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现代语言学, 2013, 1, 51-54 http://dx.doi.org/10.12677/ml.2013.1201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l.html) A Study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assive Voice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Chun L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Email: emilyee@126.com Received: Apr. 10th, 2013; revised: May 2nd, 2013; accepted: May 11th, 2013 Copyright © 2013 Chun Lin.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Passive voice which is closely contacted to human’s cognitive experience is a general category of languag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typical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assive voice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so as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English passive voice, aiming to help learners to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f the appli- c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Keywords: Cognitive; Passive Voice; Syntactic; Semantic 认知视域下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研究 林 春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 Email: emilyee@126.com 收稿日期:2013 年4月10 日;修回日期:2013 年5月2日;录用日期:2013 年5月11 日 摘 要:被动语态是各种自然语言的共性范畴,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本文试图在认知视域下,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论述和剖析英语被动语态所具有的典型的语法语义特 征,旨在从深层揭示英语被动语态的本质,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被动语态;语法;语义 1. 引言 大多数的学者们对“语态”所下的定义如下:当 谓语表示一个动作时,主语和它可以有两种不同关 系,主动关系或被动关系。在表示主动关系时,谓语 的形式称为主动语态,在表示被动关系时谓语要用另 一种形式,称为被动语态[1]。从之可以看出英语语态 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 语法和语义关系。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active voice) 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 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国内外的各种语言著作对被动语态均有深入的 讨论,例如张道真先生的《实用英语语法》,伦道夫 夸克等编著的《英语语法大全》,章振邦的《新编英 语语法》,张道真、温志达的《英语语法大全》,他们 分别从动词、宾语、意义、句法结构和语用等方面对 被动语态作了广泛的研究。被动语态是各种自然语言 的共性范畴,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所以笔者 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认知视域下,以认知语 言学理论为依据,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论述和剖析英 语被动语态所具有的典型语法语义特征,旨在从深层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1 认知视域下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研究 揭示英语被动语态的本质,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 语言应用的能力。 2. 认知视域下的相关理论 2.1. 理想认知模型 Lakoff 为首的认知语义学派提出了一种用“理想 化认知模型”研究自然语言中概念语义范畴和概念结 构的路子。“理想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称ICM),或者叫“认知框架”是人根据 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相对固定的关联 模式,对人来说,各种 ICM 是“自然的”经验类型[2]。 “施事–动作–受事”也是一个基本的 ICM。比 如:“昨天夜里老王因为兴奋在高速公路开着他的宝 马车飞驶”这个事件在人心目中的 ICM 就是“人开 车”,它包括施事和受事,但是不包括时间、地点、 原因、方式等。可见作为主观的心理构造物,ICM 跟 客观实际不完全一致,总是要比客观实际简单。 Croft (1991)以动词意义的认知语义分析为基础, 利用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 of Events)对基本语 态的认知语义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表 1所示[3]。 