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3, 2, 10-15 http://dx.doi.org/10.12677/tcm.2013.2100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tcm.html) Recipe Compatibility, Relating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ng-Gui-Zhu-Gan Drink: An Overview* Lu Zou, Tao Liu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Email: zldyxok@163.com Received: Dec. 28th, 2012; revised: Jan. 2nd, 2013; accepted: Jan. 27th, 2013 Abstract: Ling-Gui-Zhu-Gan Drink is comprised of Poria, Ramulus cinnamomi,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and Gly- cyrrhiza uralensis. The recipe component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drink is reasonable and classical. In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been referred that phlegm retention results in many diseases. This drin k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pp lication after modifying because it is a representative recipe for Yang Warming & Liquid Metabolism Promotion. For a better use of the recipe in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same pathogenesis, compatibility, relating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ecip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Ling-Gui-Zhu-Gan Drink; Recipe Compatibility;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邹 璐,柳 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Email: zldyxok@163.com 收稿日期:2012 年12 月28 日;修回日期:2013 年1月2日;录用日期:2013 年1月27 日 摘 要: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该方用药精准、配伍考究。中医学认为“百病 多由痰作祟”,而苓桂术甘汤是温阳利水,治疗痰饮病的经典方。通过药物加减,在临床各系统疾病中皆有应用。 为更好将该方应用于相同病机不同疾病中,以下对方中药物配伍、配伍相关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配伍;药理;临床应用 1. 引言 苓桂术甘汤由张仲景所创,出自《伤寒杂病论》, 为治中焦阳气不足,脾失健运所致的痰饮证而设,是 温化痰饮的主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有“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下冲胸,起 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 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 证并治第十二》[2]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苓桂术甘汤主之”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苓桂术甘汤主之”。前人已对方中茯苓、桂枝、白术、 甘草四味药物的药理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后 世医家在《伤寒论》的指导下,突破其痰饮病主方的 应用限制,运用该方在多系统疾病治疗中均取得很好 的疗效,显示了苓桂术甘汤在相同病机、不同疾病治 疗中的巨大潜力。现将苓桂术甘汤药理、配伍等方面 的研究文献综述于下。 2. 苓桂术甘汤药物配伍 2.1. 茯苓配伍桂枝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 8120262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No. J50305 ) 。 痰饮病的治疗,温阳、渗利是关键。仲景治痰饮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0 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时多用苓桂。其中茯苓性平、味淡,《本经》中说茯 苓“益心脾”,即健脾运湿化痰饮,同时善于治疗“胸 胁逆气”,“心下结痛”等痰饮内停症,又能“利小便”, 使痰饮有去路。桂枝为“阳中之阳”,可温阳化气, 使有形之阴邪得以消散。苓桂相伍,一利一温。既能 淡渗利湿,又能温阳化气,是“温药和之”理论指导 下的最佳配伍。