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3, 3, 95-103
http://dx.doi.org/10.12677/hjas.2013.3401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hjas.html)
Discussion about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Yongyou 12 Yielding More than 12 t/hm2
Naidi Zhou1, Guiping Zhu1, Lingyou Ying1, Tanlian Ding2, Jianhua Zhou3
1Xianju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Xianju
2Xianju County Xiage Towns under the Agricultural Station, Xianju
3Xianju County Zhuxi Towns under the A gricultural Station, Xianju
Email: znd8187@sina.com
Received: Aug. 9th, 2013; revised: Aug. 20th, 2013; accepted: Sep. 1st, 2013
Copyright © 2013 Naidi Zhou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 di 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ngyou 12, using rice precise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
niqu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different fat tillers,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earing fertilizer, transplanting density, nitrogen fertilizer under different tillers in ratio between fat earing fer-
tilizer and earing fertilizer, and the ratio between promoting fertilizer and protecting fertilizer.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Yongyou 12 yield more than 12.0 t/hm2,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in group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individual dynamic of Yongyou 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ighest tillering seedling and the effective spike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nitrogen fer-
tilizer increasing and the number of every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the filled grain will increase with the ratio
of Base-Tiller fertilizer increasing, but the rate of seed setting decreases slightly. 2)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sword leaves grow longer and wider with nitrogen fertilizer dosage and the percentage of panicle fertilizer
increasing,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sword leaves are proportiona l to the yield. 3) Under the con ditions of 240
kg/hm2 of nitrogen fertilizer, 4:6 of the ratio between tiller fertilizer and the panicle fertilizer, the yield can
get as high as 13.31 t/hm2.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Yongyou
12 yielding more than 12.0 t/hm2 are following: the best time of sowing is in mid-May to late metaphase;
based on the sufficient organic fertilizer (78.75 kg/hm2 of organic nitrogen), th e dosage of nitro genous fertil-
izer had better be 180 kg/hm2 to 300 kg/hm2;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had better be 120,000 bundle/hm2 -
210,000 bundle/hm2; the ratio of nitrogen of Base-Tiller fertilizer and panicle fertilizer is 5:5 - 4:6; the ratio
between promoting fertilizer and protec ting fertilizer is 6:4 - 4:6, N:P:K is 1:0.5:1; all the phosph ate fertiliz-
ers apply to the starter;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focus on applying to the tillering fertilizer and promoting
fertilizer.
Keywords: Yongyou 12; High-Yield Cultivation; Key Meatures; Technology Discussion
