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Vol. 10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5617 , 5 pages
10.12677/WLS.2022.103051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

——浅谈王琦瑶的人物形象

王悦莹

西京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2年6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22年9月8日

摘要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长恨歌》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广泛,斩获了不少奖项,也奠定了王安忆在当今文坛的地位。王安忆总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用细致的文字描绘出悲情女主人公坎坷跌宕的一生。小说《长恨歌》以上世纪旧上海的女性“王琦瑶”为主角,记述她传奇的人生经历。本文将通过分析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阐述其悲剧命运的形成根源,对小说中这一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王安忆,《长恨歌》,王琦瑶,人物形象

Shanghai Women in Wang Anyi’s Writings

—Talking about the Character Image of Wang Qiyao

Yueying W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Education, Xij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Jun. 30th, 2022; accepted: Aug. 30th, 2022; published: Sep. 8th, 2022

ABSTRACT

Wang Anyi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female writer. A Song of Unending Sorrow is one of her masterpieces. The novel has been widely influential, won many awards, and established Wang Anyi’s position in today’s literary world. Wang Anyi always uses the third person narration, with meticulous description of the tragic heroine’s ups and downs of life. A Song of Unending Sorrow is the protagonist of “Wang Qiyao”, a woman in old Shanghai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describes her legendary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age of Wang Qiyao and explain the origin of her tragic fate, so a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character in the novel.

Keywords:Wang Anyi, A Song of Unending Sorrow, Wang Qiyao, The Character Imag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王琦瑶是《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是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经典女性人物形象之一。王琦瑶的人生中遇到过很多不同的男人,这些男性角色贯穿了王琦瑶的一生,其个人的人生命运也与这些男性主人公们有着直接的关系 [1]。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是一个性格鲜明、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女性。王琦瑶虽出身平凡却敢于追求,她的一生都在不断选择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处在上海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都市中,王琦瑶在追逐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2. 典型的都市女性

2.1. 上海弄堂的女儿

弄堂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建筑,是这一独特地域文化的代表。四十年代的上海弄堂形式各异,将世界文化与中国本土相结合。正是由于中西方文明的相互融合,造就了上海特有的文化魅力 [2]。生活在这一都市中的女子们,举止优雅、追求时尚,是她们赋予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灵气。王琦瑶就是这些靓丽女子们中的一员,在王琦瑶的身上能够映照出整个上海的都市文化。

王琦瑶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单单是王琦瑶,而是上海弄堂的女儿,王琦瑶则是其中的代表罢了。或许上海的时尚与精致是上海女性们所引领的,也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王琦瑶们成就了上海弄堂 [3]。王琦瑶生长于弄堂文化之中,她喜欢精致的生活,不甘于做平常人家的女儿;她向往上层社会的繁华奢靡,并为之付诸行动。

2.2. 都市文化的熏陶

上海以其繁华与精致著称,是年轻人的向往之地。这里有太多令人为之心动的东西,别致的建筑、先进的文化以及时尚的人群。生活在这一环境中难免会受其影响,王琦瑶也不例外。

王琦瑶就是在这样的都市文化中走红的。最初,应挚友吴佩珍的邀请,两人相约去片场的目的就是觉得好玩,还能长见识。直到后来照片成功登上杂志封面,王琦瑶成为“沪上名媛”的情况下,生活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照片的成功刊登却使得外界发生了变动,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家境好的蒋丽莉主动与王琦瑶交朋友 [4]。对于王琦瑶来说,这将是她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不久后,王琦瑶入住蒋家,与蒋丽莉生活在一起。王琦瑶开始体验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时间一长使得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动。王琦瑶开始认为自己就应当过这种精致的上层生活。实则,王琦瑶从内心深处就向往这种生活,这或许和她的出身有关。王琦瑶的家境很平凡,就是平常人家的女儿,经历过这种物质的诱惑,难免会沦陷其中。正如小说中蒋丽莉的母亲所描述的那般,这样外表出众又家世普通的女子,一旦感受过名利场的奢华,终究逃脱不掉凭借依附男性来获取富贵的宿命 [5]。事实证明,王琦瑶正一步步地走入这个预言当中。于是,当她面对即将到来的“上海小姐”的比赛时,王琦瑶并没有拒绝,主动参与并积极准备。王琦瑶开始重视这些能够让自己崭露头角的机会,因为这离她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她渴望脱离以往平凡的生活,跻身上流社会,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在蒋家的生活,使得王琦瑶习惯了穿着华丽的礼服,游走于各种舞会与晚宴中。周围的一切都令王琦瑶沉醉,她希望自己能一直处于这种优渥的环境当中,扮演者富家小姐的角色,这就是她追求和向往的生活。

