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20-25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4.41005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p.html)
A Pr eliminary Study of the Status Q u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Ide a t ion
Jing Xiao, Weihong W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03435496@qq.com, wangwh@swu.edu.cn
Received: Nov. 29th, 2013; revised: Dec. 4th, 2013; accepted: Dec. 10 th, 2013
Copyright © 2014 Jing Xiao, Weihong Wang.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Jin g Xiao, Weihong Wang.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 To explo re the statu s q uo a nd t he i nf l ue nce fac to r 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 uicide ideation,
10,384 st ude nts who come from 14 high schools in Chongqing cit y were tested with the Sympt o m Che c k L ist
(SCL-90 ), E ysenc k P ers onali ty Q uest io nnai re ( EP Q) and th e Incidence of Suicide Ideation Scal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 The s uicid e idea tion o f senior hi gh scho ol stud ents i n Chon gqing is low, the incidence of
suicide ideation was 59.4% and the attempted suicide rate was 2.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gender and backgrounds in the degree of suicide ide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ere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for gender, backgrou nds a nd gr a de s i n t he i nc id enc e of s uic id e i de a tion o f senio r hi g h s cho o l
students. 2) Melancholy, nervosity, others, compulsion, ho sti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physical symp-
toms, spirit, extroversion or introversion and psychoticism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ide ation. We sugges t that suicidal p revention and crisis inter vention s hould pay more a tten-
tion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melancholy, low on emotional stability, have diet or sleep problems, hostility,
ps ychoti c s ymp toms, introversion, egocentricity.
Keywords: Psychological Health; Personality; Suicide Ide ation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肖 婧,王卫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103435496@qq.com, wangwh@swu.edu.cn
收稿日期:2013 年11 月29 日;修回日期:2013 年12 月4日;录用日期:2013 年12 月10 日
摘 要:为探讨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特征问
卷(EPQ)、自杀意念发生率量表对重庆市 14 所高中 10,384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 重庆市高
中生自杀意念低,自杀意念发生率为 59.4%,自杀未遂率为 2.6%。不同性别、来源高中生生自杀意念
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来源、年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2) 忧郁、神经质、
其他、强迫、敌对、人际、躯体、精神、内外向、精神质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学
校在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中加强对忧郁、情绪不稳定、饮食睡眠障碍、敌意、精神症状、内向、
自我中心这类对象的关注。
关键词:心理健康;人格;自杀意念
OPEN ACCESS
20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1. 引言
自杀是世界人群的第 13 位死因,是 14~44 岁年
龄段人群第 4位死因(石文娟,马少斌,王声,2007)。
在中国,自杀是导致 15~24 岁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
据卫生部数据统计,这一人群的自杀率为 22.5/10 万,
即每年约有 4.5 万人死于自杀(陈洁,刘金同,王暘等,
2013)。在过去的 45 年中(1955~2000 年),自杀率增加
了60%(荆春霞,王声涌,吴赤蓬等,2003)。
自杀包括完全自杀、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自杀
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
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动(荆春霞,
王声涌,吴赤蓬等,2003)。一般认为,自杀行为的产
生,往往从产生自杀意念开始,然后制定自杀计划,
最后采取自杀行为。有关研究也指出,自杀行为从自
杀意念、尝试自杀、自杀死亡逐步发展,虽然不一定
连续,但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刘建平,
巢传宣,曾晓青,2012)。约有 5%有自杀意念的人会
发生自杀行为,而自杀之前约 70%事先曾向亲友表达
或暗示自杀意念(石文娟,马少斌,王声,2007)。在
中学生中对自杀意念的筛查是自杀风险筛查的一部
分,通过对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提示风险人