二者相配时,用量方面,苓多偏利, 桂多偏温,在苓桂术甘汤中茯苓多于桂枝(4:3),是以 茯苓为君,桂枝为臣,渗利与温阳并举、标本兼顾, 重在治标,是治疗痰饮病较适宜的比例[3]。 2.2. 茯苓配伍白术 茯苓与白术的配伍是健脾利水药对中的经典。白 术能够健脾燥湿,茯苓则通过渗湿来益脾,一燥一渗, 运、利结合,健脾而去水。《得配本草》言“茯苓得 白术,逐脾水”。《伤寒杂病论》见此配伍的 13 方中, 白术用量常在二两到四两,茯苓则用三两或四两,最 多半斤,除个别方中白术用量大于茯苓,茯苓用量都 大于或等于白术,着眼于渗湿以健脾[4]。因茯苓甘淡 性平,重用其健脾利水,佐白术健脾燥湿,助除湿之 功。茯苓、白术用量多少还是要根据药物在方中的主 次关系、病情虚实、湿邪部位、药味多少等来确定。 苓桂术甘汤中则重用茯苓,渗湿利水为主,辅以白术 健脾燥湿以助脾胃运化功能[5]。 2.3. 桂枝配伍白术 苓桂术甘汤中,仲景取桂枝、白术相伍行温阳健 脾,利水降冲之效[6]。桂枝通阳化浊,下气降逆,温 补心阳以治水寒之邪,配白术能健脾利水。明·赵以 得在《金匮方论衍义》中分析苓桂术甘汤时提到“桂 枝乃手少阴经药,能通阳气,开经络,况痰水得温则 行;白术者,治风眩,燥痰水,除胀满”。在该方中 桂、术二味均为治里之用,温化在里之水湿。二者用 量比例无一定之规,随证增减。 2.4. 甘草在方中的配伍作用 分析《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病篇中方剂,甘草 的配伍作用可总结为培土制水以厚中焦、滞药于中以 图缓利、辛甘相合以发阳气[7]。苓桂术甘汤所治为中 阳不运所致水饮证,病位在脾、在中。苓桂术甘汤取 甘草合白术、茯苓来培土治水、健脾渗湿,而成治痰 饮主方。若方中纯用峻通快利之品渗利水湿,徒伤津 液饮难去,有甘草则行缓和之性,使渗利化湿药物能 滞于中焦缓缓发生作用,就避免了疏利之品直达下 焦。另外,辛温之桂枝与甘温之甘草配伍,辛甘相合, 更能激发阳气。 综览全方,重用茯苓为君,渗湿健脾,祛痰化饮, 使水饮从小便而出;臣以桂枝,以其辛温,温阳化气, 布化津液,并平冲降逆,协君药加强化饮利水之力; 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运化以杜绝生痰之源,合桂 枝以温运中阳,协茯苓以健脾祛湿;佐使炙甘草补脾 益气,合桂枝助化阳气,佐茯苓,制其渗利太多而伤 津,兼和诸药。四药共奏健脾利湿,温阳化饮之功。 3. 配伍相关的药理研究 彭江宇等[8]通过将苓桂术甘汤拆方,在煎煮、用 水提醇沉法后提取多糖,计算各组煎液多糖总量和溶 解率后发现,茯苓能够显著提高苓桂术甘汤中多糖的 溶出,多糖的溶出在茯苓与炙甘草的合煎剂中增加。 刘新[9]发现茯苓、桂枝配伍能增强各自利尿作用。 单味茯苓有一定利尿作用,而单味桂枝基本无利尿作 用,除茯苓桂枝 1:1 配伍组外,两者合用均有利尿作 用,且较茯苓单用明显,以茯苓桂枝组(2:1) > 茯苓桂 枝组(1:2) > 茯苓桂枝组(4:3) > 单味茯苓组。实验说 明两者有协同作用,且以茯苓桂枝组(2:1)为最佳比 例。与速尿作用相比,配伍组有类速尿作用,能增加 小鼠总尿量,虽时间上不如速尿作用迅速,但茯苓桂 枝组(2:1)作用总时间更长,利尿作用更缓和。 文跃强等[10]发现,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总多糖是调 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有效部位之一。彭腾等[11] 证实白术与茯苓配伍,在 1:1 配伍的复方中,白术内 酯Ⅲ的含量最高,随着比例的变化,其含量会发生不 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发现[12],白术所占比例越大,多 糖提取率越高,随着茯苓比例的增大,多糖的提取量 在不断的减小,故初步推断茯苓中的成分对白术中多 糖的含量有重要的影响。 贺晓芳等[13]实验证实,白术茯苓汤水煎液及提取 组分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 大鼠小肠黏膜 sIgA 水平,表明水煎液对局部黏膜免 疫功能有显著地增强作用,白术茯苓多糖可能是白术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1 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茯苓共煎产生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白术茯 苓总多糖不同剂量组比较显示,低剂量作用最强,三 者量效呈负性关系,反映出剂量对药效影响的重要 性。 中药在合煎过程中存在水解、氧化–还原、脱羧、 聚合与异构化等反应,且伴有助溶作用;药对中成分 的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等于两种单味药简单相加。佘 金明等[14]研究发现,白术、桂枝组成药对后,单味药 桂枝消失 33 种组分,白术消失 7种组分。药对新增 4 种组分,且桂枝中的桂皮醛组成药对后其含量由 23.78%下降至 4.90%。 周穗生等[15]研究结果表明:桂枝与甘草配伍可促 进桂枝有效成分桂皮醛的煎出,从而增强了桂枝温经 通脉的作用。王秋等[16]实验证实,桂枝甘草汤在抑制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对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方 面,确实优于桂枝单味。 宋宗华[17]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苓桂术甘汤中 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研究。加减拆方后研究结果 显示:茯苓与桂枝均体现出一定的用量依存性,在原 方水平上,继续增大两者用量,药效增强趋势不大, 即对药效的增强已无明显作用。而白术和甘草则只有 趋势性变化,即配合主药的辅助作用,其药量加减对 药效并无显著影响。 4. 苓桂术甘汤药物有效成分研究 4.1. 茯苓 茯苓中 β-茯苓聚糖为主要成分,另一种有效成分 为四环三萜类的有机酸—(茯苓素)。 