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7 No.11(2017), Article ID:22823,7 pages
10.12677/AP.2017.711166

The Campus Bullying Behavior and Parenting Style: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Peer Relationship

Xinyang Ma1, Ying Xie2, Yi Chen1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2Stud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sultation Center, Chongqi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Received: Nov. 8th, 2017; accepted: Nov. 20th, 2017; published: Nov. 28th, 2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ampus bullying i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er relationship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mpus bullying and parenting style. Methods: 585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general situation scale, the bullying behavior scale, parenting style scale and peer relationship scale. Results: 1) The bullying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ositive parenting style, whil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2) The bullying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er acceptance, whil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er fear inferiority; 3) Both the peer acceptance and the peer fear inferiority have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llying behavior and parenting relation. Conclusion: Peer relationship has a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mpus bullying and parenting style.

Keywords:Bullying Behavior, Parenting Style, Peer Relationship

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马欣阳1,谢颖2,陈逸1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2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0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

摘 要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并探讨同伴关系在校园欺凌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欺负行为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及同伴关系量表对585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1) 欺凌行为与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2) 欺凌行为与同伴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恐惧自卑呈显著正相关;3) 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 :欺凌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最早关注欺凌行为的学者是奥维斯,他对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校园欺凌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欺凌是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刘天娥,龚伦军,2009)。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从湖南道县女生被掌掴到四川资阳女生遭扒光羞辱,很多事件情节恶劣,令人发指,这些欺凌事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任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长达半年以上,留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父母陪伴成长的未成年孩子(赵景欣,刘霞,申继亮,2008)。留守儿童普遍的教养形式为隔代教养,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主要负责。因为年龄代沟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留守儿童慢慢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甚至出现欺凌行为。他们会欺负比他们年龄小或者身体不如他们健壮的儿童,男生多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多以言语欺负为主,留守儿童的欺凌行为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刘雨,2016)。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欺凌行为,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教养,加之无人照顾等原因,导致其欺凌行为愈演愈烈。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孩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观念、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赖运成,等,2014)。不同父母表现出的教养方式不同,积极父母教养方式是在父母抚养与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温暖、尊重与包容,消极父母教养方式是在父母抚养与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专制、冷漠、拒绝与过度保护。积极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的建立、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则相反(孙红梅,赵冬梅,赵晨晨,2013)。留守儿童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多凸显“高期待低关注”这一特点(张帝,等,2016),留守儿童在这种教育结构下成长,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的结果,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业习惯,成绩呈现较差情况(吴航,2015),导致自信心下降,并且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在人际适应上,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友谊冲突或背叛,更高的同伴拒绝和更低的同伴喜欢(侯珂,等,2014)。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在都是留守儿童的基础上,与同伴关系较好的留守儿童的相比,同伴关系较差的留守儿童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更少,更容易受到忽视,出现欺凌行为的几率较大。我们由此提出,好的同伴关系能降低欺凌行为发生的几率。

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父母教养、隔代教育、心理问题等方面,对同伴关系研究不多。近几年对于学生欺凌行为研究逐步增加,但对于留守儿童校园欺凌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研究较少,基于目前的现状,本研究将深入探讨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在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作用,将通过对三者关系的研究,为减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现象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以上内容提出研究假设:1) 欺凌行为与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2) 欺凌行为与同伴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恐惧自卑呈显著正相关;3) 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对重庆市铜梁、彭水、垫江,合川,永川五个区县部分中学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700名学生参与,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为83.6%。有效问卷包括留守儿童问卷455份,非留守儿童问卷130份,留守儿童问卷所占比例为77.8%。具体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欺负行为问卷

中文版欺负行为问卷,根据Peter Smith在1990年修订的欺负行为问卷小学版和中学版修订而成。问卷一共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关于欺负、被欺负、朋友和态度。因子总分相加,分数越高,说明被欺负水平越高。该问卷的科隆巴赫系数为0.77,各因子的科隆巴赫系数均在0.70以上,信效度较好。

2.2.2.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蒋奖等人在2010年根据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修订后的问卷(蒋奖,等,2010),修订后的问卷共有42个题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父亲版和母亲版,每部分21题,题目一致。问卷两部分各包含三个维度: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问卷采用4点计分,从1到4分别为“从不这么做”、

Table 1. Distribution chart of subjects

表1. 被试分布情况

“偶尔这么做”、“有时这么做”、“总是这么做”。该量表信度为0.79,效度为0.7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把父亲情感温暖与母亲情感温暖归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把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度保护归为消极教养方式。

2.2.3. 同伴关系量表

采用邹泓等人修订的同伴关系量表(邹泓,蒋索,2008),问卷主要考察同伴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自我感觉。本问卷共有30个项目,主要分为两个维度,即同伴接受分量表(1至20题)和同伴恐惧自卑分量表(21至30题)。问卷采用4点计分“1 = 完全不符合”、“2 = 不太符合”、“3 = 比较符合”、“4 = 完全符合”,其中同伴接受分量表除1、3、7、11、17项目外其余项目要反向计分,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同伴接受度越高,同伴关系越好,在班级越受欢迎。同伴恐惧自卑分量表项目都采用正向计分,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恐惧感和自卑感越高,自我感觉越差。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有较好的信度。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父母教养方式、欺凌行为与同伴关系相关

