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7586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121555

服务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物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探讨

覃宝山1,2,覃勇荣1,2*,刘旭辉1,2*,邓慧莲1,2,蒋银妹1,2,蒙恩如1,2,陈业佳1,2

1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广西 河池

2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现代蚕桑丝绸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河池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0日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生物学科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以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出发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探索,说明地方高校生物学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结果表明,只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生物科学专业办学目标定位,瞄准桂西北生态环保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科为依托,抓住重点和关键问题,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因地和因校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地方高校,生物学科,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Discussion on Biology 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Ser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Northwest Guangxi

Baoshan Qin1,2, Yongrong Qin1,2*, Xuhui Liu1,2*, Huilian Deng1,2, Yinmei Jiang1,2, Enru Meng1,2, Yejia Chen1,2

1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ericulture Ecology and Appli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Hechi University, Hechi Guangxi

2Gu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Sericulture and Silk,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Hechi University, Hechi Guangxi

Received: Nov. 14th, 2023; accepted: Dec. 13th, 2023; published: Dec. 20th, 2023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better utilize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biology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sis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authors take the main problems that urgently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northwest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and combine year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 methods, explain the basic principle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for biology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several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long as we are guided by social needs, have a clear goal positioning for the educat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s, aim at the actual problem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northwest Guangxi, tak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teachers as the lead, and disciplines as the basis, seize key points and issue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local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adapt to local and school conditions, fully utilize various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sourc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do something but not, we will definitely achieve the predetermined goals,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chools.

Keywords:Northwest Guangx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iology Discipline, 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在当今海量知识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竞争中掌握制高点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社会群体,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1] 。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大学期间重要的社会实践内容,是大学课堂教学的空间拓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有效延伸,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2] [3] [4] 。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不是削弱或替代常规教学,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有特色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途径、方法、保障机制及制度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并发表了不少学术研究成果 [5] - [11] ,为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文化多样,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12] 。因此,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地方高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河池学院位于经济欠发达省份,是桂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其服务面向及办学面临的问题既有地方高校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区域特殊性。因此,本文拟从地方高校生物专业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角度,探讨服务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必要措施及可行路径,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相互探讨。

2. 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桂西北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13] [14] ,当前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喀斯特岩溶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15] ;2) 水土流失控制与石漠化综合防治 [16] [17] [18] ;3) 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开发与资源合理利用 [19] ;4)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治理 [20] [21] [22] [23] ;5) 桑蚕循环经济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4] ;6) 优质水资源开发与饮用水安全管理 [25] [26] [27] ,等等。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桂西北仍然属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生产占据较大的比重。此外,由于该地区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起点较低,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作为桂西北唯一的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物学科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广阔的拓展空间,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和策划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内容。

3.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管理

3.1. 活动选题

作为一个地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选题,应当遵循与学科相关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选题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具有可操作性,难度适中,适度超前,现有条件可以支撑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特点,实行因材施教,确保取得应有的成效。

针对桂西北生态环保的社会需求及我校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特点,在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有关工作:1) 乡土树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2) 不同植被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影响;3) 有色金属矿区周边桑树栽培的环境风险研究;4) 桑蚕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5) 水体重金属污染吸附材料的研究;6) 桑枝屑在食用菌高产栽培中的应用研究;7) 乡土树种对岩溶地区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8) 桂西北岩溶地区珍稀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9) 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问题研究;10)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研究;11)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桂西北乡村振兴问题研究;12) 环境修复先锋物种的生理生态研究,等等。通过以上相关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投身社会,融入社会,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提高技能,掌握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3.2. 过程管理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管理,通常包括常规的事务性管理(日常管理)和业务性管理(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有关的学业管理)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前者是基本前提和条件保证,后者是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前者主要是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后者主要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管理,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往往要根据各校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不能搞一刀切。平时,实验室(研究室)、教师工作室及师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可以定期组织成员进行小组讨论,召开实验室会议,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专题发言,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主要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然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课题组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仪器操作培训,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课外辅导,推介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关专题的学术讲座,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指导。如果条件许可,指导教师可以组织相关课题组的学生外出调研采样,对学生进行生态学野外调查研究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此外,实验(研究)室的宣传橱窗可以划设一些板块,对课题组正在开展的项目研究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既可以总结工作成效,也可以对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布置和谋划。平时,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可以经常性地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及实验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 激励措施

