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3, 2, 11-17
doi:10.12677/ass.2013.21003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html)
On Mao Ze-Dong Philosophy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Ruizheng Zhao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 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Email: zhaoruizheng0533@vip.sina.com
Received: Jan. 23rd, 2013; revised: Feb. 19th, 2013; accepted: Feb. 2 7th, 20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Mao Ze-dong’s Philosophy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specific and
historical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knowing and doing.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unity of the Marxist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showing the
unity of the dialectics,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materialism, and proving that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nature and central principle of Mao Ze-dong Philosoph y.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at the issues
about seeking truth fro m facts is spirit transfo rmation.
Keywor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o Ze-Dong Philosophy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赵瑞政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Email: zhaoruizheng0533@vip.sina.com
收稿日期:2013 年1月23 日;修回日期:2013 年2月19 日;录用日期:2013 年2月27 日
摘 要:本文揭示了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内涵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通过论证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证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质和中心原理。文章深入探讨了实事求
是精神转化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实事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
1. 引言
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的
精华体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创的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这一
中国古代语言和思想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哲学价
值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实事求
是的哲学思想,解读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这个特有的哲
学现象。
2. 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它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包括中心原理、
基本原理和一系列范畴、概念。那么要认清实事求是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必须认清它的哲学
内涵是什么。我们知道实事求是是中国汉代史学家班
固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描述的是汉朝孝景皇帝的儿子
河间献王刘德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修学好古,实事
求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并与淮南王刘安的
治学态度“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言无实用耳”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1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1]相比。中国古人所讲实事求是主要是治学态度和方
法的范畴,但却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毛泽东在延
安整风期间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使中国的优秀
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重要整风文献
中,批评主观主义的态度“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
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
下第一,‘钦差大臣’漫天飞”。毛泽东树立的是马克
思主义的态度,他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
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
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
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
动的向导。”他强调:“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
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
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2]。”从毛泽
东的论述,我们看到了他对实事求是给予新的阐释,
做到了古为今用。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他的阐释不是
一般的阐释,而是上升到党性、党的作风的高度,上
升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高
度的全新的阐释,从而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新境界。毛泽东的阐释中,“理论和实际统
一”一句话是理解实事求是哲学内涵的一把钥匙。
实事求是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的
本意。他在阐述对待学习的两种态度时指出,第一种
态度主观主义的态度,第二种态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态度。查阅毛泽东当年撰写《改造我们的学习》手
稿原文时发现,他写的第二种态度的原文是:“第二
种:马列主义的态度,即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
态度[3]。”很显然他把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上升到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但是为什么
《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这篇文章删去了
“即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态度”这句话?笔者
认为,第一,认识问题的需要。从《毛泽东选集》看,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撰写的第一篇整风文
献,整风应当循序渐进,问题虽然归结到哲学问题,
但是整风一开始就上升到哲学高度认识问题,不容易
被一般党员所理解。在以后的整风文献中,例如《整
顿党的作风》,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哲学问题。第二,
文章的写法的需要。毛泽东讲了两种态度,第一种态
度在标题上凸显主观主义的态度,这是一种有中国特
色的概括,没有作任何解释,那么第二种态度标题上
也不作解释,这样就把两种态度鲜明地对应起来了。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第三,历
史文献价值需要。在《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把马
列主义态度完整表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这是在正式文献中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后人的教
育更有意义。但是毛泽东手稿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里除了书法价值之外,它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了
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
