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3, 3, 211-215
http://dx.doi.org/10.12677/ms.2013.3503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s.html)
Ni-Doped Li1.15Mn2−xNixO4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Jie Wang*, Yingcai Liu, Yan Li
Institut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Email: *512525167@qq.com
Received: Aug. 12th, 2013; revised: Aug. 31st, 2013; accepted: Sep. 6th, 2013
Copyright © 2013 Jie W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
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In this work, spinel Li1.15Mn2−xNixO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was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
tion method, and the material was modified by doping different contents of Ni.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and the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electro-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were studied by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1.15Mn2−xNixO4 displaye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Its initial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was 115.9
mAh·g−1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 was 85% after 26 cycles at a rate of 0.1 C.
Keywords: Lithium-Ion Cells;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 Spinel LiMn2O4; Ni Doping; Coprecipitation
Ni 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1.15Mn2−xNixO4的改性
王 洁*,刘英才,李 艳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青岛
Email: *512525167@qq.com
收稿日期:2013 年8月12 日;修回日期:2013年8月31 日;录用日期:2013 年9月6日
摘 要: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 Li1.15Mn2-xNix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
镍对材料进行了掺杂改性研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充
放电循环实验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i1.15Mn1.9Ni0.1O4正极材料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
常温下,以 0.1 C 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及26 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 115.9 mAh·g−1,85%。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n2O4;镍掺杂;共沉淀
1. 引言
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材料被用于手机、照相机、
手提电脑、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近年来,
锰系氧化物锂盐因为其工作电压高,原材料丰富,价
格便宜,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
注。尖晶石型 LiMn2O4中Mn3+和Mn4+各占 50%,具
有Fd3m对称性的立方晶体晶胞常数 a = 0.8245 nm,
晶胞体积V = 0.5609 nm3,理论容量为 148 mAh·g−1,
目前实验容量可达 120 mAh·g−1[1],一直被人们认为是
锂离子动力电池理想的正极材料。其三维隧道结构,
可以使锂离子可逆地从尖晶石晶格中脱嵌,不会引起
结构的塌陷。但由于其较低的比容量、使用过程中容
量衰减和循环性能差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
限制[2]。
在合成 LiMn2O4材料过程中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1
Ni 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1.15Mn2−xNixO4的改性
能有效地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本文前期实验研究表
明,化学计量比Li:Mn 为1.15:2 时,富Li 的尖晶石
结构正极材料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性能。因此本文采
用共沉淀法通过掺杂Ni 元素和增加 Li 离子的化学计
量比,考察掺杂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寻求
提高 LiMn2O4的循环性能和减少其容量衰减的有效方
法[3]。
2. 实验
2.1. 正极材料制备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Mn2−xNix(OH)2 (x = 0, 0.05,
