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3, 3, 85-90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3.3401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htm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and Reform
Trend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Huiming Yang, Qiting Zuo#
Center for Water Science Research,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Email: yanghuiming1989212@163.com, #zuoqt@zzu.edu.cn
Received: Jun. 3rd, 32013; revised: Jun. 10th, 2013; accepted: Jun. 27th, 2013
Copyright © 2013 Huiming Yang, Qiting Zuo.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 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 tribution, and reprod uction in any medium ,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exploring how to develop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problems
arise, such as the lack of teachers, the disloc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ety, and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so o n. How we can keep the h igher education develop ing healthily is the
hot spot of concern and discussion now.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trend.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al Process; Reform Trend; Teaching Mode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及改革趋势分析*
杨会明,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郑州
Email: yanghuiming1989212@163.com, #zuoqt@zzu.edu.cn
收稿日期:2013 年6月3日;修回日期:2013 年6月10 日;录用日期:2013 年6月27 日
摘 要: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探索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同时,伴随
着也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高等教育与社会脱节、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使我国高等教育
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成为现在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高
等教育发展进程,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应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改革趋势;教学模式
1. 引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民族振兴繁荣、社会
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在教育事
业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迅速摆脱旧社会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虽
然在 20 世纪 70 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等
教育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高等教育停滞不前甚至
出现倒退现象,但之后我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实施了
高考制度恢复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高等教育很快得到
恢复并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果。近年来,随着政府
*基金项目:“十二五”水利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SLGJY125-ZD01)。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5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及改革趋势分析
和社会各界对创新性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以及一
系列新政策的制定实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资进一
步加大,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对科技人才培养
的投入加大使得我国培养出一大批创新性人才,满足
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政策的实施推进,我
国高等教育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
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依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校
自主性建设、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无法满足社会的需
求;高校的师资力量匮乏;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脱节
等问题依然严重。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阐述了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
问题,并分析了相应的改革趋势。
2.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
2.1.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
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积极颁布一系列政策法
规并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在教育培养方面,由于受到当时国际形
势和国内情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采取了苏联
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盘苏化改革。刘一凡[1]在《中
国当代高等教育史略》中分析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
看,当时如果不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我国教育改革上
很难取得进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学习
苏联经验是 50 年代的国策,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只能执行这一国策。第二,发展国民
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主要项目是苏联专家设计
和帮助建立的,这些项目所急需的工程技术、自然科
学、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高级专门人才,当然以按苏联
高等教育的模式培养为宜。第三,帝国主义国家在外
交上妄图孤立中国,在经济上、科学技术上对我国实
行封锁,致使我们很难获取资本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
信息,无法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第四,我国教育行
政部门认为,苏联教育经验从思想体系到教材教法,
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界,对于
苏联高等教育的缺点和错误,缺乏全面的、历史的、
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对于苏联高等教育经验中成功
的、有益的部分,缺乏对其实施过程的外部条件和内
在因素的分析,更没有注意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灵活地加以运用[2]。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逐步完成了对旧高等教育机构的收编与
改造[3],大刀阔斧的进行院系调整,建立了一套符合
我国当时国情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并推进了高等教
育的进一步普及。虽然在改革中破坏了一批具有良好
发展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大量的专业院校尤其
是理工科学院在这段时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
成绩,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工
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4]。
2.2. 空缺期
从1966 年到 1976 年,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时期,高等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停
止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事业
完全脱离了现代国民教育发展的正常轨道,高等教育
管理也失去了其本质特征,丢掉了其应有职能和行为
规范,全国高等教育陷入了一种完全无序状态[5]。1971
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调整,一批院校
被停办或被合并,高等教育规模急速减缩,全国高等
学校由 1965 年的 434 所,减至 1971 年的 328 所[3],
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人数也从 1965 年的 53.4万人一
度降至 1970 年的最低值 4.8万人。期间,全国高校研
究生停止招生数年,严重阻碍了我国人才的培养,为
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见表 1)。
2.3. 恢复高考后
1977 年8月份,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召
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制度。这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大事,使得我国人才
培养逐步走上了健康正常的道路,教育质量得以提
