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3, 2, 82-88 http://dx.doi.org/10.12677/gser.2013.2301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gser.html) The Evaluation on Loc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s from Taiwan-Funded Enterprises* —In the Case of Huai’an Haiying Xu, Guangjie Wang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Email: sqxhy@126.com Received: Jul. 17th, 2013; revised: Jul. 27th, 2013; accepted: Aug. 3rd, 2013 Copyright © 2013 Haiying Xu, Guangjie Wang.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 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uses AHP approach to analyze how Taiwan’s enterprises evaluate loc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ll data comes from face-to-face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ere are some findings as follows: local infrastruc- tures and local government meet Taiwan’s enterprises well. However, local supporting industry cannot satisfy them. Moreover, local culture and institutions are also not coupling with the demands of Taiwan’s enterprises. Keywords: Huai’an; Taiwan-Funded Enterprise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AHP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徐海英,王广捷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淮安 Email: sqxhy@126.com 收稿日期:2013 年7月17 日;修回日期:2013 年7月27 日;录用日期:2013 年8月3日 摘 要:本文构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台资 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评价状况。数据来源于访谈和问卷。研究发现:台资企业对淮安基础设施建设和政 府支持最为满意;对淮安的产业配套条件满意度最低;本地制度文化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达 到台商要求。 关键词:淮安;台资企业;投资环境评价;层次分析法 1.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被认为是区域发展的万 能药。长期以来在外商投资理论中,一直特别强调跨 国公司在区域发展中的支配性地位。这导致区域围绕 外资争夺,展开了持久的基础设施建设竞赛。但是跨 国公司的“全球有效性”,常导致外资的“松脚性” 问题[1]。如何吸引外资企业进驻,同时加强外资企业 的本地根植性,是外资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135),江苏省教育厅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资助项目(2012SJB790006)。 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曼彻斯特学派为代表的西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2 ![]()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方经济地理学家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 问题。他们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策略性耦合” 是实现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最有效路径,强调区 域资产应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相匹配[2]。本 文所探讨的投资环境因素就是和投资环境有关的地 方资产因素。外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的满意度,主 要反映地方资产因素与外资企业发展战略耦合程度,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外资企业在本地投资的 稳定性。 本文研究江苏省淮安市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 境满意度评价,主要是基于江苏省区域均衡发展问题 思考和淮安市台资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江苏省实际 利用外资连续 8年领先全国,FDI 对经济贡献明显大 于内资对经济的贡献,但省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外资水 平差异[3]。