实事求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哲学命题已经被普
遍认同,但是这个哲学内涵是什么却没有得出普遍认
同的说法。这个“说法”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我们
党的实践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非常明确的,那么这个
“说法”到哪里去找呢?只能到总结我们党的实践经
验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寻找,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中去寻找。实际上毛泽东已经指出了实
事求是的哲学内涵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态度。由此可以确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是实事
求是的哲学内涵。从毛泽东的哲学理论中,可以找出
对实事求是哲学内涵的完整准确的表述,也就是对理
论与实践统一的系统的哲学表述。他在《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中指出:“我
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4]。这就是对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的
完整准确的表述。
3.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质和
中心原理
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既然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
结论,那么如何认识这个内涵,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
大理论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实事求是在我们党的
思想理论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所以伟大,
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又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运用实事
求是这一真理领导我们继续前进。”把实事求是看作
思想的精髓和真理充分表明了它在毛泽东思想体系
中的重要地位,又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
小平同志实际上是把实事求是当作毛泽东哲学思想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2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的根本原理。正如他所告诫人们的:“根本问题还是
我前边讲的那个问题,违反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
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5]。”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
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
质,这个质的规定性是不能改变的,改变了质的规定
性就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本质不仅应当而且能够和本国实际相结合,并通过
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
质是什么?在《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中,恩格斯称这
部著作“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
件,是非常宝贵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
改变世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
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
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
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
学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
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6]。”马克思所阐明
的他的哲学思想本质或新的世界观是人应当以实践
改变世界、变革世界,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
性、现实性和力量。从而把实践提到了第一的位置,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本质就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认识论。毛泽东的理论与
实践统一的认识论思想与马克思的以实践为核心的
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本质是同一的,就是通过实践
认识真理改造世界。我们说,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是
毛泽东实践论的根本结论,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是毛泽
东哲学认识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最高体现。正如小
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时所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
义精髓”,“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
讲的实事求是[7]。”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讲了两次精
髓,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他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本质,掌握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质。
毛泽东哲学思想有多条原理,那么为什么实事求
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心原理?我们阐明实事求
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质,能够说明这是作为中心
原理的必要条件,但仍然没有能够证明为什么是的问
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践,如果能够证
明实事求是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和辩证法、认识
论、逻辑三者统一,就是说实事求是具有这两个统一
的特性,那么就证明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
中心原理。
3.1. 实事求是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
本要求,必须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
论的统一的内涵,才能真正认识为什么实事求是能够
体现这个统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列宁明确
指出:“马克思一再把自己的世界观叫作辩证唯物主
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读过全部手稿)阐
述的也是正是这个世界观。就是瓦连廷诺夫先生们也
能从这里想到:狄慈根的混乱只能在于他离开了对辩
证法的彻底应用,离开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离开了《反
杜林论》[8]。”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
阐述的这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经典意义,一是确
定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二是这个世
界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宁共同认定的。三是辩
证唯物主义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对辩证法的彻底
应用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中就包含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为唯物辩
证法的彻底应用正是这个世界观自身的本质要求,而
这个“彻底应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因此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辩
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彻底应用或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论主要表现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
义世界观彻底应用在社会历史方面形成了历史唯物
主义,从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和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二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工人阶级和全