β-茯苓聚糖中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 进细胞分裂,激活补体,抗诱变,抗肿瘤[18],对肝炎、 肝硬化、鼻咽癌和胃癌等患者有一定疗效[19,20]。 茯苓中的四环三萜酸统称为茯苓素,茯苓素是利 尿消肿的主要成分。有抗肿瘤、抗炎、免疫影响、止 吐、增强胰岛素活性等作用。 4.2. 桂枝 桂枝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其具有降糖调脂作用 [21]。桂皮醛还对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有促进作用[22]。 另外还有抗菌、抗炎活性[23]。现代研究证明桂枝确有 改善微循环[2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5],在一定程度体 现了祖国医学中桂枝温通心阳的作用。 4.3. 白术 白术中含苍术醇、苍术酮、芹子烯、倍半萜内酯 化合物白术内酯和一些炔类化物等。 白术中苍术酮含量较高,有抗菌、抗炎作用[26]、 抗肿瘤[27]作用。另外还有对消化道的影响,对应激性 溃疡有很强的预防效果,能缓和应激状态下引起的全 身性机能低下[28],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兴奋和抑制的 双向调节作用[29,30],安胎[31]作用。 白术内酯 I与苍术酮作用相似,另外还有抗白血病 作用[32]。 4.4. 甘草 甘草中含有三萜皂苷甘草酸,其钾、钙盐为甘草 甜素,是甘草中的甜味成分,水解后产生甘草次酸; 还有黄酮类成分,如甘草素、甘草黄酮、甘草查尔酮、 甘草香豆素和四氢喹啉类生物碱、多糖等[33]。 近年国外学者对甘草酸防治肝损害所做研究,进 一步丰富和加深了对甘草酸治疗各种肝损害机理的 认识。Okamoto[34]等研究发现甘草酸可有效地防止Fas 介导的肝损伤、防治 Con A介导的肝损伤[35]。甘 草 酸 治疗丙型肝炎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Van Rossum[36] 等发现短期应用甘草酸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清 ALT 水平,并且肝组织损伤也得到改善;长期应用可以预 防肝细胞癌征象的发生。 5. 临床应用 5.1. 神经系统疾病 苓桂术甘汤主要用于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内耳性眩晕、梅尼埃综合征等 病。 曾海[37]用本方治疗内耳性眩晕,眩晕、呕吐严重 者加泽泻、法半夏、生姜;心悸突出加浮小麦、远志、 柏子仁;纳呆者加鸡内金、焦山楂、神曲。李盛田[38]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药用苓桂术甘汤加生牡蛎、泽 泻、法半夏、生龙骨、郁金、石菖蒲、磁石、生姜, 总有效率达 94.3%。刘为熙等[39]运用本方加味治疗水 饮内停性眩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陈皮、泽泻、 生姜。眩晕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呕吐甚者加旋覆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2 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花、代赭石、炒枳壳;伴有耳鸣、耳聋者加石菖蒲; 血压高者加怀牛膝、地龙;头痛剧烈者加川芎、白芷, 取得满意疗效。王冬娜等[40]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泽 泻、生龙骨、生牡蛎、钩藤、丹参、川芎、生姜,治 疗美尼埃综合征 86 例,疗效满意。 5.2. 心血管系统疾病 苓桂术甘汤可用于治疗水饮阻遏心阳之证,使水 饮得除,胸阳振奋,症状消除。 刘福信等[41]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在常规 西医支持治疗外,加用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总 有效率达 83.3%。周晔玲[42]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充 血性心力衰竭后,患者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 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谭树兴[43]以本方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示缺血改善,室早 减少者 7例。罗月中[44]运用本方治疗 32 例老年顽固 性肺部感染合并肺性心衰患者总有效率为 90.6%。叶 建芳等[45]用本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西药治疗 基础上,用苓桂术甘汤加人参、葶苈子、泽兰治疗水 气凌心证的心衰患者 60 例,疗效明显高于纯西药对 照组,并提示本方有较好的改善心功能作用。李建明 [46]运用本方加葛根、牛膝、夏枯草治疗 1例高血压病 人,6剂痊愈。 5.3.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患,病机责之于肺、脾、肾,兼痰饮 内停者,都可使用本方。 陈祖周[47]用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哮喘 50 例。药用 苓桂术甘汤加细辛、麻黄、苏子、五味子、桑白皮。 有效率 92.0%。李洪功[48]用茯桂术甘汤加味辨证治疗 胸膜炎,疗效颇佳。陆莺[49]用苓桂术甘汤加苏子、杏 仁、紫菀、款冬花、制半夏、陈皮,治疗慢性支气管 炎60 例。寒象明显加细辛、干姜咳痰量多夹有泡沫 者加白芥子、防风;气滞者加枳壳、莱菔子;气虚者 加炒党参、黄芪;咳喘甚者加白果、沉香曲,总有效 率为 91.17%。 