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2013, 2, 209-213 http://dx.doi.org/10.12677/hjce.2013.2403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hjce.html) Several Issues abou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rchitecture in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Shaoli Xu1, Fan Zhang2, Lvbing Jiang3 1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3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Email: xushaoli1962@163.com, zhfzzu@126.com, hmhm008@163.com Received: Jun. 27th, 2013; revised: Jul. 20th, 2013; accepted: Jul. 30th, 2013 Copyright © 2013 Shaoli Xu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 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ourism architecture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the back- ground, the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basic element, tourism subject is the core and natural coordination is the basic prin- ciple, moreover, landscaping and aesthetic layout of building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ttract visitors. Keywords: Tourist Attractions;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论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许韶立 1,张 帆2,江旅冰 3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 2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郑州 3郑州师范学院,郑州 Email: xushaoli1962@163.com, zhfzzu@126.com, hmhm008@163.com 收稿日期:2013 年6月27 日;修回日期:2013 年7月20 日;录用日期:2013 年7月30 日 摘 要: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然环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宏观背景,地域文化则是建 筑规划设计的基础要素,旅游主题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与自然协调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 的景观化与美学布局是吸引游人的关键。 关键词: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 1. 引言 旅游区作为人类游览活动场所,建筑是其必不可 少的要素,景区建筑对旅游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吸引 力。近年来,我们在从事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工作中, 发现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建筑的规划设计越来越重 要,好的建筑能为景区增色,甚至成为新的旅游景观, 而不协调的建筑,往往影响旅游景区的品位和形象。 虽然不同景区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旅游主题,地域 文化特色,在规划开发上都在重视建筑设计的科学 化、实用化、景观化,但众多的景区仍然还存在着一 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河南省少林寺景区环境曾一度 成为整治的重点,周围农民私搭乱建,在审报世界文 化遗产时,登封市政府投入 3.5 亿元左右的资金总额, 对景区内的私搭乱建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地域环境 氛围整治工作。还有些景区的宾馆饭店、景区管理用 房、旅游购物区建筑、农家餐馆、旅游厕所、景观小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0BJL061)。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09 ![]() 论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品等,在设计时对建筑的规模、体量、色彩处理失度, 建筑密度过大,对地域文化内涵表现肤浅,或者因为 建筑形式简单粗陋,对景区环境造成影响,对风景质 量造成破坏。对于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而言,有时这 种破坏会是致命性的。本文从旅游景区开发的普遍性 原则上,谈谈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建筑规划设计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同仁共同探讨。 2. 景区自然环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大背景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自从在地球上出现,就在进 行着“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的斗争。在恶劣的 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首先选择适宜的环境住所。 因而随着环境的不同,地理条件的差异,而出现各种 形式的民居建筑。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的小冰屋,热 带地区巴布亚人筑在树上的茅舍,我国西南地区少数 民族的竹楼,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旱地区的平顶房,寒冷地区的火墙、火炕……,以 及我国北方讲究的“向阳门”等,南方喜欢的“阴凉 通风”等,各式民居建筑,无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区自然环境是建筑设计的大背景,应当考虑 如何让建筑介入景区环境,服从原有的环境秩序或建 立风景环境的新秩序,让建筑与景区整体的景观环境 和谐共存。在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首先要适应当地 的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依山就 势,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当地传统建筑样式是 人们生活需求、地域气候、资源条件进化适应的结 果[1],其独特的形式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以传统的建 筑样式为母题,按照功能、空间需求进行重组和变化, 是体现旅游景区建筑特色的有效方法。