王琦瑶的一生都在追求和回忆上海的都市文化,随着奢华的都市文化兴起,又伴着都市文化而落。王琦瑶是上海都市女性中的典型代表。小说自始至终,王琦瑶都在找寻这种都市文化的印迹,并逐渐在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3. 王琦瑶的形象特质

3.1. 世俗文化、爱慕虚荣

王琦瑶在“上海小姐”的竞选中脱颖而出后,在百货楼的剪彩仪式上与李主任相识。起初,王琦瑶以为李主任是百货楼的经理,随后才得知李主任是一位极有权势的大人物。李主任出席过“上海小姐”的决赛,他当时原本是给别人捧场的,却不曾想到手中的花束投给了王琦瑶。这次百货大楼举办的活动,邀请王琦瑶前来就是李主任的意思。面对李主任的追求,王琦瑶并没有拒绝。选择跟随李主任,主要是出于物质需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6]。对王琦瑶来说,参加“上海小姐”的比赛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能够结识很多上流社会的人物,而李主任的出现则是她预料之外的惊喜。于是,王琦瑶心甘情愿地委身于李主任,依靠李主任的权势与地位,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身处在上海这一大都市中,王琦瑶是喜爱繁华与热闹的。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王琦瑶愿意用青春来换取漫长的等待。但这富贵而风光的生活没持续多久,王琦瑶就收到李主任遇空难而亡的消息,一切繁华都随之散去。

王琦瑶向往富足的生活,追求物质利益。因此,王琦瑶在爱情上是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功利。面对着追求者程先生和李主任,王琦瑶连些许的思量都没有,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对于王琦瑶而言,身份低微的程先生满足不了她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不了她的虚荣心,而地位与权势显赫的李主任则是她心目中的首选。在王琦瑶看来,爱情与物质应联系在一起。用现在的话来讲,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她更注重爱情中的“实惠”。

3.2. 沉湎过去、回忆怀旧

小说中总有一种怀旧氛围贯穿始终 [7]。从爱丽丝公寓搬出后,王琦瑶的生活如同从天堂坠入人间。富足风光的生活逝去后,留给王琦瑶的只剩下回忆。在四十年代的旧上海,使得王琦瑶与新社会显得格格不入。王琦瑶总会在集雅公寓与病人交谈时想起曾经在爱丽丝公寓的日子;在酒精灯那跳动的火苗中看到原先奢华舞会的场景;她会穿着旧式旗袍和人民装站在一起。王琦瑶不愿意直面现实生活,将自己永远沉浸在“上海小姐”的角色中。

王琦瑶这种回忆怀旧的做派,吸引了一些同样具有怀旧心态的人——老克腊。王琦瑶与老克腊相遇时,女儿薇薇已经出嫁并随夫远渡重洋去了美国。老克腊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当时仅有26岁。王琦瑶与老克腊的恋爱是不合常理的。对于老克腊来说,王琦瑶是他怀旧梦的寄托,他总想在其中找寻些什么。而王琦瑶则是在追忆过去,她想用这些来唤醒和重温旧梦。与老克腊的相处让王琦瑶明白,物质终究抵不过爱人与亲人间的陪伴。事实上,老克腊是八十年代的人,与王琦瑶之间是有代沟的。最终,老克腊离开了王琦瑶。

3.3. 自我意识的迷失

当往日繁华逝去,王琦瑶内心受到的打击很大。她一直想努力找回昔日生活的影子,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意,王琦瑶在这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王琦瑶在平安里开诊所时与康明逊相识。康明逊的到来给王琦瑶的生活重新带来了希望,原本失落的生活又焕发生机。然而,他们都明白彼此其实并不相配。康明逊的家境极好,他了解王琦瑶的过往,所以不可能与王琦瑶结为夫妻。但明知不可为,两人却还是这样做了。可悲的是,康明逊是一个胆小懦弱,甚至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男人。他害怕这样做会失去自己的尊贵身份、父母的信任以及丰厚的家业。然而,王琦瑶却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好不容易使得生活有了起色,她不愿放弃。为了挽留康明逊,王琦瑶宁愿将自己与康明逊的私生子嫁祸给萨沙。最终,康明逊还是离开了,萨沙也走了。王琦瑶独自生下了孩子,一个人生活,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时光转瞬即逝,王琦瑶经历了与康明逊的相恋与分离,以及女儿薇薇出嫁随夫赴美后。她仍旧是孤身一人,唯一变化的是青春已不再。无人陪伴的生活给她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后,王琦瑶结识了小她四十岁的年轻人老克腊。老克腊年轻有活力,重新燃起了王琦瑶的生活。王琦瑶担心老克腊也会离她而去,不惜将一直珍藏的金条拿了出来,她想用钱来换取老克腊的陪伴。繁华奢靡的旧上海满足了王琦瑶的虚荣心,平安里的遭遇又使得她对新生活寄予的希望破灭。可现实却是王琦瑶依旧走不出“上海小姐”的角色,沉迷于过去,她将老克腊作为寄托旧梦的载体 [8]。在这份不切实际中逐渐迷失自我,迷失自身的主体意识。

