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3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6981 , 8 pages
10.12677/ORF.2023.133154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缺失 与完善路径

——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

高宇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3日

摘要

近两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各种危险、“丑闻”充分暴露在大众视野中,也逐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而对高校来说,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方法如稍有不当,就会引起社会舆论的批判以及成为关注的焦点,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还有可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方面,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高校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加以完善的路径。希望能对促进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稳定师生情绪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应急管理,吉林高校,突发事件,机制

The Lack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a University in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uxin Gao

College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Mar. 29th, 2023; accepted: Jun. 7th, 2023; published: Jun. 13th, 2023

ABSTRACT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re have been frequent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various dangers and “scandals” have been fully exposed to the public's vision, and have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aspects of societ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f the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se emergencies are slightly improper, they will cause criticism of public opinion and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which will not only disrupt the normal order of campus life, but also may not be conducive to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great efforts are still neede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mergenci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i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real cas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ath that should be improved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lay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handling of campus emergencies, maintaining normal order on campus, stabilizing the emotion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viding meaningfu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Emergencies, Mechanism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问题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新论述、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从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到其变种,再到诺如病毒、猴痘等疾病的产生,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也不断地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冲击。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脱离不开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对高校本身来说还有许多方面的隐患值得我们关注。这些突发问题的出现,使高校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2019年12月26日,南京某高校六楼实验室私自屯放大量易燃溶剂发生火灾,造成一名学生死亡。2019年12月6日晚,一篇微信文章曝光了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钱逢胜长期猥亵性侵女学生一事,该事件立即引发舆论哗然,上海财经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工作,一旦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2019~2022年无数高校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因处理不当导致学生大面积感染,以及学生听闻的“小道消息”而害怕逃离导致社会接触面扩大。对于各类突发事件,高校往往只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给出一个处理的结果和应对措施,却没有注意事前预防,从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和损失,同时,也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校秩序及社会的稳定 [1] 。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如何解决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来更好的为学生和老师创造美好的校园生活?本文将会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2. 文献梳理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和应急管理相关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且基于本文对903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903篇文献中主要主题分布和次要主题分布进行分析后筛选出与文章有关主题,并对其按主/次要主题分类,具体划分见表1

Table 1. Primary/secondary topic distribution

表1. 主/次要主题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

如表所示,绝大多数学者更是立足于宏观的角度去阐述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鲜少有学者针对相关案例进行论述。杨见奎,欧阳兵等《论我国高校的危机管理问题》一文将企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管理中去,联系高校的特点,阐述了高校危机和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明确了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如何构建高校的危机管理体系 [2] 。徐宝林的《浅析高等院校校园危机的预防》一文在探讨了高校危机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应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应该将危机防范管理制度化;应该建立常备不懈的危机应急机制;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完善高校帮困助学体系 [3] 。基于对相关文献阅读及在网络中部分信息的收集,本文将对个案进行分析,对高校如何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加强自身的应急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

3.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典型案例概述

3.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通过对特定研究对象的翔实描述和系统分析,综合呈现情境脉络和演进过程,是全面、整体理解特定问题的重要路径和方法。个案研究是案例研究中的重要和高频方式,可以让研究者在充分把握信息的基础上呈现更为丰满的分析(于文轩,2020)。本文以个案研究法对高校应急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回溯。根据案例选取的原则与规范,择定“吉林某高校疫情及其相关措施”为分析样本,原因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一是案例典型性和代表性。2022年3月9至10日,吉林某高校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令人发指,危及到众多学生生命安全,从而引起强烈不满;二是案例的问题性。学校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公共卫生事件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三是案例的复杂性。作为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直接体现,它凸显了其困境,也暴露了高校应急管理效能有待提升的事实;四是资料真实可靠、翔实充分,研究具备扎实和具体的案例参考资料。

3.2. 典型案例介绍——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

3月9日0时至24时,吉林省吉林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4例,无症状感染者149例。吉林省某高校3月6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4天内累计报告68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确诊病例数量较多,导致该高校暴发聚集性疫情。3月10日,吉林省该高校登上热搜榜榜首。有自称是该学院学生的网友表示,该校的疫情持续蔓延,但学生所处环境恶劣。宿舍物资供应不足,发烧只能呆宿舍吃退烧药;隔离学生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睡通铺,校内志愿者以学生为主,但后来多因感染被隔离。学校面对疫情的处置却令大多数学生感到绝望。阴性、阳性混合在一起隔离;发热学生没得到妥善安置;管理混乱;有的是出现阳性,结果室友没有被隔离,有的是隔离拿胶布封门了,但是宿舍里没厕所。

