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13, 3, 214-220 doi:10.12677/ag.2013.3403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g.htm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i Structure of East Sichuan Shouchun Chen, Jun Liao, Yisha Liao, Dongxi Liu, Junwei Pu, Fei Liu, Jian Han Chongqing Gas District of Southwest Oil and Gas Company of CNPC, Chongqing Email: xgz1978127@tom.com Received: Apr. 17th, 2013; revised: May 3rd, 2013; accepted: May 16th, 2013 Copyright © 2013 Shouchun Chen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e description, thin sections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y data analysis, reservoir char- acteristics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i area, eastern Sichuan,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ck types of T1j2 are limestone, dolostone and cream rock, and reservoir rocks are mainly crystal- line dolostone and grain dolostone. The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casting thin section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s that reservoir space mainly exists in secondary pores (inter-grain pore, intercrystal pore, inter-crystal dissolved pore) and fractures. The mass-propertie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eservoir property of T1j2 is poor, which belongs to fracture-pore and pore-fracture reservoir. Favourable reservoir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1j2 2, less in T1j2 1, and least in T1j2 3. Moreover, the reservoirs of T1j2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rock types, distributions of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 sis forms, tectonic actions, and so on, among which bank and tidal flat of dolomite are favourable reservoir facies, dis- solution and dolomization contribute to diagenesis, and microfractures shaped in tectonic activity are conducive to form the high quality reservoir and develop its permeability. Keywords: Fuchengzhai Structure;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陈守春,廖 军,廖义沙,刘冬玺,蒲俊伟,刘 菲,韩 建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 Email: xgz1978127@tom.com 收稿日期:2013 年4月17 日;修回日期:2013年5月3日;录用日期:2013 年5月16 日 摘 要:以实际钻井岩性资料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对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 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嘉二段主要发育灰岩、白云岩和膏岩类,但储集岩类主要为晶粒白云 岩和颗粒白云岩。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嘉二段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为主。 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嘉二段储集性能总体较差,属于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储层段主要分布于嘉二 2亚段,嘉二 1亚段次之,嘉二 3亚段相对最差。嘉二段储层主要受控于岩石类型、沉积相带分布、成岩作用类 型及构造作用等,其中粒屑滩和云坪微相为有利储集相带,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为有利储层形成的成岩作 用,构造作用形成大量的微裂缝有利于提供储层的渗透性及高质量储层的形成。 关键词:福成寨构造;嘉二段;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4 ![]()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5 1. 引言 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为川东地区最早投 入勘探开发的含气层系,对其钻探工作始于1937 年, 石油沟构造的巴 1井最先在 T1j5 1获得天然气流(1939)。 