升。高考制度的恢复,也代表了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
建,成为我国走向复兴和繁荣的拐点。1978 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的最强音——改革开放,
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指明了方
向。当然,由于受到“十年动乱”的影响,改革开放
前后,我国高等教育的生产力低下,主要表现为人才
培养能力不强,规模较小,水平不高;高校的科学研
究意识尚未确立,对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有限;
社会服务工作观念还没有形成,高校的主要功能依然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6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及改革趋势分析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7
Table 1. 1966-1977, number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 d students
表1. 1966~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及在校生规模[3],单位 所/名
年份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普通高校数量 328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328
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 533,766 408,930 258,736 108,617 47,815 83,400
年份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普通高校数量 331 345 378 387 392 404
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 193,719 313,645 429,981 500,993 564,715 625,319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的部分数据整理[3]。
局限于教育教学[6]。
高考制度恢复之后,紧接着我国就实施了改革开
放的战略方针,这也促使高等教育在恢复发展的同
时,实行新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不仅源于其内部
结构和发展规律,也受到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等外部
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发展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需要;改
革是高等教育维持其现实存在的需求,是发展的要
求,是对社会变革的反应。发展是为了使高等教育更
好地履行其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改革是为了使高
等教育更有效地运作、更好更快地发展[5]。在改革开
放的基本国策下,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
济的改革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为了满足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建立我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等教育体制,摆脱模仿外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局
面。这一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依然是在旧的经
济体制过渡条件下进行的,改革范围和内容不断扩
大,开始转向视角多维化。改革的内容包括招生制度
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制度改革、专业调整改革、
学科结构改革、教师队伍结构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
改革、研究生制度改革等[7]。1992 年开始,我国经济
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高
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受其影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逐步转型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2.4. 大学扩招后
为了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我国的受高等教
育率,同时也为了拉动内需,减小就业压力,满足社
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999 年,我国政府果断
实施了扩招政策,各高校大规模提高招生人数,从此,
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1998 年,我国大学生在校
人数只有 780 万左右,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约为
9.8%,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际高等
教育大众化最低标准 15% 的水平。扩招政策实施之
后,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数百万学生拥有了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发展规模超越俄罗斯、美国等,跃居世界第一。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 15%,达到高等
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到了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
23%,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高等教 育改革逐步趋于成
熟和系统化[7] (如表 2所示)。
3. 当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当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
问题,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笔者认为,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处于大众
化教育迅速发展阶段。美国高等教育家马丁•特罗于
1973 年提出,高等教育入学率在 15%以下为“精英型”
高等教育阶段;入学率在 15%~50%左右为“大众型”
高等教育阶段;入学率在 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
教育阶段[8]。教育部网站上发布的《2011 年全国教育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1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
育总规模达到 3167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6.9%,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新华社受权
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指出,到 2020 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化,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40%。
2) 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随着大众化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及改革趋势分析
Table 2. 1998-2007 year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atistics
表2. 1998~2007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统计数据[3],单位:万人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数量 341 409 556 719 903 1109 1334 1562 1739 1885
较上年增 - 68 47 63 184 206 225 228 177 146
普通高校在校
本专科生
增率% - 19.9 35.9 29.3 25.6 22.8 20.3 17.1 11.3 8.3
数量 108 155 221 268 321 382 447 504 546 561
较上年增 - 47 66 47 53 61 65 57 42 15
普通高校本专
科生招生
增率% - 43.5 42.6 21.3 19.8 19.0 17.0 12.8 8.3 2.7
毛入学率% 9.8 10.5 12.5 13.3 15.0 17.0 19.0 21.0 22.0 23.0
普通高校数量(所) 1022 1071 1041 1225 1396 1552 1731 1792 1867 190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06 年),200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整理[3]。
教育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随之
而来的是教育经费不足,国家财政性投入速度跟不上
教育经费需求增长速度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已
经意识到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并开始逐步增加教育
财政性投入。到 2012 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达到 4%,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升到一个新
的高度。
3)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受到重视。大众化教育
提高了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
学质量,造成了教学设施陈旧、教育资源紧缺、师生
比例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等
教育质量建设,提出了“985”、“211”等高等教育建
设工程,造就了一大批先进的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4)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多样化正稳步推进。自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从未间断,期
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在管理体制改革上面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高校的干
预,高校自主性建设有所改善,如高校目前可以实现
的自主招生政策,就是高校自主性建设的一个有力体
现。
3.2.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扩招政策带来的卓越效果以及人才数量的
大幅度提高,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为我
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专业划分过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