3月10日下午,在舆论爆发后,记者在学院门口看到30辆大巴车聚集在校门外,每辆车上约有55人,司机们都穿着防护服。消杀结束后,校车陆续进入校园,将有阳性病例的密接或次密接学生送出学校。然而事实却是部分密接或次密接学生已经被接送到各个隔离点,但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得到安置。同时,据吉林发布消息,3月10日下午,吉林省委决定,将其党委书记免职。

4. 当前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现状与缺失

4.1. 应急管理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建设薄弱,应急管理能力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4.1.1. 高校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薄弱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薄弱,且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校应急管理的行政性强而法制性弱是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往往只采取临时性措施,就类似于吉林省高校这样采取简单地封锁措施,而这些措施不仅效果不佳而且还会引申出难以解决的衍生问题。此外还凸显出高校法制体系建设薄弱,法律的缺失使得学校管理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高校应急管理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而现实却是高校缺少的恰恰就是制度的保障,制度建设薄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承担应有的领导责任。

4.1.2.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协调能力有待于提高。我国高校应急管理机构大多属于临时性的。这项工作没有固定的专门人员,主要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没有法律和制度支持,在突发事件中,很难协调全校的各个方面,这必然会影响应急管理的效果。政府相关部门对高校应急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不到位,导致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综合协调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只要求高校建立相关的应急管理机制,但对每所高校的具体建设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体系没有系统的评估,导致遇到突发事件时处于被动状态。

4.1.3. 应急管理模式滞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4] ,如在应急响应中普遍存在“重事后处理而轻事前预防”的现象。事实上,许多类型的突发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例如某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在疫情期间的一些封校行为不满,在其校内网和公共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号召学生一起反映情况,经过线上线下的不断互动,学生对学校行为越来越不满,甚至出现与老师“硬碰硬”的情况,之后学校管理者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决定调整相关规定,此次事件才算结束,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管理者能及早在互联网上发现学生对政策有所不满,就完全可以在事件发生前进行整改,安抚学生的情绪,从而化解事件的发生。

4.2. 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健全的信息上报机制,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的上报信息,使管理者获得准确的信息,这对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事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事件发生前也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以降低应对突发事件的成本,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学生愿意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上表达及分享学校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这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致的。但是高校管理者对这方面的缺乏重视,应与时俱进,加强做好学生工作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接地气”,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更容易被接受。如案例中的吉林高校被曝出这样的事情,高层仍然不是想着解决问题,与同学多沟通,而是想着镇压舆论,反而会更令大众反感,令学生伤心,从根源上说就是双方沟通不到位的问题。

4.3. 心理危机干预缺失

在心理干预实施方面,我国高校心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同学不信任心理干预,甚至对心理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不正常”,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甚至会被其他同学“孤立”,这让一些心理有想法的同学不敢进行心理疏导,也让教师无法获得有关学生的有效信息,也不能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从而造成隐患。

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个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高校在针对学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理中,不仅要控制事态发展的规模,时刻关注突发事件的发展,还要注意事后当事人的心理干预。例如,在学生因某种压力 [5] 而选择自杀的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应对被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防止学生再次出现此类行为和想法,影响其未来的长远发展。还有其他目睹此类事件的学生,学校也应该予以重视,以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学生在生命价值、生活信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偏差。但是我国高校在这一点上普遍做的还不到位,大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对当事人进行安抚,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事件的发生对于当事人的不良影响,降低了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5.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路径

5.1. 完善预防机制 [6]

5.1.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今的大学生一般都是20岁上下的独生子女,在此之前,他们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和照顾下长大的。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必要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能力相对较弱。思维简单,好奇心强烈,易受诱惑也是他们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能够更好地维护高校的正常秩序。要积极推进安全教育,真正把安全教育知识和理念融入课本、课堂和思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迅速行动起来,及时解决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大学生面对危机所带来的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学生的应急素质,应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大学生的思想是多变的,对新事物持开放接纳态度,针对这种特点所采取的方法才会被广大同学接受。在校园应急管理中,不同人群对压力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应利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和技术,制定符合不同人群心理特征的心理干预策略。近年来的事实表明,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需要高度重视,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5.1.2. 校内沟通与校外沟通

各类学生信息的及时获取和科学管理是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舆情信息可以透露出学生关注的热点,反映他们的思想状态。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当代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丰富新的工作手段,以新媒体为新兴载体,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把握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用新媒体与学生交流的能力。高校学生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而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要尽快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组,由专人在网络上搜集各类舆情,为突发事件的发生能得到妥善处理提供信息支持。