世界人民争取解放和创造新世界的锐利武器和行动
指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工人阶级政党
制定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斗争战略策略的根本
指导原则。那么实事求是为什么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统一?就在于经过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化实事
求是的新阐释、新改造和我们党的实际运用,使实事
求是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
求,因此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3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如何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
呢?毛泽东首次阐述实事求是是在 1938 年10 月中央
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论新阶段》,他指出:“共
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
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
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员又
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
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只有向民众学习,向环境学习,
向友党友军学习,了解他们,才能对于工作实事求是,
对于前途有远见卓识[9]。”在这里毛泽东把实事求是既
作为共产党员根本的行为标准,又作为根本的方法,
已经含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意向;而向民众等的
学习,就是调查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实
事求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作中,毛泽东
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这个精神实质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实事”就是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包括辩证发展着的实际,从
这个实事出发去“求”,就是调查研究,去找出“是”
即规律性也就是实事的辩证法,作为我们行动的向
导,就是作为方法论。这就是说作为实事的唯物辩证
法和作为行动向导的唯物辩证法是同一个东西,从而
证明了实事求是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通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1945 年毛泽东为《七大纪念册》题词:
“实事求是,力戒空谈”[10]。这标志实事求是已成为
我们党根本思想作风。毛泽东所作《在中国共产党第
七次代表大会上的结论》最会一个问题讲的就是“实
事求是问题”,他说 :“我们的阵地只能一个一个地夺
取,我们的力量只能一点一点地聚集,这是一个实事
求是的问题。二十四年的经验证明:想一手抓一个天
下是抓不到的,土地是一寸一寸地争来的,叫作‘寸
土必争’。我们的敌手,日本人和蒋介石,对我们也
是寸土必争。我们的枪是一支一支地增加,地方是一
小点一小点地扩大,然后合起来就壮大了,就可以夺
取天下[11]。”这充分表明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
的方法论,把实事求是与革命道路问题紧密联系起
来,把能否取得革命实践的胜利作为是否实事求是的
标准。毛泽东在七大的这个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实事求
是的内涵和战略意义,一是实事求是是质和量的辩证
发展过程,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发生质变。
二是实事求是特别是发展道路的战略问题,人民大众
不能“夺取天下,当家作主”,就谈不上实事求是。
只有小的实事求是,没有大的实事求是,不算实事求
是。既有小的实事求是,又积累为大的实事求是,才
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三是实事求是
既是根本的方法论,又是被检验的对象。经过实践检
验取得革命或发展胜利了,就算实事求是,否则不算
实事求是。当然实践检验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
时需要经历多次实践检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
利充分证明实事求是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2. 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
逻辑的统一
认识实事求是是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的统
一,就要认识什么是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的统
一。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阐述这
三者的统一是和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一起讲的,他
指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
认识的方法,是论理的方法,然而它就是世界观。世
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
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
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
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
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
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是一
个东西[12]。”他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里,辩证
法、论理学和认识论的同一性,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
础上的。只有用唯物论的观点解决存在与思维的关系
问题,只有站在反映论的基础上,才能使辩证法论理
学和认识论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3]。”毛泽东这里讲
了两个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辩证法、认识
论、论理学的三者统一。前一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根本要求,那么后一个统一是谁提出和论证的
呢?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是黑格尔哲学
的根本命题,中国称逻辑学为论理学。列宁在《哲学
笔记》中,改造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在马克思主义
原理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
西。他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
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
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
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的三个词:它们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4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这种唯物主义从黑
格尔那里汲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发展了这些有
价值的东西。”可见这个三者统一的思想源于黑格尔,
马克思改造了这个思想应用于《资本论》作出典范,
列宁结合研究黑格尔提出和阐发了马克思的辩证法
和三者一致思想。毛泽东的贡献在于把这三者统一的
思想与世界观同方法论的统一联系起来,实际上把这
三者统一的思想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地位,同
时指明了三者统一的唯物主义基础,强调只有站在反
映论的基础上,才能使辩证法论理学和认识论的问题
得到彻底解决。
列宁是如何汲取和改造黑格尔三者统一思想的
呢?只有切实弄懂黑格尔的三者统一思想,才能真正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三者统一思想。列宁在《黑格尔
〈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摘录黑格尔的话:“但是,
精神之所以是精神,只因为它以自然界为中介······”。
“正是精神在自然界中认识到逻辑观念,从而把自然
界提高到它的本质······”。“逻辑观念既是‘精神的,
也是自然界的绝对实体,是普遍的东西、贯穿一切的
东西’。”黑格尔的这三句话是理解三者一致思想的关
键。列宁在摘录前两句话的右侧画了三个竖道,写了
黑体字“注意”二字,可见这是重要的话。这里关键
和难懂的话是第三句话。但是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
的视角看,这三句话就都可以理解了。这里黑格尔显
然把逻辑观念看成是绝对的东西,是自然界的绝对实
体,从唯物主义看来就是反映自然界的规律;“精神
在自然界中认识到逻辑观念,从而把自然界提高到它
的本质”可以解读为精神通过逻辑观念掌握了自然界