甬优 12 单产 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周奶弟 1,朱贵平 1,应林友 1,丁坦连 2,周建华 3
1仙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仙居
2仙居县下各镇农技站,仙居
3仙居县朱溪镇农技站,仙居
Email: znd8187@sina.com
收稿日期:2013 年8月9日;修回日期:2013 年8月20 日;录用日期:2013 年9月1日
摘 要:本文根据甬优 12 的特征特性,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时,开展不同施氮量、不同基蘖
肥比穗肥比例、不同移栽密度、氮肥不同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及穗肥中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比例的研
究,探索甬优 12 单产 12.0 t/hm2以上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着重分析了各因子不同水平对甬优 12 生育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5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6
过程中群体和个体动态。结果显示,1) 分蘖最高苗和有效穗随着氮化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每穗总粒
数、实粒数随着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结实率略有降低;2) 剑叶长度和宽度均随着氮
化肥用量或穗肥比例的提高而增长,剑叶长度和宽度与产量成正相关;3) 产量在氮化肥用量240
kg/hm2,基蘖肥和穗肥比为 4:6的情况下,最高为 13.31 t/hm2。本研究结果表明,甬优 12 单产 12.0 t/hm2
以上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是:播种期以 5月中旬中期至下旬中期为好,在施足有机肥(有机氮 78.75
kg/hm2)基础上,氮化肥用量 180 kg/hm2~300 kg/hm2,移栽密度 12 万丛/hm2~21 万丛/hm2,氮肥基蘖
肥比穗肥 5:5~4:6,穗肥中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比例为 6:4~4:6,氮:磷:钾为 1:0.5:1,磷肥在基肥施用时全
部施入,钾肥重点施在分蘖肥和促花肥。
关键词:甬优 12;高产栽培;关键措施;技术探讨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有近 2/3 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食,主是难以改变的民族饮食传统[1]。
在人口和土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今,主攻单产是确保
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主攻单产的同时必须
兼顾优质、高效、生态和食品安全等综合目标,是稻
米生产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根本举措[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解决高产、优
质、高产、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2]。根据甬优 12 的
生长特性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确定合理的
播种期,通过对移栽密度、氮化肥用量及精准的施肥
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可实施、操作性强的栽培技
术,主攻甬优 12的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兼顾
优质、高效、生态、和食品安全。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农业部确定的高产创
建主推技术,是以最必要、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
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技术定量化来管理水稻,
不同的水稻品种或组合生长特性存在差异,甬优 12
具有高产品种基因,是夺取高产的基础,根据本地的
气候、生态和土壤资源条件,依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理论,对生育时期、基本苗、肥料运筹方式及水分进
行精确定量,能提高光全能力、增强抗逆性,促进水
稻处于最佳的生态条件和生理状态,从而达到增产。
同时可以减少化肥和水的用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让粮食增产、农民增效。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
等组织扬州大学农学院(原江苏农学院)、南京农业大
学农学院、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省农垦局,在 20 世
纪80年代形成的水稻叶龄模式与 90年代建立的作物
群体质量调控两大成果的基础上,于 2000年以来在
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特别是精确施肥与灌溉)关键技
术方面取得新突破,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
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
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
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进而将这三大部分
进行系统集成,创立成为一个能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和
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水稻数字化生产技术体
系[2]。甬优 12 品种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
子有限公司采用甬粳 2号A/F5032 杂交组配合作育成