0.1, 0.15, 0.2)。将醋酸锰和醋酸镍以上述比例溶解于
50 ml蒸馏水中(2 mol·L−1),把配置好的溶液加入150
ml 氢氧化钠溶液(1.3 mol·L−1)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反
应温度为30℃,转速 1000 r·min−1,调节 pH = (11~12),
反应 12 h。抽滤,用乙醇和蒸馏水清洗三次,120℃
干燥 10 h。
将氢氧化锂与 Mn2−xNix(OH)2按1.05:1.75 的摩尔
比机械混合,研磨 2 h后,用石英管式炉在空气中烧
结,450℃保温 5 h,然后在800℃保温 10 h 后随炉冷
却,得到最终产物Li1.15Mn2−xNixO4。
2.2. 样品表征
利用 D-M88X-射线衍射仪对所得产品的物相进
行XRD 定性分析,扫描范围控制在2θ = 10~80 deg.,
扫描速度 5 deg.·min−1,加速电压40 KV及电流 40 mA
条件下产生衍射用CuK α入射线。
样品表层的形貌通过 Hitachi S-4800扫描电子显
微镜进行分析。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正极材料、导电碳黑(super p li)和聚偏二氟乙烯
(PVDF)按质量比为80:10:10 均匀混合,用 N-甲基吡
咯烷酮作分散剂制成粘稠浆料,研磨均匀后将混合物
涂在直径为 15.8 mm 的铝箔集流体上,混合物的质量
控制在 2~5 mg 之间,并于 120℃下真空干燥 12 h,以
此作为正极片。
以金属锂片为负极,进口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
2400)为隔膜,采用LB-315 型电解液,在充满氩气的
手套箱中组装成 CR2032 型扣式电池。电池在电池测
试仪(Neware Battery Testers)上以充放电倍率为 0.1 C,
0.2 C和0.5 C的倍率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电压
范围为 2.7~4.8 V。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相分析
图1为LiMn2O4和Li1.15Mn2−xNixO4 x = (0, 0.1)的
XRD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验条件下合成的样品
衍射峰与 LiMn2O4标准卡片吻合,说明试样主相为
LiMn2O4,均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与标准卡片对照,
可以发现x = 0时试样的特征峰出现多个峰的重叠,
这是由于一部分锂离子进入LiMn2O4晶体结构,占据
了锰离子的位置,一般来讲,锂离子的过量加入会减
小晶胞尺寸,发生晶格畸变,发生导致峰位的偏移[4]。
过量锂离子的加入可以提高Mn4+的含量,从而减小
Jahn-Tener 效应,提高正极材料的稳定型,减缓锰酸
锂容量的衰减[5]。当在 Li1.15Mn2−xNixO4样品掺杂镍离
子后,其特征峰发生了微量的右移,这是由于镍离子
替换了锰离子的位置,因为镍离子的尺寸小于锰离
子,导致晶胞尺寸减小,晶格发生畸变。同时,随着
镍的加入,三强衍射峰附近的微小杂峰消失,说明样
品更加纯净,且其峰型变宽,说明镍的加入能减小颗
粒尺寸,细化晶粒。
3.2. 形貌分析
图2为的未掺杂镍离子和掺杂量分别为 x = 0.05
Figure 1. XRD patterns for LiMn2O4 and Li1.15Mn2−xNixO4 x = (0,
0.1)
图1. LiMn2O4和Li1.15Mn2−xNixO4 x = (0, 0.1)的XRD 图谱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2
Ni 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1.15Mn2−xNixO4的改性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3
Figure 2. SEM images of Li1.15Mn2−xNixO4 x = (0, 0.05, 0.1). (a) and (d) x = 0; (b) and (e) x = 0.05; (c) and (f) x = 0.1
图2. Li1.15Mn2−xNixO4 x = (0, 0.05, 0.1)的SEM 照片,(a)、(d) x = 0;(b)、(e) x = 0.05;(c)、(f) x = 0.1
和x = 0.1 的锰酸锂材料的 SEM照片。从图中可以看
出,通过本实验制备的锰酸锂材料都具有高度的结晶
颗粒。未掺杂的颗粒尺寸较大,呈馒头状,颗粒团聚
严重。随着镍离子的添加,锰酸锂材料的晶体尺寸逐
渐降低,呈较为规则的多面体行,且粒径分布更加均
匀。说明镍离子的掺杂可以细化晶粒,提高晶体稳定
性。晶粒尺寸越小,晶体与电解液接触的面积越大,
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变短,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升高,从
而提高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6]。同时,
对比(e)与(f),可以发现,当镍的含量为 0.1时,材料
搭连成多孔的结构,这样在稳固结构的同时,方便电
解液直接进入材料的内部,与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更
大的接触面积。
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图3为Li1.15Mn2O4和Li1.15Mn1.9Ni0.1O4 在室温
下,电压范围2.75~4.5 V,电流密度为 0.1 C,0.2 C
和0.5 C 倍率下的放电曲线。
掺杂后的样品理论容量C可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
M由以下公式计算
Ni 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1.15Mn2−xNixO4的改性
(a)
(b)
Figure 3. Discharge curves of Li1.15Mn2−xNixO4 x = (0, 0.1). (a) x=0, (b) x = 0.1
图3. Li1.15Mn2−xNixO4 x = (0, 0.1)的放电曲线。(a) x = 0,(b) x = 0.1
26.8
1000
C
M

 (1)
所以计算可得掺杂后的样品理论容量 C分别为
147.36 mAh·g−1和147.06 mAh·g−1。当 掺镍 量x = 0,x
= 0.1时,0.1 C倍率下对应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