5.4. 消化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影响或损伤脾胃功能,均可导致脾失健 运,水湿内停。苓桂术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振 奋阳气,确中病机,药到病自除。 魏岳斌等[50]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疗组用苓桂术甘汤加黄连、吴茱萸。结果显示:治 疗组之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李良元[51] 以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有热者加黄连、吴茱萸; 气虚加太子参、黄芪;刺痛加蒲黄、五灵脂,收效颇 佳。李良元[51]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9 例,一般服药 10 剂左右,临床症状可完全消失。另 李良元治疗 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予苓桂术甘汤加 减:党参,茯苓,桂枝,半夏,泽泻,海螵蛸,生姜, 甘草。经加减服用 13 剂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5.5. 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上有运用本方治疗产后尿潴留、尿路结石, 证属肾阳虚夹瘀,膀胱湿热者,取得满意疗效。 梁丽娟[52]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产后尿潴留 86例。 小腹隐痛,恶露量少者加益母草、制香附、台乌药; 潮热汗出量多者加白芍、橹豆衣;口淡纳差,便溏者 加炒山药、炒党参、红枣。有验效。张志忠[53]用苓桂 术甘汤加黄芪,干姜,金钱草,郁金,鸡内金,怀牛 膝,水煎服随证加减治疗尿路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 5.6. 其他 刘汉明等[54]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带下病。脾虚型加 人参、薏苡仁;肾阳虚型加鹿茸冲服;肾阴虚型加龟 甲冲服;湿热型加茵陈、黄柏;热毒型加野菊花、白 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带下病有效率在 90%以上。宋 国绪[55]用茯苓,桂枝,白术,生黄芪,党参,苍术, 炙甘草,葛根,泽泻等治疗小儿舌舐皮炎,治愈率达 87.5%。 6. 小结 苓桂术甘汤作为通阳利水主方,其健脾利湿,温 阳化饮之功已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各系统疾病。其在治 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 化系统等疾病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已超出仲景所述 其适应症。但在利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利水法治疗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却少有文献论述,我课题组认 为脂肪肝的形成,是脾阳不足,散精功能受损的结果,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经过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3 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长期的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疗效,尤其是对于症状不 明显的单纯性脂肪肝,从病机论治采用本方疗效显 著,课题组的相关研究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 资助,显示了该方向巨大的研究价值。 综述过程中发现,古今医家对苓桂术甘汤方中经 典药物配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16组方的正交实 验较为科学的给出了各药合理的配比和用量。 前人对苓桂术甘汤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对于 我们应用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的功效治疗相关病症 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依据,同时对苓桂术甘汤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尚存在的空白,其中的价值 有待发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董正华. 伤寒论讲义[M].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 [2] 张琦. 金匮要略讲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 李冀. 论仲景运用苓桂配伍治饮之规律[J]. 中医药学报, 1988, 1: 23-25. [4] 叶进. 经方中白术的配伍规律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 2007, 13(1): 54-55. [5] 袁晓红. 对《方剂学》中茯苓白术配伍规律的探讨[J]. 中医 药导报, 2005, 11(4): 55. [6] 曾进, 姜小帆. 