的本质;“精神之所以是精神,只因为它以自然界为
中介”这句话可以解读为没有自然界的中介精神就不
能是精神,这已经接近自然界产生精神的唯物主义思
想。如果说逻辑是自然界的绝对实体、自然界又上升
为自身的本质即辩证法、精神就是认识,那么辩证法、
认识论、逻辑三者一致在黑格尔看来就是一种必然的
东西。列宁汲取和改造了黑格尔的三者一致思想,从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映论出发,指出:“逻辑学是关
于认识的学说。它是认识论。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
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
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
形成过程,这些概念和规律等等(思维、科学 = ‘逻
辑观念’)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永恒运动着的和发展着
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在这里的确客观上是三项:
1) 自然界;2) 人的认识 = 人脑(就是同一个自然界
的最高产物);3) 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
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人不能完全地
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
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
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14]。”列宁在这里阐述了一
些重要思想:第一,逻辑学就是认识论。认识是人对
自然界和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反映是一系列抽象
过程,通过逻辑观念有条件近似地把握自然界和客观
事物规律。第三,反映过程客观上存在相互联系的三
要素:一是自然界;二是人脑的认识;三是认识的反
映形式。第四,人不能完全地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客观
事物总体,只能永远地接近这一点。列宁阐述的这四
点为我们正确认识“三者统一”的思想指明了方向、
奠定了基础。既然逻辑学和认识论是统一的,而这个
统一必须保证对自然界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即辩证法
认识得正确,因此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
就是必然的了,不能统一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和
客观事物。但是对整个自然界和客观事物总体的认
识,这三者统一只能永远地接近这一点,而不能完全
达到这一点。
实事求是是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三者统一有
两层含义:一是,实事指自然界和客观事物,求就是
去研究和认识,是就是指自然界和客观事物的规律,
这三者之间有同一性。有同一性并不等于是同一个东
西,而是说“是同一的又是不同一的”(列宁)。如果
认定这三者就是一个东西就有可能滑到列宁引证的
恩格斯批评的庸俗唯物主义一边,“恩格斯之所以和
‘庸俗’唯物主义者福格特、毕希纳、摩莱肖特划清
界限,就是因为他们迷惑于下述的观点:大脑分泌思
想正如肝脏分泌胆汁一样[8]。”二是,实事指自然界和
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求就是认识论,是就是指自然界
和客观事物的逻辑,这三者无疑是一个东西。就是说
通过我们的大脑,逻辑的抽象,所认识到的正确的东
西,就是自然界和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也就是说主观
和客观一致起来。如果说这三者不是一个东西,也就
等于说人永远无法认识自然界和客观事物。所以毛泽
东强调“只有站在反映论的基础上,才能使辩证法论
理学和认识论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工作方法
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对逻辑的认识过程进行了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5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精辟论述,他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
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
的过程。人脑是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但是要反映得
正确很不容易。要经过反复的考察,才能反映得比较
正确,比较接近客观实际。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
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概念、
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
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
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在我们的干部中,大概还
有不少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任何英雄
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
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
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
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
也没有的。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
正确不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如果我们的
同志不懂得这一点,那就一定会到处碰钉子[15]。”毛
泽东的重要论述表明:一是逻辑思维的过程就是调查
和研究的过程,要经过反复考察才能比较接近实际。
这说明逻辑判断推理也要有一个反复过程,才能接近
实际,这是从黑格尔到列宁没有强调的问题。毛泽东
抓住了这个“反复”——考察和思维的反复,这也是
认识的一个规律。二是逻辑思维的过程和把思想变为
现实的过程就是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逻辑思维的过
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这就
把个人、领导和群众结合起来了,把逻辑的发展过程
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了,这
就拓展了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内涵。三是对于认识世界
和客观事物,任何英雄豪杰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
工厂,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
者自己的科学实验。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科学实验就
会一事无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获得真理的源泉。四
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需要
实现的人脑制成品——思想、意见、计划、办法等等,
必须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才能确定是否合用、是否
正确,才能确定合用和正确的程度,才能确定坚持或
改正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充分体现了实事求实是建立在反映论基础上的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彻
底应用和彻底的唯物主义。
总结:以上论述证明了实事求是既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也体现了唯物主义反映
论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统一;同时也证明了实
事求是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质,也体现了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过程就是实行历史
唯物论的群众路线的过程;由此证明了实事求是是毛
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心原理。因为实事求是不是单纯的
唯物论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辩证法思想,反过来说它
既是唯物论,也是辩证法,而且是“三者”的统一,
同时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精神,所以实事求是是毛泽
东哲学思想的中心原理是确定无疑的。一种思想体现
几种原理,在哲学史上并不多见,毛泽东的这一创造
难能可贵,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4. 坚持和弘扬事实求是精神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心原理,那么如
何把这个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怎样运用这个原理解
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能
否作为一种精神发挥巨大的作用呢?这些都是我们
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第一,实事求是是永葆青春的唯物辩证法精神。
