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8584 , 11 pages
10.12677/ml.2024.125415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和谐话语分析

——以《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例

杨逸琳,孙乃玲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4年4月10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21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31日

摘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型发展方式。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语料,借助UAM Corpus Tool 6.2版本,对语料小句中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进行及物性统计分析;进而遵循和谐话语理论中“以人为本”的研究假定及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解读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生态理念、实践和成效,为世界各国的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关键词

及物性系统,和谐话语分析,绿色发展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System

—A Case Study of White Paper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Yilin Yang, Nailing S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Apr. 10th, 2024; accepted: May 21st, 2024; published: May 31st, 2024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everity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way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study takes the white paper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s the corpus to explore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help of UAM Corpus Tool 6.2, transitiv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process, participants, and circumstance in clauses. Following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of “people-orientedness”, the principle of conscience, the principle of proxim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regulation of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HDA), this study interprets China’s ecological concept,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provide Chinese wisdom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Keywords:Transitivity System,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Green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以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旨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并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巨大贡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月19日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了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观、意识形态观和话语构建论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2] 。随着生态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黄国文 [3] 提出了中国语境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理论。和谐话语分析将“以人为本”作为研究假定,并遵循三大原则——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 [4] 。中国绿色发展原则与和谐话语分析的假定及原则有重合,因此在和谐话语理论视角下解读《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并揭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是必要且可行的。

白皮书作为政府公开发表的政策文告,其传达的观点和态度关乎国家形象的建构、立场的表达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语言学界对白皮书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其译文传播,很少分析其话语意义。已有的一些研究关注对此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有关白皮书的和谐话语分析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和谐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对《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进行分析,深入解读白皮书中蕴含的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以帮助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更好地处理生态环境问题。

2. 理论依据

2.1. 生态语言学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豪根教授 [5] 将“生态学”和“语言学”创造性地结合到了一起,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语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20年后,韩礼德 [6] 开辟了生态语言学的新路径。至此,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出现了两大探索模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豪根模式”也叫“隐喻模式”,将语言生态系统隐喻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借鉴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自然环境因素对于语言生存的影响。在“韩礼德模式”或“非隐喻模式”下,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语言自身的结构特征与其建构的社会意义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7] 。

基于“非隐喻模式”的研究大多关注语言的生态性分析。英国生态语言学研究者Stibbe [8] 根据话语的性质将生态话语分成三类: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 discourse)、破坏性话语(destructive discourse)、中性话语(ambivalent discourse)。判断话语类型的标准是研究者的伦理准则、价值观等。此生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过度依赖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形态,不利于客观分析生态话语。

由此可知,生态话语分析产生于西方国家,然而中西方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会导致其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策及措施有所不同。因此,完全利用这一框架分析中国的生态价值观有失偏颇。

2.2. 和谐话语分析

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黄国文 [3] 结合中国语境提出了“和谐话语分析”。和谐话语分析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中国哲学自古以来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例如,道家提出的“道生万物”,儒家提出的“天生万物” [9] ,这些都与顺应自然相呼应。充满生态智慧的传统思想促进了和谐话语分析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目前,在众多研究者的探索下,该理论已初步完善。

和谐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假设是“以人为本”,分析原则是良知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nscience)、亲近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oximity)和制约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gulation)。在中国语境下,和谐话语分析中“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问题为本,以人民为本,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思考人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办法解决 [7] 。在这些思考和探索中,不免会考虑到人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在良知上所需具备的自觉性;在所处环境中来自自身、社区和国家不同层面的制约。这里分别体现了和谐话语分析的三个原则:亲近原则、良知原则和制约原则。

亲近原则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点,探索人与他人、其他动物、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黄国文、赵蕊华 [10] 指出,亲近原则的分辨维度包括生物的、常识的、地理的、时空的、情感的等,当分辨维度不同,亲近的顺序也会不同。

良知原则主要侧重于生态良知 [11] 。生态良知可以被看作是人类由于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产生的一种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良知包含三个要素:认知、意志和情感。认知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事物的特征并对事物的是非做出判断;意志是人们的自控能力,是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情感是主体的感受,表现为对事物的喜欢或讨厌等。认知、意志和情感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共同起作用 [4] 。

