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3234
,
6
pages
10.12677/ASS.2023.129756
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 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
秦华民1,2,礼 享1,2
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重庆
2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7日

摘要
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智能算法等新科技的发展,短视频以一种全新的、大众的公共传播方式出现在社会视野,其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高、散播范围广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短视频井喷式发展的场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热点化、传播过程交互化的源动力变革,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茧房弱化影响力、主客体互融消解权威、信息碎片化瓦解逻辑性、泛娱乐属性淡化认同等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传播理念、内容、方法等向度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短视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Realistic Dilemma and Innovativ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Short Video
Huamin Qin1,2, Xiang Li1,2
1Propaganda Department,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Chongqing
2Chongqing New Era Civilization Practice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Received: Jul. 21st, 2023; accepted: Sep. 20th, 2023; published: Sep. 27th, 2023

ABSTRACT
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technology, intelligent algorithms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short videos have appeared in the social field of vision as a new and popular way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dissemination speed, high update frequency, and wide dispersal range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Under the scene of short video blowout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ushered in the change of the source power of 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subjects, hot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d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roc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weaken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formation cocoon, subject-object intermingling and dissolution of the authority, fragm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the logic, and dilution of identity by the attribute of pan-entertainment. 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optimized 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 concepts, contents and method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short videos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Short Video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备品,改变着社会的发展样态,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实质性影响。近年来,以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量与使用率都在持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使用过短视频的青少年群体占比65.6% [1] 。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已成为短视频使用的重要用户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 [2] 。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已经成为影响舆论格局、重塑社会图景的重要力量。青少年群体中的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最主要的接受者和创造者,潜移默化地被短视频影响着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塑造。为此,如何借助短视频平台把握舆论主动权,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当前各大高校需认真探讨且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短视频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
2.1. 传播主体多元化
在短视频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之一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虽然传统的高校教师和教育机构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短视频平台却为新的传播主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首先,社会名人成为短视频平台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传播主体。知名专家、学者等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人物通过短视频平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其知名度和专业背景,吸引了大量学生关注。其次,网络红人也在短视频平台上崭露头角,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传播主体 [3] 。网红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个性化的表达风格,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观众。他们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思考、观点和见解,引导大学生思考政治和社会问题。网红的参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点,形成了与传统教师不同的教育风格和影响力。此外,普通大众也有机会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通过短视频平台,个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普通大众的参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更广泛的参与性和民主性,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而是形成了更为平等和多元的教育交流。
2.2. 传播内容热点化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短视频平台中的信息生产呈爆炸式增长,其内容紧随时事、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表达上不得不涉及热点话题、时事政治等,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议题,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其次,传播内容的热点化可以激发用户的主动参与和反馈。热点话题往往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而短视频平台提供了用户表达意见、发表评论的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议题,激发大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参与到校园、社会、国家的重要议题中去。用户的主动参与不仅丰富了内容,还增强了用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此外,传播内容的热点化也能够提高短视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热点话题往往能够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热议并迅速传播。通过选取当前学校、社会和国家的热点话题,结合大学生的关切和需求,制作相应的短视频内容,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转发和分享,进而扩大影响范围。短视频的传播特性使得热点内容能够更加迅速地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2.3. 传播过程交互化
在短视频平台中,发布的视频设置了转发、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等功能,这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得到了增强。这种互动性不仅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一性,还引发了多元交互的传播模式,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单向灌输的局限。首先,短视频平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场域,即“趣缘圈”。在这个新的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加入特定的话题圈子,吸引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短视频的分享,许多议题能够迅速传播到具有共同兴趣、属性和价值的“趣缘圈”,引发情感共鸣并激发其他用户的转发动力。这种多向交互传播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影响。其次,短视频的强互动性和社交属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用户之间的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不仅是传播行为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互动中产生的情感共鸣 [4] 。用户通过参与互动,体验到被关注和认同的满足感,进而激发他们继续制作和上传视频的动力。
3. 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3.1. 信息茧房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短视频平台上,由于智能算法和个性化推送机制的影响,人们习惯地接受与自己兴趣爱好、观点逻辑等相近的内容,沉迷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从而陷入像蚕茧一般的“茧房”。在这种机制下,大学生容易过度沉迷短视频所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难以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和观点进行全面和辩证性地看待。这就意味着,在短视频平台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观点往往只能在特定的用户群体中传播,难以渗透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去,无法全面覆盖和引导大学生群体。首先,信息茧房使视野狭隘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需要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视野,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然而,信息茧房的存在使得学生只能接触到与自身观点相一致的内容,从而陷入认知偏见和思维定势中,无法全面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其次,信息茧房加深了分化与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使其具备包容、理性地处理不同意见和冲突的能力。然而,信息茧房的存在使得学生更加倾向于固守自己的立场,对其他观点持敌对态度,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构成了阻碍。
3.2. 主客体互融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