的中迟熟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其植株表现为强根、
壮秆、厚叶、大穗,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杂交
优势特强等优点,为典型的超级稻品种,于 2011 年
通过国家超级稻品种认定[3]。甬优 12 属于中熟偏迟杂
交稻品种,感光性较强,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对比较稳
定,作为单季稻种植,在5月中旬~6 月中旬播种的条
件下,均可在9月上旬抽穗,11 月上中旬成熟[4]。前
人在指导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时,对水稻的生育与产量
形成及化肥用量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基蘖肥的比例多
在7:3,促花肥比保花肥的比例为 6:4,缺少其他施肥
运筹报导。目前国外未检索到相关报导。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理论,本文作者于
2010 年度在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里进行
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区对比试验[5],表明了甬
优12 在仙居县作单季水稻种植其主茎总叶片数为 17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叶,产量为 11.1 t/hm2,比传统栽培法增产 16.3%,比
本地原高产栽培法增 6.8%,通过减少分蘖肥施用比例
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控制最高苗数,增施促花肥
促进大穗形成。2011~2012 年度连续两年在农业部万
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仙居县下各镇马垟高产示范方
内,开展了甬优 12 亩产 12.0 t/h m 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
研究。2011 年度主要探索不同移栽密度、不同氮化肥
用量及基蘖肥比例对甬优 12 产量的影响,重点研究甬
优12单产 12.00 t/h m2以上氮化肥运筹技术。2012 年
度着重开展穗肥调控技术研究,化学氮肥用量 240 kg/h
m2时,设置不同的促花肥比保花肥的比例进行试验。
在开展试验研究的同时,在本县下各镇农业部万
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内进行高产示范,经台州市农
业局组织专家分类划片验收,2011 年10 hm2核心示
范方平均单产 12.5 t/hm2,最高田块 13.23 t/hm2,2012
年马垟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 75 hm2,平均单产 13.39
t/hm2,最高产量达 13.84 t/hm2,为台州市 2012 年水
稻高产创建单产最高的示范方。
2. 试验处理与田间设计
2.1. 不同施氮量、基蘖肥比穗肥比例、移栽密度
对甬优 12 生长及产量影响因素
本试验在 2011 年度进行,重点研究施氮量、基
蘖肥比穗肥比例、和移栽密度等因素对甬优 12 的作
用。氮肥用量设化学纯氮 N1(120 kg/hm2)、N2(180
kg/hm2)、N3(240 kg/hm2)[6]、N4(300 kg/hm2)及N0不施
氮肥 5个水平;氮肥施用基蘖肥及穗肥分配比例设
F1(7:3)、F2(6:4)、F3(5:5)、F4(4:6)共4个水平;同时移
栽密度设 M1 (12万丛/hm2)、M2(15 万丛/hm2)、M3(18
万丛/hm2)、M4(21 万丛/hm2) 4个水平(见表 1)。
化学纯氮 N、施肥比例 F、移栽密度 M三个因素,
参照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处理组合成 14个处
理,以 N0F3M3为对照,共 15 个处理(见表 2)。本试
验15 个处理,3次重复共45 个小区,小区面积为 20
m2 (3 m × 6.67 m),处理间小田埂宽 20 cm,高 15 cm,
重复间操作行 30 cm,重复内处理间小区随机排列。
Table 1.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fertilization ratio, trans-
planting density test treatment level of Yongyou 12
表1. 甬优12 不同施氮量、施肥比例、移栽密度试验处理水平
施氮量(kg/h m2)施肥比例 移栽密度(万丛/ hm2)
水平 N F M
1 120 10:0 12 30 cm × 27.7 cm
2 180 7:3 15 30 cm × 22.2 cm
3 240 5:5 18 30 cm × 18.5 cm
4 300 4:6 21 30 cm × 15.9 cm
Table 2.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atio, transplanting density test treatment combinations of Yong you 12
表2. 甬优 12 不同施氮量、施肥比例、移栽密度试验处理组合
处理号 处理组合 N F M
1 N1F1M1 120 10:0 12 30 cm × 27.7 cm
2 N1F3M3 120 5:5 18 30 cm × 18.5 cm
3 N2F3M3 180 5:5 18 30 cm × 18.5 cm
4 N3F1M3 240 10:0 18 30 cm × 18.5 cm
5 N3F2M3 240 7:3 18 30 cm × 18.5 cm
6 N3F3M3 240 5:5 18 30 cm × 18.5 cm
7 N3F4M3 240 4:6 18 30 cm × 18.5 cm
8 N3F3M1 240 5:5 12 30 cm × 27.7 cm
9 N3F3M2 240 5:5 15 30 cm × 22.2 cm
10 N3F3M4 240 5:5 21 30 cm × 15.9 cm
11 N4F3M3 300 5:5 18 30 cm × 18.5 cm
12 N2F2M3 180 7:3 18 30 cm × 18.5 cm
13 N2F3M2 180 5:5 15 30 cm × 22.2 cm
14 N3F2M2 240 7:3 15 30 cm × 22.2 cm
15 CK 0 0 18 30 cm × 18.5 cm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7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2.2. 2012年氮肥不同基蘖肥比穗肥比例及穗肥
