化传播及文化润疆路径研究——以“T恤衫”上的多模态为例。

文章引用

张楚曼,唐 欣,袁韶彤,马 军. 中华文化传播及文化润疆研究——以“T恤衫”上的多模态为例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Culture-Moisturize Xinjiang—A Case Study of Multi-Modality on “T-Shirt”[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4): 682-69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301

参考文献

  1. 1.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4): 108-113.

  2. 2.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3. 3. Forceville, C. (2006)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The Case of Image Schemas. In: Hampe, B., Ed., 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New York, 195-223.

  4. 4.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 6(1): 24-30.

  5. 5. 刘秀丽, 刘露营.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学刊, 2004(2): 108-113.

  6. 6. Forceville, C. (2009) Multimodal Metaphor i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1, 2454-2471.https://doi.org/10.1515/9783110215366

  7. 7. 曲慧敏.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8. 8. 徐新. 西方文化史[EB/OL]. https://m.zhangyue.com/chapter/11911837?p2=104072����С˵, 2023-10-23.

  9. 9. 王宪昭. “中华文化共有符号记忆”系列之一 龙图腾: 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J]. 中国民族教育, 2023(6): 62-64.

  10. 10. 包龙源. 共同体视阈下中华文化基因解码与保护传承研究——基于贵州民族刺绣文化考察[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 20-40.

  11. 11. 金泽华. 熊猫符号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蚌埠: 安徽财经大学, 2023.

  12.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