50 年代初期的钻探工作集中在石油沟、东溪一带, 1956 年发现东溪 T1j3气藏,随后逐渐向东扩展,先后 在卧龙河(1959 年)、双龙(1975 年)、福 成 寨 (1977 年)、 黄草峡(1981 年)、大池干井(1983 年)及张家场等构造 发现嘉陵江组气藏,随后由于石炭系气藏的发现及勘 探重点的转移,对其勘探投入剧减,但嘉二段气藏仍 不断有所发现,如近几年在黄草峡、云安厂、寨沟湾、 复兴场等区域不断获得新的拓展。据第三次资源评价 成果,川东地区嘉陵江组气藏尚有1510.3 × 108 m3剩 余资源量有待进一步勘探发现,而从目前所获得的资 料表明,这些资源量应主要分布在嘉一段、嘉五 1亚 段、嘉二段和嘉三段等层位中,表明川东地区嘉二段 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1]。本文拟以大量岩石薄片鉴 定分析、物性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川东地区重要含 气构造——福成寨构造嘉二段储层特征进行分析,为 进一步拓展嘉二段气藏勘探领域提供地质依据。 福成寨构造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构造主体处于川 东南中隆高陡构造区中部,地理位置上位于大竹县南 部,北部、西部分别与云和寨构造和凉水井构造相邻, 南部位邻北构造,西部为华蓥山构造带[2]。嘉二段根 据岩性组合特征进一步分为三个亚段,其沉积特征由 上至下依次为:嘉二3(T1j2 3)亚段,为灰白色石膏夹深 灰色灰岩及云岩,顶部及底部石膏一般称上、中石膏 层,地层厚度67.5~83 m,平均 75.1 m;嘉二 2(T1j2 2) 亚段,上部以灰色云岩为主夹深灰色泥质云岩、灰岩, 下部夹灰白色石膏层,地层厚度 43~51.2 m,平均46.3 m;嘉二 1(T1j2 1)亚段,顶为灰白色石膏,下部深灰色 白云岩,地层厚度 21.5~30.5 m,平均26.6 m。 2. 储集岩类型及物性特征 2.1. 嘉二段物性特征 根据福成寨构造已有的成 3、成 4、成 5、成7、 成14、成 36 和成 37 等取芯井大量物性数据、本次岩 芯观察取样分析数据及其它非取芯井测井解释成果, 嘉二段的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嘉二段孔隙度分布范围 为0.12%~7.32%,平均值为 1.18%,在孔隙度分布直 方图上主峰位于 0.0%~2.0%之间(图1(A));渗透率分 布范围为0.00987~45.1 × 10−3 μm2,平均值为 0.35 × 10−3 μm2,渗透率主峰位于 0.0~0.01 × 10−3 μm2之间(图 1(B))。通过统计的大量孔、渗数据特征,据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标准,福成寨构造嘉二段总体上属 于特低孔、低渗储层。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包括福成寨地区在内的整个 川东地区嘉二储层主要发育于嘉二 2亚段,嘉二 1亚 段次之,嘉二3亚段较差[3-8]。因而,上述提到的取心 井岩心物性资料也集中于嘉二2、嘉二1亚段,实际分 析结果表明:嘉二 2亚段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 为1.21%、0.41 × 10−3 μm2,均高于嘉二 1亚段(孔、渗 分别为 1.05%和0.014 × 10−3 μm2),分布直方图上(图 1(C)~(F));横向上,嘉二 2亚段以成 4井和成 36井储 层最为发育,嘉二 1亚段以成3井和成 5井储层发育 最好(表1)。 2.2. 储集岩类型 由于岩石是储层存在与发育的物质基础,不同的 岩石类型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分布及组合也不尽相同, 孔隙的发育特征和分布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所有岩石类型储集物性数据统计 (表2),结果表明:云岩类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 分布范围为 1.15%~1.74%;灰岩类其次,平均孔隙度 Table 1. Reservoir property of different section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i area 表1.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不同层位储层物性统计一览 孔隙度(%) 渗透率(×10−3 μm2) 物性 层位 样品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样品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T1j2 836 0.12 7.32 1.18 287 0.00987 45.1 0.35 T1j22 672 0.28 7.32 1.21 241 0.00987 45.1 0.41 T1j21 164 0.12 5.58 1.05 46 0.00987 0.157 0.014 ![]()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A.嘉二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样品数:8 36 ) 0 10 20 30 40 50 60 <1 1~22~33~44~5 ≥5 孔隙度(%) 百分比(% ) B.嘉二段渗透率分布直方图(样品数:2 87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01 0.01~0.1 0.1~11~10≥10 渗透率(×10 -3 μm 2 ) 百分比(%) C . 嘉二2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样品数:672 ) 0 10 20 30 40 50 60 <11~2 2~3 3~4 4~5≥5 孔隙度(%) 百分比(%) D.嘉二2段渗透率分布直方图(样品数:24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01 0.01~0.10.1~11~10≥10 渗透率(×10 -3 μm 2 ) 百分比(%) E.嘉二1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样品数:16 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1~22~3 3~44~5≥5 孔隙度(%) 百分比(%) F .