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3, 3, 15-17
http://dx.doi.org/10.12677/acm.2013.3300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cm.html)
Clinical Research on Exchange Transfusion Therapy for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Yong Tian
The Peoples Hospital in Xiushan, Chongqing
Email: cxming810@126.com
Received: Jun. 27th, 2013; revised: Jul. 6th, 2013; accepted: Jul. 18th, 2013
Copyright © 2013 Yong Tian.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fter the 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 treatment for the severe neo-
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neonates. Methods: The severely hyperbilirubinemia newborn who was received by our de-
partment from 2010 February to 2012 February received the 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 treatment, and the changes of
bilirubin value and other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bilirubin
value dropped 64.8%, and the others show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nclusion: 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lood bilirubin value;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Keywords: Neonate; Hyperbilirubinemia; 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 Treatment; Hematology Change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田 勇
秀山县人民医院,重庆
Email: cxming810@126.com
收稿日期:2013 年6月27 日;修回日期:2013年7月6日;录用日期:2013 年7月18日
摘 要: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换血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2010 年2月~2012 年2月本院收
治的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换
血治疗,胆红素值下降 64.8%,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血胆红素值,是一种安全有
效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血液学变化
1. 引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及新生
儿健康和安全的疾病之一[1],其又称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加和胆红素排泄减少所致。
以间接胆红素增加最为多见。胆红素大量累积可通过
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神经细胞的能量代
谢,导致新生儿死亡或遗留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2]。故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3],目前换血是治疗高
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可及时换出血中、游离胆
红素、致敏红细胞、细菌及炎性介质等,减轻溶血和
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
于2010 年2月~2012 年2月期间我科开展实施的外周
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共计 28 例,取得较好效果,现
总结如下。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5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8 例患儿血清胆红素 270~576 μmol/L,男 20例,
女8例,胎龄 32~40 周,平均胎龄(37.2 ± 1.2)周,其
中32~36 周13例,37~41 周15 例;体重 2150~3450 g,
生后母、婴ABO 血型不合 15例,新生儿G6PD 缺陷
病3例,败血症 5例,不明原因 5例,换血时间为生
后3 h~7 d。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常规检
查HAV、HCV、乙肝两对半。换血治疗前均给予碳酸
氢钠、蓝光及其他综合治疗。
2.2. 换血指征
1) 产前明确诊断而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血红蛋
白低于 120 g/L 者;2) 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或超过中
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的换血标准[4];3) 凡有早期核黄疸症状者;4) 早产儿
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肿,严重贫血等病史者;5) 新
生儿严重败血症者。
2.3. 方法
采用两份 O型红细胞悬液,加两份冷沉淀,共
120~170 ml/Kg,在新生儿换血时,在无菌病房将患儿
置于辐射台上,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儿心率、呼吸、
血压、氧饱和度,用留置针做左或右桡动脉置管作为
抽血途径,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输入红细胞悬液及冷沉
淀,所用红细胞及冷沉淀均经水浴复温,使之与体温
相近,采用输液泵以 15~20 ml/5min速度换血,换血
时间约 2~4 小时。换血前后及术中在同一动脉采血做
血清总胆红索(MSB)、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监测,
换血前后均做血常规检查。换血后继续行蓝光照射,
