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7485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121549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LIL)启示下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璐璐,谭亚玲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9日

摘要

翻译硕士专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其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都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本研究回顾了翻译硕士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提出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根本问题是对学科定位和专业本质认识的不足。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本研究提出,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改革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建立、利用实习基地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

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

Study on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L

Lulu Gao, Yaling Tan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Nov. 12th, 2023; accepted: Dec. 11th, 2023; published: Dec. 19th, 202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MTI) has witnessed a vigorous growth in recent years.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discipline orient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hich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reviewing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ed reform method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TI majors,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 of MTI is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discipline. Enlightened by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MTI majors should carry out more in-depth innovations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reform, field training enhancement,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and rational establish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raining bases.

Keywords: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MTI), Talent Cultivatio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MTI),截止目前,开设MTI专业的高校已达到300余所。MTI的建立为培养、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打造了重要平台与路径,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出了积极贡献。MTI在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国力等不断发展与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对外开放与交流逐步加强的迫切要求。探究、解决MTI学科体制中的问题,创新、改革MTI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 MTI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余年发展,MTI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重要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形成了较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MTI专业的设立较晚,与其他学术类学科专业相比,MTI专业在学科定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突出的问题。穆雷指出,目前国内MTI学生培养的关键问题包括:培养单位无法确保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职业化程度整体不高;对语言服务和本地化行业缺乏认识,开设的本地化课程少;各个学位点没有形成显著的地域性和专业化特色,导致MTI专门性、实用型人才少等问题 [1] 。何其莘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建设有三大难点:办学理念、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2] 。柴明颖分析了MTI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隐忧,指出MTI学位教育需要有一个综合的体系性调整 [3] 。杨朝军从产业化角度分析了MTI培养模式,指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问题为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4] 。穆雷、王巍巍就翻译硕士学科的教育特色与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翻译学硕士(MA)和翻译专业硕士(MTI)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翻译教育,应有更显著的差别,若不及早厘清,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发展等 [5] 。仲伟合提出,我国翻译专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清、人才培养方案不妥、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教学方式方法不新、实践教学基地不用、教学管理方法不变、职业资格证书不接等问题 [6] 。

总体来看,MTI专业由于没有形成非常成熟、清晰的学科定位,因此在办学理念上难以抓到学科专业本质,导致学科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方法不适当、实践性不强。面对MTI学科体制与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与构想。于涛认为,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应该制定服务于国家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育、产教融合、教学方法、国际合作交流、新技术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的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与发展力度 [7] 。黄友义、杨平、邢玉堂等学者就创新MTI培养模式展开了探讨,认为应从生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8] 。穆雷分析了我国MTI专业学位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该加大校企师资队伍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中融入行业需求,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实用、科学的教材 [1] 。可以看出,针对MTI学科体系与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国内学者围绕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学科特色、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交叉融合、重视实地操练等重要方面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厘清了问题的根源与表现、提出了可行性的改革路径。但也要注意到,MTI学科在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上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明确学科专业的本质。由于对学科认识的不足和偏差,导致MTI在培养模式上摇摆不定,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MTI学科首先应该探究学科与专业的本质,只有厘清本质,才能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MTI与MA最大的不同在于,MTI是专业、技能、实操、职业化为导向的,MTI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强调整体性、技能性、职业性、实操性。因此,MTI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秉持知识整体性、技能专业性、实践突出性的理念,而这种重知识整体性、语言实践性、专业技能性的教育理念正契合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思想内涵。

3.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阐释

3.1.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发展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洲,最初以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的模式提出。当时欧盟提出在成员国间使用统一语言、统一货币,直接催化了欧盟非英语为母语成员国英语学习的方法改革。CLIL的提出是为了使学习者在认知能力与语言技能的整体提升中达到熟练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沟通的目的。内容语言融合之所以最初被确立为一种“学习法(learning)”,表现了其更偏重于构建、提高学习者认知能力的思想。同一时期,美国的部分中、小学展开了内容依托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CBI)实践,此教学法较有效果地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内容学习能力与语言发展能力,并陆续在美国的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更大范围的实践,如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学术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英语二语习得教学(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等 [9] 。欧洲与美国在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效促进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内容语言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日本与中国的内容语言融合教学主要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并率先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探索 [10] 。

