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3, 3, 162-166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3.3402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p.html)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Impuls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Yan Zhang, Weihong Wang*
Psychology Departmen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376905673@qq.com, *wangwh@swu.edu.cn
Received: Apr. 1st, 2013; revised: Apr. 24th, 2013; accepted: May 3rd, 2013
Copyright © 2013 Yan Zhang, Weihong Wang.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
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impul-
s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scl-90 scale and the Barratt Impulsive Scale which developed by the Beijing suicid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center at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 was administered to 2770 students from 3 schools in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region who were selected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methods. Results: 1)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etection rate is 18.7%; 2) Impulsive personality scale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ongqing university freshmen; 3) Throug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 in
three dimensions in regression model, in which motor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strongest prediction
function. Conclusions: I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 i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ental health. I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intervene, we should consider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using targeted
method.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Impulsivity; Mental Health; Research
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张 妍,王卫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376905673@qq.com, *wangwh@swu.edu.cn
收稿日期:2013 年4月1日;修回日期:2013 年4月24 日;录用日期:2013 年5月3日
摘 要:目的:了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冲动性人格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
进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经北京回龙观医院自杀与防控中心修订的中
文版 barratt 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对随机抽取的重庆市 3所职业技术学校 27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 报告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 18.7%;2) 职校学生的冲动性人格特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
重庆大学新生;3)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冲动性人格特质中三个维度都进入了回归模型,其中以行动因子
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最强。结论:冲动性人格特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心理问题进行
干预时应考虑不同人格特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冲动性;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2
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3
1. 引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本文简称职校)学生正处在身
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
教育转变,他们在自我意识、求职择业、学习和生活
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自 2004
年7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 号)以来,社会对职校教育
越来越关注,同时,对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关注。
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低年级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体不容乐观,30.8%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孙海艳,
2008)。但多数研究是在基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象描
述的前提下提出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
性的呼吁(皮湘娥,2007;李伟,2007) 。而对心理健
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性调查研究较少,因此无
法描述学生的真实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
职校学生的冲动性人格特质的研究更是空白,但根据
国外相关研究,冲动性是一些人群自杀未遂的一个重
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Simon TR, 2001),Vitaro和
Arseneault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14岁儿童的冲动性
水平能预测青少年晚期的病理性赌博(Vitaro, 1999),
夏春梅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甲亢患者躯体性冲动、认
知行为冲动与 SCL-90 中多数因子相关(夏春梅,
2012)。近几年青少年冲动伤人杀人的事件屡见报端。
冲动性作为一种突出的人格特质(Stanford MS, 2009),
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控制,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存
在着密切联系。但是以往对冲动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
儿童和精神病性病人中,对于职校学生的研究还是空
白。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了解职校学生冲动性人格
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心理健康和
冲动性人格的关系,以期为职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
心理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施测
随机抽取重庆市3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800 名
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严格培训的研究员主持,在统
一的指导语下,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集体网络问卷测
试,测试时间约 20 分钟。剔除不完整数据,回收有
效问卷数 2770份。年龄范围为 10~31 岁,平均年龄
为16.13 岁。其中男生 1434人(51.79%),女生1336
人(48.21%)。来自城市的学生 963 人(34.79%),来自
于农村的学生1807 人(65.21%)。