苏南外资水平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 苏南依靠外资发展了成熟的制造业,目前正面临产业 升级转型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苏北吸引外资提供 了新的机遇。自 2006 年起,淮安市开始有计划的打 造江苏台资集聚新高地,并以此带动淮安产业升级。 目前淮安市已经成为江北知名台资企业最多的地级 市。但台资企业集聚规模仍旧不足,因而很难发挥集 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研究台资企业对淮安本地投资环 境满意度,对于改善淮安的投资环境,加速台资企业 在淮安的集聚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 种:冷热国对比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多因 素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4]。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从投 资国和投资者的角度开展研究。随着台湾对大陆投资 规模的不断扩大,台湾商人越来越关注大陆投资环境 的区域差异。“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对 大陆投资环境的评价关注 7个方面因素: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 境和经营环境。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台商对大陆 投资环境的区域比较研究[5]。 本文考虑到小区域研究的特性,主要从本地台资 企业层面开展研究。为了更加全面分析淮安台资企业 对本地投资环境评价状况,本文在大量文献基础和专 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 评价方法,并对淮安市投资环境与台商要求之间的匹 配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最后提出淮安发展台资 经济的一些政策建议。 2.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相关研究对于投资环境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还不甚清晰,主要关注产品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 中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国际市场进入选择折衷理论 等[6]。魏厚凯等(2001)[7]总结大量的理论和中国学者的 实践研究,将投资环境因素划分为三个方面:成本因 素(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市场因素 (包括市场接近性、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集聚因素。 这些因素大多体现学者对经济行为的经济理性思考, 而对制度和文化等非经济因素考虑较少。 本文将投资环境因素划分为一般成本因素、特殊 成本因素和制度文化因素三个大类,主要基于以下思 考:一是基于经济理性思考,二是重视新经济地理学 新的发展方向——“制度文化方向”和“关系方向”, 也就是强调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8]。成本因 素强调了经济理性选择的重要性,将其分为一般成本 因素和特殊成本因素。一般成本因素是指那些与生产 成本直接相关的基本生产要素,如基础设施和一般劳 动力等。一般成本因素具有易得性,很容易被替代, 因此,区域竞争力很难单纯依赖一般成本因素,再者 基于一般成本优势的竞争将会导致区域之间的恶性 竞争。特殊成本因素和特定地方产生联系,例如技术 工人成本、市场条件、产业配套状况等,较之一般成 本因素,特殊成本因素较难获取,不易被替代,是影 响区域竞争力重要因素。本文强调制度和文化因素是 影响外商投资环境的非常重要因素。中国处于特殊的 经济转型期,政治和文化因素对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 响,多空间尺度制度和文化在地方叠加塑造了空间, 并且影响了地方经济行为和绩效。 淮安市台商对本地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 3个 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 44 个三级指标(见表 1)。 A1. 一般性成本因素 一般性的成本因素主要突出和企业生产有关的 一般成本因素,包括一般劳动力相关的因素和基础设 施条件。一般性成本因素下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 2级 指标:一般劳动力相关的因素(B1)和基础设施条件 (B2)。2个二级级指标下细化为 7个三级指标(C1-C7)。 A2. 特殊成本因素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3 ![]()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4 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oc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weight coefficient 表1. 