从表 1可以显然看出被动态对应的是事件的状态 观,即它表达的是主语处于一种简单的由谓语所表述 的状态之中。由于状态观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没有 外因出现的理想化事件,这种结构是不能带施事性短 语的,熊学亮指出无施事性被动句符合事件理想化认 知模型故应是被动语句的 ICM[4],因此无施事出现的 被动态是被动结构的原型。然而,在现实语言中,有 的被动结构可带有施事性短语或重新被表达成过程 而不是结果性的状态,它们偏离了事件的理想化模 式,因而是被动态的特殊形式。 2.2. 焦点背景法则 焦点和背景这一对术语是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 在1915 年最先提出的。此后,德国的 Koffka 等完形 Table 1. ICM of Events 表1. 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事件观 例句 基本语态 Causative(使成性事件观) 1) The rock broke the window. 主动态 Inchoative(自发性事件观) 2) The window broke. 中动态 Stative(状态性事件观) 3) The window is broken. 被动态 心理学家又将这一对概念运用到知觉组织的研究中 知觉是完形心理学派研究的起点和重点,揭示了知觉 的组织法则,焦点/背景法则就是其中之一。 Langacker 把焦点和背景归为人类认知建构活动, 把它们放在“视角”这个大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 对焦点和背景作出了如下定义:主观上来讲,一个情 景中的“焦点”是一个次结构,在被感知时,它相对 于情景的其余部分(背景)更突出,被给予特殊的显著 性,成为中心实体,情景围绕“焦点“组织起来,并 为它提供一个环境[5]。如下图中,框中的黑色三角形 为焦点,框中的其余部分为背景。 在概念结构中主语和宾语分别为“焦点”和“背 景”,在通常情形下主语(焦点)比宾语(背景)凸显,这 是主动句;在特殊情形下,凸显状况会发生倒转,宾 语比主语凸显,也就是说宾语变成了焦点,主语变成 了背景,这是被动句的情形。 3.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 3.1. 语法特征 3.1.1. 标记性 Croft (1991)提出了“关联标记性”概念,共存于 单个词、短语或构造里的不同范畴,其取值的组合有 的是无标记的,这种“无标记性”关联又称作自然关 联,它定义出的是原型的情形;另一些组合则体现出 程度不等的“标记性”[6]。 从上述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来看,无施事出现 的被动态是被动结构的原型,从 Croft 的“关联标记 性”概念来看,这种无施事出现的被动态则被标定成 被动结构的无标记性原型,语 义结构由“受 事 + 状 态”构成,它描述的是受事者在外力影响下所形成的 状态。相对而言,被动态的特殊形式则被标定成被动 结构的有标记性表达,语义结构由“(施事) + 受事 + 状态”构成,它用来强调造成受事者状态的施事者[2]。 例如: 4) The window is broken. 5) The window is broken by the boy.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2 认知视域下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研究 基于上述论断,例句4)作为一个表示状态的无施 事的被动句(受事 N + BE + V-en分词)是例句 5)的原型 句式,也就是无标记性原型。相对于例句4)而言,例 句5) (受事 N + BE + V-en分词 + by + 施事)则属于有 标记性的被动表达。再例如: 6) I am surprised. 7) I am surprised at his behavior. 基于上述论断,例句6)作为一个表示状态的无施 事被动句(受事 N + BE + V-en分词)是例句 7)的原型句 式,也就是无标记性原型。相对于例句 6)而言,例句 7) (受事 N + BE + V-en分词 + 其他介词 + 施事)则 属于有标记性的被动表达。 3.1.2. 指向性 语法指向性是指词语在语法平面上支配或说明 的方向[7]。例如:他们打死了一只老虎。They killed a tiger.动词“打死”(kill)的指向是从主语指向宾语 (S→O)。 英语动词概念化时语法指向是确定的,有关的动 词就只能表示已经确定方向的动作行为,也就是说动 作的起点和终点已经确定,比如上述例子中“kill”的 语法指向就是确定的。这种隐性的语法特征进入句子 时就要求外在的形式加以明确[8]。 英语被动语态包含动作的承受者(以R表示),被 动语态的标记式(以be + V.-ed表示)和动作的执行者 (以A表示)”简化为“R + ‘be + -V.-ed’ + A”。按 照上述的焦点背景法则,英语被动语态的焦点和背景 分别在动作的承受者和执行者之间互相转换,其焦点 也就决定了被动语态的语法指向。例如: 8) The window was broken. 9) The song was composed. 例句 8)表示窗户是打破的,例句 9)表示歌曲完成 了作曲。在这两个例句中,动作的执行者(A)没有出现, 动作的承受者“the window”和“ the song”被放在了 主语位置,作为焦点,以示强调,那么诸如此类的被 动语态的语法指向性指向的是主语位置上的动作的 承受者(R),如下图所示: 再比如: 10)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boy. 11) The song was composed by a singer. 例句 10)表示这个窗户是被那个男孩打破的,例 句11)表示这首歌是由一位歌手写的曲子。在这两个 例句中,“the boy”和“a singer”作为动作的执行者 (A),放在介词“by”后,处于突显状态。正是因为动 作的执行者作用于动作的承受者,才致使行为明显。 所以诸如此类的被动语态的语法指向性指向的是动 作的执行者(A)。如下图所示: 3.2 语义特征 3.2.1. 施动性 如上所述,英语的被动语态分为无标记性原型和 有标记性表达,无论是哪一种标记性,都含一个标记 式“Be + 动词过去分词”。