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3, 3, 233-237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3.3503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p.html)
The Effects of Emotion on Cognitive Inhibition
Liping Jia, Xuejun Bai, Jingxin Wang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Email: sunnygirljlp@126.com, psy-bxj@mail.tjnu.edu.cn, wjxpsy@126.com
Received: Jun. 17th, 2013 revised: Jul. 4th, 2013; accepted: Jul. 28th, 2013
Copyright © 2013 Liping Jia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motion on cognition inhibition, a 3 (emotion type: positive, negative
and neutral) by 3 (task type: congruent, incongruent and neutral) within subject design was conducted. Thirty
eight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emotional pictures (60 pictures for positive, negative
and neutral scenes each) selected from the Chinese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CAPS) were used as experi-
ment materials to induce participants’ emotion and showed before the stroop task,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name the color of the word printed and ignore the word mea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task type and the interaction of emotion type and task type were significant, further analyses
revealed larger stroop effect for emotion condition than neutral condition. From the current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at emot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can disrupt cognitive inhibition.
Keywords: Emotion; Stroop; Cognitive Inhibition; Disrupt
不同类型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
贾丽萍,白学军,王敬欣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Email: sunnygirljlp@126.com, psy-bxj@mail.tjnu.edu.cn, wjxpsy@126.com
收稿日期:2013 年6月17日;修回日期:2013 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3 年7月28日
摘 要:本研究采用 3(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性) × 3(任务类型:一致、不一致、无关)的被试内
实验设计,考察了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以 38 名大学生为被试,从中国情绪图片库中选取正性、
负性和中性图片各 60 张,并在 stroop 任务前呈现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判断 stroop 任务中的汉字颜色。
结果发现,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情绪类型与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与中性情绪条件相比,在正
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条件下,被试完成 stroop任务更难,stroop 效应更大,表明情绪对认知抑制的阻碍
作用。
关键词:情绪;stroop;认知抑制;阻碍
1. 引言
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概念,大脑对各类信
息的选择(或抑制)、感觉、注意、记忆、对冲突的觉
察以及个体的决策行为等均隶属于认知的范畴,其
中,抑制是认知过程的核心,指的是抑制与当前任务
无关的信息,从而将个体的认知资源用于当前的任
务,以保证当前任务的顺利完成。Stroop 范式是用于
考察认知抑制的一个重要范式(白学军,贾丽萍,王敬
欣,2013)。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民心理健康素质检测系统开发”
(
12ZCZDSF07100
)
的资助。 情绪是时刻伴随个体的一种独特内心体验,是各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33
不同类型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
种认知活动的背景,而先前关于认知的研究大都忽视
了情绪的作用(Ashby, Isen, & Turken, 1999),而且脑功
能成像的研究也发现,情绪脑区(腹侧)和执行功能的
脑区(背侧)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Gray, Braver, &