嘉二1段渗透率分布直方图(样 品数: 46 ) 0 20 40 60 80 100 120 <0.01 0.01~0.1 0.1~11~10≥10 渗透率(×10 -3 μm 2 ) 百分比(%) Figure 1. Histogram of porosity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i area 图1.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 Table 2. Porosity analysis of different lithology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i area 表2.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不同岩性孔隙度分析统计一览 孔隙度(%) 物性 岩石类型 样品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残余)颗粒灰岩 123 0.35 5.99 1.10 (残余)颗粒泥晶灰岩 17 0.53 1.51 1.04 泥–粉晶灰岩 203 0.12 5.58 1.06 灰 岩 类 含泥(质)灰岩 95 0.28 4.08 0.91 (残余)颗粒云岩 21 0.54 4.89 1.22 粉–细晶云岩 135 0.39 7.32 1.74 泥–微晶云岩 60 0.40 3.88 1.15 云 岩 类 含泥(质)云岩 31 0.36 4.59 1.40 含灰(质)膏岩 1 - - 0.95 含云(质)膏岩 13 0.51 1.22 0.80 膏 岩 类 膏岩 38 0.35 1.31 0.80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6 ![]()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7 分布范围为 0.91%~1.10%;膏岩及其它岩石类型物性 最差。而其中物性最好的岩石类型为粉–细晶云岩和 (残余)颗粒云岩,也是该研究区重点的储集岩类型。 盐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在粒间孔的基础上被溶蚀扩大 形成粒间溶孔,二者常共生(图2(A))。一般发育于具 颗粒支撑的砂屑、生屑、鲕粒及残余颗粒云岩中,颗 粒结构比残余颗粒结构孔、渗条件要好,变形颗粒结 构多为片状孔喉,储、渗相对最差。 3. 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3.1. 储集空间类型 Table 3.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i area 表3.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储集空间类型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储层储集空间类型较多,绝大 部分为次生孔隙,原生孔隙绝大多数已被方解石、石 膏、白云石、天青石等完全胶结充填,保存较少,显 微镜下几乎见不到。次生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 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膏溶孔为主,其中粒间、粒内溶 孔具孔隙度较大、渗透率较高特征,是最主要的储集 空间。裂缝是主要渗滤通道,包括风化裂缝、构造裂 缝、缝合线及各种缝的溶蚀缝。 成因类型 类 亚类 特征 粒间(溶)孔 由颗粒支撑,粒间孔多为原生,胶结物再溶蚀而成。 粒内孔 颗粒被部分或全部溶解而成,常与粒间孔伴生。 晶间孔 多在菱形白云石晶体间,强白云石化作用。 膏溶孔 充填的石膏晶体被部分或全溶蚀,去膏化作用。 铸模孔 鲕粒、生物骨架被溶蚀形成。 窗格孔 藻叠层内的藻粘结孔隙沿层分布,多充填 孔 隙 体腔孔 有机体腐烂而形成,多充填 构造缝 构造作用形成,多由不同组系组成网络状。 裂 缝缝合线 缝合线扩溶形成,有机质充填 根据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孔隙 型储集空间和裂隙型储集空间两大类,每一类储集空 间又包含不同成因类型的储集空间(表3)。 3.1.1. 孔隙型储集空间 1) 粒间孔:为嘉二段的主要孔隙类型,系指碳酸 (A) 粒间孔。残余颗粒粉晶白云岩。成 36井, 2240.17~2240.24 m,T1J22。普通岩石薄片,长边长 0.25 mm (−) (B) 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粉晶白云岩。成14井, 2208.41~2208.43 m,T1J22。铸体薄片,长边长0.25 mm (−) (C) 晶间孔。浅灰色砂屑粉晶云岩。成5井,2391.42~ 2393.00,T1J21。扫描电镜 (D) 膏溶孔。粉晶白云岩。成36 井,2221.44~2221.52 m,T1J22。普通薄片,长边长0.25 mm (−) (E) 微裂缝。浅灰色砂屑粉晶云岩,微裂缝中充填 次生白云石晶体。成5井,2391.42~2393.00,T1J21。 扫描电镜 (F) 成岩溶蚀缝。细粉晶泥–粉晶膏质云岩。成 4 井,2503.22,T1j22。普通薄片,长边长 0.25 mm (−) Figure 2. Microphotographs of main reservoir space of 2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Fuchengzha i area 图2. 福成寨构造嘉二段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照片 ![]()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2) 粒内孔:常与粒间孔伴生,据颗粒的类型可分 为鲕粒内溶孔,砂屑内溶孔、生屑内溶孔,隐藻屑内 溶孔等。 3) 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粒之间的孔隙称为晶间 孔隙,并且常常与晶间溶孔伴生。形成于成岩、后生 期,常见强白云化晶间孔、填隙物(方解石、白云石) 晶间孔、粒内再充填晶间孔及晶间溶蚀孔。一般的规 律是白云石晶间孔优于方解石晶间孔,白云石的自形 晶晶间孔优于它形晶晶间孔,粗晶晶间孔优于细晶晶 间孔。嘉陵江组嘉二段的粉晶白云岩晶间孔一般晶粒 小,孔隙也小(多为细孔级别),孔隙较为均匀分布。 