中促花肥比保花肥对甬优 12 生长和产量的
影响
根据 2011 年研究结果表明,甬优 12 单产 1200
t/hm2以上的氮化学施用量以 24 0 kg/hm2处理为最佳,
所以本试验研究以氮化学施用量 240 kg/hm2为研究对
象,基蘖肥比穗肥比例A设:A1为4:6、A2为7:3、
A3为常规施肥 10:0(为对照 1) ;对 A1、A2二个基蘖肥
比穗肥比例水平的穗肥施用过程中促花肥和保花肥
的比例 B设:B1为4:6、B2为6:4、B3为8:2、B4为
10:0 四个水平(见表 3)。
基蘖肥比穗肥比例 A和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比例 B
组成 9个处理,加上不施氮肥处理(对照 2)共10 个处
理(见表 4)。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
试验研究在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内
进行,2011年在仙居县下各镇马垟村高产示范方内泮
小节户承包田中实施,供试田块位于北纬
28˚50'41.92''、东经120˚49'42.31''、海拔高度 61.1 m,
该田块前作空闲田,土壤为粘质壤土,肥力中等,有
机质含量为 2.56%、水解氮140.1 mg/kg、速效磷 80.8
mg/kg、速效钾 45 mg/kg,pH 值5.1。供试田块于 5
月15 日第一次翻耕,6月3日整田划分小区,作田埂,
6月4日加固小田埂。2012 年在泮三弟户承包田中实
施,供试田块位于北纬28˚50'43.56'' 、东经
120˚49'48.97''、海拔高度 59.6 m,该田块前作空闲田,
土壤为粘质壤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 2.78%、
水解氮 168 mg/kg、速效磷 52.6 mg/kg、速效钾80
mg/kg,pH 值4.9。供试田块在做好小田埂后用地膜
包裹小田埂,防止肥水窜灌,确保独立排灌。
3.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种子均由宁波市种子公司生产仙居县
种子公司提供,2011 年单季稻 5月20 日播种,播种
量为 75 kg/hm2,6月9日移栽,秧龄 20 d;氮肥基肥
为17%碳酸氢铵由浙江东阳化肥厂生产、追肥为 46 %
尿素由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磷肥为
Table 3. Yongyou 12 panicle control treatment level
表3. 甬优 12 穗肥调控处理水平
化学氮肥基蘖肥:穗肥 促花肥:保花肥
4:6 4:6
7:3 6:4
10:0 8:2
16
10:0
Table 4. Yongyou 12 base percentage and tillering panicle control treatment combination
表4. 甬优 12 基蘖肥比例及穗肥调控处理组合
基蘖肥 穗肥
其中
处理号 组合 基蘖肥比穗肥 促花肥比保花肥 总氮量
kg/hm2 kg/hm2 kg/hm2
促花肥 保花肥
1 A181 10:0 240 168 72 72
2 A1B2 8:2 240 168 72 57.6 14.4
3 A1B3 6:4 240 168 72 43.2 28.8
4 A1B4
7:3
4:6 240 168 72 28.8 43.2
5 A2B1 10:0 240 96 144 144
6 A2B2 8:2 240 96 144 115.2 28.8
7 A2B3 6:4 240 96 144 86.4 57.6
8 A2B4
4:6
4:6 240 96 144 57.6 86.4
9 CK1 10:0 240 240
10 CK2 0 0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8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12%钙镁磷肥由湖北中祥磷肥厂生产;钾肥为 60%氯
化钾由加拿大进口;有机肥为本地生产的油菜籽饼
肥。
2012 年单季 5月22日播种,播种量为 75 kg/hm2,
6月10 日移栽,秧龄 20 d;肥料种类同 2011 年度。
3.3. 试验方法
2011年甬优 12 不同施氮量、基蘖肥比穗肥比例、
移栽密度试验方法,依据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求,有
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对照区不施用有机肥,
仅施用磷钾肥,其他处理有机肥用油菜籽饼肥,用量
为1500 kg/hm2,基 肥 在6月8日施用。氮化肥基蘖肥
与穗肥的比例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基蘖肥中基肥与分
蘖肥比例为 5:5;分蘖肥中 5叶期与 7叶期的比例为
3:2;穗肥中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比例为 3:2。磷钾肥用
量根据本地测土配方施肥成果 1:0.3:0.5 确定处理
1~14各小区用量,磷肥全部在基肥中施用[7],钾肥根
据各处理用量在分蘖肥、促花肥中各施用 50%,对照
区磷钾肥根据 N3水平确定。
甬优 12在本地栽培主茎总叶片数为 17 叶,6个
伸长节[5],根据移栽后叶龄记载,本试验 5叶期分蘖
肥在 6月15 日施用,7叶期分蘖肥在 6月20 日施用,
促花肥在 7月18 日13.2 叶时施用,保花肥在 8月2
日15.2 叶时施用。水浆管理 7月6日开始搁田,在田
块龟裂时灌浅水至自然落干,7月18日灌水施促花肥,
其他时期根据强化栽培要求进行。病虫害防治同其他
大田,由合作社统防统治[8,9]。试验于 11 月14~15 日
收割,收割时每小区称重,取样晒干测定含水量纠正
产量。
2012 年穗肥调控技术研究试验方法,根据 2011
年试验研究结果设计甬优 12穗肥调控技术化学氮肥
用量为 240 kg/hm2,有机肥施用标准及方法与 2011
年试验相同,氮化肥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根据试验要
求进行,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 5:5;分蘖肥
中5叶期与 7叶期的比例为 3:2;穗肥中促花肥与保
花肥的比例根据试验要求进行。磷钾肥用量根据本地
测土配方施肥[10]成果 1:0.3:0.5 确定用量,施用 P2O572
kg/hm2即12%钙镁磷肥 600 kg/hm2,全部在基肥中施
用,钾肥用量 K2O为150 kg/hm2,在分蘖肥占40%、
促花肥占 60%。基肥在移栽前 6月9日分小区称重施
入用淌平田面,6月15 日施 5叶期分蘖肥 1,6月21