Raichle 2002; Pessoa, 2008; Pessoa, Lindquist, Wager,
Kober, Bliss-Moreau, & Barrett, 2012)。情绪与认知之
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
两者的关系对于充实理论研究、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
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但是关于情绪对认知的影
响,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有研究者认为情绪
可以促进认知过程(Gray et al., 2002; Schupp, Stock-
burger, Codispoti, Junghofer, Weike, & Hamm, 2007),
而有研究者却发现,情绪会阻碍认知过程(Hartikainen,
Ogawa, & Knight, 2000; Dolcos & McCarthy, 2006),并
且两种观点都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关于情绪与认知关
系的研究较多的是围绕情绪与注意展开的(Mathew-
son, Arnell, & Mansfield, 2008; Most, Chun, Widders, &
Zald, 2005),而关于情绪对其他认知过程(如认知抑制)
影响的研究并不多。
Hart 等(2010)考察了情绪图片诱发的负性和中性
情绪对其后数字stroop 任务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
负性情绪阻碍了被试完成数字stroop 任务,体现了负
性情绪对认知抑制的阻碍(Hart, Green, Casp, & Belger,
2010),但是该研究中没有考察正性情绪对认知抑制的
影响。Yu an等(2011)以声音刺激诱发被试的正性、负
性和中性情绪体验,探讨了情绪对经典色–词 stroop
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负性情绪下,正性情
绪可干扰被试当前的色词任务,并导致被试在正性情
绪下引起更大的冲突,却没有发现负性情绪对认知抑
制的阻碍(Yuan, Xu, Yang, Liu, Chen, Zhu, & Li,
2011)。此项研究以声音刺激诱发被试的情绪,短时间
的声音刺激意义不够明显,且不同类型声音刺激在一
些参数(如音强、音高等)上不能得到良好的匹配,因
而,用声音刺激诱发情绪,得到的关于情绪与认知抑
制的关系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而图片刺激则可以有
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图片刺激意义鲜明,不同情绪的
图片可以有效的诱发被试相应的情绪,并且可以控制
图片的亮度等参数,更重要的是,声音刺激从听觉通
道获得,stroop 任务是视觉呈现,两种刺激的呈现通
道不同,被试对两种刺激的加工会更加容易,因此,
以声音诱发情绪,可能会减弱情绪与认知抑制之间的
关系。本研究中,我们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
中选取正性、负性、中性三种类型的情绪图片,诱发
被试相应的情绪,要求被试完成色词stroop 任务,进
而研究情绪与认知抑制的关系。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 3(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性) × 3(任
务类型:一致、不一致、无关)被试内实验设计,其中,
一致条件指汉字意义与汉字颜色相一致(如红字用红
颜色写),不一致条件指汉字意义与汉字颜色相冲突
(如红字用蓝颜色写),无关条件指汉字意义与汉字颜
色无关(如球字用红颜色写),情绪图片在汉字之前呈
现,要求被试判断汉字的颜色,记录被试完成任务过
程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2.2. 被试
在校大学生 38 名(10 男,28女),年龄18~24 岁(平
均21.1 岁)。被试无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史,视力或
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均为右利手。所有被
试先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后获得一定的实验
报酬。
2.3. 实验材料
从中国情绪材料情感图片系统(CAPS)中选取正
性、负性、中性图片各60 张作为诱发情绪的材料,
三类图片在效价上的差异显著,F(2, 177) = 2253,p <
0.05,事后比较显示,正性图片的效价(6.78 ± 0.16)、
中性图片的效价(5.31 ± 0.28)和负性图片的效价(2.31
± 0.56)三者之间两两差异显著;三类图片在唤醒度上
的差异也是显著的,F(2, 177) = 1007,p < 0.05,事后
比较显示,正性图片的唤醒度(5.71 ± 0.22)和负性图片
的唤醒度(5.61 ± 0.20)均高于中性图片的唤醒度(4.08
± 0.78),但是正性和负性图片的唤醒度之间没有显著
差异。
选用红、黄、蓝、绿、球、表、笔七个汉字,每
个汉字均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共有一致条件
下的汉字(例如,红字用红颜色写)4 个,不一致条件下
的汉字(例如,红字用黄颜色写)12 个,无关条件下的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34
不同类型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
汉字(例如,球字用红颜色写)12个,所有汉字以宋体
60 号字体呈现。
2.4. 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练习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实验练习阶
段,首先要求被试熟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对应
的反应键,被试对四类颜色的反应正确率达到 95%以