制约原则的目的是鼓励正确行为,惩罚错误行为,把人的行为规范化。根据制约力度的不同,制约原则分为个人、社会和国家。个人制约受到良知、道德、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的影响;社会规约包括社区对社会及社区成员等的行为约束;国家制约通过法律等手段约束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是最高层次的、最权威的制约形式。

2.3. 及物性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提供具体的语言分析范畴,并回答哪些语言选择如何使得话语在生态领域的社会实践中扮演了如此之角色 [12] 。Halliday [6] 首先探究了语言在生态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他规划了自然界中的系统,把语言放置到整体的自然系统当中。Halliday对自然生态问题的解读使研究者们从系统功能语法出发对生态话语进行分析成为可能 [13] 。

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之一,关注的是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及物性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小句的及物性以过程为核心,以参与者和环境因素为外围来建构我们的经验世界,三者融合使话语经验意义的生态性得以全面体现 [12] 。

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识解成不同的过程类型。在及物性系统中,Halliday [6] 阐述了六种过程类型,分别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物质过程就是“做”的过程,表达的是某一实体做某事,参与者有动作者、目标。心理过程是“知”的过程,是关于情感、思维和知觉的过程,参与者有感知者和现象。关系过程是有关“是”的过程,是反映事物关系的过程,分为归属过程和识别过程,参与者包括载体和属性或识别者和被识别者。以上是三种主要过程类型,还有三种过程是位于这三类过程的交界处。行为过程既有物质过程的特征,又有心理过程的特征,表示的是生理活动的过程,参与者主要有行为者。言语过程既有心理过程的特征,又有关系过程的特征,表示的是说话交流的过程,参与者主要有讲话者、听话者和讲话内容。存在过程既有关系过程,又有心理过程的特征,表示某物存在或发生,参与者主要是存在者。环境成分是对小句中的背景信息进行表征,相当于句法上的状语成分。环境成分主要包括跨度、处所、方式、原因、或然、伴随、角色、内容、角度。

通过运用及物性系统分析《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挖掘白皮书中语言与生态的联系,反映参与者对世界经验的感受,揭示白皮书中蕴含的绿色生态理念,有利于进一步表征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指导人类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通过对《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的分析,探索该文本在语言及物性方面的特征。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该文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2)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如何体现了和谐话语的研究假定和原则?

3)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3.2. 研究语料

本文选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http://www.scio.gov.cn/index.htm)发布于2023年1月19日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主要发布新闻资讯、书籍资料及影视制品等对外介绍中国,包括中国的内外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的历史、科技、教育、文化等发展情况,其权威性较高。此外,该网站是中外沟通了解与合作互信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选择在该网站上选择语料。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文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实践和成效,分享了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共10,278字。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时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白皮书中蕴含的中国绿色发展生态理念与和谐话语分析的研究假设和分析原则有重合之处,因此,本文选择《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作为分析语料。

3.3.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研究语料进行识别和筛选,清除无法体现及物性的小句。其次,按照韩礼德对及物性系统的划分标准,利用语料库软件UAM Corpus Tool 6.2对语料中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进行标注。UAM Corpus Tool可以对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进行单独标注,并统计各成分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标注后,作者进行反复检查,尽可能确保标注的准确性。基于所得数据,对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并选取典型例句进行和谐话语分析,探讨白皮书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描述,揭示中国的生态理念。

4.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的及物性特征

对语料进行及物性标注后,共得到1015个及物性过程,得到参与者成分1370个,得到环境成分767个。以下将具体阐释各个过程、参与者及环境成分的具体占比。

4.1. 过程成分

过程成分共计出现1015次,各个类型的过程占比如表1所示:其中物质过程占比89.73%;关系过程占比8.19%;心理过程占比1.18%;存在过程占比0.49%;行为过程占比0.30%;言语过程占比0.10%。及物性系统中,物质过程出现频次最高(909次),其次是关系过程(83次)、心理过程(12次)、存在过程(5次)、行为过程(3次)、言语过程(1次)。