比如福建的土 楼、豫西的靠山窑、湘西吊脚楼等。 建筑规划设计除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外,建筑 材料尽可能就地取材,充分使用当地常见的建筑材 料。如砖、瓦、石灰、砂石、土、竹、木、草等传统 的地方材料,使建筑的色调和质感比较质朴,很容易 与自然环境协调,增加旅游区建筑的地方色彩。比如 山东沿海的海草房(图1),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 堆尖如垛,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其屋 面坡度超过五十度;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脊上 特地覆盖一层加了泥的海草,或者再盖上一层瓦“压 脊”。同时在整个屋面上绷上旧渔网,这些适宜技术 的策略,既解决了建筑的功能问题,又能展现地域建 筑特色,这种传统也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旅游景区宝贵的旅游吸引物。同时旅游景区的新技 巧和科技结果的利用,既要勇敢采用,又要郑重看待。 若不管什么建筑都应用钢筋、混凝土、琉璃瓦、外墙 砖、仿木、仿竹等,那定会弄巧成拙,不伦不类。 3. 地域文化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 建筑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它的风格,如欧式,中式、 现代,巴厘岛风格,地中海风格等。我国 55 个少数 民族,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就是彰显各种特色,比如展 现云南傣家风格的,那就要整体凸显那种傣族竹楼或 木建筑构成。草原民族的帐篷、蒙古包(图2)、黄土高 原的窑洞等等,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旅游建筑 的规划设计,不能忽视其地域文化属性。我国历史悠 久,文化深厚,不同地域传统文化也有明显差异,表 现的建筑也各不相同,因此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在其 内容、形式风格上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统的也就 是世界的。 Figure 1. Seaweed house in Shandong 图1. 山东海草房 Figure 2. Mongolian yurts 图2. 蒙古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0 ![]() 论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每个旅游景区一般都有一个文化主题或主线,比 如有的是宗教旅游景区、有的是民俗旅游景区、有的 景区本身就是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还有 的是传统的农家乐景区等等。因此建筑设计和建筑风 格一定要和景区的文化主题相一致[2]。以旅游区的文 化主题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比如有些历史文化旅游 景区,其建筑设计,就必须与历史文化的时代背景, 建筑风格相一致,建筑设计时必须从地区文化整体的 深层意义中寻找内在的秩序,在传统中发现把握那些 不变的文化因素,给予恰当诠释和充分的表现,寻求 符合当地人们文化心理需求的解答,从而保持旅游景 区地域传统建筑的延续性。 在历史遗迹附近的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要把握 建筑的风格问题,如果有过大的反差的话,会影响游 客游览时的沉浸感,带来不好旅游体验。在设计宗教 建筑时要充分了解相关宗教的教旨、教义和文化传 统,尊重其宗教习惯,不要留下硬伤。在一些民族文 化、民俗文化有特色的地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则要充 分尊重民间传统,做出民间特色。旅游服务性建筑, 如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购物场所的建筑,也一 定要与相关的旅游主题风格相一致。 4. 与自然协调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 原则 无数事实证明,景不在大,只要有天然情趣,画 面动人,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景区建筑 的佳作。建筑的空间与形态应能融合到自然环境之 中,尊重环境意向,提炼建筑符号,使之二者不冲突, 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 和谐互依。例如五大连池自然旅游区建筑风格,就与 旅游区得天独厚的矿泉水系有关,以水为中心的规划 结构,居住建筑依水相连,使水在五大连池自然旅游 区城中亲回贯穿,建筑临水而造,枕水而筑,引水而 入,以千姿百态的形式与水相融合,且构成优美的水 景观,成为五大连池建筑风格的特征之一。 从建筑选址上来讲,首先要考虑旅游区的空间布 局和功能划分,有的区域是门景服务区、有的是观光 游览区、有的是休闲度假区、有的是参与性娱乐区等 等。不同的功能对建筑的选址有不同的要求[3]。功能 不同,建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自然景区 中的大门,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停车、售票、管理服务 的环境,要有一定的集散空间,又能控制游客进出和 便于景区管理。功能不同建筑的规划要求也不同,建 筑设计要与环境相得益彰,即不给主要景观添堵,也 不要太过隐藏让游客不易找到。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当 地的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进行选址, 山体地势有曲有直,有高有低,有隐有显,这样正好 可以利用地形布置建筑,营造出立体化的空间和多样 化的环境。建筑物选址时要在结合景观性原则的同 时,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给排水等条件,为建筑物 长期使用提供优质资源。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采用各 种适宜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组织通风、 适度采光遮阳、保温隔热、节水节材,以达到减少资 源消耗的目的,也为景区的运营节省成本(图3)。 山水景观旅游区中的建筑体量与所处的自然环 境密切相关,无论是一个单体建筑还是一群组合型建 筑,建筑要与自然山体、地形地貌相协调,体量一般 不宜过大,最好不要超过三层。如果需要较大的建筑 面积,可以考虑依山就势将建筑做退台处理,或者将 建筑分散为多个单体,采用园林化的组织方式,达到 减少建筑体量的目的。 风格的体现也要结合本身的环境,或高山,或海 滨,或平原丘陵,或传统民居古镇,还要结合旅游区 的主题,如:主题公园、温泉度假村、农家乐、观光 型景区、休闲型景区等等,对建筑风格的要求都不尽 相同。目前,旅游发展总的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 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因此,结合旅游市场这一特点, 景区建筑设计也要突出生态化、自然化,从建筑设计 Figure 3. Cave dwelling 图3. 