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04 No.02(2015), Article ID:15135,5 pages
10.12677/SSEM.2015.4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Junior School Freshmen

Jinyan Xie, Tingting Yao, Xuedan Yang, Rong Huang, Hui Yang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Email: 1030854560@qq.com

Received: Apr. 7th, 2015; accepted: Apr. 23rd, 2015; published: Apr.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junior school freshmen,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junior school life and to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218 junior school freshmen were measured by using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times’ test scores were recorded. Results: 1) Junior school freshmen took more positive coping, and there was interactive effect on gender and whether the single-parent child was in the coping tendency. 2) The positive coping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egative coping students in term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3)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positive coping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academic achievement. Conclusions: Positive coping styl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Keywords:Coping Style, Academic Achievement, Junior School Freshman

初一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谢晋艳,姚婷婷,杨雪丹,黄蓉,杨惠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四川 成都

Email: 1030854560@qq.com

收稿日期:2015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4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4月29日

摘 要

目的:分析初一学生应对方式的现状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初一学生适应初中生活,提高学业成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18名初一学生进行施测,并统计三次考试成绩。结果:1) 初一学生面对应激时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应对倾向在性别和是否单亲上存在交互效应。2) 积极应对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消极应对的学生。3) 积极应对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并正向预测学业成绩。结论:积极应对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

关键词 :应对方式,学业成绩,初一学生

1. 引言

应对(coping)是指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 [1] ,不仅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之一,还是中学生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一个明确指标 [2] 。中学生年龄阶段属于青少年时期,是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 [1] ,这一阶段身心迅速发展,面临各种不同的压力,是心理冲突和行为问题的多发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不仅要面对生理、心理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还处于独立与依恋的矛盾期,受到自身发展与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中学生日常烦恼因子依次为学业、家庭、校园、自尊、异性和教师,而在面临挫折和烦恼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退避、发泄、求助、和幻想 [3] 。研究表明,学业优秀比学业不良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 [4] 。在遇到学业困难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如否认、遗忘等)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较低,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如寻找解决问题、改进学习的方法)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学业成绩 [5] 。另外,学生成绩越好,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应对分数越高;学生成绩越差,幻想等消极应对分数越高 [6] 。但对于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中,研究对象大多为大学生,对中学生的研究较少;其中对应对方式的研究大多分为不同类型,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等。

而本研究将以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初一学生作为中学生的起点,更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在升入中学之后,不仅面对环境和学习的变化,还有面对青春期成长带来的烦恼,由于个体适应性的不同,其应对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而对于初一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可以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由于初一学生的应对方式状况可能还较为不成熟、完善,因而对其应对方式进行简单的归类:积极和消极,可以更利于教育工作者对初一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基于前人对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设:积极应对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学业成绩存在负相关,通过研究为初一学生改善应对方式、适应初中生活和提高学习成绩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过程

1) 被试的选取:在某中学随机选取五个班240名初一学生,进行现场施测。

2) 施测过程:前期先训练心理专业的5名学生作为主试。施测时主试现场统一发问卷,讲述统一的指导语,填写“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并统一回收。

3) 数据收集:包括问卷和学业成绩。

4) 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方式,由两个小组录入相同的问卷,并使用WinMerge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是否一致。

5)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中学的初一学生施测,测验时,取得学校老师的支持,协助维持课堂纪律。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统一指导语,不做暗示、提示和无关解释,要求被试当场独立完成问卷,并以班为单位统一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128人,女生90人;担任班干部92人,未担任126人;处于单亲的30人,非单亲的188人,年龄在11~15岁之间。

3.2. 研究工具

3.2.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由张育坤、解亚宁编制 [7] ,共2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即“不采取”记0分,“偶尔采取”记1分,“有时采取”记2分,“经常采取”记3分。问卷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了个体在遇到应激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特点,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重点反映了个体在遇到应激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特点,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等。而戴晓阳 [7] 提出一个判断个体应对方式倾向性的公式,即应对倾向 = 积极应对标准分(Z分)消极应对标准分(Z分)。其中,标准分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进行Z转换。如果应对倾向值大于0,显示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小于0则显示被测者更习惯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

3.2.2. 学业成绩

记录被试最近三次重要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平均值并标准化,求出Z分数。

3.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4. 结果

4.1. 应对方式的描述性分析

表1表明,初一学生总体的积极应对分为1.50,消极应对分为1.15,其中总体的应对倾向分为0.13,根据计分方式(应对倾向大于0),则说明初一学生遇到应激时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4.2. 应对方式在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和是否单亲上的方差分析

表2表明,应对倾向在性别与是否单亲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 = 5.80,p < 0.05),事后检验表明,在男生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应对倾向分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女生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应对倾向分则低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