Table 1. Distributions of proces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1. 及物性系统过程分布情况

物质过程是指参与者具体做某事的过程,一般由动态类的动词突显,主要用于构建和表达动作行为。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过程占比最大。关系过程出现频率位居第二,大多指一个物体的特征、性质、情形等。心理过程次之,说明白皮书较少描述他人感受等,较为客观。白皮书也较少使用存在过程来描述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行为过程指生理活动过程,其数量较少,此过程在小说等描写人物时使用较多,白皮书中多用官方正式话语。言语过程的数量最少,说明白皮书几乎不引用他人的言辞。

4.2. 参加者成分

在及物性系统中,参与者成分共出现了1370次。参与者在三大成分中的出现频率最高,表明参与者在白皮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参与者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目标出现840次,占比61.40%;动作者出现346次,占比25.29%;载体和属性均出现52次,占比3.80%;被识别者出现32次,占比2.34%;识别者出现29次,占比2.12%;存在物出现5次,占比0.37%;感觉者和现象均出现4次,占比0.29%;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内容及行为者均出现1次,占比0.07%。

参与者是构成及物性过程不可缺少的成分,根据表2可知,参与者成分主要集中在物质过程参与者——目标与动作者;其次是关系过程参与者——载体、属性、被识别者及识别者;接下来是心理过程参与者和存在过程参与者;行为和言语过程参与者占比最少。

Table 2. Distributions of participant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2. 及物性系统参与者分布情况

4.3. 环境成分

不同的环境成分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原因203个,占比26.47%;方式147个,占比19.17%;处所107个,占比13.95%;伴随106个,占比13.82%、内容71个,占比9.26%;角度51个,占比6.65%;跨度43个,占比5.61%;角色28个,占比3.65%;或然11个,占比1.43%。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circumstance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表3. 及物性系统环境分布情况

环境成分对过程和参与者成分所表达的信息进行补充。环境成分中,原因占比最大,表明白皮书中出现了很多表示目的、利益的表达。方式占比次之,表明白皮书中包含很多关于方式、程度、对比的表达。处所是对时间和地点等状语的说明;伴随常通过“with”体现;内容表示补充说明;角度表示所代表的身份;跨度包括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说明持续的时间或者影响的范围;角色是对身份的阐述;或然表达的是条件、转折等。

5.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的和谐话语分析

5.1. 过程成分

白皮书通过物质过程构建行为,且行为大多表示“加强、建立、促进”等语义范畴,如“promote”出现43次;“build”出现37次;“improve”出现32次,这些物质过程是对具体措施与成就的表征。人们采取措施践行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由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知和态度决定的,此处体现良知原则。

关系过程表达的大多是非生命体的地位和价值,避免了以人的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文中对“green”、“green development”、“eco-environment”等概念作出定义,如:

例1:Green development is a new driver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hina is exploring new paths for green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探索乡村绿色发展新路径。)

例2:Green development is an all-round revolutionary change in our values, and in how we work, live, and think. (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

以上两个关系过程阐述了绿色发展与人类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人类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绿色发展也会对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说明绿色发展关系着人类的改变以及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亲近原则。例2中还出现了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think”,表达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是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过程,体现了良知原则。

心理过程关注人对现象的内心体验。文中的心理过程大多是对人的感受进行描述,如例3所示。

例3:The average PM2.5 density of China’s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dropped from 46 micrograms per cubic meter in 2015 to 30 micrograms per cubic meter in 2021. On 87.5 percent of the days in 2021, people enjoyed good air quality.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

人们享受到高质量空气,内心体验得到提升,情感的变化说明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令人满意。表达心理过程的动词都是和“人”搭配在一起的,说明绿色发展以人的问题为出发点并试图解决人的问题。其次,人是绿色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显现出“以人为本”的假设。

存在过程描述的是某物或某人存在的情况。白皮书中出现的存在过程大多使用“there be”句型,以此表达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如:

例4:There were 508,900 new energy buses, accounting for 71.7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buses in China. There were 207,800 new energy taxis. (新能源公交车达到50.89万辆,占公交车总量的71.7%;新能源出租汽车达到20.78万辆。)