在短视频时代,主客体互融的趋势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面临着挑战。传统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一种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作为权威的传授者,学生作为被教育者。然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和学生个人媒体创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角色边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角色互动变得模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也在降低。首先,主客体互融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和主体性。短视频平台中,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和传播者。学生通过短视频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经验和交流想法,成为信息传播的一部分。这种角色的变化使得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传授者,学生也具有发声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这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成了挑战,教师的权威性可能会被学生的主体性所削弱。其次,主客体互融使得传统高校教师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唯一来源。短视频平台上拥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教学资源,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看。这导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威逐渐被消解。
3.3. 信息碎片化瓦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逻辑
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往往呈现为碎片化的片段,持续时间较短,涉及的主题也往往零散且片面。这种信息呈现方式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性受到瓦解,学生难以获得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知识,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其一,将导致知识的断层和片面。由于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碎片化,学生只能接触到知识的表面,难以获得系统和深入的知识,而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会使得学生的思考和判断容易受到局限,难以形成全面、深入的认知。其二,将导致观点偏颇和视角单一。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往往以短时效性和娱乐性为导向,呈现的主题常常偏颇和片面。这种单一视角的呈现容易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偏向,缺乏多元观点和深度思考。其三,导致信息过量过载。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学生需要从大量的短视频中筛选和消化信息,但由于时间限制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他们很难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这导致学生倾向于表面化的接收和消化信息,而缺乏对社会公共议题的探究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究全面性、系统性,但短视频所产生的信息碎片化现象瓦解了学生逻辑性和多元性的培养。
3.4. 泛娱乐属性淡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泛娱乐属性的兴起,这种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通常以娱乐和消遣为导向,注重轻松、趣味和娱乐性,而不是严肃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泛娱乐属性的兴起可能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性被淡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产生质疑。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中热门的网红文化等内容,以追求流量和热度为目标,常常用一些低俗化的视频,来博得大学生的注意,引发价值观失序。许多所谓的网红为了制造热点话题,常常将自己扮丑,甚至进行欺骗、恶搞,将“娱乐至死”的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4] 。在过度娱乐化的语境中,英雄可以被调侃、历史可以被亵渎、经典可以被重塑,这些乱象竟然成为“流量收割机”,导致对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的评价变得模糊不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认同带来困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件严肃且有深度的事情,与短视频中的短、平、快的视频内容比起来,显得不那么占优势,这进一步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短视频中的主要位置,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意愿和程度。
4. 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4.1. 理念向度:设置时新议题增强引领力
短视频平台中,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与时俱进的议题,增强其引领力,提升学生对重要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一是回应社会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针对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设置相应的议题,如新技术与人类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社会公平与正义等。通过引入时新议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增强引领力。二是探索前沿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涉足前沿领域,引入相关议题,探索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例如,人工智能伦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议题。通过引入这些前沿议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吸引力。三是引入多元视角。在设置时新议题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引入多元的视角和观点。通过呈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包容性意识。同时,引入跨学科的视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议题讨论中,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四是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时新议题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机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开展调研项目或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与时新议题相关的现实问题,增强其对议题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4.2. 内容向度:坚持内容为王增强说服力
精简而短小是短视频的特点。短视频虽然能够短时间内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但很难将一件事情讲清、讲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以增强其理论性和思想性。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多样化,各类内容竞争激烈。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需要在短视频平台上提供高质量、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目标受众。了解大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和思维方式,针对性地设计和制作内容。通过精准的定位和针对性的创作,可以更好地引发大学生的共鸣,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其次,以故事化和情感化的方式呈现。大学生对于故事和情感的认知和接受更为深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角色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将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故事,激发大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再次,使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视听效果。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工具和特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功能,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视觉冲击等手段,使内容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如动画、纪录片、访谈等,使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最后,应引用权威和可信的信息源。为了增强内容的说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用权威的研究成果和可信的信息源,通过科学的数据和事实支撑观点,增加内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避免误导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4.3. 方法向度:运用平等交往增强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 [5]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运用短视频载体,通过平等交往的方式,增强与大学生的亲和力。第一,建立互动平台和社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建立互动平台和专属社群,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空间。通过回应和解答大学生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与大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沟通关系,增强亲和力和信任度。第二,鼓励参与和反馈。通过短视频的评论、点赞和分享等功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反馈。回应和赞赏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体现对大学生的尊重和重视,增强与他们的亲近感和互动性。第三,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短视频平台具有娱乐性和轻松的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通过幽默、趣味的方式呈现内容,降低学习和参与的压力,使大学生更乐意参与和分享,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第四,聚焦个体需求和关注点。了解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关注点,针对性地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定期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将他们的需求和关切作为重要参考,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增强与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基金项目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一般项目“基于短视频传播背景下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2SZZX07)。
文章引用
秦华民,礼 享. 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Realistic Dilemma and Innovativ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Short Video[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9): 5515-552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9756
参考文献
-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2023-03-02.
- 2. 人民网.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978511, 2019-03-15.
- 3. 薛艳霞. 短视频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路径探讨[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 46(1): 111-114.
- 4. 吴琼, 林冬芳. 短视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0): 89-94.
- 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受权发布:《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二) [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204/c40531-30440415.html,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