日施分蘖肥2,7月24日施促花肥,8月6日施保花
肥。
水浆管理根据水稻强化栽培技术[11]要求进行,无
水层移栽,浅水分蘖,施肥前田板干燥,以水带氮提
高肥料利用率。病虫害防治同其他大田,由合作社统
防统治。试验于 11 月14~15 日收割。
3.4. 记载与考查内容
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基蘖肥比穗肥比例、不同
移栽密度试验时,在移栽时分别对处理 2N1F3M3、处
理3N2F3M3、处理 6N3F3M3、处理 11 N4F3M3、处理
15(CK)的第一重复第三、四行标记 16 丛叶龄,以后
调查分蘖动态时同时调查叶龄,6月20 日开始对每小
区定点 10 丛调查分蘖数,在最高苗期和成熟前每小
区调查 3点共 30 丛苗数及有效穗。在齐穗期测量基
部至剑叶顶部的株高,成熟期测量基部至穗顶的株
高,对每小区取平均穗数的 3丛考查绿叶部分的叶长、
叶宽,计算叶面积,同时考查经济性状。收割实测每
小区产量,取样晒干测定含水量,纠正计算小区实产。
甬优 12 穗肥调控技术研究重点记载苗情动态及
生长后期个体性状[12]。对每小区定点 10 丛调查分蘖
数,在最高苗期和成熟前每小区调查 3点共 30 丛苗
数及有效穗。在齐穗期测量基部至剑叶顶部的株高,
成熟期测量基部至穗顶的株高,对每小区取平均穗数
的3丛考查绿叶部分的叶长、叶宽,计算叶面积,同
时考查经济性状。收割实测每小区产量,取样晒干测
定含水量,纠正计算小区实产。
4. 结果分析
4.1. 产量结果
不同氮化肥用量、施肥比例、移栽密度对甬优 12
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小区实收产量统计分析,在移栽
密度和施肥技术相同情况下,不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
作用显著,处理 2、3、6、11、15 氮化肥用量分别为
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和
0 kg/hm2,产量以处理 6最高为 12.79 t/hm2,极显著
高于处理 2的11.61 t/hm2和处理15 的9.02 t/hm2,显
著高于处理 3的12.10 t/hm2,与处理 6的12.79 t/hm2
相比,差异不显著。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9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在氮化肥用量 240 kg/hm2、移栽密度 18 万丛/hm2
水平下,不同的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产量影响达极显
著水平。处理F4(4:6)的产量 13.31 t/hm2为最高,极显
著高于 F1(10:0)的12.34 t/hm2,显著高于 F3(5:5)的
12.79 t/hm2和F2(7:3)的12.61 t/hm2,F1与F2、F2与F3
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研究表明,甬优 12 在施
用有机肥(折纯氮 78.75 kg/hm2)基础上,氮化肥用量
240 kg/hm2时,基蘖肥比穗肥的比例以 4:6 为最佳。
从表 5中可以看出,甬优 12在氮化肥用量 240
kg/hm2、基蘖肥比穗肥 5:5 情况下,不同移栽密度对
产量作用不大,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不同穗肥调控比例对甬优 12 产量的影响:从表 6
可以看出,甬优 12在施用氮化肥 240 公斤/hm2水平
时,产量随着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差异不
显著,本结果与2011 年研究结果相同;在同一基蘖
肥比穗肥比例中,产量随着保花肥在穗肥用量中比例
的提高而提高,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氮化肥全部在基
蘖肥中施用的单产未达 12.0 t/hm2。对照处理不施氮化
肥产量为 9.93 t/hm2,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两年度对
照处理产量相当。
4.2. 不同处理因子对甬优 12 株叶形态的影响
根据田间叶龄、苗情动态记载和田间考查分析,
甬优 12 的分蘖最高苗和有效穗随着氮化肥用量的提
高而增加,分蘖成穗率差异不显著(见表 5);在氮 化 肥
用量 N3(240 kg/hm2)时,分蘖成穗率随着基蘖肥比穗
肥F1、F2、F3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 F4(4:6)的成穗率
比F3要略低;在相同氮化肥用量和基蘖肥比穗肥比例
相同时,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最高苗数也相应提高,
但分蘖成穗率却表现下降。
从表 5可以看出,甬优 12 在氮化肥的基蘖肥比
穗肥比例 F3(5:5)时,不同的氮化肥用量对每穗总粒
数、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不大;在氮化肥用量 N3(240
kg/hm2)时,甬优 12 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随着基蘖
肥比穗肥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结实率略有降低。
通过对齐穗期和成熟期株高、最后 3张功能叶的
测定分析可以看出(表7),不论是齐穗期的基部到叶片
顶部的株高,还是成熟期的基部到穗顶部的株高,除
对照区因未施氮肥主茎总叶片数减少而株高极显著
低于其他处理外,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
Table 5. Yongyou 12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fertilization ratio, seedling transplanting density and yield of grain structure
表5. 甬优 12 不同氮化肥用量、施肥比例、移栽密度苗穗粒结构及产量
苗、穗(万/hm2) 穗部性状 产量(t/hm2)
处理组合 行株距
(cm) 密度
有效穗
成穗率
(%)
主茎总
叶片数 每穗
最高苗 总粒
每穗
实粒
结实率
(%)
千粒重
(克)
实产
(显著性检验) 理产
1 N1F1M1 30 × 27.8 12289.5 154.5 53.4 361.6329.090.9 23.1 10.85 g F 11.74
2 N1F3M3 30 × 18.5 18340.6 163.5 48.0 16.9388.0343.888.6 22.9 11.61 f E 12.89
