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rsing Science 护理学, 2013, 2, 46-50 http://dx.doi.org/10.12677/ns.2013.24012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ns.html) Analysis of Long Term Care of Elders in Mainland China Zhenhua Jiang, Hong Xu*, Dongmei Li, Dahui Wang Medial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Email: *xh3674@sina.com Received: Sep. 4th, 2013; revised: Sep. 8th, 2013; accepted: Sep. 12th, 2013 Copyright © 2013 Zhenhua Ji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 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 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In China,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weakening of traditional home-based aged care, how to better the aged ca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cial issu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n aged ca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proven that a reasonable system of long-term care is essential for solving problems related to population ag ing. In order t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 ing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to better the care of elders, 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long-term aged care, and raised some propositions, ultimately meaning to ob tain the attentions from related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and provided some clues for them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occur- ring with population aging. Keywords: Mainland; Elders; Long Term Care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分析 姜振华,许 虹*,李冬梅,王大辉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杭州 Email: *xh3674@sina.com 收稿日期:2013 年9月4日;修回日期:2013 年9月8日;录用日期:2013 年9月12 日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及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渐趋弱化,如何养老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合理的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的关键所在。为了了解我国长期照护的现状, 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长期照护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 建议,以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 1. 引言 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显示,我国(大陆地区)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8 亿人, 占13.26%,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9 亿人,占 8.8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了 2.93%和1.91%[1]。有预测显示,到 2020 年,80 岁及 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3067 万,占老年人口的 12.37%[2]。在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不断加剧的现 状下,老年人长期照护已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 大课题。目前,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成 员国根据自身国情构建了相应的长期照护体系,进入 二十一世纪后各国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在缓解长期照 护所造成的巨大财政压力下满足老年人口对此的服 务需求。在我国,由于目前的长期照护体系还不健全, 对现有体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46 ![]()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分析 方向,并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 的长期照护体系亟不可待。 2. 长期照护的概念 长期照护又称 Long Te rm Care(简称 LTC),WHO 将其定义为“由非正式照护者(家庭、朋友或邻居)和 正式照护者(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人员)进行的照护活 动体系,以保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人能继续得到较 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参与、 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3]。 长期照护服务可分为健康照护(Health Care)和社 会照护(Social Care)两大类。健康照护服务是由专业人 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提供的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 照护服务,包括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以及患有慢性病但 无须特别治疗的、以保健为目的的照护服务等;社会 照护是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家政服 务,这类服务视老年人自理能力又可具体分为照料生 活起居(如帮助老人吃饭、穿衣、洗 浴等)和提供生活 便利(如帮助做饭、购物、做家庭卫生、外出等)服务。 老年人自理能力越差照护服务需求越要具体到生活 起居的细节。但是健康照护与社会照护的界限并非总 是泾渭分明,事实上老年照护中两者的界限正日趋模 糊、相互渗透。 3. 我国长期照护的现状分析 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 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民推进居家养老 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府文件,其中《中国护理事业 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指出,“十二五”期间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 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要提高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及养老机构在长期照 护方面的作用。目前已逐步形成以专门机构为平台的 机构照护服务、以家庭(组织)为平台的居家照护服务 和以社区组织为平台的社区照护服务。城市化进程加 速、人口的老龄化、家庭功能的弱化等因素导致我国 长期照护需求日益增多,但我国长期照护体系还存在 着保障机制缺失、服务传递平台发展迟缓、照护服务 人力不足等问题。 3.1. 