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集群的需要和明显的社会属性,无论何时,都需要有归属感和一定的获得感 [28]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的阶段,人的需要层次也有不同 [29] 。通常情况下,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其他需要可能是逐级递升的 [30] [31] 。大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兄弟外出求学,而且正值青春年华,大多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意识和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欣赏和认可,追求卓越,自我实现是他们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当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关心,从而彼此团结互助,心情愉悦,灵感迸发,积极参与,在自由探索和求真求实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有用人才。

根据本团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在诸多激励措施中,我们对学生的激励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通过宣传先进和表扬积极分子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争先创优。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基于目标导向,指导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区内外各种学科专业竞赛,撰写研究论文发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工作目标明确,并有一定的获得感。平时,指导教师也适时组织课题组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增强归属感,效果良好。

3.4. 条件保障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不仅需要有适用的制度措施,还需要有必要的工作平台,没有软硬件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祝梦婷提出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两库·三制度”模式 [5] ,张炜提出“三三制”管理模式 [8] 。尽管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是,为了保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指导教师、可利用的实验设备(硬件平台)、活动场地(实验室)和管理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本校的实际,我们在校院二级协同管理下,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基本仪器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依托桂西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桂西北岩溶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广西蚕桑丝绸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等校(区)级教学科研平台,以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着力点,以生物相关学科专业的师生为主体,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有序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推进顺利,效果良好。

4.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感悟

近年来,作者与团队成员利用现有的各种校(区)级教学科研平台,立足桂西北,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学术作品竞赛等区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中,先后获得一、二、三等奖100多人次,20多人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完成广西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多项,指导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60多篇,其中10多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的学生,也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拓宽了学生发展的路径,使其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力。

回顾多年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经历,有几点比较深刻的感悟:

1) 合作学习,陪伴成长。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32] [33]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会与人相处,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可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归属感和共同进步。指导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的导师,也是其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大学生虽然已是成人,但人格尚未健全,心理也没有完全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所以,教师的陪伴可以使学生获得更牢靠的心理依托,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熟。

2) 心系学生,亦师亦友。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本末倒置。因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融洽的学习氛围和民主的人际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平时,指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业的进步及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拨云见日,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挑战,积极寻求对策解决问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我们指导的学生一届届毕业离校了,但是,我们一直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以及他们生活中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

3) 循序渐进,注重传承。因为参与课题组的学生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指导教师必须按照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些课题研究方向,并提出比较明确的研究选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之间应当做好传帮带工作,守正创新,注重传承团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再创佳绩。

4) 激发潜能,自立自强。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竞争意识,但因其成长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不同,所以,个性有一定的差异。作为指导教师,应当科学管理,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知人善用,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其专长,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团队最大的合力。

5) 特色发展,服务社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特色是发展的关键 [34] [35] [36] [37] [38]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唯有创新和特色,才能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服务社会是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学校办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桂西北的地方高校,更应该做好服务社会这篇大文章,只有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优质服务,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支持 [39] 。

6) 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知行合一,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服务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40] 。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三全育人”工作,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健康成长。

5. 结语

本研究以桂西北地方高校生物学科专业为例,探讨了服务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物学科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基本原则、路径和方法,以及指导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创新和打造特色,为此,要从实际出发,围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职能部门及各级领导,应当认真谋划,加强与地方产业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发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通过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基金项目

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桂教科研[2012] 9号),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605026),河池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XJ2018GKQ015, XJ2018GKQ016)。

文章引用

覃宝山,覃勇荣,刘旭辉,邓慧莲,蒋银妹,蒙恩如,陈业佳. 服务桂西北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物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探讨
Discussion on Biology 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Ser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Northwest Guangxi[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067-1007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55

参考文献

  1. 1. 覃勇荣, 刘旭辉, 王春江, 等. 服务区域发展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探索与实践——以桂西北某地方高校为例[J]. 大众科技, 2019, 21(8): 102-105.