群的其他特征,为制定进一步的筛查和随访干预策略
提供依据(李雪霓,刘海骅,刘肇瑞等,2008)。关于
自杀意念现状的调查,过去研究者多集中于自杀意念
发生率的探究,且结论不一,对于自杀意念程度的关
注较少。
自杀是心理、社会、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
结果。现有研究多从外因如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
对自杀意念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而对于个体自身心理
素质角度探讨较少。如石文娟等(2007)通过对广州市
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自杀
行为的态度、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
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郭兰等(2001)研究
指出,个体人格、气质特征等十五个指标可建构全面
的自杀预警指标体系。实际上,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
生自杀的关系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国外 David
等(2006)的研究就发现,心理健康水平是自杀企图的
显著影响因素;我国高宏生等(2003)的研究也发现,
心理健康水平是自杀意念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吴连海
等(2010)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症状对自杀倾向存在
非常高的预测效应。姚月红等(2000)大学生主体的内
在因素,尤其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恶劣的心理状态对
自杀行为的影响很大,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本质性原
因。那么究竟具体哪些心理健康因素和人格特征对自
杀意念有显著的影响,各个因素相对作用究竟有如何,
过去研究未做探讨。
而高中生处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
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心理上发生急剧变化,但此阶
段心理发展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容易产生
挫折感,此阶段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使高中生面临种种
心理危机,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已有关于自杀意念的
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对象群体,针对高中生的研究生
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对重庆市高中生的自杀意念
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同时结合个体心理状态和特质两
个方面,从自杀意念程度的角度来探讨自杀意念的影
响因素。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重庆市 14 所高中发放问卷 14,178 份,回收有
效问卷 10,384 份。男生4788名,女生 5596名;来自
农村的学生 5461 名,来自城市的学生 4923 名;高一
学生 7071 名,高二学生 3313 名。平均年龄 16.2 ± 1.2
岁。
2.2. 研究工具
2.2.1. 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1999),该量表是国内用于心理状况调查使用得最
多的工具。由 L.R. Derogatis于1975 年编制,量表由
90 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采用 5级评分(无 = 1,轻 度
= 2,中度 = 3,偏重 = 4,严重 = 5),包括躯体化、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
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10 个因子,一个或一个以上
因子分 ≥ 2分表示存在心理健康症状。本研究量表的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7,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
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其他 10 个分量表的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874,
0.840,0.833,0.897, 0.869,0.814,0.776,0.747,0.808,
0.739。
OPEN ACCESS 21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2.2.2. 人格特征问卷
采用龚耀先修订版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EPQ)(龚
耀先,1986)。该问卷共 88条目,包括 4分个量表:
E——内外向;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P——精神
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L——说谎或自身隐蔽。本
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87,精神质、内外
向、神经质、说谎 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
为0.782,0.757,0.893,0.723。
2.2.3. 自杀意念量表
选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制定的依据
beck 自杀意念量表修订的自杀意念出现率量表,评估
范围涉及了最近一年和最近一个月,在有自杀意念的
程度也不仅仅限于是与否之间,分别以 4点计分“从
无”、“极少”、“有时”、“经常”,对应得分 1~4,有 4
个题项,自杀意念得分区间为 4~16 分,分数越高,
表示个体自杀意念越强,自杀风险越大。本研究量表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0.863。
2.3. 研究程序
采用班级网上团体施测,测试前同意宣读知情同
意书及测查指导语,强调信息的保密性,测试结束后
从测查系统导出数据进行处理。
2.4. 数据处理
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
χ
2检
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高中生的自杀意念的现状
3.1.1. 高中生自杀意念程度和自杀意念发生率
自杀意念得分区间为 4~16 分,调查结果发现,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总分(5.90 ± 2.40)远低于四个
题项的 4级评分(1,2,3,4)的中值水平(10),表明重庆市
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水平低。