4.3. 学业成绩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问卷的计分方式应对方式(应对倾向大于0,表示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主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小于0则表示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行分组,然后分析学业成绩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进行t检验表明,初一学生学业成绩在应对方式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t = 5.86,p < 0.001),积极应对的学生(0.36 ± 0.94)显著高于消极应对的学生(0.38 ± 0.92)。

4.4. 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积极应对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6,p < 0.001),而消极应对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r = 0.09,p > 0.05)。以积极应对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积极应对正向预测学业成绩。

5. 讨论

5.1. 人口学特征与应对方式

初一学生总体上应对方式是积极的,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大多采取主动解决、向人倾诉、寻求帮助等积极应对方式。而应对倾向在性别与是否单亲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单亲家庭的男生在面对应激或挫折时会比非单亲家庭的男生更多采取积极应对,而女生则相反,该研究结果提示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女生

Table 1.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coping style (M ± SD)

表1. 应对方式的描述性分析(M ± SD)

Table 2. MANOVA of coping tendency among junior school freshmen

表2. 初一学生应对倾向的多元方差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Table 3.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ping styl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junior school freshmen

表3. 初一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更多关注。研究显示,高中女生选择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多于男生 [8] ,单亲女生相对男生而言心思会更细腻、敏感、独立性差,遇到挫折时更多采取回避、退缩的方法。单亲家庭的学生较早地受到家庭带来的创伤,会更敏感地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在面对应激或挫折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受传统文化和社会期望的影响,男生的成长过程中会被要求独立和有担当,因而单亲家庭的男生会比非单亲家庭的男生感受到更多的责任,在面对初中的环境变化和学习改变时,会独立地积极应对。而社会对于女生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单亲家庭的女生比非单亲家庭的女生受到的关注更少,体验到的爱护和关心也少,在面对应激或挫折时会更多地消极应对。因而在对待不同性别的单亲家庭学生时,不能一味要求他们积极应对挫折,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学习生活的挫折。应对方式在是否班干部上不存在差异,可能因为初一学生刚升入中学,是否担任班干部其实对于他们没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也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在应对方式上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5.2. 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对初一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分组t检验表明,采取积极应对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采取消极应对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的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学业成绩正相关显著,并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而消极应对与学业成绩不相关。与国内外关于学业失败应对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5] [9] ,积极应对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积极应对的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时可以更冷静分析问题,乐观地看待学习挫折,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改善自己的学业状况,进一步获得提升和发展。而本研究中消极应对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与研究假设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样本本身造成的。由于所选对象仅为某学校的初一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或者因为初一学生的应对方式状况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未显示出消极应对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5.3. 对教育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来自青少年的问题不断。小学时期学生过于稚嫩,很少接触对挫折等问题。进入初中之后,尤其是初一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其应对方式尚未形成,但是来自自身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学习生活问题却接踵而至,为了避免初一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焦虑迷茫的情况,学校可以在初一学生入学时调查其应对方式的目前状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定期举行符合学生应对方式状况的讲座等,对初一学生进行应激或挫折应对训练,并安排心理老师对个别未能处理好应对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在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时,老师应给予更多地关注与支持,鼓励她们采取积极应对挫折。总体来讲,应培养初一学生对各种应激事件的积极态度,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以降低各种应激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6. 结论

1) 初一学生遇到应激时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应对倾向在性别与是否单亲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2) 积极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消极应对的学生。

3) 积极应对与学业成绩正相关显著,并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而消极应对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

文章引用

谢晋艳,姚婷婷,杨雪丹,黄 蓉,杨 惠, (2015) 初一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Junior School Freshmen. 服务科学和管理,02,7-12. doi: 10.12677/SSEM.2015.4200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黄希庭, 余华, 郑涌, 杨家忠, 王卫红 (2000)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1, 1-5.

  2. 2. 王智, 杨军霞 (2005) 高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10, 824-825.

  3. 3. 张智, 李文芳, 梁庆, 董瑶洁, 周波, 廖峻, 胡发稳 (2006) 中学生日常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7, 641-643.

  4. 4. 张花 (2011) 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硕士论文, 中南大学, 长沙.

  5. 5. Mantzicopoulos, P. (1990) Coping with school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employing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coping strategie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27, 138-143.

  6. 6. 周军 (2013) 初中生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2, 101-104.

  7. 7. 戴晓阳 (2010)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

  8. 8. 张玉娟, 刘素, 张冬红 (2005) 高考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临床康复, 8, 70-71.

  9. 9. 汪玲, 雷雳, Tanja CULJAK (2000) 效能信念、加工方式和困难应对策略.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30-3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