浅析桂枝与白术配伍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 用及体会[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9(1): 8-10. [7] 彭欣. 论《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病方中甘草的取舍规律[J]. 山 东中医杂志, 1999, 18(2): 54-55. [8] 彭江宇, 佟茵, 吴红娟. 茯苓在四君子汤及苓桂术甘汤中对 多糖溶出的影响. 中药与临床, 2011, 2(5): 6-15. [9] 刘新. 茯苓与桂枝配伍对小鼠利尿及免疫的实验研究[D]. 新 疆医科大学, 2005. [10] 文跃强, 彭腾, 贾波等. 白术茯苓汤各萃取部位对脾虚大鼠 VIP 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 2009, 26(1): 14. [11] 彭腾, 贾波, 张旭等. HPLC测定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水煎液 中的白术内酯 III[J]. 华西药学杂志, 2010, 25(1): 57-58. [12] 彭腾, 贾波, 邱建平等 .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水煎液中多糖 的含量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30(3): 393. [13] 贺晓芳, 贾波, 祝捷等. 白术茯苓汤及提取组分对脾气虚大 鼠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1): 165. [14] 佘金明, 钟明, 梁逸曾等. 药对桂枝–白术及其单味药中挥 发油成分 GC-MS的比较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 2011, 42(1): 22-25. [15] 周穗生, 王沛坚, 吴华振. 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的化 学内涵研究初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5): 124-126. [16] 王秋, 王占石. 桂枝甘草汤温经通脉的药效学研究[J]. 中医 药研究, 2002, 18(5): 41. [17] 宋宗华, 冯东, 许俊博等.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 基础研究[J]. 中成药, 2003, 25(2): 132-136. [18] J. Hamuro,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er structure of the polysaccharides lentinan and pachymaran wi th regard to their anti - tumour activity. Chemical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971, 3(1): 69-71. [19] 高学军等. 茯苓多糖体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研究[J]. 中医药 学报, 1996, 1: 45. [20] T. Shito, et al. Antitumor composition Brit Pat. 1509587, 1978. [21] 李鸣一等. 肉桂醛对糖尿病大鼠腓肠肌 IRS-1 和P85α表达的 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 2009, 30(6): 723-731. [22] 邵培等. 中药桂皮醛对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 14(4): 111-114. [23] 赵美林等. 中药桂皮醛体外抑菌和抗炎活性的研究[J]. 广东 牙病防治, 2008, 16(10): 441-443. [24] 吕超. 桂枝温经通脉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3, 12: 34. [25] 黄正良. 1982~1984年我国中药药理研究概况[J]. 中药通报, 1985, 10(7): 3. [26] K. S. Sin, et a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constituents of Atractylodes Rhizomes.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1989, 12(4): 236-238. [27] 孙喜才等. 白术抑瘤机理的探讨[J]. 陕西中医, 1988, 9(6): 282. [28] 周德文. 术类的药理和药效[J]. 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 1996, 11(3): 120-122. [29] 朱金照等. 白术对大鼠肠道乙酰胆碱酯酶及 P物质分布的影 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3, 20(1): 14-16. [30] 郑天珍. 枳实、白术对大鼠离体胃各部位平滑肌的作用[J]. 甘肃科学学报, 1998, 10(3): 65-67. [31] 周海虹. 白术提取物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研究[J]. 安徽中医 学院学报, 1993, 12(4): 39-40. [32] C.