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1008 , 9 pages
10.12677/ASS.2023.128659

扎根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秋菊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22日

摘要

扎根理论是一种特殊的质性分析方法,以其所特有的研究角度、独特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多个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中国知网(CNKI) 2013~2023年间有关扎根理论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借助CiteSpace 6.1.R2计量分析软件绘制出该研究的发文趋势、合作、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对其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已有研究在学科分布均衡度、研究方法综合度、作者与机构研究力量合作力度上尚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今后,相关科研人员可以重点在着力构建学术共同体、努力丰富研究方法、加快研究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开展更多研究工作,努力促进学科研究创新,助推我国扎根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

关键词

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文献述评,CiteSpac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Grounded Theory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Qiuju Wa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un. 14th, 2023; accepted: Aug. 14th, 2023; published: Aug. 22nd, 2023

ABSTRACT

Grounded theory is a special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which has been applied to many disciplines with its unique research Angle and unique research method, and has been developed greatly. Based on the core journ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in CNKI from 2013 to 2023, this paper draws the knowledge graph of publication trend, cooperation and keywords of this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6.1.R2 econometric analysis software, and makes a visual analysis of its research hotspots and academic fronti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in the balance of discipline distribution, the synthesis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institutional research forces. In the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ers can focus on building an academic community, enrich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teams to carry out more research work, and strive to promote disciplin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boost th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roo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hina.

Keywords:Grounded Theory, Qualitative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CiteSpa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1967年出版的合著《扎根理论的发现》中首次提出了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1] 。扎根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除现象学之外的质化研究方法也都把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分析资料的方法 [2] 。扎根理论虽然名字上带有“理论”二字,但它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研究方法和路径 [3] 。其要义可总结为:研究目的是生成理论,而理论必须来源于经验材料;研究是一个针对现象系统的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发现、发展和检验理论的过程;研究结果是对现实的理论呈现,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而发现的理论被称为扎根理论 [4] 。

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范式,扎根理论研究近10年来呈现井喷态势。2022年知网收录的论文中,就有近1400多篇扎根理论相关文章,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多为某一方向基于扎根理论进行研究,研究主题较为分散,目前尚未有CiteSpace相关知识图谱对其进行计量分析。本文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与扎根理论高度相关的692篇核心期刊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以归纳、呈现该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及趋势 [5]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

本文以CNKI学术期刊为文献来源,在高级检索中设置主题检索格式为“扎根理论”OR“质性研究”OR“定性研究”,时间跨度为2013~2023年,来源类别设置核心期刊,选择“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以及“社会科学II辑”三大文献分类目录,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检索库限定为期刊文献 [5] ,共检测到相关文献3187篇。再从检索结果中以关键字为“扎根理论”进行二次精确搜索,共筛选出与研究课题紧密相关的692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计量分析样本。

2.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合作研发 [6] 的CiteSpace 6.1.R2进行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和时间线等分析。文献以中国知网的Refworks格式导入,时间模块(Time Slice)设置为近十年(2013~2023),最小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年,不进行网络裁剪(Pruning) [7] ,其他模块选择CiteSpace软件的默认设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发文趋势分析

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每年的发文量绘制知识图谱(见图1),可以发现近10年来扎根理论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直线上升趋势,自2018年以来,增幅明显增强,反映出近年来学术界对扎根理论保持着较高的关注热情,研究力度也在逐步增大。

Figure 1.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from 2013 to 2023

图1. 2013~2023年文献发表数量变化趋势

3.2. 合作图谱分析

3.2.1. 作者合作图谱分析

本文以Author (作者)为节点,设置单个时间区间长度为1年,阈值设置为TOP = 50,生成作者合作图谱(见图2)。由图可知,共现网络图谱E = 111代表仅生成111条连线,网络密度Density = 0.0024表示各节点之间连线稀疏且分散,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张硕和田庆锋,发表数量为4篇,核心作者数量少且发文量较少。可见,在扎根理论研究领域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作者合作网络。