上,则可以开始stroop任务的练习,stroop 练习任务
中共 12 个试次,可循环呈现,每次试验开始,在屏
幕中央会呈现一个注视点“+”,时间在 400~600 ms
之间随机,随后屏幕中央会出现一张中性图片 200
ms,间隔 900~1100 ms 后,屏幕中央会出现一个带有
颜色的汉字 1500 ms (包括一致、不一致和无关三种条
件,三种条件随机出现),要求被试判断汉字的颜色而
忽略汉字的意义,每个试次之间间隔1000 ms,如 图1
所示,对 stroop任务的反应正确率同样达到95%以上,
则可以开始正式实验。
正式实验与stroop 练习任务程序相同,但正式实
验中的图片为正性、负性和中性三种图片,三种图片
随机出现,正式实验共有 540 个试次,分为四个组块。
每个组块后,被试休息 2分钟,整个实验大约持续半
小时。
2.5. 实验结果
有一名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程序出现故障,故数据
分析时剔除这名被试的数据,计算其余被试 stroop 任
务的错误率,错误率高于 5%的被试被删除(共五个),
最后有效被试32 人。
参与统计的所有被试的错误率均在5%以下,因
此不对错误率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对被试判断汉
字颜色的反应时进行分析时,删去错误的、大于2000
ms 以及正负三个标准差之外的数据(占总数据的
3.7%),32 名有效被试各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如表 1所
示。
对所有被试判断汉字颜色的反应时进行 3(情绪
类型:正性、负性、中性) × 3(任务类型:一致、不一
致、无关)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情绪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2, 62) = 1.12,p > 0.05,
ŋ2 = 0.035。
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2, 62) = 117.86,p < 0.05,
ŋ2 = 0.79,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714 ± 16 ms)
Figure 1. A example of the experiment task
图1. 实验任务程序图
Table 1. Subjects’mean reaction time in stroop task for different
experiment conditions (M ± SD) (ms)
表1. Stroop 任务中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和标准差(M ± SD) (ms)
正性 负性 中性
一致 627 ± 64 634 ± 66 640 ± 65
不一致 716 ± 96 723 ± 96 704 ± 88
无关 663 ± 74 660 ± 70 662 ± 75
显著高于无关条件(662 ± 13 ms)和一致条件(634 ± 11
ms) ,说明被试在判断汉字颜色时出现了显著的stroop
效应。
情绪类型与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4, 124)
= 7.69,p < 0.05,ŋ2 = 0.20,说明不同情绪类型下的
stroop 效应是不同的。
进一步检验了不一致减一致的stroop量在不同情
绪类型下的差异,结果发现:
情绪主效应显著,F(2, 62) = 15.94,p < 0.05,ŋ2 =
0.34,事后检验表明,正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的stroop
量(89 ± 8 ms; 89 ± 7 ms)比中性情绪下的 stroop 量(63
± 7 ms)更大,正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的 stroop 量无差
异。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情绪场景图片诱发的情绪对其后
的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色词任务诱发了显著
的认知抑制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较无
关和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由情绪图片诱发的正
性和负性情绪均阻碍了被试完成色词stroop 任务,表
现为正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的stroop量较中性情绪条
件下更大。
3.1. 正性情绪对认知抑制的阻碍
有关正性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有研
究者认为,相比负性情绪而言,正性情绪暗示环境中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35
不同类型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
没有威胁,因此可能会降低个体改变环境的动机,同
时,正性情绪能够引起个体以更加具有启发式的方式
解决问题(Bless, Bohner, Schwarz, & Strack, 1990;
Bohner, Chaiken, & Hunyadi, 1994; Park & Banaji,
2000) ,启发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指的是一种不严谨
的、利用捷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启发式条件下,个
体的注意控制降低,而注意控制在认知过程中起了重
要的作用,因此,正性情绪可能会阻碍大部分认知任
务(Bolte, Goschke, & Kuhl, 2003; Fredrickson & Brani-
gan, 2005)。相反地,Isen (1999)则提出,在大部分情
况下正性情绪会促进加工效率,并且正性情绪条件
下,被试会思考地更加细心更加彻底,对问题的解决
也更好。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正性情绪会激
发丰富的与正性相关的记忆和想法,从而增加被试的