-C. Wang, et al. Pro-oxidant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atrac- tylenolide I in human promyeloleukemic HL-60 cell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6, 44(8): 1308-1315. [33] 阴健, 郭力弓.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3: 196-212, 241-244, 489-492, 538-540. [34] T. Oka moto, N. Tanaka, A. G. Vulto, 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glycyrrhizin on anti-fas antibody-induced hepatitis in mice.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0, 387(2): 229-232. [35] T. Okamoto, T. Kanda, A. G. Vulto, et al. Glycyrrhizin protects mice from concanavalin A-induced hepatitis without affecting cytokine ex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 cine, 1999, 4(2): 149-152. [36] T. G. Van Rossum, A. G. Vulto, W. C. Hop, et al. Review article: Glycyrrhizin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998, 12(2): 199-205. [37] 曾海.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 43 例[J]. 中国中医急 症, 2003, 12(1): 50. [38] 李盛田. 泽泻苓桂术甘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35例疗效观察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2, 23(6): 10. [39] 刘为熙, 林宝福. 苓桂术甘汤治疗水饮内停性眩晕 86 例[J]. 湖北中医杂志, 1996, 18(6): 33. [40] 王冬娜, 康哲峰.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美尼埃综合征 86 例[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2, 4(3): 203. [41] 刘福信, 孙长友. 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 衰竭 30 例[J]. 中国中医急症, 2003, 12(4): 314. [42] 周晔玲.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8例[J]. 广西医学, 2003, 25(11): 2356. [43] 谭树兴.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0 例[J]. 黑龙江 中医药, 2005, 1: 22. [44] 罗月中. 老年顽固性肺部感染并肺性心衰 32 例治疗观察[J]. 新中医, 1997, 29(9): 18. [45] 叶建芳, 张晓红, 张辉.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60 例[J]. 陕西中医, 2005, 26(7): 613. [46] 李建明. 苓桂术甘汤治疗高血压病[J]. 山西中医, 1996, 12(2): 34. [47] 陈祖周.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哮喘 50 例报告[J]. 中医药 临床杂志, 2005, 17(2): 156. [48] 李洪功. 苓桂术甘汤治疗胸膜炎后期 50 例[J]. 中华医学研究 杂志, 2004, 4(4): 362. [49] 陆莺.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60 例[J]. 中国民间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4 苓桂术甘汤配伍规律、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5 疗法, 2005, 13(12): 32. [50] 魏岳斌, 陈绍斌. 苓桂术甘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36 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4, 12(2): 122. [51] 李良元. 苓桂术甘汤在疑难杂症中的应用体会[J]. 时珍国医 国药, 2003, 14(8): 483. [52] 梁丽娟.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产后尿潴留 86 例[J]. 浙江中医 杂志, 1997, 32(1): 12. [53] 张志忠.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尿路结石 62 例临床观察[J]. 北 京中医, 2004, 23(2): 95. [54] 刘汉明, 刘文亮. 苓桂术甘汤治疗顽固性带下病 63 例[J]. 河 南中医, 2001, 21(5): 4. [55] 宋国绪.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儿童舌舐皮炎 24 例[J]. 山东中 医杂志, 1997, 16(12): 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