109.3 mAh·g−1和115.9 mAh·g−1。放电比容量的变化
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随着镍离子的掺入,镍离子会取
代尖晶石晶格中三价锰离子,提高锰元素的平均价
态,降低Jahn-Teller 效应,降低容量的衰减,提高循
环性能[7]。但同时,会导致容量的略微降低,本实验
中并没有看出容量衰减原因很可能是锰酸锂活性物
质并未完全激活或是实验中存在的正常误差造成的。
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正极材料的容量逐渐降低,对
比上图可以看出,两种样品的放电曲线基本一致,而
这也印证了镍离子的掺入并未改变尖晶石的晶型。在
放电曲线中,4 V 左右出现的放电平台是Mn3+和Mn4+
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同时,镍离子的掺入使得高
电压放电容量增加,而且放电容量有所提升,这也印
证了晶粒尺寸的大小对锰酸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
影响。
图4为 Li1.15Mn1.9Ni0.1O4在室温下,电压范围 2.75
~4.5 V,电流密度为 0.1 C 下循环 26次的比容量变化
图形。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锰酸
锂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经 26 个循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4
Ni 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1.15Mn2−xNixO4的改性
Figure 4. Discharge-cycle curves of Li1.15Mn1.9Ni0.1O4
图4. Li1.15Mn1.9Ni0.1O4 的循环放电曲线
环后,效率保持在 85%。镍离子的加入使得尖晶石晶
胞发生收缩,从而提高了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的稳
定性,有效抑制了由于锂离子重复脱嵌引起的晶格缺
陷,减少了Jahn-Teller 效应发生的几率[8]。当 x = 0.1
时,其循环性能最好。
4. 结论
以醋酸镍、醋酸锰、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
法制备出富锂和掺杂镍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所得的样
品均为单一的尖晶石结构。镍离子的掺入可以明显的
细化晶体颗粒,提高材料颗粒的均一性,减小了锂离
子的扩散路径。随着镍离子的加入,材料晶格收缩,
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更加稳定。其中
Li1.15Mn1.9Ni0.1O4正极材料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说
明锂离子和镍离子的掺入可以改善锰酸锂的电化学
性能。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H. Xia, K. R. Ragacendranb, J. P. Xie and L. Lu. Ultrafine
LiMn2O4/carbon nanotube nano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2, 212: 28-34.
[2] L. J. Xi, H.-E. Wang, Z. G. Lu, S. L. Yang, R. G. Ma, J. Q. Deng
and C. Y. Chung. Facile synthesis of porous LiMn2O4 spheres as
positive electrode for high-pow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2, 198: 251-257.
[3] 王玉棉, 邹杰, 侯新刚, 包飞燕. 掺钴对尖晶石型 LiMn2O4
正极材料性能影响[J]. 粉末冶金技术, 2010, 28(5): 328-330.
[4] T. Ohzuku, S. Kitano, M. Iwanaga, H. Matsuno and A. Ued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LixMn2-x]O4 and LT-LiMnO2 for lith-
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97, 68: 646-651.
[5] C. Q. Feng, H. Li, C. F. Zhang, Z. P. Guo, H. M. Wu and J. Tang.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on-stoichiometric
Li-Mn-spinel (Li1.02MxMn1.95O4−yFy)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p-
plica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2012, 61: 87-93.
[6] 崔萍, 贾志杰, 李兰英, 贺婷. 锌掺杂正极材料尖晶石
LiMn2O4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功能材 料, 2011, 42(V):
888-891.
[7] 贺周初, 庄新娟, 彭爱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
酸锂的研究发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0, 40(1): 7-11.
[8] J. L. Wang, Z. H. Li, J. Yang, J. J. Tang, J. J. Yu, W. B. Nie, G. T.
Lei and Q. Z. Xiao. Effect of Al-doping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three-dimensionally porous lithium manganese
oxi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 Electrochimica Acta, 2012, 75:
115-122.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1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