长期照护保障机制缺失 长期照护的保障机制应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经 费支持和服务供给在内的一整套综合措施和制度[4]。 在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分别由民政部门与卫生 部门组织实施,却没有对长期照护的责任部门进行明 确的定位[5],定位不清也就不能为长期照护的发展提 供立足点,使很多优惠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落实。目 前,我国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外,并无其他长期 照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长期护理事业存在着法制不完 善、立法层次低、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6]。尽管我 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框架,但是长期照 护费用尚未被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我国至今 没有建立针对长期照护的财政投入机制,对多数人来 说,仅仅依靠社会救济和退休金很难支付得起长期照 护的费用[7]。目前还没任何的机构建立可行的长期护 理保险产品,这也就加重了老年人的养老负担。由于 长期照护筹资方法的不健全,很难使长期照护的发展 得到保障。相对城镇而言,农村更是失能老人的重灾 区,农村养老更是薄弱。 3.2. 长期照护服务传递平台发展迟缓 3.2.1. 机构照护服务 对于失能及失智的老人,长期照护的需求力度往 往更大,机构照护也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 目前我国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人 们的需要;而很多民办的养老院却有很多床位空闲, 有的甚至经营困难[8]。这主要是由于相关法制法规不 完善,很多地方政府缺少实际的举措,使民办养老机 构难以享受优惠政策[9]。就机构照护而言,老年福利 机构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不平衡。首先,仅就床位数 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 1%。有些机构设备落 后,基本设施条件较差,难以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 的需求[10]。其次,环境和服务是入住者选择的重要参 考条件,但许多养老机构不能完全地融入城市规划, 大部分养老机构建立在郊区及城乡结合处,对入住者 造成很大的不便。由于没有标准的出入规范,部分护 理院在接收入住者时,往往根据当时床位的使用情况 来界定收治指征,造成了医保经费的不必要的支出 [11]。 3.2.2. 社区照护服务 社区照护服务是指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 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47 ![]()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分析 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10]。长期照护的核心理念是“就 地养老”,其发展趋势必然是照护服务的社区化和居 家化。但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一些服务项目 的支持率和参与率低导致其丧失了规模效应,直接影 响了相关服务项目的开展,致使服务点的工作逐渐萎 缩[12],当然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如日托所、膳食供应中 心、康复中心等)的不健全也是影响其使用不足的原因 之一。目前,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使社区长期照 顾服务还停留在义务性或福利性的层面,缺乏发展的 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缺乏对老年人实际照顾需求的 认识,缺乏有效的长期护理供给机制[13]。黄方超[14] 等利用德尔菲发筛选出了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 护评价的关键内容,但是具体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3.2.3. 居家照护服务 由于儒学文化的熏陶,孝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 让父母安享晚年更是孝文化的主要体现。初炜等对 1200名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 79.0%的老人选择家庭养 老方式,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11.2 %的老人选 择机构养老[15]。传统的家庭养老中,老年人的日常生 活照料基本由其配偶和子女等后辈提供,但随着家庭 日趋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妇女广泛就业,老 年人寿命延长,居家养老在不断地弱化。陈雪萍等通 过对杭州市高龄老人的研究发现,高龄老人长期照护 需求大,家庭照护存在严重不足[16]。并且,家庭成员 大多只能提供劳务性的日常生活照料,无法提供专业 性的健康方面的照料护理,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 改善[17]。不难看出,传统的居家照护存在明显不足, 且国家、地区、社区的支持不够,很难为老年人提供 科学性的服务,较易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3.3. 长期照护人力资源及监管机制不足 护理人才队伍是老年长期护理发展的一个瓶颈 因素[18]。许多养老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多倾向于招聘 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作为老年护理人员[19],且 护 理人员知识层次结构不合理, 整体素质和水平薄弱 [20]。居家养护员多来源于本地下岗工人或外来民工, 素质水平偏低,且因工作累、报酬低、人员流动性大, 致使家庭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21]。尽管我国护理教 育有从中专到研究生的多个层次,但与老年护理有关 的课程开设较少,专业人才匮乏,国内很少有院校培 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16]。目前我国存在正式照护人 员不足,且非正式照护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落后现 状。此外,我国长期护理缺乏专业性评估和转诊机制, 行政管理、服务措施及费用整合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 定[13]。并且没有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使长期照护体 系发展参差不齐,照护功能也大打折扣。 4. 建议 4.1. 完善保障体系 在长期照护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政策和及时的 政府规范是其有序发展的关键。缺乏政策引导就会导 致资源的浪费和不规范的服务。立法者要充分考虑如 何评定受益资格、谁来执行评定、谁来提供服务、如 何为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什么样的配套设施 等问题。政府要对服务机构或组织有明确的定位,并 要有合理的资金注入,要使房租、水电等费用的补贴 制度落实到具体部门,做到统筹一致。虽然长期照护 保险不能解决大部分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但是作为 一种补充制度可以扩大照顾服务的社会供给,使家庭 照顾的负担社会化。要合理地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的建立,城乡发展的明显差距,使得很多人的这方面 的意识仍然非常薄弱,单纯的商业保险未必有足够的 吸引力。人、财、物的不断完善是长期照护发展的基 础,要使其形成体系,非一朝一夕即可,还需要不断 探索尝试。 4.2. 整合服务传递平台 4.2.1. 合理引导机构照护 笔者认为在社区居家体系未完善之前,机构照护 仍是长期照护的重要立足点,虽然发达国家都经历了 “去机构化”的过程,但是机构的发展为长期照提供 了丰富的经验,且我国目前并未出现机构需求的饱和 状态,还是应该合理引导机构发展。政府可以合理引 导发展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以缩小公办与民办养老 机构之间的差异。同时养老产业要发展,一定要形成 产业链,各种提供服务的组织,都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认知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刺激老年人群消 费。 4.2.2. 