3.2.2.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分析

在一个学科中,发文作者与发文研究机构共同组成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力量。

同样地,在研究机构合作图谱(见图3)中,2013~2023年扎根理论领域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谱E仅生成127条连线,知识图谱连线较少且细,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33,网络结构密度疏松,说明扎根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且不够深入,仍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暂未形成较为稳定的跨校、跨区域学术合作关系网络。其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文量排名前三,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和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次之(见表1)。

Figure 2. Author cooperation diagram

图2. 作者合作图谱

Figure 3. Collaboration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Table 1.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nd time of first published papers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表1. 研究机构发文量及首次发文时间

3.3. 关键词图谱分析

3.3.1.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其进行共现分析可考察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8] 。本研究以“Keywords”为节点,绘制扎根理论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由图中可知N = 498、E = 833,说明图谱包含498个节点、833条连线,连线数量丰富且纵横交错,表明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为了更准确地表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本研究将排名前10的关键词以及共现频次以表格形式展现(见表2)。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2. Keywords and co-occurrence frequency

表2. 关键词以及共现频次

3.3.2. 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图4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 6.1.R2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5),关键词聚类视图可明显看出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图中有0到7共8个聚类,每个聚类标签都是贡献网络中的关键词,聚类序号的数字越大,说明该聚类中包括的关键词越少,反之,数字越小,说明该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该研究领域的聚类模块值Q = 0.4979 > 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 = 0.9929 > 0.7,说明聚类分析信度较高 [9] 。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3.4.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为清晰展示扎根理论研究的演进历程,绘制了扎根理论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见图6)。结合扎根理论研究发文量分布图和扎根理论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将扎根理论研究的演进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Figure 6. Time diagram of keywords in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图6. 扎根理论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

1) 起步阶段(2013~2015年)。这一阶段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共发文578篇,仅占总发文量的16%。这一阶段,扎根理论研究处于萌芽期,研究主题较为分散,但却对之后学者的研究影响巨大。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1999)在借鉴国外扎根理论研究的思想并对其进行整合之后引入国内 [10] ,并于2015年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上发表《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探讨扎根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意义、限度以及本土化调适的可能性,为之后学者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 发展阶段(2016~2020年)。这一阶段扎根理论研究发文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共1537篇,占总发文量的43%,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主题日益多元化,且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更丰富。吴肃然和李名荟(2020)两位学者详细回顾扎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归纳其核心技术特征与研究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澄清和总结扎根理论的内部分歧以及相应的方法论问题, [11] 对扎根理论的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 深化阶段(2021~2023年)。这一阶段共发文1446篇,占总发文量的41%,“大学教师”“养老”“体育”等研究主题映入眼帘,紧扣时代背景与国家政策,研究视野更为开阔。

3.5. 关键词突现图谱

与研究热点不同,研究前沿通常表现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利用关键词突现分析能够了解突现词的时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性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反映知识域内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12] ,选取扎根理论研究突现强度排名前20的关键词进行展示,具体如图7所示。

Figure 7. Keyword emergence map

图7. 关键词突现图谱

由此可见,扎根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突变性关键词具有多元化和迭代性,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突变型关键词 [13] 。从关键词突现强度来看,突现强度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乡村振兴”和“高校”,突现开始时间均在2022年,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具有一致性,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倒逼“高校”等科研院所加强对“乡村振兴”课题的扎根分析。从学科分类来看,“学习倦怠”、“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等关键词都体现了扎根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比较深入。陈鹏、曹丽娜(2022)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通过三轮编码得到影响教师网络研修的五个因素,同时,根据这5个因素构建了教师网络研修的作用机制模型 [14] 。孔新宇、康红芹(2022)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将15位乡村教师的访谈资料转录成文本并进行编码分析,并据此构建了乡村教师远程培训效果影响因素模型 [15] 。汪悦、梁红(2023)通过进行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遵循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生成的心理机制和外在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并构建了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生成的模型 [16] 。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6.1.R2分析软件对我国2013~2023年扎根理论研究的692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从发文量分析来看,整体上近十年以来我国扎根理论在学术刊物上发文量离散程度不大,说明2013 年来扎根理论研究在学术领域发展趋势稳定且形势良好。尤其自2018年以来增幅明显,因此可以推测扎根理论研究下一个十年会呈现新的研究高峰,对扎根理论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会逐渐深入成熟,同时基于扎根理论的相关研究主题更多元。