4. 悲剧命运的形成根源

小说中,作者淡化了王琦瑶的家庭,却反而让家庭这一因素显得重要起来。王琦瑶与家人的关系,在作品中很少提及。首次出现对家庭的描写时,王琦瑶还和父母居住在上海弄堂,她那时还未接触到上海上流社会的繁华;其次是王琦瑶生下女儿薇薇后,母亲来照顾她。通过小说中鲜有的描述,能够反映出王琦瑶与家人之间感情的疏远冷淡。王琦瑶渴望过上层社会的生活,以自身姣好的容貌作为通行证,从而改变命运。但王琦瑶的父母不明白女儿的想法与用意,他们没有丝毫的关心。在李主任与王琦瑶交往后,他们对此也很漠然、从不过问。家庭温情的缺失更使得王琦瑶想尽快逃离,从而助推了她进入上层社会的心理,离开弄堂的深巷,走出清冷寂寞的闺阁,过上风光体面的生活,成为众人羡慕富家小姐 [9]。

王琦瑶生活在爱丽丝公寓期间,除了李主任之外仅她孤身一人,原先的挚友也未陪伴在身边,王琦瑶的父母更是从未探望过女儿。或许正是这种冷漠的亲情阻断了王琦瑶对家的想念与依赖。在女儿薇薇出生之后,王琦瑶与家中父母的关系也依旧冷淡。母亲过来照顾坐月子中的王琦瑶,却一直在埋怨和怪罪,母女之间从未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对于往事,母亲丝毫没有表现出对女儿的心疼,反而倒向了舆论的一边,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王琦瑶的身上。当程先生到访时,母亲看到王琦瑶对待程先生的举动更是感到不满,直接收拾东西回家了。这样一来更加激化了她们母女间的矛盾,王琦瑶与家里的联系也就此断开。

王琦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此,与女儿薇薇之间的关系也是这般淡漠。虽然薇薇的到来给她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每次看到薇薇却总能使她会回想起往日的经历,那些痛苦的经历令她再难以面对。因此,王琦瑶与女儿薇薇间总有种刻意的距离感,这使得薇薇对母亲总是会感到生分,母女二人的关系并不如一般母女那样亲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薇薇,缺乏血缘亲情的感受,有的只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好奇,家庭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对于家庭的依赖感很淡。于是在结婚后不久,薇薇就和丈夫小林远渡重洋去了美国,留下王琦瑶独自一人生活。对于女儿薇薇来说,母女间从未心意相通过,所以就无法体会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孩子生活的艰辛,更无法理解王琦瑶内心的苦闷与痛楚,因此也就无法站在母亲的角度来为她来着想。所生长的家庭环境与氛围影响了王琦瑶的性格与处事方式,这也为其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5. 结语

王安忆的《长恨歌》旨在通过王琦瑶这一女性形象,映射出整个上海的城市文化。王安忆笔下所塑造的上海女性,多少都带些悲剧色彩。纵观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她出身平凡却不甘于平庸,企图凭借自身美貌来换取富足体面的生活,一昧追求上流社会却终未得。《长恨歌》以“长恨”为线索,透过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对于女性而言,一定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与定位,将自身命运掌握在自己而非他人手中。不论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运用自身能力来实现个人价值,平等是最为重要的。对于王琦瑶而言,如果提早明白这些道理,或许会有不同的命运与结局。

文章引用

王悦莹.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浅谈王琦瑶的人物形象
Shanghai Women in Wang Anyi’s Writings—Talking about the Character Image of Wang Qiyao[J]. 世界文学研究, 2022, 10(03): 329-333.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2.103051

参考文献

  1. 1. 黄若然.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人物形象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4(2): 78-81.

  2. 2. 郭颜柯. 王安忆的上海想象[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5): 28-29.

  3. 3. 苏丹. 从《长恨歌》中的王琦瑶看上海人的特色[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9(3): 103-105.

  4. 4. 王安忆. 长恨歌[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5. 5. 王玉屏.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悲剧的深层审美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9(2): 59-62.

  6. 6. 吕洁. 错位的悲剧——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8): 25-26.

  7. 7.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8. 8. 王安忆. 王安忆说[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

  9. 9. 王安忆. 心灵世界[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