例4描述了中国在推进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方面做出的具体举措,包括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人们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对自身行为作出约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意识,体现人们的意志,体现良知原则。

5.2. 参与者成分

参与者成分中,“China”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it”,而“it”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指代“China”。白皮书中以“China”为施动者,赋予了中国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角色,展示了中国积极投身于绿色发展并对未来全球绿色发展做出规划。其次,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China’s + N.”结构,常作动作者。

例5:China has developed a green tech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covering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energy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节能环保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

例6:China has vigorous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bay area, explored green and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ls, and promo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例7:China’s green industries continue to grow. (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例8: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has helped to expand the greening areas of its own land and the earth. (中国的绿色发展,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国绿”,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以上例子中,与“中国”、绿色产业、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及人与自然有关的参与者成分表明绿色发展牵动着各个领域的进步,绿色发展与生态各领域之间相互依赖,体现出和谐话语分析的亲近原则。其次,参与者大多是自主的,体现出人们的认知水平、环保意识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表明中国的主观认识较充分且能动性较强,体现出良知原则。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积极推动本国生态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在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贡献,体现出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具有全球意义,如:

例9:Pushing for breakthrough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率先突破。)

例10: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ed Gree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 will be accelerated, to explore ways to translate eco-environmental strengths into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例11:Building a beautiful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

例12:China has also carried out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including India, Brazil, South Africa,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Germany, France, and ASEAN countries—in the field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国与印度、巴西、南非、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东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节能环保等合作)

例13:China also suppor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UN agencie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New Development Bank,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reen Climate Fund,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and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n carrying out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capacity building and trial program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key sectors such as industry, agriculture, energy, transport,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中国推动联合国有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绿色气候基金、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在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和试点项目。)

以上例子表明各项举措的实现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人们内心秉持着保护环境的决心,并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体现出人们在发展中的良知与意志,是良知原则的体现。绿色发展致力于各地区协同发展。亲近原则在目标参与者中主要体现在两个范围内。一是国内,如例9~例11所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等,体现了国内省份、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和亲近关系。其次是国际范围内,如例12、13所示,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合作,推动联合国有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在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援助等,体现出我国与世界的亲近关系,我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共同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格局。

作为目标参与者,“law”出现频率较高,表明中国为确保生态绿色发展顺利进行而制定相应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如:

例14:China is committed to the rule of law in pursuing progress in eco-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中国坚持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例15: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law enforcement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system for procuratorates, courts,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coordinated law enforcemen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工作合力,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Law”作为目标参与者,其动作者是“China”,表明中国制定相应法规对不同部门进行行为约束,体现了制约原则。除了人的良知、教育背景等条件约束人们对待生态的行为外,国家法律的约束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系过程中,白皮书侧重使用归属类参与者角色,即载体和属性,对事物的特征的描述,是对现实的判断,如:

例16:The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is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倡导“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例17:All express delivery packages were sealed with thinner (45 mm) tape, and all transit bags used in the sector were renewable. (全国快递包装瘦身胶带、循环中转袋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

例16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从情感层面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的,体现出亲近原则。例17中的关系过程参与者“renewable”表明人们为达到电子商务企业绿色发展而采取快递中转袋可循环的措施,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反思与贡献,体现出良知原则。

5.3. 环境成分

表示原因或目的的环境成分通常使用“to”或“for”等介词引出,如:

例18:To strengthen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security, China has designated permanent basic cropland. (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例19:China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participant, contributor, and torchbearer in the global movement for building an eco-civilization. (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例20:To mak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lob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to ensure a happy life for the people today as well as sufficient resour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future generations, China tries to obtain the maximum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t a minimum cost i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中国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努力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例21: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China has strengthened eco-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d eco-friendly ways of work and life. (中国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表目的的介词后所接的大多是对绿色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内容,此处体现亲近原则和良知原则。人类以促进绿色发展为目的体现出人们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变得更亲近和谐。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加迫切,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表示原因的环境成分中,有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假设,如例20、21,为了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以“人的问题”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环境成分中,表示方式的环境成分表明中国参与绿色发展的方式,如:

例22:China has set protection lines for all types of sea areas,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统筹各类海域保护线。)

例23:China has carried out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projects, steadily increased the area of forests, grasslands, wetlands, rivers and lakes, and effectively reversed the trend of desertification.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

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和友好的方式对待自然,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体现出亲近原则。表示方式的环境成分中,有的用副词表达程度的,如例23中“steadily”和“effectively”说明增长和恢复的程度,表明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成效。表达程度的环境成分大多都含有积极意义,例如:“vigorously”、“actively”、“firmly”、“efficiently”、“clearly”、“scientifically”、“increasingly”、“truly”、“rapidly”、“significantly”等,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改进并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亲近原则。

处所是时间、地点状语,白皮书中用这样的状语来表达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未来计划。

例24:In 2021, the output value of China’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es exceeded RMB8 trillion. (2021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8万亿元。)

例25:China has shouldered its responsibilitie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pledged to reach carbon emissions peak by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 (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

例24中的时间状语表明中国在2021年所取得的成就。例25中的时间状语体现出我国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的决心,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表跨度的环境成分将时间或地点限制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表达出中国在这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做出的成效。

例26:From 2012 to 2021, 64 million hectares of trees were planted. During this perio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carried out over 18.53 million hectares of land, and 40 million hectares of land were improved through sowing grass, and more than 800,000 hectares of wetland were added or restored. (2012~2021年,中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

表时间和地点跨度的状语表明在9年时间里,中国便完成了面积巨大的造林、防沙治沙、种草改良、新增和修复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从时空角度体现出亲近原则,中国作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对自然进行保护和修复,说明中国对于绿色发展有很强的行动力,体现出中国的全球绿色发展生态观。

6. 结语

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对《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进行了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和谐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语言如何展现我国对绿色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我国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统计数据及和谐话语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形态,能够直观展示参与者对世界经验的生态感受。从和谐话语分析视角来看,及物性系统主要体现在过程、参与者和环境三大成分中。过程、参与者及环境成分中都体现出亲近原则、良知原则、制约原则及“以人为本”的研究假定。过程成分向国内外展示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的成效,参与者成分充分体现出中国在绿色发展中是积极的能动者,环境成分进行补充,表明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良知与自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

总之,《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和谐话语分析的研究假定和分析原则。通过及物性分析,体现出中国“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友好、保持各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国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好运转、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且正在助力世界各国,为未来国际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共同建立一个生态和谐的地球。

文章引用

杨逸琳,孙乃玲.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和谐话语分析——以《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例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System—A Case Study of White Paper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5): 682-69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415

参考文献

  1. 1. 何爱平, 李雪娇, 邓金钱. 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论创新研究[J]. 经济学家, 2018(6): 5-21.

  2. 2. 苗兴伟, 雷蕾.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 40(1): 12-22.

  3. 3. 黄国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J]. 中国外语, 2016, 13(5): 1 9-13.

  4. 4. 赵蕊华, 黄国文. 和谐话语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1, 53(1): 42-53.

  5. 5. Hagège, C. (1985) L’homme de Paroles: Contribution Linguistique aux Sciences Humaines. Arthème Fayard, Paris.

  6. 6. Halliday, M.A.K. (1990) New Ways of Meaning: 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6, 7-16.

  7. 7. 赵蕊华. 和谐话语分析: 缘起、核心概念与应用扩展——黄国文教授和谐话语分析评述[J]. 鄱阳湖学刊, 2022(1): 54-63.

  8. 8. Stibbe, A. (2015) Ecolinguistics: Language, Ecology and the Stories We Live by. Routledge, London.

  9. 9. 余谋昌. 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J]. 鄱阳湖学刊, 2018(2): 5-13.

  10. 10. 黄国文, 赵蕊华. 什么是生态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11. 11. 黄国文. 论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的假定和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 49(6): 880-889.

  12. 12. 何伟, 高然, 刘佳欢. 生态话语分析新发展[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

  13. 13. 辛志英, 黄国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 外语教学, 2013(3): 7-1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