2.2. 研究方法
2.2.1. SCL -9 0症状自评量表(张明圆,1998)
本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
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
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每一个
项目均采用 5级评分制,“无”为 1分,“轻度”为 2
分,“中度”为 3分,“相当重”为 4分,严重为 5分。
SCL-90 包括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
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 某一因子
的项目数。
2.2.2. 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Chinese Versions, BIS-CV)
(李献云,2007)
本文采用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翻译
修订的 BIS-11 中文版问卷,用来评估个体的冲动性人
格特征,包含 30 个项目,包括计划、行动和认知 3
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10题,每题以 1~55级评分。
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的粗分转换成百分制表示,得
分越高表明冲动性的特征越突出。来自中国大学生样
本和普通社区样本的研究表明,中文版 BIS的结构与
原问卷基本一致(杨会芹,2007)。总量表和各分量表
的内部一致性位于 0.77~0.89 之间,重测信度在 0.68~
0.89 之间,条目–总分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适
合于中国群体冲动性水平的研究(李献云,2011)。
2.3. 统计方法
采用网络系统问卷测试建立数据库,用 spss 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 1可见,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 1388
名全国正常成人的常模(张明 圆,1998)比较发现,研
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SCL-90 score and the national adult score (M ± SD)
表1. 职校学生的SCL-90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均值 ± 标准差)
因子 职校学生 全国常模 T值 P值
躯体 1.33 ± 0.45 1.37 ± 0.48 −4.55 0.000
强迫 1.74 ± 0.59 1.62 ± 0.58 10.72 0.000
人际 1.67 ± 0.61 1.65 ± 0.51 1.93 0.054
忧郁 1.56 ± 0.61 1.50 ± 0.59 5.27 0.000
焦虑 1.49 ± 0.58 1.39 ± 0.43 9.23 0.000
敌对 1.61 ± 0.67 1.48 ± 0.56 10.54 0.000
恐怖 1.45 ± 0.58 1.23 ± 0.41 19.95 0.000
偏执 1.51 ± 0.55 1.43 ± 0.57 7.46 0.000
精神 1.44 ± 0.51 1.29 ± 0.42 16.04 0.000
其他 1.47 ± 0.55 1.31 ± 0.54 15.49 0.000
总均分 1.53 ± 0.50 1.44 ± 0.43 8.99 0.000
注:p < 0.01非常显著,p < 0.05显著。下同。
究对象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常模分,躯体化因子得分显
著低于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性临界高于常模外(p <
0.08),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经 T检验差异有极
显著性(p < 0.01)。说明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须得
到各有关方面密切关注。
参照有关标准,SCL-90 各因子均分得分≥2可确
定有心理问题。从本次调查的因子分布情况看,
SCL-90 因子分 ≥ 2 检出率为 18.7%。其 中 有15.2%报
告有轻度心理问题,3.0%有中度心理问题,0.5%已达
到严重心理问题,被调查群体中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
的因子是强迫。在轻度心理问题中,强迫因子所占比
例最高;中度心理问题中,敌对因子为 4.6%,所 占 比
例最高;重度心理问题中,同样是敌对因子所占比例
最高,为1.2%(参见表 2)。
3.2. 冲动性人格
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得分范围为 0~100分,得分
越高,冲动性越强。职校学生的冲动性得分情况参见
表3。经差异性检验,职校学生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
得分显著高于 2011年调查的重庆大学新生得分(谭尹
秋,2012)。
经过 T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在冲动性人格特质
总分上,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得分极显著高于来源于农
Table 2.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stud e nts’ psy-
chological problems occurred in general (%)
表2.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总体情况(%)
轻度(因子分 ≥ 2)
(%)
中度(因子分 ≥ 3)
(%)
重度(因子分 ≥ 4)
(%)
躯体 188 (6.8) 36 (1.3) 6 (0.2)
强迫 687 (24.8) 108 (3.9) 11 (0.4)
人际 609 (22.0) 122 (4.4) 11 (0.4)
忧郁 429 (15.5) 86 (3.1) 19 (0.7)
焦虑 360 (13.0) 66 (2.4) 19 (0.7)
敌对 485 (17.5) 127 (4.6) 33 (1.2)
恐怖 349 (12.6) 80 (2.9) 14 (0.5)
偏执 424 (15.3) 78 (2.8) 6 (0.2)
精神 330 (11.9) 55 (2.0) 3 (0.1)
其他 361 (13.0) 67 (2.4) 11 (0.4)
综合 4222 (15.2) 825 (3.0) 133 (0.5)
Table 3. Impulsive personality scores(M ± SD)
表3. 冲动性人格得分情况(均值 ± 标准差)
M SD
计划得分 49.81 20.41
认知得分 50.64 18.49
行动得分 31.36 18.14
总得分 43.93 14.23
村的学生得分(p < 0.01);在性别上,女生得分显著高
于男生(p < 0.05)。在认知和计划两维度上性别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在来源地上,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
农村的学生得分;在行动维度上,来源于城市的学生
得分显著高于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在性别上,女生得
分极显著高于男生,并且性别和来源地的交互作用也
非常显著(参见表 4)。
3.3. 冲动性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
如表 5所示,经 T检验,检出有心理问题学生冲
动性总均分极显著高于无心理问题学生(p < 0.01)。冲
动性人格特质三维度中行动因子和计划因子得分也
有极显著差异,认知因子有显著差异。
如表 6所示,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的三个维度都
进入了回归模型,也就是说三个维度都能某种程度预
测心理健康的状况。以行动因子的预测性最高,说明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4
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Table 4. Impulsive personality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表4. 冲动性人格多元方差分析
因变量 自变量 df MS F P
计划得分 性别 1 15.56 0.037 0.847
来源地 1 4325.28 10.4140.001
性别*来源地 1 64.58 0.155 0.693
性别 1 63.09 0.185 0.667
来源地 1 1792.63 5.247 0.022
认知得分
性别*来源地 1 69.86 0.204 0.651
性别 1 8592.49 26.5350.000
来源地 1 5592.53 17.27 0.000
行动得分
性别*来源地 1 3662.35 11.3100.001
性别 1 1038.84 5.168 0.023
来源地 1 3716.51 18.4870.000
总得分
性别*来源地 1 402.61 2.003 0.157
Table 5. Comparison of impulsiv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in psy-
chological problems students or not
表5. 有无心理问题学生冲动性人格特质差异比较
因变量 自变量 均值 ± 标准差 T P
有心理问题 53.8 ± 18.24
计划得分
无心理问题 49.1 ± 20.68
4.757 0.000
有心理问题 52.2 ± 16.58
认知得分
无心理问题 50.3 ± 18.79
2.123 0.034
有心理问题 46.6 ± 17.33
行动得分
无心理问题 28.7 ± 16.93
19.410 0.000
有心理问题 50.9 ± 13.33
总得分
无心理问题 42.7 ± 14.03
11.406 0.000