并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用心电监护仪监测 12~24
h,术后定时测定胆红素,定期查血常规,若出现贫
血时可输浓缩红细胞。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换血过程中,2例患儿出现心率、血压、血氧饱
和度下降,经调整换血速度及吸氧等处理后恢复正
常,其余患儿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示患儿生命体征
稳定、未出现发热、烦躁等不适反应,尿量正常。
3.2. 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血生化变化
换血前总胆红素范围为423 ± 153 umol/l换血后
总胆红素为范围为 140 ± 30 umol/l,血清胆红素下降
了64.8%,差异显著,其余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电解
质等,均无明显波动(见表1)。
3.3. 转归
在28 例换血病例中,1例因“早产,严重脑积水”
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余均临床痊愈出院。1例G6.PD
缺乏症早产儿换血后 3 d出现黄疸反跳,进行了二次
换血,并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后出院。
4. 讨论
胆红素对神经细胞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可致胆红
素脑病,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换血疗法能
快速置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等有
害物质,使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避免胆红素脑
病的发生[5]。目前,两倍血容量换血疗法已经为大家
公认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最佳方法及
Table 1. The changes of common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 er 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
表1. 换血前后常用血液指标变化
项目 单位 换血前 换血后
总胆红素 μmol/L 423 ± 153 140 ± 30
红细胞数 1012/L 4.02 ± 0.38 4.26 ± 0.52
血红蛋白 g/L 140.2 ± 20.8 150 ± 18.2
白细胞数 109/L 18.3 ± 10.1 12.3 ± 5.6
血小板 1012/L 186 ± 56.3 152.4 ± 42.8
血清钠 mmol/L 135.2 ± 3.8 140.2 ± 3.6
血清钾 mmol/L 4.6 ± 0.9 4.2 ± 0.7
血清钙 mmol/L 1.10 ± 0.11 1.05 ± 0.20
总蛋白 g/L 47 ± 15 41 ± 8.5
白蛋白 g/L 34 ± 8.2 30 ± 5.9
凝血时间 s 12.6 ± 0.5 13 ± 3.1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S 42 ± 10.5 40 ± 8.5
凝血酶时间 s 21 ± 2.8 20 ± 1.5
国际标准化比值 1.05 ± 0.3 1.2 ± 0.3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6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7
首选,尤其当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先兆时,换血疗法是
目前唯一的有效抢救手段[6]。
本组采用外周动静脉置管,两倍血容量同步换
血,约两小时后,血液胆红素下降了 64.8%,表明换
血成功。采用 2份红细胞悬液与 2份冷沉淀换血,换
血前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别为(4.02 ± 0.38) × 1012/L、
140.2 ± 20.8 g/L,换血后为(4.26 ± 0.52) × 1012/L,150
± 18.2 g/L,均较换血前有改善。换血前白细胞、血小
板为(18.3 ± 10.1) × 109/L、(186 ± 56.3) × 1012/L,换血
后分别为(12.3 ± 5.6) × 109/L、(152.4 ± 42.8) × 1012/L。
换血后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换血前,与换血换出血液
中白细胞、血小板有一定关系。换血前白蛋白、总蛋
白为 34 ± 8.2 g/L、47 ± 15 g/L,换血后分别为 30 ± 5.9
g/L、41 ± 8.5 g/L。换血后白蛋白、总蛋白明显下降,
则与换血时换出白蛋白、总蛋白有关,需换血后输血
浆或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换血前后凝血象改变不
明显,说明用冷沉淀换血可解决以往红细胞悬液加血
浆换血产生的凝血象改变,避免出血风险。
由于换血只能换出部分血清及致敏细胞,残留体
内的抗体将继续致敏体内细胞,又因为肝脾中的巨噬
细胞表面表达IgGFc 段受体,能够吞噬被 IgG致敏的
红细胞,使致敏红细胞寿命仅为 35 d 左右,这是正常
红细胞寿命的l/4,从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另外,血
型抗体效价增高时,不仅作用于成熟红细胞、网织红
细胞,而且对骨髓中红细胞生成亦有抑制作用。表现
为晚期贫血。因此,建议对该类患儿定期监测 Hb,
并酌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潘文静. 广东省惠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干预策略及实施效果
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7): 900-901.
[2] 李茹琴, 张燕, 李淑 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3, 7: 22.
[3] 马曙轩, 田军, 薛晖等. 新生儿换血治疗 49 例分析[J]. 临床
血液学杂志, 2010, 23(10): 588-589.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
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 疸干预推荐方案 )[J]. 中华儿 科
杂志, 2001, 39(3): 185-186.
[5] 李春娥.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进展[J]. 新生儿科杂志,
2005, 20(6): 277-280.
[6] 金汉珍, 黄德民, 高建慧.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03: 300-301.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