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3, 2, 113-115
http://dx.doi.org/10.12677/ssem.2013.2401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ssem.html)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Mode of Digital Library
Shuzhou W u
Keyi College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Email: lee_ishirley@aliyun.com
Received: Jul. 28th, 2013; revised: Aug. 12th, 2013; accepted: Aug. 21st, 2013
Copyright © 2013 Shuzhou Wu.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
mits unrestricted use, di 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 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raditional paper literature’s five main modes and digital literature’s
four main mode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 operation of the paper
library is just a part of the paper literature’s operation, but the oper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almost contains the
entire operation of digital literature. 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latter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Digital library overcomes the intrinsic attributes of waste of paper library, has the
unbelievable efficiency, possess the national attribute which national paper library does not have and reduces
the publishing risk of paper publisher which is inevitable. Only by following the superiority promotion to
innovate thoughts, are we able to scientifically consider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s construction.
Keywords: Library Operation; Paper Literatu re; Digital Literature; Operation Mode; Mode Comparison
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的探讨
吴书舟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杭州
Email: lee_ishirley@aliyun.com
收稿日期:2013 年7月28 日;修回日期:2013 年8月12 日;录用日期:2013年8月21 日
摘 要:在探讨传统纸质文献运行的五大主体模式、数字文献运行的四大主体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两
者本质区别:纸质图书馆运行仅是纸质文献运行的局部,而数字图书馆运行几乎涵盖数字文献运行的
全过程;并论证了后者具有前者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即后者克服前者所固有的浪费属性,具有前者
所难以置信的使用效率,具有国家纸质图书馆所缺失的国家属性和降低纸质出版商无法避免的出版风
险。只有按发扬该优越性的方向去创新思维,才能科学思考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运行;纸质文献;数字文献;运行模式;模式比较
1. 引言
“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图书馆的存在形式
和工作模式——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下简称
“数馆”)以及我们的前辈闻所未闻的工作模式”[1]。
这种改变,已突出表现在数馆与纸质图书馆(以下简称
“纸馆”)所不同的运行模式上。而深刻认识数馆的运
行模式,对科学思考国家数馆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值得认真研究。
2. 纸馆的运行模式
要了解数馆的运行模式,必须首先了解纸馆的运
行模式。后者由纸质文献(以下简称“纸献”)的运行
特点所决定。纸献运行存在着作者、纸质出版商(以下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13
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的探讨
简称“纸商”)、书店、纸馆和读者等五大运行主体。
其中纸馆的运行仅属于纸献运行的局部。
1) 作者,是精神产品的创造主体。其创造性思维
以稿件形式交给出版商,属于纸献运行的起点。
2) 纸商,是纸献的生产主体。其运行模式是一进
三出。所谓一进,乃指其收到作者的投稿。只有经纸
商依法审稿、修改和出版后,该稿件才成为纸献。所
谓三出,乃指其依法出版的纸献有三条销售渠道:一
是委托书店销售或报摊零售,二是读者直接订阅,三
是纸馆直接采购。后两者的优点:纸商可直面读者,
了解需求;缺点是较零星、读者和纸馆的选择性差。
直接订阅的读者一般是各地的常住户口,报摊零售的
读者一般是流动人员;如以报纸为例,其零售价一般
高于订阅价。由于不知市场需什么、需多少,纸商的
出版经营风险巨大。
3) 书店,是纸献的市场主体。其运行模式是一进
二出。所谓一进,乃指其收到受纸商委托销售的纸献,
即纸献发生位移。由于不愿分担纸商的经营风险,书
店一般属于代理性质。所谓二出,乃指其分别向读者、
纸馆销售纸献。由于拥有纸献的实物,尤其是同一书
名有不同作者和纸商的竞相出版,读者或纸馆在书店
购买比直接订阅或采购的选择性强。因此,书店是纸
商销售是主渠道。
4) 纸馆,是纸献的储存主体。其运行模式是三进
一出。所谓一出,乃指读者借阅。所谓三进,即一是
向书店采购;二是向纸商直接采购;三是读者归还。