我们来看一组例子: 12) The lion was killed by the man. 13) English is spoken in their country. 14) I am satisfied with your work. 从这组例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动词形 式如何变化,都含一个标记式“Be + 动词过去分词” (“be + V.-ed”)。他们的语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施动性,表被动意义。他们都含动作的接受者和致使 动作的发出者。 在例句 12)中,不是别的东西而是狮子被人杀死, 狮子不是被人逮捕,喂养或放生,而是被人杀死。狮 子不是被张三或李四杀死,而是被这个人,这个特定 的人杀死。词汇语法语义明确,句子施动性不言而喻; 例句 13)的实施者都隐身化了,但实施者有其范围限 制。不是别的国家,而是他们国家的人说英语;例句 14)表示“我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这份工作有致使 作用,工作致使我感到满意。“我”还是处于接受者 的位置。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英语被动语态都含有 “be + V.-ed”标记式表示,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即施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3 认知视域下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4 动性,为最典型意义。也就是说,句子中若含有 be + V. - e d的符号标记,本句话必定带有被动含义,具有施 动性。主语都是动作的承受者或感应者[9]。 3.2.2. 变异性 如上所述,由于概念角色的凸显状况发生倒转, 也就是“焦点”和“背景”的位置交换,主动句就变 成了被动句。语法范畴和语法结构本身是有一定意义 的,因此改变一个词语的位置和它的语法地位就会引 起语义变异[10]。例如: 15) a. Every husband loves his wife. b. His wife is loved by every husband. 在a句中“his”指 的 是“every husband”,所以句 子的意思是“每个丈夫都爱自己的妻子”。但是在b 句中指示语“his”移到了句首,它只能指示句子以外 的某个已知的人,结果就出现了有趣的语义变化:“每 一个丈夫都爱那个人的妻子”。这是个典型的“语义 变异”现象。这个实例足以说明经过“焦点”和“背 景”的位置交换,也就是英语主、被动语态变换后导 致了难以预料的语义变异。再比如: 16) a. Beavers build dams. b. Dams are built by beavers. a句Beavers build dams指的是 beaver 这种动物具 有build dams 的习性,而 b句Dams are built by beavers 的意思却是“堤坝都是由河狸建造的”。其实这类例 子举不胜举,又比如: 17) a. Bees build hives. b. Hives are built by bees. 18) a. Bees spread pollen. b. Pollen is spread by bees. 19) a. Tigers climb trees. b. Trees are climbed by tigers. 上面三个主动句都是正确的,但是被动句就不同 了。因为蜂房一般都是蜜蜂自己建造的,所以 17b)的 命题为真,但是花粉有许多传播途径,连风都可以担 当此任。还有老虎具有爬树的本领,但是树不是专供 老虎爬的,所以18b)和19b)的命题为假。 4. 结束语 本文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研究了英语被动语态的 标记性和施动性,在焦点背景法则下研究了英语被动 语态的指向性和变异性。在认知视域下研究英语被动 语态的语法语义特征,从深层揭示了英语被动语态的 本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加强语法语义 能力和技能意识大有益处,对于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 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2] 王志军, 韦汉. 论英汉被动句式的衍生[J]. 外国语, 2002, 3: 45-46. [3] Croft. Syntactic categories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 The cog- nitiv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 cago Press, 1991. [4] 熊学亮, 王志军. 被动句的原型研究[J]. 外语研究, 2002, 1: 20-23. [5] W. Langacker Ronald.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 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20. [6] 张敏.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词组[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1998. [7]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1. [8] 石毓智. 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6: 403-411. [9] 郭滨, 林春. 认知视域下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 特征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5: 61-64. [10] 张卫东, 胡建华. 英语主、被动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简析[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