曾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自杀意念得分 > 4分)为
6168 名,自杀意念发生率为 59.4%。通过对自杀意念
的四个题项进一步分析发现,“近一年有觉得活着没
有意思”的学生有 5680 名(54.7%),“近一年有出现希
望自己死了才好的念头”的学生有 4018 名(38.7%),
“近一年有想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的学生有 2564
名(24.7%),“近一个月有想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的
学生有 1848 名(17.8%)。经常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自杀
意念得分为 16 分)有41 名(0.4%)。通过对自杀意念量
表的四个题项进一步分析发现,“近一年经常觉得活
着没有意思”的学生有 311 名(3%),“近一年经常出
现希望自己死了才好的念头”的学生有 249 名(2.4%),
“近一年经常想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的学生有 93
名(0.9%),“近一个月经常想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的
学生有 72 名(0.7%)。
本研究对参与调查研究对象的自杀未遂行为做
了进一步调查,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的项目
“过去任何时候您有过喝药、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
作为自杀自伤发生率的判断标准,肯定回答者为有过
自杀自伤行为,否定回答者为无自杀自伤经历,结果
发现有 275 人曾经有过自杀自伤行为,发生率为 2.6%。
3.1.2. 不同性别、来源地、年级高中生的自杀意念
程度比较
从表 1可以看到,重庆市高中男生的自杀意念得
分低于男生(t = −10.714, p < 0.001),来自城市的高中
生的自杀意念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t = 3.853, p <
0.001),且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杀意念
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3.1.3. 不同性别、来源地、年级高中生的自杀意念
发生率比较
从表 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的学
生在自杀意念发生率上均有显著差异。即男生的自杀
量表。
Table 1. Gender, background and grade differences test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ideation
表1.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性别、来源地、年级差异检验
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数 自杀意念(M ± SD) t
值
性别 男 4788 5.66 ± 2.30
−10.714***
女 5596 6 .10 ± 2.47
来源地
城市 4923 6.00 ± 2.48 3.853***
农村 5461 5.84 ± 2.35
年级 高一 7071 5.92 ± 2.4 3 1.787
高二 3313 5.84 ± 2.33
注:*p < 0.05,**p < 0.01,***p < 0.001。
OPEN ACCESS 22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Table 2. Gender, background and grade differences test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suicide ideation report rates
表2.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的性别、来源地、年级差异检验
人口学统计
变量
有自杀意念
(N = 6168)
无自杀意念
(N = 4216)
χ
2值
性别 男 2609(42.3%) 2197(55.7%) 88.768***
女 3559(55.7%) 2037(42.3%)
来源地
城市 2233(36.2%) 2690(63.8%) 765.200***
农村 3935(63.8%) 1526(36.2%)
年级 高一 4577(74.2%) 2494(25.8%) 261.100***
高二 1591(25.8%) 1722(74.2%)
注:*p < 0.05,**p < 0.01,***p < 0.001。
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
χ
2 = 88.768,p < 0.001),
来着农村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来着城
市的学生(
χ
2 = 765.2, p < 0.001),高一学生自杀意念发
生率显著高于高二学生(
χ
2 = 261.1, p < 0.001)。
3.2. 心理健康、人格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为探讨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本研究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心理健康十个因子分、
总均分以及人格四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
归分析,结果发现,忧郁、神经质、其他、强迫、敌
对、人际、躯体、精神、内外向、精神质十个因子进
入回归方程(β值分别为 0.408,0.217,0.182,−0.130,
0.120,−0.132,−0.087,0.099,−0.046,0.034,p < 0.001),
表明忧郁、神经质、其他、强迫、敌对、人际、躯体、
精神、内外向、精神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
用。忧郁、神经质、其他、敌对、精神、内外向、精
神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强 迫 、人际 、
躯体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负向预测作用。
从表 3可以看出,忧郁、神经质、其他、强迫、
敌对、人际、躯体、精神、内外向、精神质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预测高中生的自杀意念,共能解释总变异量
的39.6%,是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解释
力最大的为忧郁和神经质因子。其中,忧郁能够解释
自杀意念 32.7%的变异,神经质能够解释自杀意念
3.7%的变异。解释力最小的为精神质,仅能解释自杀
意念 0.1%的变异。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重庆市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总体水平
低,自杀意念发生率为 59.4%,高度自杀意念的发生
率为 0.4%。王玲(2001)报告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
为22.69%;张 敏(2007)报告的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