一般说,纸献储存的多寡,标志着该纸馆社会地位的
高低。读者的借阅范围,随纸馆规模的不同而异。国
家馆名义上是公共的[2],但绝大多数读者由于地域空
间的局限性,未能享受其服务。
5) 读者,是纸献的消费主体,也是纸献运行的目
的。其运行模式是三进一出。所谓三进,即一是向书
店采购;二是向纸商直接订阅;三是向纸馆借阅。所
谓一出,即归还纸馆。读者借阅与归还,属于纸献使
有权的转移而非所有权转移。
3. 数馆的运行模式
数馆的运行模式由数字文献(以下简称“数献”)
运行特点所决定。与纸献不同,数献的运行只需作者、
数字出版商(以下简称“数商”)、数馆和读者等四大
主体。在数献时代,出版商尽管还须生产一定的纸献,
如因保护健康等原因,在孕妇读物、少儿读物、学生
教材等领域保留一些纸本书刊,但其在图书资源中的
地位已与时俱降。书店作为纸献传统市场主体,仍会
长期存在,即使是最乐观的“无纸论”者也难预测纸
献何时消失[3],但确已无法参与数献的运行,而数献
的市场主体功能将由数馆兼任。
1) 作者,是精神产品的创造主体。其创造性思维
以电子稿的形式交给数商,属于数献运行的起点。作
者不能直接给数馆上传稿件。
2) 数商,是数献的生产(或确认)主体。它是传统
纸商与现代数字技术商的结合。目前我国数商模式还
未真正形成,它要成为不靠广告或其他商业因素辅助
的成熟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但坚定依赖市场法
则是解决传统纸商与现代数字技术商之间利益分配
难题的根本出路[5]。与纸商一进三出的运行模式不同,
其运行模式是一进一出。所谓一进,乃指数商获得作
者的电子稿。只有经过数商依法审稿、修改和上传数
馆,才转变为数献。所谓一出,乃指其依法给数馆上
传数献。由于无需生产纸献,其无纸商生产纸献在数
量上的经营风险,但依然存在与纸商一样在文献质量
上的风险,即文献的读者拥有量;由于须确认数献的
合法性,其继承与纸商一样的社会责任。
3) 数馆,是具有储存和市场的双重主体。其运行
的经济学思考是:数商是数献的供应者,读者是数献
的消费者,而数馆既是数献的储存主体,又是经销数
献的市场主体。作为储存主体,其收到出版商上传的
数献,并永久保存;作为市场主体,读者可从中点阅、
复制、下载数献。后者并不否定数馆作为前者所应有
的公益性,即其对所储存的数献进行分类、整理,从
而形成文献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传统职能。与纸馆三
进一出的运行模式不同,其运行模式也是一进一出,
几乎涵盖数献运行的全过程。所谓一进,乃指其储存
主体的功能。所谓一出,乃指其市场主体的功能。在
纸馆中,读者借阅纸献,其使用权属个人独有。在数
馆中,读者点阅、复制或下载数献,其使有权与他人
共享而无所有权;只有已复制、下载的数献,读者才
对其拥有所有权。
4) 读者,是数献的消费主体,也是数献运行的目
的。与纸献读者三进一出的运行模式不同,其运行模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14
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的探讨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15
式是,读者可同时、远程在国家馆共享数献,不受歧
视。
4. 两种图书馆运行模式的比较
数馆运行模式,具有纸馆运行模式所不可比拟的
优越性。
1) 前者克服了后者固有的浪费属性。即基层纸馆
由于经费约束,难有如国家馆那么多的藏书,但其藏
书与国家馆、别的基层馆有程度不同的重复;对某一
热门书,各馆还可能对其争相大量采购。这虽有一定
的合理性,但与前者相比,其浪费实在惊人。即数献
所具有的广泛共享性,彻底改变后者重复藏书的必要
性,从而克服了后者所固有的浪费属性。
2) 前者具有后者所难以置信的使用效率。即部门
所有制的基层馆的纸质资源虽较多,但因其内涵的封
闭性而难以对外开放。地县级的小纸馆可能无法满足
读者需求而欲求助于省市级的中、大纸馆,因此基层
馆间的合作是必要的。只有当所有基层馆无法满足需
求时,读者才会最终求助于国家馆。但绝大多数读者
因地域的局限性,无法享受国家纸馆的服务。而相比
之下,国家数馆则一视同仁地直面全国读者,使用效
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可具有后者所难以置信的使用效
率。
3) 前者具有后者缺失的国家属性。这是前者提升
使用效率的必然佳果。即国家纸馆名义上具有公共
性,但一方面绝大多数读者因诸原因难以得到其服
务;另一方面基层部门纸馆所具有的独立性,也难以
对外开放。因此,国家纸馆的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受
到极大限制。而数献所具有的广泛共享性,决定现有
形式的基层纸馆都无单独存在的必要。即全国只需一
个图书馆—国家数馆[5]。任何读者,都可通过网络在
国家数馆中享受其服务。现有形式的基层纸馆,都将
蜕变为国家数馆的基层阅览室。即国家数馆将向公共
图书馆回归,从而真正具有国家的本质属性。
4) 前者避免了纸商无法避免的出版风险。即纸商
生产纸献承担了极大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学术领域,
因发行量较小,纸商为减少自身的经营风险,会将部
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作者;而作者也会出于职称晋升、
毕业论文等需要,愿向纸商交纳一定版面费以求文章
发表。这是我国当前存在于作者与纸商间的一种特殊
关系。由于无需生产纸献,数商可基本避免纸商的这
种经营风险。
在当前纸馆与数馆的并存期,因缺乏对数馆的真
正了解,人们的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依旧是传统
的纸馆思维模式,即人们习惯用纸馆思维模式去思考
数馆的构建问题。因此,认识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的
目的在于,按发扬该优越性的方向去创新思维,以科
学思考国家数馆及其体系的构建问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于良芝. 图书馆学导论[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3.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
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图书馆学、档
案学、情报学)[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3] 于良芝. 图书馆学导论[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3: 9.
[4] 吴建中. 创新型社会中图书馆的责任[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6: 9.
[5] 吴书舟. 关于图书馆战略的若干思考[J]. 价值工程, 2013, 6:
299.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