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Vocational Education职业教育, 2014, 3, 1-3
http://dx.doi.org/10.12677/ve.2014.3100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ve.html)
OPEN ACCESS
1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for Students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ifei Bi1, Guodong Xue1, Qinli Lu2
1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Yulin University, Yulin
2Hengshan County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Hengshan
Email: btf88709@sohu.com
Received: Nov. 22nd, 2013; revised: Nov. 29th, 2013; accepted: Dec. 13th, 2013
Copyright © 2014 Taifei Bi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 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 tion License, whic h per-
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 or Hans and the own 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 erty Taifei Bi
et al. All Copy 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s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attern for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tu-
dents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n efficient management mode should combine all student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hile our teaching mode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Keywords: Five-Year Vocati onal Students ;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a lent Training Mode
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结合”模式技能培养探究
毕台飞 1,薛国栋 1,鲁芹利 2
1榆林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榆林
2横山县职教中心,横山
Email: btf88709@sohu.com
收稿日期:2013 年11 月22 日;修回日期:2013 年11 月29 日;录用日期:2013 年12 月13 日
摘 要:“工学结合”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环节,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
题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状,对五年制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发展和改革进
行了系统的分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 学模 式,做 好 学生 、学 校、
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 引言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
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
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其教学与实践(实训)工作的
核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明确要求,要“探
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职业性[1]。目前,很少有人研究初中起
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本文通过对榆林学院五年制高职
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针对五年制教育的实际问题,
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结合”模式技能培养探究
OPEN ACCESS
2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教
学模式,对今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
建议。
2. 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一般都有一年甚至一
年以上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整体实习效果并不理
想,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从在以下问题。
2.1. 学校实训教育功能简单
主要体现在学校实训教育投入不足,实训教育
功能过于简单,校内金工实训基地难于仿真,与现
代化工厂、企业差距太大,尤其企业的团队工作作
风、及时应变、自主能动、创新、承受挫折等工作
经验,学校教育难于获得[2]。此外,学校对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时间、精力及重视程度投入
不足,对基地教学设施建设投入不合理,尤其对校
企和作企业的落实及实训指导老帅培养与建设不到
位。
2.2. 学生自身对“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认识不够
一是大多数高职学生把“工学结合”理解为简单
的打工,不注重自己是学生、学徒的身份,只做工不
学习;
二是学生对自己角色定位错误的偏极,多数学生
“工学结合”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是搞形式,自己是
一名在校学生,不能象企业员工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尤其在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常出现厌学、劳累、
精力不振。三是习惯了学校简单、有规律的生活学生
环境和作息制度,遇到企业加班、夜班、气候变化难
的适应,常常逃避、退缩,使得“工学结合”效果不
佳。
2.3. 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未纳入企业科学化、
系统化的管理
学校、企业、学生都是工学结合的主体,学校
和企业是承担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责任不可缺少的重
要实施主体,而学生是完成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行
为。主体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还未成为企业的责
任和义务,企业缺乏教学教育意识,大多数企业缺
乏与职业教育携手的热情,国家政策上也缺少对企
业扶持职业教育的刚性和合理补偿,使得企业教学
环境达不到实习教学的要求。从企业来讲,其目的
大多数是为减少用工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
难以接受学校、学生理想的实习要求来安排全理的
实习岗位,不能满足学生轮岗机会,尤其近年南方
一些企业出现普遍的“用工荒”,一些企业利用学校
联系实习、学生找工作的急切心理,以实习为名义
场一些“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实习学生在实习期
间只能根据企业短缺岗位、重复简单的劳动,出现
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岗位层次过低,使得“工学结
合”模式的培养目标难的实现。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 工学结合最基本、最本质的属性是教育属性[3]
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对五
年制高职教育进行科学、切实的课程改革。现有的教
材和教学方法系统性、操作性、应用性弱,现有的教
学计划也很难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也使教师在教
学中难以操作、专业设置没有特色[4]。
1) 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生源文化素质低、行
为习惯差、学生自我价值感普遍不高,但好动、普遍
动手能力强、对技能感兴趣的特点,把技能成绩在成
绩总评价里占比较大的权重,从平时教学过程中引导
他们很好地融合到企业中去。
2) 学校从企业需要、学生兴趣、教师擅长三个方
面开展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及课程改革,以延伸学生
专业技能,以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线,平时多次开
展模拟仿其现场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职
业习惯[5]。
3) 履行“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即以学生
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职业素质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
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常规服务管理相结合,更
是将集体协作、商务礼仪,等教育纳入平时教学的学
生管理中,要加大师资队伍自身专业培训力度,提高
实践工作水平,辅导员、班主任要与学生能多沟通,
了解学生思考动态,将人心理学知识融入深程建设,
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上进的生活、积极进取,始终保
持愉悦、积极、上进的心态,改变现在“囚笼”、压
抑式的课堂及日常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结合”模式技能培养探究
OPEN ACCESS
3
3.2. 加大学生顶岗实产前的动 员与教育的力度
1) 目前多数学校能生入学后,开展 10 天左右军
事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
神,针对五年制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顶岗实习
前,再开展一次相似的活动,而且最好是全封闭军训
活动。
2) 顶岗实习前召开实习工作动员大会,通过教育、
培训学生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明确他们在企业
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的双重身份,熟悉实习
的教学和培训双重目标,使他们熟悉实习教学文件和
实习企业的管理规定、企业化等。
3) 在平时实习实训中,积极营造仿真的实训环境,
从物景设计布置、到制度建立等要素,尽量与真实企
业环境相一致,注重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熏陶以提
高学生工作意识和职业情感。
3.3. 实习期间学校、企业对实 习学生系统的管理
1) 实习带队老师要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做好
学生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和引导,不定期与实习学生
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做好学生的思
想工作,管好学生,在法定节假日、工时考核、请假、
业余娱乐、薪酬等方面与企业协调、维护学生全理的
利益,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生活工作保障,让刚性的
约束与柔性的关心相结合。
2) 现在高职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家长及学
生不能理解顶岗实习,认为是让学生出去“干苦力”,
我校 06、07 次学生四批次近 500 名学生,2010 至2011
年在烟台富士康公司、天津化工厂、内蒙宜化化工公
司实习期间,就有部分家长曾与相关老师多次交涉。
所以家长的认识不是会大大妨碍学生实习训完成,学
校在管理好学生的同时,也要多做家长疏通工作,以
保证“工学结合”实习工作胜利开展。
4. 结语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新时期
教育工作的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职教育的
中心[6],工学结合是实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
主要教学活动,通过工学结合,学生一方面能丰富实
践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能完成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我院五年制高
职经过 7年的艰苦发展,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毕业生就业率较好,向外的校企业作大型企业逐年增
多,近年每年招生 300 人以上,形成了“进出两旺”
的良好态势。随着榆林市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
伐的加快,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
多,并且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职业
教育所面临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发展前景也越来越
广阔。
项目基金
榆林学院 2011 年校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11 YK0 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彭汉庆 (2011) 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5, 27-29.
[2] 秦益霖, 高志宏 (2011) 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素
与实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 12-15.
[3] 李中民 (2011) “工学结合”理应回归对人才的培养.
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
, 27, 39-42.
[4] 赵娟 (2010)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研究.
榆林学院学报
, 6,
42-44.
[5] 朱宏亮, 刘晓东 (2010) 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
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4, 36-40.
[6] 陈解放 (2007) 基于中国国情工学结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
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
, 7, 55-58.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