服务一体化 随着社区照护和居家照护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补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48 ![]()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分析 充,居家化、社区化必然是长期照护的发展趋势。要 充分的发挥机构、社区、家庭在长期照护方面的作用, 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立体式的服务体系。我们 可以把机构逐步发展成培养正式照护人员的培训基 地和非正式照护者的学习、体验基地,以此支撑社区 居家照护。一体化能够使老年人得到的服务更为弹 性,相对花销更少,但是需要良好的协调机制。 4.3. 优化服务团队 长期照护的本质是护理,护士应该引领长期照护 的发展[22]。首先,要完善老年护理的师资队伍建设, 并对在职的老年护理人员提供多种继续教育的途径 [23]。不管是上门服务的社区照护人员、还是养老机构 的生活起居照护员,都有必要针对他们制定相应的培 训计划。要有明确的资格认证,使照护服务更专业化、 规范化。其次,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一个好的领 导往往能够使其团队更有凝聚力和创造力,且能更好 的把握发展方向。对于非正式照护人员,也要对其进 行老年人照护知识普及。同时,可以考虑培养“本土 化”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他们对于地区风俗及老年 人的生活习惯更加熟悉,也就更有利于服务的提供。 照护者的身心健康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因为只有健 康的照护提供者才能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此外,要 重视加强老年领域的科研工作,科学的推动长期照护 发展。 4.4. 加强准老人健康管理 要完善长期照护体系,我们要把老龄化看成是一 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减弱老龄化的 冲击。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面 对人口老龄化的浪潮,笔者认为加强对于准老人的健 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健康基础,相对减轻社 区养老负担。对准老人的健康管理能够延缓其衰老、 促进其身心健康,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 重要措施,也是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针 对准老人,特别是刚刚退休的准老人来说,正处于接 受能力比较强的时期,这时要积极的培养其健康意 识,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年的来临。 5. 小结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长期照护体系的完 善也日趋紧迫。随着保障体系的完善,就会逐步吸引 更多的机构、团体、资本等不断注入到这份银色产业 之中,也就能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行成良性循环, 从而更好的为老年人群服务。要推动养老服务走社会 化、产业化的道路,强调社会福利性的同时,发展养 老产业链,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要鼓励协同创新, 机构、部门、学科等联合发展,使资源与人才充分对 接,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 爱明天的自己。如何把这份夕阳工程,做成朝阳产业, 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 2232.htm. [2]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1134589.htm. [3] 伍小兰, 曲嘉瑶. 台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M]. 北京:中国社 会出版社, 2010. [4] 张笑天, 吕海清, 张亚林等. 城市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制 探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995(9): 483-485. [5] 王玉环, 刘素香.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 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5): 9 3 -96. [6] 孙建娥, 王慧. 中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湖 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2): 5-8. [7] 张秀伟.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点与居家照护的护理学思 考[J]. 全科护理, 2011, 9(5C): 1384-1386. [8] 姜向群, 丁志宏, 秦艳艳. 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 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11, (4): 58-69. [9] 刘红, 张研蕊. 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的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2): 91-93. [10] 孙静, 张新宇, 尹兵等. 我国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现状[J]. 全 科护理, 2010, 8(10B): 268 4-2685. [11] 叶露, 王娟娟. 上海老年护理院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探讨[J]. 中国卫生资源, 2005, 8(1): 23-2 4. [12] 杨春华.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出路[J]. 前沿, 2009, (8): 161-163. [13] 谢红, 王志稳, 侯淑肖等.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 护理服务策略[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 14-16. [14] 黄方超, 王玉环. 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 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4): 388-391. [15] 初炜, 胡冬梅, 宋桂荣等. 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12): 836-838. [16] 陈雪萍, 范亚峰, 许虹等. 杭州市高龄老人生存与照护现状 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16): 86-89. [17] 李建平, 周绍斌. 老年长期照料需求与我国护理学专业的应 对[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4): 327-329. [18] 郑大喜, 肖亚琴. 新医改形势下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 系的思路探讨[J]. 医学与社会, 2011, 24(3): 12-14. [19] 吴敏, 李士雪, N. J. Zhang等. 济南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定性研 究: 老年护理人员现状[J]. 中国卫生事业管, 2010, (11): 729- 730. [20] 曹梅娟. 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08, 22(12): 3299-3301. [21] 刘腊梅, 吕伟波, 周兰妹. 美国来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49 ![]() 中国大陆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分析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0 我国的启示[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1): 39-41. [22] 李静. 美国长期照护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护理 研究, 2011, 25(12B): 3298-3299. [23] 刘宇, 郭桂芳 .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 养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4):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