淮安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 指标重要程度/权重 一级指标(A) 二级指标(B) 三级指标(C) W1 W2 W3 C1 一般劳动力的可得性 P 0.35 C2 一般工人的成本 Q 0.25 C3 工人的培训费用 R 0.15 B1 劳动力因素 C4 生活成本和生活环境(工人) Q 0.25 P 0.5 C5 土地价格 P 0.4 C6 水、电成本 Q 0.3 A1 一般成本 因素 B2 基础设施条件 C7 交通状况 Q 0.3 Q 0.5 Q 0.3 C8 经济发展水平 Q 0.2 C9 国际化程度 Q 0.2 C10 本地物流成本 P 0.3 B3 区位优势 C11 本地信息成本 P 0.3 P 0.3 C12 技术工人的可得性 Q 0.25 C13 技术工人的成本 R 0.15 C14 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是否满足生产需要 Q 0.25 C15 技术工人的流动性 P 0.3 B4 技术劳力 C16 管理人员的可得性和成本 S 0.05 Q 0.25 C17 配套企业完备程度 Q 0.25 C18 机械设备本地可得性与维护 S 0.1 C19 原材料的本地可得性 R 0.15 C20 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 R 0.15 B5 产业配套状况 C21 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 P 0.35 P 0.3 C22 本行业的本地专业交易市场 Q 0.3 C23 市场潜力 P 0.4 A2 特殊成本 因素 B6 市场 C24 市场规模 Q 0.3 R 0.15 P 0.4 C25 本地企业的合作氛围 Q 0.2 C26 本地的公平竞争环境 R 0.1 C27 本地的创新环境 Q 0.2 C28 本地的企业交易中的习俗和惯例 Q 0.2 Q 0.25 B7 业务环境 C29 劳资纠纷的频度 P 0.3 C30 获得本地金融机构支持的满意度 P 0.3 C31 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是否完善 R 0.15 C32 中介服务机构 R 0.15 C33 本地的研发机构 Q 0.25 B8 辅助性机构 C34 产业促进机构 R 0.15 Q 0.25 C35 产业政策 P 0.2 C36 对政府工作效率 P 0.2 C37 对当地投资政策内容 P 0.2 C38 对政策稳定性满意度 P 0.2 B9 当地政府因素 C39 进出口关税制度 P 0.2 P 0.35 C40 本地商业文化氛围 P 0.2 C41 当地居民对外商的宽容度 P 0.2 C42 对政策的理解难度 P 0.2 C43 与工人沟通满意度 P 0.2 A3 制度和文化因素 B10 制度文化因素 C44 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态度满意度 P 0.2 R 0.15 Q 0.3 ![]()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主要是指和区位相关的特殊成本因素,如地理区 位优势和集聚经济因素等。特殊成本因素下进一步划 分为 4个二级指标:区位优势(B3)、技术工人因素(B4)、 产业配套相关因素(B5)和市场因素(B6)。4个二级指标 下又划分为 17个三级指标(C8-C24) 。 A3. 制度和文化因素 主要是考虑本地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 活动的影响,包括本地的业务环境(B7)、辅助性机构 (B8)、当地政府因素(B9)和地方文化因素(B10)。4个 二级指标下细化为 20个三级指标(C25-C44)。 3. 地方投资环境满意度的计算方法和 计算结果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投资环境因素的权重赋值,本文采取内差法 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9]。确定指标等级, 对具体的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以 P为最高分,以 T为 最低分,以无此项指标为 0值。首先确定该指标在所 有样本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再用两个指标的差值进 行内部差异比较,从而确定其他指标的级别 11 PP XX P ,,; ,,; 0,,1 iP X XQRSiQRSQRS , 0 TP X XT TS 公式中 P,Q,R,S,T是企业在某个指标的等级, XP是等级 P所对应的指标,XT为等级T所对应的指 标,Xi表示等级 Q,R,S所对应的具体指标。 进行分类合并。采用分类合并百分制的方法,即 该类因素所有指标合计总权重为 100%,若确定了各 类指标在因素中的重要性等级 P,Q,R,S,T等, 则各指标在因素中的权重计算公式为:Pp + Qq + Rr + Ss + Tt = 100%。公式中P,Q,R,S,T为各因子重 要程度等级,即权重;p,q,r,s,t为同等级重要因 素的数量。而各等级间重要程度的级差,经反复验证 和专家咨询,以5%~10%较为合适,指标之间重要性 差别较大的采用 10%,较小的采用 5%。采用上述方 法,经计算得到权重系数(表1)。 3.2. 投资环境评价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1) 三级指标数据获取 2012 年3月至 6月,对淮安的 20家企业进行面 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对 44 个投资环 境因素的评价。由 20 家台资企业经理(企业用代号F 表示)对每个三级指标项进行打分,评分采取满分 1 分制,划分为 1、0.8、0.6、0.4和0.2 五个等级,得 分越高,表示台资企业对该项指标满意度越高。 2) 二级指标评价值计算 利用公式 (Ci指三级指标得分,W1i 1 1 n i ii BCW i i 指三级指标权重)。(公式 1) 计算结果如表2。 3) 一级指标评价值计算 利用公式 2 1 n i ii A BW (Bi指二级指标得分,W2i 指二级指标权重)。(公式 2) 计算结果如表3。 4) 综合指标评价值计算 利用公式 (Ai指一级指标得分,W3i 3 1 n i ii SAW i 指一级指标权重)。(公式 3) 计算结果如表4。 5) 各级评价指标计算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偏差 计算结果如表5。 3.3. 计算结果讨论 1) 从一级指标的得分看,20 家台资企业对本地 的一般成本因素评价最高(0.65);对本地的制度文化因 素评价较低(0.55);对本地的特殊成本因素的评价最低 (0.46)。