灵活性和创造性。Ashby、Isen 和Turken (1999)也指
出,正性情绪可以通过增加大脑,尤其是前额叶和前
扣带回的多巴胺的活性从而促进认知任务的完成,而
前额叶和前扣带回与认知中的抑制、转换和策略的使
用呈显著相关(Cabeza & Nyberg, 2000),因此,正性情
绪可能会通过对前额叶活动的增强而促进认知抑制
过程。
本实验中,正性情绪条件下被试的stroop 量较中
性图片条件下更大,说明本实验中的正性情绪图片使
被试完成认知抑制任务时更加困难,即正性情绪图片
阻碍了被试的认知抑制过程,这与 Phillips 等人(2002)
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的研究中,采用自传体回忆
法诱发被试产生正性和中性的情绪,并考察这种情绪
对认知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要求被试回忆曾
经经历过的愉快事件诱发了被试的正性情绪,但是正
性情绪条件下的stroop 效应并没有增大,这可能是由
于他们实验中的情绪诱发阶段与stroop任务阶段是分
离的,从而削弱了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本研究中,
被试每次判断汉字颜色前都会呈现情绪图片,可以有
效地考察情绪与认知抑制两者之间的关系。
3.2. 负性情绪对认知抑制的阻碍
已有研究发现,人们对负性情绪具有一种加工上
的优先权,对负性情绪的加工可以是自动的(Num-
menmaa & Hyönä, 2009),正是由于负性情绪对注意的
这种自动吸引,有研究者认为,被试会对出现在负性
情绪刺激之后的信息投入更多的注意,因此会促进对
负性情绪之后的信息的加工(Hartley & Adams, 1974),
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由于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和
加工会消耗被试的一部分认知资源,从认知资源的有
限理论出发,被试对负性情绪刺激后的信息的加工资
源减少,从而会阻碍对负性情绪刺激后信息的加工
(Arnsten & Goldman-Rakic, 1998)。Hart 等(2010)考察
了情绪图片诱发的负性和中性情绪对其后数字 stroop
任务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在
负性情绪启动下比中性情绪启动下更慢,而一致条件
下两种启动条件无差异,表现出了负性情绪对其后的
认知抑制的阻碍作用。在脑成像结果上,一致条件下
出现了负性启动下的执行控制脑区的激活水平降低,
而不一致条件下负性启动下的执行控制脑区的激活
水平反而提高,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不一致条件的
任务要求更高,从而与情绪对执行控制脑区的减弱相
抵消,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调节过程。本研究以色
词stroop 任务诱发被试的认知抑制过程,以情绪场景
图片诱发被试的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考察了情绪
对其后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同样发现了负性情绪对
认知抑制的阻碍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正性与负性情绪均阻碍了认
知抑制的完成,这与 Yu a n等(2011)的研究结果有所不
同,Yu a n等人的研究中,采用声音刺激诱发被试相应
的情绪,考察了情绪对被试完成stroop 任务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行为反应时上,被试的表现并没有因情
绪的不同而不同,在 ERPs 上,不一致条件下P200 的
潜伏期更长、LPC 的波峰更大,且与情绪无关,仅在
N450 上表现出了正性情绪条件下比 负性和 中性条 件
下大,由此他们认为,正性情绪阻碍了被试完成stroop
任务,而负性情绪并没有对此产生影响。他们研究中
采用声音刺激诱发情绪,声音刺激的一些参数(如声强
等)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由此诱发的情绪可能还混杂
了其他的心理过程,另外,他们研究中采用block 设
计,每个block 中仅包括一种情绪类型,很可能导致
被试对声音有预期,并且声音刺激与被试的任务是无
关的,因此被试很可能采取一定的策略忽视声音刺
激,此外,声音刺激从听觉通道呈现,对视觉通道呈
现的任务的影响可能很小,这些都可能掩盖情绪与认
知抑制之间本身存在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情绪图片诱
发被试的情绪,情绪图片信息丰富,可以有效的诱发
被试相应的情绪体验,而且情绪图片的呈现采用随机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36
不同类型情绪对认知抑制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37
的方式,被试对每个试次中出现的情绪图片的类型不
能做出预期,可以更好的考察情绪与认知抑制之间的
关系。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行为反应时上,正性
和负性情绪均影响了被试完成stroop 任务,并且这种
影响表现为阻碍。因此,我们认为,在认知任务之前
诱发被试产生情绪,虽然这些情绪刺激与被试当前的
任务是不相关的,但是不管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均
会对后面的认知抑制任务产生阻碍作用,这可能是由
于被试对情绪刺激加工是自下而上、自动进行的,而
被试对情绪刺激的加工消耗了被试的认知资源,导致
损害了其后认知抑制任务的完成。
4. 结论
本研究以情绪图片诱发被试的情绪,考察了情绪
对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当前任务无关的情
绪,不管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均阻碍了认知抑制过
程。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白学军, 贾丽萍, 王敬欣(2013). 抑制范式下的情绪注意偏向. 心
理科学进展, 5期, 785-791.