除此之外,高校面对校外的沟通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习惯、理想、朋友圈等信息。家长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在校的安全。学生发生意外情况时,与家长良及时的沟通能促进问题的良好解决,与家长的沟通也体现出学校负责任的态度。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老师如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如情绪低落、经常性旷课等,更应及时与家长沟通。

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新闻媒体在对高校宣传工作方面一直都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从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师生关注的角度,媒体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一般不会对外公开消息,以避免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在事件发生后不久消息就会传播开来。高校如果不能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公布事件信息,就会引起社会上的很多猜疑,尤其是对在校学生来说,会产生焦灼、疑虑等不良情绪。高校要与媒体保持良好合作,在事发后,利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引导舆论,使事态向良好的一面发展。高校必须建立健全新闻媒体介入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机制,在媒体中形成积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良性发展。

5.2. 完善决策机制 [7]

5.2.1.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

应急管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区域,需要一个高效的应急指挥组织来决策和调动资源,而非临时性的,以此能更有效和快速地应对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常设的应急综合协调决策组织和专门的职能组织,高校在应急状态下的整合能力和应对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有必要设计扁平化的指挥结构,这样可以提高应急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失误,降低管理成本,扩大管理范围。应急指挥扁平化组织优化了组织结构的层级,将原有的垂直管理结构转变为更加便捷有效的扁平化横向结构,并为每个应急单位提供相应的处置权限,使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更加灵活。建立应急指挥组织,确保各项任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各类应急小组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尽快平息事件。同时,当应急队伍之间出现不同意见时,应急指挥组织应注意协调各方意见,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校园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有利于落实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决心,并充分调动校内资源参与应急处置中。

5.2.2. 提高应急管理小组的专业化水平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诱因增多,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加强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应急管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高校日常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即使处于危险之中,也能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从容应对。高校应急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区域性或全国性大学生工作交流会,在学生管理工作交流会议中互通有无,学习一些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办法,而对于一些高校发生的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的突发事件进行反思,吸取他们的教训,排查本校的隐患,提高本校的应急管理水平。政府机构的应急管理专家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为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可以定期邀请专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以便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高校安全形势,这些工作在提高应急管理小组的专业化水平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8] 。

5.2.3.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安全保障机制

高校应急管理还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坚实保障。在学生突发危机管理中,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将发挥关键作用。这里的安全保障机制是一个广义上的范围,包括日常管理中的财务安全、人员安全、法律保障等。特别是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各大高校应急管理应逐步走向法治化的道路。在国家层面,要尽快完善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做到有法可依。建设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和谐的校园环境也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依法治校”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束脚,现行法律对事件归责、赔偿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法律上的不足使得学校、学生、家长在事件发生后相互推卸责任,造成责任不明,最终不了了之。因此,加强高校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建设迫在眉睫,使高校应急管理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律保障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好的借鉴。所以,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好的应急管理经验,尽快理顺各类关系,出台《校园安全法》,来规范学校日常管理行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落实政府的责任,更加全面指导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5.3. 健全心理干预机制

心理上的问题往往具有隐藏性,有些事情会可能会对学生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以致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学生会对类似的突发事件在内心中显现出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在突发事件恢复过程中,应将心理干预视为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各类活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这门课程的开展是不必要的。如此可见,唯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灌输和扎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突发事件中为当事人提供积极、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系统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范做法有:1)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例如,学校可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与交往能力”、“学习与时间管理能力”、“恋爱与性心理”等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 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户外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依托学生社团,广泛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3)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尊重学生的原则下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服务,主动联系学生,对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帮助其建立健康乐观的态度;4) 系统化的危机干预工作。每年各高校都会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

文章引用

高宇欣.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缺失与完善路径——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
The Lack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a University in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03): 1537-1544.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3154

参考文献

  1. 1. 周莎莎.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工业大学, 2014.

  2. 2. 杨见奎, 欧阳兵. 论我国高校的危机管理问题[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27(2): 10-12.

  3. 3. 徐宝林. 浅析高等院校校园危机的预防[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 29(2): 119-121.

  4. 4. 王庆. 高校突发事件的学生认知现状与应对机制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2): 239-240.

  5. 5. 姚江龙, 魏捷.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7.

  6. 6. 郝敏.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工业大学, 2018.

  7. 7. 丁浩亮.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完善策略[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17, 16(2): 159-162.

  8. 8. 马怀德. 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7: 76.

  9. 9. 卞文.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优化研究——以江苏省高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湘潭大学, 202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