3 N2F3M3 30 × 18.5 18357.1 172.5 48.3 17.0374.6334.589.3 22.9 12.10 defCDE 13.24
4 N3F1M3 30 × 18.5 18376.5 181.5 48.2 362.7333.692.6 22.8 12.34 cdeCDE 13.81
5 N3F2M3 30 × 18.5 18370.5 191.2 51.6 358.9323.491.9 22.9 12.61 bc ABCD 14.16
6 N3F3M3 30 × 18.5 18332.4 175.5 52.8 17.0388.3348.090.1 22.7 12.79 b ABC 13.89
7 N3F4M3 30 × 18.5 18375.0 189.0 50.4 370.3335.490.6 22.6 13.31 a A 14.39
8 N3F3M1 30 × 27.8 12286.7 168.0 58.6 359.9330.891.9 22.8 12.50 bcd BCD 12.60
9 N3F3M2 30 × 22.2 15339.0 181.5 53.7 363.6332.791.5 22.8 12.78 b ABC 13.82
10 N3F3M4 30 × 15.9 21379.8 175.5 46.2 391.6351.789.8 22.7 13.04 ab AB 13.98
11 N4F3M3 30 × 18.5 18379.5 183.0 48.2 17.0370.7332.589.7 22.9 12.53 bcd BCD 13.88
12 N2F2M3 30 × 18.5 18360.0 172.5 47.9 375.6341.891.0 22.6 12.03 ef DE 13.33
13 N2F3M2 30 × 22.2 15321.4 166.5 51.8 365.8339.592.8 22.8 12.06 def CDE 12.89
14 N3F2M2 30 × 22.2 15343.5 178.5 52.0 365.8336.291.9 22.7 12.58 bcd CD 13.63
15 CK 30 × 18.5 18336.0 139.5 41.5 16.2339.5313.692.3 22.7 9.02 h G 9.99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00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Table 6. Different regulatory ratios on panicle yield of Yongyou 12
表6. 甬优 12 不同穗肥调控比例对甬优 12 产量的影响
处理 基蘖肥比
穗肥
促花肥比保
花肥
株高
(cm)
穗长
(cm)
有效穗
(万/h m2)
穗总粒
(粒/穗)
穗秕粒
(粒/穗)
穗实粒
(粒/穗) 结实率 千粒重
(克)
理论产量
(t/h m2)
实收产量
(t/h m2)
1 10︰0 126.321.3 157.4 376.9 22.1 354.8 94.1% 22.7 12.68 12.38 Aa
2 8︰2 124.921.5 158.4 393.9 39.4 354.6 90.0% 22.8 12.80 12.57 Aa
3 6︰4 126.522.1 154.3 398.1 29.5 368.5 92.6% 22.6 12.85 12.64 Aa
4
7:3
4︰6 124.320.9 158.7 377.8 34.6 343.1 90.8% 22.9 13.20 12.86 Aa
平均 125.521.4 157.2 386.7 31.4 355.3 91.9 22.8 12.88 12.61
5 10︰0 125.821.9 159.1 412.6 47.2 365.4 88.6% 22.6 13.14 12.55 Aa
6 8︰2 125.221.9 158.4 405.1 38.0 367.1 90.6% 22.8 13.25 12.68 Aa
7 6︰4 124.321.2 158.9 390.3 40.9 349.3 89.5% 22.9 12.71 12.71 Aa
8
4:6
4︰6 125.122.7 151.7 435.7 41.4 394.3 90.5% 22.8 13.64 12.98 Aa
平均 125.121.9 154.5 410.9 41.9 369.0 89.8 22.78 13.19 12.73
9 10:0 124.721.3 151.5 371.1 31.0 340.1 91.6% 23.1 11.90 11.94 Aa
10 118.521.3 116.5 402.9 39.6 363.3 90.2% 23.1 9.78 9.93 Bb
Table 7.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different Yongyou 12 leaf mor-
phology
表7. 不同氮化肥用量、不同施肥比例、不同移栽密度对甬优 12 株叶形态的影响
剑叶 倒2叶 倒3叶
处理组合 叶长
(cm)
叶宽
(cm)
叶长
(cm)
叶宽
(cm)
叶长
(cm)
叶宽
(cm)
齐穗期株高
(cm)
成熟期株高
(cm)
剑叶至穗顶高(cm)
显著性检验
1 N1F1M1 31.60 1.86 42.08 1.64 50.01 1.60 137.3 127.9 9.4 d E
2 N1F3M3 35.73 2.09 43.75 1.69 50.77 1.57 140.2 128.3 11.9 c CD
3 N2F3M3 36.76 2.20 44.93 1.84 51.91 1.68 141.3 128.4 12.9 bc ABC
4 N3F1M3 34.48 2.19 46.00 1.85 53.27 1.80 140.6 130.4 10.2 d DE
5 N3F2M3 35.82 2.25 45.52 1.61 53.90 1.72 141.5 129.2 12.3 c BCD
6 N3F3M3 37.18 2.37 46.46 1.88 55.06 1.76 143.9 129.4 14.5 ab AB
7 N3F4M3 37.92 2.42 46.35 2.04 54.04 1.82 144.5 129.7 14.7 a A
8 N3F3M1 36.28 2.21 44.42 1.86 51.87 1.76 142.7 129.4 13.2abc ABC
9 N3F3M2 35.39 2.15 44.51 1.85 53.51 1.72 142.4 129.5 12.9 bc ABC
10 N3F3M4 35.46 2.14 45.60 1.81 54.23 1.57 143.7 130.2 13.5abc ABC
11 N4F3M3 38.75 2.45 46.66 1.88 56.16 1.74 144.5 129.7 14.8 a A
12 N2F2M3 36.41 2.16 45.19 1.79 52.86 1.60 142.2 129.6 12.6bc BCD
13 N2F3M2 37.14 2.27 47.87 2.11 57.66 1.94 141.6 129.4 12.2 c BCD