Ashby, F. G., Isen, A. M., & Turken, U. (1999). 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positive a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on. Psy-
chological Review, 106, 529-550.
Bless, H., Bohner, G., Schwarz, N., & Strack, F. (1990). Mood and
persuasion: A cognitive response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6, 331-345.
Bohner, G., Chaiken, S., & Hunyadi, P. (1994). The role of mood and
message ambiguity in the interplay of heuristic and systematic proc-
essing.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4, 207-221.
Bolte, A., Goschke, T., & Kuhl, J. (2003). Emotion and intuition: Ef-
fects of positive mood and negative mood on implicit judgments of
semantic coher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416-421.
Cabeza, R., & Nyberg, L. (2000). Imaging cognitive II: An empirical
review of 275 PET and fMRI studie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
science, 12, 1-47.
Dolcos, F., McCarthy, G., (2006). Brain systems mediating cognitive
interference by emotional distrac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6, 2072-2079.
Fredrickson, B. L., & Branigan, C. (2005).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action repertoires.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 313-332.
Gray, J. R., Braver, T. S., & Raichle, M. E. (2002). Integration of emo-
tion and cognition in the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9, 4115-4120.
Hart, S. J., Green, S. R., Casp, M., & Belger, A. (2010). Emotional
priming effects during Stroop task performance. Neuroimage, 49,
2662.
Hartikainen, K. M., Ogawa, K. H., & Knight, R. T. (2000). Transient
interference of right hemispheric function due to automatic emo-
tional processing. Neuropsychologia, 38, 1576-1580.
Isen, A. M. (1999). Positive affect. In T. Dalgleish, & M. Powers (Eds.),
The handbook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pp. 75-94). Hillsdale, NJ:
Erlbaum.
Mathewson, K. J., Arnell, K. M., & Mansfield, C. A. (2008). Capturing
and holding attention: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words in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Memory & Cognition, 36, 182-200.
Most, S. B., Chun, M. M., Widders, D. M., & Zald, D. H. (2005). At-
tentional rubbernecking: Cognitive control and personality in emo-
tion-induced blindnes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2, 654-
661.
Nummenmaa, L., & Hyönä, J. (2009). Emotional scene content drives
the saccade generation system reflexive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05, 305-323.
Park, J., & Banaji, M. R. (2000). Mood and heuristics: The influence of
happy and sad states on sensitivity and bias in stereotyp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 1005-1023.
Pessoa, L. (2008).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 148-158.
Pessoa, L., Lindquist, K. A., Wager, T. D., Kober, H., Bliss-Moreau, E.,
& Barrett, L. F. (2012). Beyond brain regions: Network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emotion interaction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5, 158.
Pessoa, L., Padmala, S., Kenzer, A., & Bauer, A. (2012). Interactions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during response inhibition. Emo-
tion-APA, 12, 192.
Phillips, L. H., Bull, R., Adams, E., & Fraser, L. (2002). Positive mood
and executive function: Evidence from stroop and fluency tasks.
Emotion, 2, 21-22.
Schupp, H. T., Stockburger, J., Codispoti, M., Junghöfer, M., Weike, A.
I., & Hamm, A. O. (2007). Selective visual attention to emo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7, 1082-1089.
Yuan, J., Xu, S., Yang, J., Liu, Q., Chen, A., Zhu, L., & Li, H. (2011).
Pleasant mood intensifies brain processing of cognitive control: ERP
correlates. Biological Psychology, 87, 17-24.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