内容语言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早在20世纪初就已在我国得到应用。当时的英文课程已经囊括了历史科目、社会学科目、语言学科目、哲学科目等;北大英文系当时的必修课程也包括戏曲、教育学等;西南联大英文系开设了大量的文学、戏曲、小说、诗歌、散文,及跨学科课程如生物学、经济学、逻辑学、哲学、美学等。目前,无论是从理论诠释还是实践经验积累,我国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方面都取得了较具突破性的进展。理论上,内容语言融合教育从最初的内容依托教学法拓宽到内容语言相融合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研究;关注了理念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优越性,及合理可行性强的教学模式等,提出了以技能为导向的教学理念(Skill-Oriented Instruction);实践上,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公共外语教学拓展到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关注了应用中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学科知识的构建体系、教学法、教材发展等。许多学者认为,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法重点关注了认知的构建及思维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应当被定义为一种教学理念。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发展到当前,有着几十种有效的践行模式,因此其无论是理论内涵还是实践路径,都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3.2.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路径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强调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同等重要性。语言的习得不能脱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认知水平、具体语境而孤立存在。人类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形成于人类社会中,发生于具体语境里,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与认知水平,受到主观因素、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语言的习得要在语言使用中完成,语言的使用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真实的环境需要与一系列的主观、客观因素相一致,只有这样,习得的语言才能反映出真实的主客观世界,才具有意义。因此,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强调使用真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作为语言习得的载体,通过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百科知识水平、语言使用技能。可见,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更强调学习者的“学”与“习”,教师的“教”更多则体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而通过最初在美国使用此范式进行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与学术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则更能看出,语言实践在内容语言融合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内容语言融合强调语言学习中内容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提升的有机统一。内容知识的选取要考虑到具体需要应用到的语言技能,根据语言技能的特点选取适当的内容知识学习,使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得益彰。同时应该注意,单纯的主题内容学习与内容语言融合学习不同,在内容语言融合学习中,内容学习既是媒介也是目的,因此,内容语言的相融合需要区别于一般的主题式内容学习或一般的语言技能训练。最显著的区别是,内容语言融合教育将内容知识学习、语言技能提升、认知能力构建,三者统一于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方面都需要随着整体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科伊尔(Coyle)从整体论角度提出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法最重要的四方面:内容(content)、(语言)沟通(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以及文化(culture) [11] 。4Cs框架(4Cs Framework)阐释了内容语言融合范式的重要内涵与特征:第一,内容是学习者获取百科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和构建认识框架的关键;第二,认知能力是学习者有效获得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第三,语言学习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并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学习者的语言技能、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三者互为保障,相互促进;第四,语言技能的训练,即让学习者有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是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该在保证充足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进行语言输出训练,语言输出训练不仅可以检验、提升语言的习得水平,更能够内化知识内容,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认知整体水平;第五,社会文化知识的习得与掌握对于语言学习和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对创新MTI人才培养的启示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习得、认知的全面构建、语言的真实操练、社会文化的核心地位,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国家培养厚植爱国情怀,适应时代、社会、市场需求,具备过硬专业技能与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语言融合教育将内容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实操融合为一个整体,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知识、夯实语言技能。在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启示下,MTI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科交叉融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都可以开展深入的探究与改革创新。

4.1. 改革课程设置

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根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委员会对于翻译硕士专业培养方案的最新要求,MTI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突出案例分析和实习实践教学。因此,MTI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全面培育、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翻译实践能力、实操能力、职业化素养。因此,MTI在目前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需要大力加强实践、实习、职业化课程群建设,聘请优秀的专业专家、行业专家、翻译工作者加入到授课团队中,并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写作、专业实习、毕业答辩等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4.2. 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理念强调语言的实际操练,认为语言技能只有在大量、持续、高质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质的提升。MTI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下的教学模式,更多采用案例教学、现场展示、职场模拟、项目管理模拟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大量、真实的翻译实践、专业训练中稳步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改革陈旧、实操性不强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在时效性、语言难度、可操练性、主题容量等各个方面都要打磨、筛选。MTI教材内容既要时效性强,又要丰富多元。同时,还应该兼顾语言难易度,在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科学、有效使用、组织教材。此外,MTI人才培养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全面培育。

MTI教学要重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与优势,形成整体性强、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同时,MTI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如慕课、开放式翻译训练平台、线上翻译技术平台等,全面助力翻译人才培养。MTI教师要充分了解MTI教育的本质与特点,明确其与MA在课程性质与功能上的不同,不断提升知识储备、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

4.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合理利用实习基地,培育学生过硬的职业化能力。MTI学位点应充分挖掘、利用语言服务业、公共服务、政府等相关资源,积极寻求与符合资质要求的相关机构、单位、部门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或联合办学,合理建立、利用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熟悉、体验、理解本专业内涵,强化专业能力,培养职业操守和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优质的途径与平台。

实习基地是培养、提升、检验MTI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能力与优秀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媒介与平台,是链接课堂与职场的重要手段。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与职业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翻译任务训练中全面提升认知水平与专业能力。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要契合各个MTI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学科与地基的充分沟通下,共同制定实习基地培养方案与计划。同时,实习基地的实训任务内容要与学生的学科培养和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办法。科学利用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课堂教学与职业化技能训练的重要补充与平台。

5. 结论

MTI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在明确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的前提下,拓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大媒体”、“翻译技术”时代的到来极大拓宽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思路。翻译专业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要给学生提供“走出去”的实践机会。翻译专业要在培育学生过硬的语言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突出新时代全方位的育人要求,将价值引领、传统文化教育、综合素质提升贯穿、融合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2年度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职业化发展的翻译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高璐璐,谭亚玲.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LIL)启示下翻译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Study on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L[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029-100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49

参考文献

  1. 1. 穆雷. 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现状与问题——基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报告》的分析研究[J]. 中国翻译, 2020, 41(1): 87-96.

  2. 2. 何其莘.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三大难点: 从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期验收谈起[J]. 东方翻译, 2012(1): 4-7.

  3. 3. 柴明颎.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上外高翻综合改革试点[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4(2): 91-95.

  4. 4. 杨朝军. 产业化视域下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J]. 中国翻译, 2012, 33(1): 24-28.

  5. 5. 穆雷, 王巍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 中国翻译, 2011, 32(2): 29-32+95.

  6. 6. 仲伟合. 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翻译, 2014, 35(4): 40-44.

  7. 7. 抓住机遇, 守正创新, 推进翻译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会综述[J]. 中国翻译, 2023, 44(1): 7-11.

  8. 8. 黄友义, 杨平, 邢玉堂. 创新翻译专业教育模式, 培养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座谈会综述[J]. 中国翻译, 2023, 44(1): 12-15.

  9. 9. Sibulkin, J. (2018) Analysis o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Methods Influencing Student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6, 176-194. https://doi.org/10.4236/jss.2018.611013

  10. 10. 常俊跃, 赵永青.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LI)的提出、内涵及意义——从内容依托教学到内容语言融合教育[J]. 外语教学, 2020(9): 49-54.

  11. 11. Coyle, D. (1996) Theory and Planning for Effective Classrooms: Supporting Students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ontexts. In: Masih, J., Ed., Learning through a Foreign Language, CILT, London, 65-6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