其二,从作者合作网络关系及研究单位分析来看,田庆锋、张硕等作者发文量较多,因此以田庆锋、张硕等为核心的作者以及与其连线较多的作者将会成为扎根理论研究的领路人和主力军。从研究机构来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机构均发文5篇以上,对扎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其三,从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来看,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质性研究”、“大学生”、“高校”等成为扎根理论研究领域的高频词汇,共线性较强,是扎根理论研究领域的主要视角 [13] 。在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中,“定性研究”、“感知价值”、“诱发因素”、“学习倦怠”等词都在特定时期受到相关科研人员的较多关注,并呈现出可观的持续性,此外,有关“乡村振兴”、“高校”、“职业教育”、“新时代”、“学校体育”等研究都将成为未来扎根理论研究的热点趋势。

4.2. 研究展望

一是加强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应成为扎根理论研究的重要走向。目前,扎根理论研究在教育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已有一些紧扣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小切口。因此,今后可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化,促进知识的迭代更新,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扎根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注重研究方法多元化。对于将访谈文本数据作为扎根理论的研究资料依据,仍存在着争议 [17] 。有学者认为,在进行扎根理论的调查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使得调查结果与事实不符。而且,所有的数据都是经过主观和事后分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可靠性的缺失。所以,在需要对理论的可信度进行非常严格的推理时,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并不适合。因此,应继续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兼顾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混合使用定量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研究。

三是加快研究队伍建设。对于什么是扎根理论,如何理解扎根理论,仍是一个开放性讨论,扎根理论作为定性研究的一种方法与定量研究相比,其出现时间晚且应用历史短,因很多学者对其不够了解且运用较少而对扎根理论研究的信效度持怀疑态度。加快研究队伍建设是提升扎根理论研究水平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学术机构、专业组织的优势,加强与扎根理论工作者、第三方研发团队等的合作,逐渐形成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扎根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文章引用

王秋菊. 扎根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Grounded Theory—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8): 4831-483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8659

参考文献

  1. 1. 陈向明.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1): 1-15.

  2. 2. 贾旭东, 衡量. 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J]. 科研管理, 2020, 41(5): 151-163.

  3. 3. 马凤岐, 谢爱磊. 教育知识的基础与教育研究范式分类[J]. 教育研究, 2020, 41(5): 135-148.

  4. 4. 张云, 宁继鸣. 基于扎根理论的孔子学院品牌体验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2): 155-160.

  5. 5. 牛潇菲, 张畅, 李小江.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癌痛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 24(1): 265-276.

  6. 6. 王烁, 李昂扬, 苏君阳. 近十年国际教育评价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1): 14-22.

  7. 7. 王立柱, 何云峰.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课程思政研究可视化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4): 27-31.

  8. 8. 徐蕴. 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9): 68-75.

  9. 9. 岳伟, 许元元.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及文献可视化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1): 38-45.

  10. 10.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4): 58-63, 73.

  11. 11. 吴肃然, 李名荟. 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J]. 社会学研究, 2020, 35(2): 75-98.

  12. 12. 周建, 刘炎宝, 刘佳佳. 情感分析研究的知识结构及热点前沿探析[J]. 情报学报, 2020, 39(1): 111-124.

  13. 13. 梁玮, 徐斌艳, 于文字. 近二十年国内数学高考研究进展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 2023, 32(2): 18-23, 36.

  14. 14. 陈鹏, 曹丽娜. 智能时代教师网络研修的影响因素与促进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22, 32(9): 109-116.

  15. 15. 孔新宇, 康红芹. 乡村教师远程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22(10): 106-112.

  16. 16. 汪悦, 梁红. 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生成的心理机制及模型——基于H大学S教学团队的扎根理论探索[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1): 54-66.

  17. 17. 吴毅, 吴刚, 马颂歌. 扎根理论的起源、流派与应用方法述评——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案例分析[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5(3): 32-4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