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全国各地高校借此
机会把专业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多。国家利用这个契
机细分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从而使中国的受高等教
育人数和比例在大幅增长。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
专业划分过细,对大学生而言,并非好事,学习压力
降低,学到的知识也大幅度减少,这非常不利于高校
学生的创新。从历史上看,创新型人才多是综合型人
才。专业性人才往往不能很好的把专业知识与其他方
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创新能力从而大大降低。
2)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我国的高等教
育一般由政府主导,缺乏变通,高等教育与社会缺少
相应的响应机制。有些专业设置严重落后,甚至不适
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过于“死板”,缺
少和社会的沟通交流。一些高校固守教学方法,不跟
随社会的发展做出适当调整,至今仍使用数年前的教
材,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3) 大众化教育导致学生“质量下降”。为了提高
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我国近年来实行了大众化教育,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但同
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大众化教育导致高校人数急
剧增长,但各高校可利用的各方面资源有限,分配到
每个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得
不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毕业出校
门后无法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变通,不能适应社
会发展,这就导致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问
题。
4) 就业难,又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学的积极性。扩
招之后产生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8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及改革趋势分析
随着扩招政策的推广实施,各类专业人才急剧增长,
趋于饱和,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另一
方面,由于高校扩招人数的上升,导致大学生质量的
下降,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能
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就
业渠道不畅、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严重不合理等。
5) 软硬件条件不足。扩招政策实施之后,高校学
生人数急剧增长,这凸显出来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
施不足和老化等问题。师资力量匮乏,导致很多专业
课程无法正常进行,或上课的老师水平不高,学生无
法接受到全面的专业知识。硬件设施跟不上,使得大
多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创新能
力得不到提高。目前,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依然跟不上
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4. 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探索发展,期间也出现了一
系列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出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国高等教
育立于长久发展之路。这就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随
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
应的教学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教育科学和
谐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必须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
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特色为
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完善布局,优化
结构,提升内涵。而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该如何进行
改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综合性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
需求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高等教育培养必须回归到
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子才能更好的
适应社会需求,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的调整
自己,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变化。
2) 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并存。我国现如今实行
的大众化教育,虽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基本满足了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也凸显出许多问题,要
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教育模式方式上进行相应的改
革。大众化教育培养一般性人才,但缺乏对尖端人才
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尖端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需要实行“精英化教育”。而根据
我国的国情现状,不可能全面推行“精英化教育”,
也没有必要,因为大多数人才只需要大众化教育。因
此,有必要实施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并存的教育模
式。
3) 建立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响应机制。目前,
我国高校固守成规、照本宣科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占
据上风。这非常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一些专
业设置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时
代需要等问题。因此,需要也非常有必要建立高等教
育和社会的响应机制,促使高等教育能够时刻把握社
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更新专业
知识,以满足时代的发展。
4) 完善高校管理结构,转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
式,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9]。根据《高等教育法》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要求,探索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内
部管理,逐步形成章程法定、权责明晰、调控有力、
运转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大学治理结构。
下放高校专业设置等具体办学权限,鼓励和支持高校
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不断增强高校自我规划、自主管
理、竞争发展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协作
改革和联动发展机制。
5.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
就,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伴随着出
现了一系列问题,但是问题的存在都在可控制范围
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其必然会
更加成熟和稳健,逐步建立与社会发展的响应机制,
完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一凡. 中国当代教育史略[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
[2] 王刚. 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经验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9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及改革趋势分析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0
报, 2006, 2: 84-88.
[3] 赵俊芳.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六十年的历程与经验[J]. 中
国高教研究, 2009, 10: 3-10.
[4] 张翠. 1949-1956年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J]. 高
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 3: 7-10.
[5] 李文长.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及理论发展五十年[J]. 国
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 5: 3-8.
[6] 别敦荣. 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J]. 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 2008, 6: 50-55.
[7] 侯怀银, 刘亚敏. 三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进展
和问题[J].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8, 6: 5-10.
[8] 马万华. 多样性与领导力: 马丁·特罗论美国高等教育和研究
型大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9]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浙江省高等教育 “十二五” 发展规划
(2011~2015 年)[URL].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11/11/08/017978658.sht
ml.2011-11-08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