可见 ,淮安市的一般性资源禀赋条件仍旧是吸 引台资企业本地集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和特殊区位 有关的经济基础、集聚经济因素是台资进一步集聚的 最主要瓶颈。 2) 一级指标的样本标准偏差看,一般成本因素评 价样本标准偏差最大(0.06),这暗示企业内部存在明显 的差异性。本地一般成本投资环境因素无法满足部分 企业的要求,说明未来淮安仅仅依赖资源禀赋条件吸 引台商集聚是不可取的。制度文化因素评价样本标准 方差最小(0.03)。 3) 从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看:①政府服务(B9) 和基础设施条件评价(B2)最高,分别是 0.73 和0.72。 可见,最近几年,淮安政府在台资经济发展方面着力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5 ![]()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Table 2. Index scores for 2-level 表2. 二级指标评价值 No.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F1 0.70 0.62 0.56 0.55 0.27 0.4 0.52 0.47 0.76 0.56 F2 0.60 0.74 0.5 0.46 0.28 0.52 0.44 0.44 0.76 0.56 F3 0.67 0.74 0.48 0.43 0.55 0.66 0.54 0.43 0.72 0.52 F4 0.48 0.6 0.4 0.26 0.31 0.6 0.48 0.46 0.64 0.56 F5 0.70 0.74 0.44 0.46 0.4 0.6 0.42 0.52 0.72 0.64 F6 0.63 0.72 0.52 0.52 0.51 0.66 0.5 0.49 0.76 0.48 F7 0.76 0.94 0.54 0.54 0.56 0.54 0.46 0.32 0.84 0.56 F8 0.48 0.74 0.5 0.48 0.59 0.46 0.56 0.46 0.68 0.48 F9 0.57 0.68 0.54 0.46 0.32 0.46 0.44 0.35 0.72 0.4 F10 0.72 0.68 0.44 0.48 0.23 0.6 0.52 0.35 0.72 0.48 F11 0.50 0.68 0.44 0.48 0.23 0.6 0.54 0.35 0.8 0.48 F12 0.60 0.68 0.5 0.52 0.35 0.54 0.38 0.38 0.8 0.44 F13 0.50 0.66 0.5 0.37 0.42 0.58 0.46 0.46 0.68 0.56 F14 0.57 0.8 0.54 0.49 0.23 0.54 0.48 0.35 0.8 0.52 F15 0.67 0.66 0.54 0.45 0.37 0.6 0.48 0.44 0.76 0.4 F16 0.55 0.74 0.46 0.52 0.33 0.62 0.42 0.47 0.72 0.56 F17 0.48 0.8 0.44 0.47 0.25 0.54 0.48 0.39 0.68 0.44 F18 0.53 0.66 0.54 0.54 0.3 0.6 0.46 0.41 0.68 0.52 F19 0.48 0.8 0.56 0.51 0.4 0.54 0.42 0.35 0.68 0.48 F20 0.53 0.74 0.58 0.42 0.23 0.52 0.44 0.46 0.76 0.44 Table 3. Index scores for 1-level 表3. 一级指标评价值 No. A1 A2 A3 No. A1 A2 A3 F1 0.66 0.45 0.6 F11 0.59 0.41 0.57 F2 0.67 0.43 0.57 F12 0.64 0.47 0.54 F3 0.71 0.52 0.57 F13 0.58 0.46 0.51 F4 0.54 0.37 0.54 F14 0.69 0.43 0.57 F5 0.72 0.46 0.58 F15 0.67 0.48 0.56 F6 0.68 0.54 0.59 F16 0.65 0.46 0.56 F7 0.85 0.55 0.57 F17 0.64 0.41 0.52 F8 0.61 0.52 0.57 F18 0.6 0.48 0.53 F9 0.63 0.44 0.51 F19 0.64 0.5 0.5 F10 0.7 0.41 0.54 F20 0.64 0.43 0.57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6 ![]()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Table 4. The score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表4. 综合评价值 No. S No. S F1 0.56 F11 0.51 F2 0.54 F12 0.54 F3 0.59 F13 0.51 F4 0.47 F14 0.54 F5 0.57 F15 0.51 F6 0.59 F16 0.55 F7 0.64 F17 0.51 F8 0.56 F18 0.53 F9 0.52 F19 0.54 F10 0.54 F20 0.53 Table 5. Mean and sample variance for 1- and 2-level index 表5. 一、二级指标的样平均值和本方差 No. 样本标准偏差 平均值 S 0.04 0.55 A1 0.06 0.65 A2 0.05 0.46 A3 0.03 0.56 B1 0.09 0.59 B2 0.1 0.72 B3 0.05 0.5 B4 0.07 0.47 B5 0 0.36 B6 0.07 0.56 B7 0.05 0.47 B8 0.06 0.42 B9 0.05 0.73 B10 0.06 0.5 注:样本标准偏差 = 2 1 1 n i Xi Xn 。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取得一定成绩。 ②产业配套环境(B5)评价值最低(0.36),这表明目前淮 安的企业的集聚程度不足,配套企业不完善已经成为 制约本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然也是外资企业进 一步本地集聚的制约因素。因此,近几年来,加速本 地的企业的集聚是仍旧是招商的工作的重点。③技术 工人(B4)、辅助性机构(B8)和业务环境(B7)得分也较 低。这同样反应出产业集聚效应不足,对台资经济发 展的制约性。 4) 从二级指标得分样本标准偏差的计算结果分 析:①A1 细化下的劳动力成本(B1)和基础设施(B2) 两个指标得分的样本标准偏差均较大。说明不同类型 企业对一般成本因素的要求存 在差异。 ②A2 细化下 的技术劳力(B4)和市场(B6)得分样本标准偏差也明显 偏大。也表明企业的属性特征差异影响其地方资产的 利用战略。产业配套环境(B5)指标的样本标准偏差最 低。这说明产业配套条件差是本地台资企业反映出的 共性问题。 4. 总结和建议 淮安市致力于打造仅次于深圳、东莞和昆山之外 的第四大台资集聚高地,近年来台资企业在淮安集聚 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如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速 台企在淮安的快速集聚和健康发展是本文研究的最 终目标。从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评价可以看出: 1) 台企对本地的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条件满意 度最高。可见,淮安作为苏北中心城市,政府在台资 经济发展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 外资经济发展模式。这点和昆山相似,这种外资经济 发展模式在产业集聚的初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淮安 借鉴昆山台资经济发展的经验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 淮安台资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淮安与昆山相比较,台 资经济的发展仅仅处于加速集聚期,因而,面临着提 升量和质的双重压力。 2) 大多数台资企业在本地投资战略上仍旧关注 本地的一般资源禀赋条件优势,且企业对本地一般劳 动力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满意度高。但是,一般资源禀 赋条件优势是最容易被其他区域取代的,因而,仅仅 依靠资源禀赋条件吸引台商在本地的集聚和维持企 业稳定发展是不足的。淮安台资经济的发展必须集约 用地,为企业进一步集聚流出空间。同时,在企业普 遍存在“用工荒”的困境下,政府应该尽快帮助台资 企业形成本地劳动力环境的正确认识,积极培育利于 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形成的环境。 3) 台商对本地产业配套状况最不满意。产业配套 不完善,加大了企业本地经营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台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7 ![]() 台资企业对本地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资经济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因此,今后淮安市 在招商工作中应该注意产业链的重要意义,根据本地 台企的构成情况,要有计划培育几个优势产业集群。 招商活动中,“重大轻小”和“重外轻内”的做法都 是不可取的。重视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营经 济腾飞,才能吸引更多台资产业本地“生根”。 4) 政府应该进一步改善制度和文化环境,为企业 营造更宽松的经营环境。淮安市可以依托“南有昆山, 北有淮安”的产业发展名片,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 培育亲近台商的城市文化。个性化的城市品牌也是台 商本地长期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N. Coe, et al.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Realizing the poten- tial.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8, 8: 271-279. [2] 徐海英等. 西方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经济的理论演化综述 [J]. 人文地理, 2011, 26(4): 103-108. [3] 王维. FDI和国内投资对江苏影响之比较研究[J]. 江苏统计, 2003, 1: 19-20. [4] 张一博. 投资环境基本理论[J]. 经济研究导刊 , 2012, 1: 64- 65. [5] 陈建林. 台资企业对祖国大陆投资环境的评价与比较[J]. 国 际投资, 2008, 4: 87-88. [6] 付晓东, 胡铁成. 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2004. [7] 魏后凯. 中国外伤投资区位与公共决策[M].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1. [8] 徐海英, 朱国传. 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嵌入”的研究及其启示, 2012, 125(3): 18-22. [9] 尚正永等. 丘陵山区城市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粤闽湘赣 省级边界区域地级市为例[J]. 山地学报, 2009, 27(5): 618- 624.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