14 N3F2M2 35.54 2.27 46.03 1.98 55.11 1.76 142.4 129.9 12.5 c ABCD
15 CK 29.20 1.80 40.93 1.67 48.37 1.50 132.6 125.5 7.1 e F
的氮化肥用量和穗肥比例对甬优 12的剑叶长度、宽
度影响较大。在相同基蘖肥比穗肥比例 F3(5:5)和移栽
密度 M3(18 万丛/hm2)时,氮化肥用量 1 2 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的剑叶长度分别为
35.73 cm、36.76 cm、37.18 cm、38.75 cm,剑叶宽为
2.09 cm、2.20 cm、2.37 cm、2.45 cm。氮化肥用量 N3(240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01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kg/hm2)移栽密度 M3(18 万丛/hm2)时,基蘖肥比穗肥
比例 F1(7:3)、F2(6:4)、F3(5:5) 、F4(4:6)处理的剑叶长
度分别为 34.48 cm、35.82 cm、37.18 cm、37.92 cm,
剑叶宽分别为 21.19 cm、2.25 cm、2. 32 cm、2.47 cm。
剑叶长度和宽度均随着氮化肥用量或穗肥比例的提
高而增加,剑叶长度和宽度的增加与产量成正相关。
由于甬优 12 主茎总叶片数为 17 叶,促花肥在倒
4叶露尖(13.2叶)时施用,保花肥在倒 2叶露尖(15.2
叶)时施用,所以不同基蘖肥比例及不同穗肥调控比例
都会影响到甬优 12中后期植株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
育。两年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穗肥比例的提高,甬优
12 株高(基部至叶尖)均有所提高;不同穗肥调控比例
对甬优 12 节间生长影响不同,成熟时株高(基部至穗
顶)随着穗肥中促花肥比例的提高而提高;在基蘖肥比
穗肥比例 7:3 时,每株绿叶片数随着保花肥比例的提
高而提高,在基蘖肥比穗肥比例4:6 时,绿叶片数差
异不明显;剑叶的长度和宽度与穗肥施用有关,不同
基蘖肥比例均以穗肥中促花肥比保花肥比例 6:4 时叶
片最长和最宽,表明增加保花肥用量可促进甬优 12
后期叶片生长,达到增源的作用(见表 8)。
从表 9分析可以看出,能优 12 在较高施肥水平
时,不同基蘖肥比例和穗肥中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
Table 8. Different Spike regulation Yongyou 12 ratio on leaf morphology
表8. 不同穗肥调控比例对甬优 12 株叶形态的影响
株高(㎝) 剑叶(㎝) 倒2叶(㎝) 倒3叶(㎝)
处理
号 总氮量 基蘖肥
比穗肥
促花肥比
保花肥 剑叶高 穗顶高
绿叶数
(叶/株) 长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一次枝
梗数
1 240 10:0 138.8 126.3 2.76 36.321.92 51.801.68 52.03 1.34 21.3
2 240 8:2 139.0 125.9 2.97 37.811.99 51.931.65 53.33 1.39 22.1
3 240 6:4 139.7 125.5 3.32 45.111.98 50.651.72 54.14 1.54 22.4
4 240
7:3
4:6 140.2 124.3 3.10 36.212.03 49.621.67 54.19 1.50 22.9
5 240 10:0 139.3 125.8 3.60 39.361.90 53.821.59 52.19 1.40 20.6
6 240 8:2 142.1 125.2 3.43 39.452.09 53.581.70 55.17 1.44 23.8
7 240 6:4 140.4 124.3 3.36 43.212.07 55.811.64 51.50 1.37 20.9
8 240
4:6
4:6 141.1 124.1 3.50 41.262.06 52.391.64 52.68 1.44 22.2
9 240 10:0 136.6 124.7 3.24 36.32 1.98 48.83 1.57 50.80 1.57 20.6
10 0 128.2 118.5 2.22 33.33 1.93 48.28 1.52 49.28 1.50 22.7
Table 9. Different Spike regulation Yongyou 12 ratio on tillering and Ec onomic Characters
表9. 不同穗肥调控比例对甬优 12分蘖成穗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最高苗 有效穗 成穗率 穗总粒 穗秕粒 穗实粒 千粒重 实收产量
处理
号
总氮
量
基蘖肥
比穗肥
促花肥比
保花肥 出现日期 万/hm2 (万/hm2)(%) (粒/穗) (粒/穗)(粒/穗)
结实率 (g) (t/hm2)
1 240 10:0 7月21日 319.6 157.9 49.4 376.9 22.1 354.8 94.1% 22.7 12.38
2 240 8:2 7月21日 330.7 158.8 48.0 393.9 39.4 354.6 90.0% 22.8 12.57
3 240 6:4 7月21日 323.0 154.8 47.9 398.1 29.5 368.5 92.6% 22.6 12.64
4 240
7:3
4:6 7月24日 327.0 159.2 48.7 377.8 34.6 343.1 90.8% 22.9 12.86
5 240 10:0 7月24日 328.6 159.6 48.6 412.6 47.2 365.4 88.6% 22.6 12.55
6 240 8:2 7月21日 305.9 148.8 48.6 405.1 38.0 367.1 90.6% 22.8 12.71
7 240 6:4 7月21日 336.3 159.4 47.4 390.3 40.9 349.3 89.5% 22.9 12.70
8 240
4:6
4:6 7月21日 328.8 152.2 46.3 435.7 41.4 394.3 90.5% 22.8 12.98
9 240 10:0 7月21日 314.5 151.4 48.2 371.1 31.0 340.1 91.6% 23.1 11.94
10 0 7月24日 246.0 112.8 45.9 402.9 39.6 363.3 90.2% 23.1 9.93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02
甬优 12 单产12 t/hm2以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