欺凌行为与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恐惧自卑呈显著正相关;同伴恐惧自卑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3.2. 中介效应

3.2.1. 同伴接受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采用分层回归的方式进行检验中介效应,这是由温忠麟等人提出的普遍适用方法(温忠麟,等,2004)。首先,以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以欺凌行为作为结果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其次,以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以同伴接受为结果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最后,以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受作为预测变量,以欺凌行为作为结果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预测欺凌行为,当欺凌行为进入方程后,结果不显著,表明同伴接受在欺凌行为与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当改变预测变量为消极父母教养方式,结果显著,说明同伴接受在欺凌行为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见表3表4)。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ullying behavior, parenting style and peer relation

表2. 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Table 3. Mediation effects of peer acceptance on positive parenting style and bullying behavior

表3. 同伴接受在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和欺凌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

Table 4. Mediation effects of peer acceptance on 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and bullying behavior

表4. 同伴接受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和欺凌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

3.2.2. 同伴恐惧自卑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首先,以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以欺凌行为作为结果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其次,以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以同伴恐惧自卑为结果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最后,以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恐惧自卑作为预测变量,以欺凌行为作为结果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预测欺凌行为,当欺凌行为进入方程后,结果显著,说明同伴恐惧自卑在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与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改变预测变量为消极父母教养方式,结果显著,说明同伴接受在欺凌行为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见表5表6)。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欺凌行为与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还可以负向预测欺凌行为;欺凌行为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还可以正向预测欺凌行为。也就是说父母教养方式越消极,过度保护亦或是不管不顾都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欺凌行为。本研究与何丹等人(2016)研究结果一致,拒绝型教养方式对儿童关注较少,对其行为缺乏有效监督,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则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欺凌行为。究其原因,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与普通孩子相比,得到的关注更少,因此更容易出现欺凌行为的增加。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包容,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会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导致他们欺凌行为的减少。

欺凌行为与同伴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恐惧自卑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同伴关系越好,越不容易出现欺凌行为。本研究结果与赵景欣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赵景欣,刘霞,张文新,2013)。原因可能是一定程度上同伴关系是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系的补充,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伴关系越好,他们彼此之间相处能够更加平和,同时能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反之,同伴恐惧自卑会加深留守儿童的不信任感,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从而更容易产生欺凌行为。

本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在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积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欺凌行为,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欺凌行为。在纳入同伴接受和同伴恐惧自卑后,积极或消

Table 5. Mediation effects of peer fear inferiority on positive parenting style and bullying behavior

表5. 同伴恐惧自卑在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与欺凌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

Table 6. Mediation effects of peer fear inferiority on 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and bullying behavior

表6. 同伴恐惧自卑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和欺凌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

极父母教养方式直接效应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同伴关系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父母教养方式是以同伴关系为中介作用于欺凌行为。

对于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欺凌行为,我们应该在对留守儿童本身进行教育外,更多的应该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提高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肖少北等(2011)研究也发现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更高些,同伴接纳程度一般。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同伴关系水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5. 结论

1) 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可以负向预测欺凌行为,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欺凌行为。

2) 欺凌行为与同伴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恐惧自卑呈显著正相关。

同伴关系在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KC17023)。

文章引用

马欣阳,谢颖,陈逸. 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The Campus Bullying Behavior and Parenting Style: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Peer Relationship[J]. 心理学进展, 2017, 07(11): 1329-1335.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7.71116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何丹, 范翠英, 牛更枫, 连帅磊, 陈武(2016).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1), 41-44.

  2. 2. 侯珂, 刘艳, 屈智勇, 蒋索(2014). 留守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 倾向值匹配的比较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 30(6), 646-655.

  3. 3. 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许燕(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1), 94-99.

  4. 4. 刘天娥, 龚伦军(2009). 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4), 80-83.

  5. 5. 刘雨(2016). 学校欺负及其干预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12), 40-43.

  6. 6. 赖运成, 叶一舵, 程灶火(2014).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5), 908-910.

  7. 7. 孙红梅, 赵冬梅, 赵晨晨(2013). 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

  8. 8.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刘红云(2004).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心理学报, 36(5), 614-620.

  9. 9. 吴航(2015). 家庭教育环境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 硕士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10. 10. 肖少北, 刘丽琼, 朱铭, 张燕妮(2011). 欺负及受欺负小学生同伴关系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2(11), 1314-1315.

  11. 11. 张帝, 杨婷, 张秀雅, 张胜军(2016). 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常州市的调查.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2(5), 115-121.

  12. 12. 赵景欣, 刘霞, 申继亮(2008).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心理发展与教育, 24(1), 36-42.

  13. 13. 赵景欣, 刘霞, 张文新(2013).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 心理学报, 45(7), 797-810.

  14. 14. 邹泓, 蒋索(2008). 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的编制. 心理学报, 40(2), 184-19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