Table 6. Impuls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 of
SCL-90 regression analysis
表6. 冲动性人格各维度与SCL-90总分回归分析
维度 R R2 R2改变量 Beta P
行动得分 0.503 0.253 0.253 0.503 0.000
计划得分 0.505 0.255 0.002 0.046 0.006
认知得分 0.10 0.260 0.005 −0.116 0.000
Predictors:(Constant),行动得分;Predictors:(Constant),行动得分,计划
得分;Predictors:(Constan t),行动得分,计划得分,认知得分;Dependent
Va ria b l e:SCL-90 总分。
个体冲动性量表中行动的情况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
响最大,其决定系数为 25.3%,另两个维度虽然也能
从某种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的状况,但是预测能力相
对就很小了。
4. 讨论
本研究中报告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 18.7%。
3.0%职校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
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强迫、
忧郁等症状。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忧郁、焦
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倾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
常模,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相一致(魏芳,2011)。说明
部分学生感到压抑,人际关系淡漠,恐惧,存在争斗
等有敌意的思想行动。职校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各
种冲突和矛盾增加,而且社会上对于职校有着不同程
度的偏见,有些家长及社会上的有些人认为读职校没
有出息。这些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压力易使他们
产生包括躯体症状、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
以及种种的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等。此结果
提示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中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同时应该及时跟踪并建立实时的心理健康档案。
目前青少年冲动性自杀、冲动性犯罪等负性事件
在社会上频繁出现,青少年不良冲动性行为已成为危
害青少年的因素之一。由于目前没有明确可参考的冲
动性人格特质常模,更缺乏职校学生的常模,所以本
研究与 2011 年调查的两万多名重庆大学新生得分相
比较,结果本研究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得分显著高于大
学新生,特别在计划和认知维度上极显著高于大学新
生得分。本研究中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冲动性总分极显
著高于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女生高于男生,特别是在
行动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表明来源于城市的学
生,还有女生对冲动性有易感性(安静,2008)。职校
学习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心
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职校学习阶段的特殊
性,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走向社会就业问题,很多学
生自感知识贫乏,对未来没有把握和信心等,这些都
会对其产生负性影响,考虑问题欠周全,容易缺乏计
划而冲动行事。
本研究中报告有心理健康问题检出者的冲动性
人格得分极显著高于无心理问题者。进一步回归分析
得出冲动性人格中的三个因子都进入到了心理健康
水平总分的预测模型中,说明冲动性人格特质是个体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5
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6
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行动因子对心理健康
的预测作用最强。说明在职校学生这个较特殊的学生
团体中,个体是否将冲动性付之行动是影响个体心理
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也表明,高冲动性人格的
人带有显著的情绪色彩,多数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
因一点小事而使心情变坏,是情绪的焦虑反应
(Brunner D, 1997)。
5. 结论
1) 职校学生的SCL-90 总均分高于全国成人常
模,报告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 18.7%,不容忽视。
2) 职校学生的冲动性人格高于大学新生,且来源
于城市的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女生比男生的冲动性水
平高。
3) 冲动性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孙海艳, 颜军, 陈爱国(2008). 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
康、心理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5 期, 537-539.
皮湘娥(2007). 职校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科技资讯, 7 期, 138-139.
李伟(2007). 要加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海教育, 9-10 期, 30.
夏春梅, 翟慧, 佟玉英等(2012).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健康与
冲动性人格关系. 中国公共卫生, 11 期, 1491-1493.
张明圆(1998).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2 版).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 16-27.
李献云, 费立鹏(2007). 自杀和自杀干预的研究方法. 王声湧, 林
汉生. 伤害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01.
杨会芹, 姚树桥, 朱熊兆, Auerbach, R. P. J. Abela, R. Z., & Tong, X.
(2007). 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在 209 名大三学生中的试用. 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 4 期, 223-225.
李献云, 费立鹏, 徐东等(2011) 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在社
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8 期, 610-
615.
谭尹秋(2012). 重庆市大学新生攻击性人格特征常模的建立. 西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魏芳, 司丽, 谢修香, 孟春燕(2011). 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的调查分析. 职教通讯, 8 期, 66-67.
安静(2008). 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中国地质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Brunner, D., & Hen, R. (1997). Insights into the neurobiology of im-
pulsive behavior from Serotonin receptor knocks out mic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836, 81-105.
Stanford, M. S., Mathias, C. W., Dougherty, D. M., et al. (2009). Fifty
years of 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An update and review.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7, 385-395.
Simon, T. R., Swann, A. C., Powell, K. E., et al. (2001). Characteristics
of impulsive suicide attempts and attempters. Suicide and Life-
Threatening Behavior, 2, 49-52.
Vitaro, F., Arseneault, L., & Tremblay, R. E. (1999). Impulsivity pre-
dicts problem gambling in low SES adolescent males. Addiction, 94,
565-57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