例,对成穗率影响不大;不同基蘖肥比穗肥比例对大
穗形成作用不同,以基蘖肥比穗肥4:6 较好。在施用
相同磷钾肥情况下,甬优 12 的结实率差异不明显。
5. 小结与讨论
5.1. 研究结果探讨
在本试验条件下,甬优 12在施足有机肥料的基
础上,分蘖最高苗和有效穗随着氮化肥用量的提高而
增加,适当减少基蘖肥施用量是控制无效分蘖,提高
分蘖成穗率的有效方法;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随着基
蘖肥比穗肥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结实率略有降低;
剑叶长度和宽度均随着氮化肥用量或穗肥比例的提
高而增加,剑叶长度和宽度的增加与产量成正相关,
增施穗肥可以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了库容
量,增加保花肥用量可促进甬优 12后期叶片生长,
达到增源的作用[13]。
5.2. 甬优 12单产 12.0 t/hm2以上的关键
栽培技术
甬优 12 实现单产 12.0 t/hm2以上,在系统采用水
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基础上,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
距,全面改善中后期群体内部通风透光条件,优化孕
穗、结实环境;以稳前攻中保后,注重穗肥施用,实
现多穗、高成穗率、大穗、高结实率[13]。生产上重点
应做好以下几点:
播前准备:667 m2大田准备 0.6 kg饱满种子,浸
种前选择晴天晒种一天,提高种子活力;选择地势较
高、土壤肥沃、排水方便、杂草少的田块做秧田,播
种前 10 天施入有机肥料翻耕。
播种期确定:结合品种特性,适期早播,充分利
用温光条件,为超级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一般播种
期可安排在 5月5日~15 日。
培育壮秧:手插秧采用稀播、旱育秧,培育叶蘖
基本同伸的壮秧。移栽叶龄2.7~3.5 小苗,秧龄控制
在15 天左右[14]。
合理确定基本苗:根据品种的主茎叶龄数、伸长
节间数、目标有效穗数等参数来确定合理的基本苗。
采用宽行窄株方式种植,行株距为 30~40 cm × 20 cm,
尽量种到田边。甬优12 可每亩栽插 0.8~1.1 万丛,每
亩基本苗手插 1.1~1.5 万。
科学施肥:在施足有机肥[15](有机氮 78.75 kg/h m2)
基础上,氮化肥用量 240 kg/hm2,基蘖肥比穗肥的比
例以 5:5~4:6 为好,穗肥中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比例为
6:4[16]。
防治病虫:根据病虫测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做好二化螟、卷叶螟、稻虱、稻曲病、纹枯病
的防治,同时做好防倒、防鼠、防雀和防药害工作。
充分成熟后收割:待籽粒成熟度达 90%以上时收
割,防止收割过早,在 11月中旬收割。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等. 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 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等.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 杨伟国, 王超, 金仲锦等. 甬优 12 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J]. 中国稻米, 2011, 3: 62-64.
[4] 黄根元, 张求军, 林百合等. 甬优 12 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
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增刊 2: 115-117.
[5] 周奶弟,郑忠明,俞爱英等. 仙居县 2010 年水稻精确定量栽
培技术大区对比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增刊 2:
110-112.
[6] 张禹, 张剑, 吴学荣等. 强化栽培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
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 2: 182-183.
[7] 陈文伟, 周祖昌, 许卫剑等. 强化栽培下水稻国稻 6号施肥技
术的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07, 2: 187-188.
[8] 朱德峰.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06.
[9] 毛国娟, 张根贤, 温楠等. 单季稻强化栽培体系(SRI)试验初
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03, 70-72.
[10] 张惠琴, 朱贵平, 吴增琪等. 超级稻 “两优 0293” 的最佳施
肥配方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10): 86-88.
[11] 袁隆平.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 杂交水稻, 2001, 16(4): 1-3 .
[12] 周奶弟, 朱贵平, 吴增琪等. 甬优 12 号氮肥运筹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 2012, 5: 50-53.
[13] 孙永飞, 梁尹明, 冯忠民等. 超级稻甬优 12 的配套栽培技术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增刊 2: 162-165.
[14] 吴增琪, 林贤青, 朱贵平等. 精准生产设计与决策支持系统
在中浙优 1号生产上的应用[J]. 2009, 25(20): 128-13 1.
[15] 崔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7: 119-
120.
[16] 周忠明, 周奶弟, 郑忠明等. 甬优 12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效果
研究初报[J]. 耕作与栽培, 2011, 2: 53- 54.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03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