而在白云岩结构出现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晶间 孔(溶孔) 主要发育在晶体较粗部分的白云岩中(图2(B)、(C))。 4) 膏溶孔:也是嘉陵江组嘉二段中常见的孔隙空 间类型,多为成岩及后生阶段,粒间粒内孔被硬石膏 充填,在后生阶段产生去膏化,伴随溶蚀形成孔隙, 这类孔隙空间是嘉二段非常普遍的储集空间类型(图 2(D))。 5) 铸模孔:铸模孔是成岩早期选择性溶蚀的结 果,包括膏模孔、鲕模孔、生屑模孔等。铸模孔相互 连通差,渗透率低,在嘉二段中比较少见。 6) 窗格孔:窗格孔同样是准同生成岩阶段非常常 见的暴露溶蚀成岩标志,此种孔隙的特征和分布,取 决于岩石的结构。嘉陵江组嘉二段这类孔隙的分布也 比较常见,但是多为石膏化或方解石充填,保留程度 较差。 7) 生物体腔孔:生物体腔孔是生物的有机体在沉 积成岩过程中溶蚀而形成。生物体腔孔也是嘉陵江组 中常见的一种孔隙类型,但是由于其形成的时间较 早,因此,溶蚀孔多为石膏充填,基本不能构成有效 储层。 3.1.2. 裂隙型储集空间 1) 构造裂缝:由构造破裂形成。裂缝是嘉二段非 常常见的储集空间类型,在嘉二段不同层段中均有发 育,但是不同时期发育的裂缝充填程度的差异性较大 (图2(E))。 2) 缝合线:缝合线是成岩压实过程中的差异压实 作用的结果,是川东嘉陵江组嘉二段非常常见的一种 缝隙类型,并且缝合线多见扩溶特征,局部可见石膏 对缝合线的充填,但是绝大部分的缝合线均为有机质 充填,说明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的有效性(图2(F))。 3.2. 孔隙结构特征 以成 5井为例,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宽度(Rc10)为 0.06 μm,中值孔喉半径(Rc50)为0.01(图3),平均吼道 半径为 0.04,表现为微喉的特征。分选系数为1.45, 孔喉分布相对较集中,大部分为微喉。排驱压力为 5.79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为 106.95 pa,这是岩石致密、 孔喉较小,连通性极差,储层条件差的表现。毛细管 压力曲线基本无平直段,呈陡斜式,歪度为1.45,总 体表现为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进汞率低,约为50%; (a) 孔喉半径–压汞饱和度频数相关图 (b) 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Figure 3. Parameters of pore structure of 2 nd member of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well cheng 5, Fuchengzhai area 图3. 福成寨构造成 5井嘉二段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相关图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8 ![]()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退汞压力较高,退汞率较低,为 22.07%,歪度细的特 征。总的来说,该样品孔喉半径小,均值低,孔隙分 选性较好,连通性极差,毛细管压力曲线基本无平直 段,且歪度细,反映出储层物性较差。 4. 储层类型 4.1. T1j21储层类型 T1j2 1段孔隙不发育,储集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 型。如大池干井、张家场、福成寨、沙罐坪等构造带 的T1j2 1孔隙度、渗透率较低,物性较差;岩心见小型 斜交构造缝发育,测井反映裂缝特征明显。以成 3、 成5、成 7和成37 等井岩心观察裂缝 800 余条,密度 14.02 条/米,其中,有效缝145 条,密度 1.60条/米, 溶洞 98 个,密度 1.07个/米。为孔隙-裂缝型储层。有 效缝以缝宽大于1 cm 的高角度半充填张性缝为主。 4.2. T1j22储层类型 根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分析和统计,T1j2 2主要 为裂缝–孔隙型储层。T1j2 2滩相岩类较发育,主要为 (溶孔残余)生屑、砂屑、藻球粒云岩等;储层孔隙类 型多,以粒间、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其中,砂屑 云岩粒内、粒间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孔径多在 0.2~1 mm之间,面孔率最大可达20%以上。储集空 间一般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缝洞。 4.3. T1j23储层类型 T1j2 3滩相岩类不发育,少见溶孔发育的储集层, 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型。 由于嘉二段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不同岩性组 合、孔隙发育情况及裂缝发育特征,决定了嘉陵江组 嘉二段储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福成寨构造储集空间 与储层研究认为嘉二段的储层孔渗条件普遍偏低,主 要储集空间是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膏溶 孔及铸模孔,以次生孔隙为主,集中在高孔隙层段。 5. 储层主控因素 5.1. 沉积相与储层发育的关系 研究表明,沉积相类型不同,造成沉积物颗粒的 大小、排列方向、砂体形态等不同,并最终影响了储 层物性的非均质程度。已有的研究成果业已表明[6,8]: 包括福成寨在内的川东地区嘉二段主要为浅水碳酸 盐台地—以局限台地相为主、开阔台地相次之,在这 些台地内相对凸起的高地上常可形成台内鲕滩、生物 滩、砂屑滩等微相,可形成向上变浅的序列,一般情 况下有利于白云石化和早期溶蚀作用形成负鲕孔、晶 间孔等,而成为好的储层。 5.2. 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的关系 1)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根据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影响,将其划分为破坏性 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孔隙 度降低,包括三期方解石的胶结作用、三期石膏的胶 结作用及压实压溶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增大孔隙 度,包括各种环境下的白云石化作用、多次构造运动 引起的多期次破裂作用和多期次的溶蚀作用。