靠山窑洞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1 ![]() 论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的外部、内部,皆要坚持生态和环保原则,采用生态 技术、环保设施、环保材料,进行清洁生产、节约生 产,营造生态化旅游氛围。如新型建筑资料的采取、 宾馆饭店的锅炉从烧煤型改成三回程烧油型、污(废) 水处理从简略渗透排放到厌氧沼气池处理等,使旅游 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环境互相一致。 建筑的景观化与美学布局是吸引游人的关键旅 游景区的建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建筑要具备 一定的使用功能,要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同时建筑还 要具有一定的景观性,满足游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旅 游区对建筑景观品质的要求较高。比如点景亭,除了 对其风格、体量、色彩有高的要求外,对点景建筑的 选址位置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一个景观建筑,五米 之内看和五百米之外看是不同的,位置得当可以让人 驻足赏景,引人入胜,远处看到的是旷景,近处看到 的是微景。所以建筑的设计要全方位,立体化考虑, 建筑的体量、尺度、色彩、质感、朝向、屋面的形式, 地面、墙面、屋顶的协调,局部与整体的组合,都要 不断的比较、分析、归纳、组合、推敲,最终设计出 比较完美的旅游建筑(图4)。 其实在旅游景区开发中,每个建筑设施都应作为 景观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要重视建筑的景观美学价值[4]。 比如景区的大门、标志性景观建筑等。要敢于创新, 应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 木、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 造“园林化”、“景观化”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要 有创新意识,联合传统的做法和技巧,勇敢采取新技 巧和新科技,将会有效地解决建筑与环境间的某些不 协调的问题。如果还全是传统的、原始的做法,有 Figure 4. The summer palace 图4. 颐和园 时很难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如建筑构造强度、施 工人力、财力和现代人新的审美请求等;另一方面也 不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具有时期标记性旅游建筑。 旅游景区的建筑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筑 布局,讲究的是空间的组合形式,可以独立的建筑和 环境组合,可以形成建筑组群,庭院空间,也可以总 布局中有分区组景,很灵活,形成开放的或半开放的 空间,建筑同样讲究的对比,如体量对比,形状对比, 与自然景物对比等,恰到好处,满足视觉的舒适感。 对于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景区,空间上应力求曲径 通幽,曲折有度,视觉上应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布 局,提高观赏性、艺术性。对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 区,其区内建筑设施要坚持“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 高、宜藏不宜露、宜疏不宜密”的原则。旅游区的一 般空间范围不大,但组成旅游区空间的物质要素包括 民居、河道、街道、桥梁、园林及至公共建筑等,都 以人的尺度为基本尺度来规划设计,一般都是小尺 度、小比例、小体量和小空间的处理手法,这样才能 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和布局。 为了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景区建筑 样式要尽可能地不雷同、不重复,要勇于创新,标新 立异,不断增加景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法国巴黎就 要求所有建筑物必须用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用于建 筑物的外观修饰上,如花园、雕塑等,同时绝不允许 相同的建筑物施工。时间一长,该城市就成为一种独 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大观园,景观化的各式建筑成为吸 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5. 在重视建筑旅游功能的前提下,不能忽视 建筑的使用功能 虽然旅游景区的建筑物,要突出建筑的景观化, 点景化,但也不能忽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一点不 会因为它处于景区而发生改变。功能是建筑存在的必 要条件,形式要追随功能,例如,体现住宿餐饮的有 酒店、旅馆、饭店,体现参与性娱乐节目的有室内或 露天剧场,体现购物的有购物店,体现休闲的有茶座, 体现科普教育的有展览馆,体现服务功能的有办公用 房、游客中心,体现宗教的建筑如庙宇,寺观,教堂 等。目前许多旅游景区出现了忽视建筑基础使用功能 的问题。如景区入口区的大门、游客服务中心需要解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2 ![]() 论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3 决停车、售票、验票、游客集散等功能问题。景区的 餐饮建筑应该合理布置后厨与前厅,处理好顾客流 线、服务人员流线和物品流线。再如景区旅游星级厕 所外观十分漂亮,造型很别致,装修也十分华丽,但 是存在许多功能缺陷,有的没有设置前室,在视线处 理上根本不能保证使用者的隐私;有些卫生洁具之间 距离过小,在使用时会相互干扰;有些缺少无障碍厕 位,或有无障碍厕位却没有设计坡道等等。这些问题 都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重视,不能顾此失彼。 总之,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专业性很强, 涉及到的专业和要素较多,中外的一些建筑大师,从 美学、艺术、文学、哲学、风水学、规划学、地质学、 地理学以及我们生活的地域文化中,提炼很多元素, 用到建筑上,使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本文对此问 题的探讨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仅是抛砖引玉,还需要 与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界同仁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何晓昕. 东南风水初探(中、下篇)[J]. 东南文化, 1988, 5: 65- 73. [2] 张伟一. 谈旅游区旅游建筑的文化属性[J]. 南方建筑, 1997, 3: 36-40. [3] 王澄荣. 浅论风景名胜区建筑[J]. 中国园林, 2000, 16(4): 10- 12. [4] 许韶立, 吕连琴. 论旅游景区开发遵循的“十化”原则[J]. 中 州学刊, 2004, 6: 18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