经过毛泽东改造和阐发的实事求是,已经从中华民族
的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精
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从抗日战
争开始,毛泽东提出和倡导实事求是精神,经过解放
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事求是成为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
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实事求是是具有丰富哲
学内涵的哲学原理,必然体现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
华。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
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快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
会解放成为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
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
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
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马克思批判《黑格尔
法哲学》的这个结论表明: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
产阶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
器,无产阶级是哲学的物质武器。二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一经掌握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能获得解放。哲学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7
是解放的头脑,无产阶级是解放的心脏。三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变为现实的过程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过程。
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把哲学变为现实,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不能把哲学变成现实,无产阶级和人民群
众就不能获得解放。因此必须把实事求是变为中国工
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用实事求是
的精神武装中国人民,把实事求是提升为个人、集体
(群体)、阶层、政党的内在素质,使实事求是变为整
个民族的自觉行动,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
能够实现。
第二,实事求是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的抓手:使
主观符合于客观。无疑我们必须先承认精神能够转化
为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马克思主义
的一个原理。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变成物质力量[16]。”在明确了这一原理之后,必须弄
懂的根本问题是:理论怎样能够掌握群众,实事求是
怎样转化为现实力量。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对实事
求是的新定义,以及以后对群众路线是认识论的论述
和逻辑与认识的统一等论述实际上已经把这个问题
解决了。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从哲学层面把握这个问
题,也就是说把一个深奥的哲学原理转换为一个比较
具体的容易把握的问题,更形象地说就是找到一个转
化为现实力量的抓手。但是哲学的抓手还是比较抽象
的,我们从毛泽东提出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
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认识论结论中,可以
抽出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是我们要找
的哲学抓手。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可以简
明表述为主观符合于客观,这就是实事求是精神转化
为现实力量的抓手,也可以说实事求是的第一步。要
使主观符合于客观,必须到实践中去,正如毛泽东所
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吃一吃。因此坚持实事
求是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勇于和善于调查研究,
勇于和善于实践,才能使自己的主观与客观符合起
来。
第三,实事求是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的钥匙:道
路和方法。实事求是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此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找到了规律,这已经是很艰
难的事情了,是实事求是的现实转化,而且在于把这
种找到的规律变成实现了的现实。所以实事求是不仅
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事求是,这对于每个人都是
应当和必须做到的,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
事求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科学发展,特别是
选择和实现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例如,在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斗争时期,
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但是这个道路的
实现却充满了艰难曲折。1945 年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
讲,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就是实事求是的问题,
可见道路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问题,这里不仅有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统一,而且有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的统
一。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
辨证统一”[17]。有了正确的道路,还必须实现道路的
方法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
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
是瞎说一顿。”因此必须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设计实现
道路的方法问题。把握了正确的道路和方法就有了实
事求是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的钥匙。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2410, 2411.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00, 801.
[3] 毛泽东手书真迹[M]. 北京: 西苑出版社, 1998: 239.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39, 296.
[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126- 128.
[6]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北
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4, 56, 57, 59.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82.
[8] 列宁选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42, 252.
[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522, 523.
[10] 王庭坚. 行走在实事求是的征途上[N]. 湖南日报, 2012-3-5.
[11]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Z].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227, 228.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30.
[13] 宋一秀, 孙克信, 苏厚重, 主编. 毛泽东哲学思想资料选辑
(上册)[M]. 北京: 北京大学哲学系, 1982: 222.
[14] 列宁. 哲学笔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52-154, 290.
[15]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358, 359.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207, 214.
[17] 习近平. 在学习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1-6.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