  2. 2. 金蕾.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7.

  3. 3. 张学洪.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J]. 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6): 80-83.

  4. 4. 龚晓林.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校科技, 2011(8): 68-69.

  5. 5. 祝梦婷.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模式的探讨[J]. 科技视界, 2021(16): 163-164.

  6. 6. 王涛济. 高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 6(A0): 139-140.

  7. 7. 丁三青, 王希鹏, 陈斌. 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1): 96-105.

  8. 8. 张炜.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三三制”模式探索——以西昌学院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5): 56-57.

  9. 9. 苗鑫, 施华伟, 高宇峰, 等.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 河南化工, 2023, 40(8): 63-65.

  10. 10. 徐博, 许德新, 王辉, 等. 基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3, 42(2): 231-235, 245.

  11. 11. 李秀红, 任家骏, 郭策, 等. 基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构[J]. 高教学刊, 2020(19): 95-97.

  12. 12. 戴其文. 全球化、地方化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13. 13. 杨勋林, 谢炳庚, 覃佐彦, 等. 脆弱生态环境约束型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广西河池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02(S1): 205-209.

  14. 14. 郑冕. 反贫困视角下广西河池市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2): 12-14.

  15. 15. 杨苑. 广西河池石漠化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8.

  16. 16. 江正洋. 广西河池市石漠化片区的治贫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17): 43-46.

  17. 17. 黄奎贤, 覃柳妹, 吴海悫, 等. 河池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措施[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1, 27(2): 145-148.

  18. 18. 孔祥丽, 王克林. 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11): 138-142.

  19. 19. 黄显站, 覃良电.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 农家参谋, 2019(6): 151.

  20. 20. 刘旭辉, 覃勇荣, 黄振球, 等. 河池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J]. 河池学院学报, 2013, 33(2): 1-6.

  21. 21.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河池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3(5): 46-54.

  22. 22. 曾红艳, 林变公, 林江江. 河池市金城江有色金属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中水污染问题探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501-505.

  23. 23. 陈丽琳, 韦诗麓. 民族地区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研究——以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地区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4(6): 152-155.

  24. 24. 黄云柳. 宜州市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5. 25. 陈健. 加快河池优质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J]. 当代广西, 2017(14): 58-59.

  26. 26. 杨家信, 司国爱, 覃桂美. 2008-2014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6, 22(1): 59-60, 63.

  27. 27.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J]. 河池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 11-24.

  28. 28. 王清辉. 网络时代下青年群体归属变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29. 29. 胡家祥.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多维解读[J]. 哲学研究, 2015(8): 104-108.

  30. 30. 闫睿. “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6): 32-33.

  31. 31. 陈志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 教育与职业, 2007(20): 37-38.

  32. 32. 黄亚婷, 龚雨欣. 混合课程中本科生的深度学习何以发生: 基于“教学-社交-技术”三角框架的考察[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11(3): 107-118.

  33. 33. 李建敏. 本科生合作学习边缘参与的影响因素及群体动力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3.

  34. 34. 石汝杰. 基于区域特点的地方高校生态学实践教学创新探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12): 134-135.

  35. 35. 杨艳. 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J]. 铜仁学院学报, 2013, 15(2): 109-111.

  36. 36. 覃勇荣, 覃宝山, 谢彦军, 等. 利用校园物种多样性开展生物实践教学的探讨[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3): 55-59.

  37. 37. 覃勇荣, 黄冬阳, 覃蕾蕾, 等. 河池学院校园植物资源调查及彩色图谱设计[J]. 中国园艺文摘, 2018, 34(2): 80-84, 237.

  38. 38. 蒋裕良, 覃勇荣, 贺庆梅, 等. 河池学院景观植物调查及区系地理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42(1): 180-184.

  39. 39. 覃勇荣, 罗之勇, 刘旭辉, 等.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与策略[J]. 大众科技, 2016, 18(11): 96-99.

  40. 40. 杨胜才.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着眼于“四个统一”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 47-48.

  41.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