其中白 云石化作用的有无、白云石化作用类型、白云石化是 否经历埋藏调整是能否形成储集岩的关键。嘉二段白 云石化作用普遍,持续时间长,但主要发生在同生期, 埋藏期作用较弱,包括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和混合水 白云石化作用两种。由于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 潮上蒸发环境,形成的白云岩晶体小(泥–细粉晶), 自形程度低(它形),大量石膏充填粒间孔隙或白云石 晶间孔隙,又无早期淡水溶蚀作用,孔隙极不发育。 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混合水环境形成的白云 岩晶体较粗(粗粉晶–细晶),自形程度较高(半自形– 自形),由于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各种溶孔及白云石 晶间孔发育。因此,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 岩可作为储集层。 另外,在埋藏条件下经历了结构调整的白云岩, 由于其晶体由原来的泥粉晶结构转变为较粗的晶体 结构,比表面积较小,晶间孔隙增加,促进了埋藏流 体对白云岩的溶蚀,形成一些建设性的孔隙空间,因 此,在埋藏条件下经历了埋藏云化或者重结晶的白云 岩在溶蚀作用下也可能形成有效储集空间。 2) 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的改造 嘉二段大量的岩心、薄片均已经观察到的溶蚀孔 隙类型包括:鲕溶孔–负鲕孔、鲕模孔;介壳溶孔– 介内孔、介模孔;砂屑内溶孔;藻团粒内及粒间溶孔; 膏溶孔、膏模孔晶间溶孔–去白云化晶间溶孔、方解 石晶间溶孔。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9 ![]() 川东地区福成寨构造嘉陵江组二段储层特征 3) 构造作用与储层发育的关系 福成寨构造嘉二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普遍 不高,但有的井(构造轴部)储层裂缝发育,由于裂缝 是储层的渗滤通道,从而使储层的渗透性能变好。裂 缝对储层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裂缝本身 作为一种流体储集和运移的非常有效的储集空间和 通道,它的密集发育会对储层本身的储渗性能产生影 响,这一点已经在碳酸盐岩的产能与裂缝、孔隙度的 关系中得到证实;另一方面,裂缝系统作为一种非常 高效的流体运移通道,可能为埋藏的溶蚀性流体运移 提供有力通道,从改变碳酸盐岩储层的面貌。 总的来讲,川东地区内嘉二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及 成岩作用双重影响,沉积环境主导了岩性岩相的分 布,与之相应的粒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发育的 基础,溶蚀作用是后期形成储层的必备条件,破裂作 用则能增大储层渗透性提高储层产量,使之成为裂缝 –孔隙型储层。 6. 结论 1) 通过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大量岩石 薄片鉴定和物性资料分析,表明福成寨构造嘉二段储 集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细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 集空间以粒间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为主,储 层物性较低,属于特低孔低渗型储层,嘉二段总体表 现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三个亚段中以嘉二 2亚段储 层物性最好。 2) 嘉二段储层受控于沉积相带分布、成岩作用类 型和构造改造,其中滩相沉积为有利储集相带,云化 作用和溶蚀作用有利形成大量孔隙空间,构造的改造 增大储层的渗透性有利高质量储层的形成。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林雄.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孔隙演 化关系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2]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 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J]. 沉积 学报, 1995, 13: 109-117. [3] 张永贞, 张帆, 王兴志, 马向军, 余洋, 濮瑞. 川东地区寨沟 湾构造嘉二段储层特征及平面分布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2): 76-81. [4] 刘宏, 蔡正旗, 郑超, 张荣义. 大池干井构造带嘉二 2储层特 征及有利区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15(6): 614-618. [5] 曾伟, 强平, 黄继祥. 川东地区嘉陵江组嘉二段储层成因模 式[J]. 石油实验地质, 1997, 19(增1): 82-86. [6] 曾伟, 强平, 徐建斌, 代宗仰, 黄继祥. 川东嘉二段气藏形成 的沉积、成岩控制作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25(3): 22-25. [7] 王维斌, 苟洪才, 邱彬, 高平.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嘉陵江 组储层特征[J]. 天然气工业, 2005, 25(10): 30-32. [8] 李爱国, 易海 永, 刘超, 罗潇, 谢正龙.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 嘉二段储层特征研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 31(3): 1- 5.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