为18.39%;袁长江(2008)报告的青少年自杀意念报告
率为 28.4%。本研究结果远远高于以往研究得到的数
据。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高中生学业压力加剧,自杀
意念发生率有所增长。也可能是由自杀意念评价方法
不同、衡量自杀意念的标准不一或对象的差异所致。
但如此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仍需引起学校教育工作
者和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本研究对参与调查研究对象的自杀未遂行为做
的进一步调查,发现重庆市高中生中自伤自杀行为发
生率为 2.6%,表明自杀意念发生率(59.4%)高于自杀
未遂率(2.6%)。这也从侧面说明并非所有自杀意念最
终都会转换为自杀行为,因此对自杀意念进行及早发
现、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重庆市
高中生自伤自杀发生率与前人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如袁长江(2008)对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和
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的自
杀未遂比例为 2.8%。将重庆市高中生与大学生的自杀
未遂率比较,发现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未遂率略低于大
学生。艾明等人(2008)报道,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
率为 1.7%。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中学学生处在
身心发展的转型期,同时面临着紧张的学习氛围和升
学的压力,但中学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资源十分紧
缺,多数学校仅配备了一位甚至并未配备心理老师,
使得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若压力等得
不到合适的宣泄,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本研究还显示,重庆市高中女生的自杀意念得分
高于男生,来自城市的高中生的自杀意念得分高于来
自农村的学生;在年级上,自杀意念得分差异不显著。
重庆市高中生男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农
村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高一自杀意念发生
率显著高于高二。这表明对自杀意念程度和自杀意念
发生率是自杀意念的两个不同侧面。造成这种结果可
能的原因是,女生较男生情感细腻持久,遇到负面情
绪体验更为深刻。相较农村学生而言,城市学生接受
的信息和刺激丰富,易受干扰,但同时又具备便利的
医疗卫生条件和发达的互联网络,遇到问题城市学生
能找到更多的渠道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平衡,因
OPEN ACCESS 23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Table 3.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表3. 高中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校标变量 R R2 ΔR2 F ΔF β t
忧郁 0.571 0.327 0.327 6513*** 6513*** 0.408 26.847***
神经质(N) 0.603 0.364 0.037 3842*** 788.585*** 0.217 25.258***
其他 0.613 0.375 0.011 2689*** 243.508*** 0.182 15.623* **
强迫 0.618 0.382 0.006 2071*** 137.728*** −0.130 −10.306***
敌对 0.621 0.386 0.004 1686*** 88.536*** 0.121 11.160***
人际 0.623 0.388 0.003 1421*** 61.7 28*** −0.132 −9.729***
躯体 0.625 0.391 0.002 1231*** 52.869*** −0.087 −8.337***
精神 0.627 0.393 0.002 1088*** 54.038*** 0.099 7.213***
内外向(E) 0.629 0.395 0.002 974.452*** 41.703*** −0.046 −6.551***
精神质(P) 0.629 0.396 0.001 880.481*** 21.410*** 0.034 4.627***
注:*p < 0.05,**p < 0.01,***p < 0.001。
而呈现高程度低频率的特点。而农村高中生与此相反,
因此农村高中生自杀意念呈现高频率但低程度的特
点。不同年级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显著,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相对而言,高二比高一身
心上都更为成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另外,
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的适应期,渐渐建立了自己的人
际圈,能够通过倾诉、宣泄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因
而自杀意念发生率有所降低。石文娟等人(2007)对广
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的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专
业、生源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本研究结论相悖,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和中学
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地区差异所致。
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预测中,忧郁、
神经质、其他、强迫、敌对、人际、躯体、精神、内
外向、精神质 10 个变量进入方程,能够解释总变异
量的 39.6%的变异,是影响高中生自意念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其他变量而言,解释力最大的为忧郁和神经质
因子,忧郁能够解释自杀意念 32.7%的变异,显示忧
郁症状的程度能够有效的预测其自杀意念。这与以往
研究基本一致。尚玉秀等(2008)对银川市大学生自杀
意念及抑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抑郁是自
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谢一心(2013)选取SCL-90
中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探讨了抑郁、
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发现三个因
子与自杀意念都密切相关,且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心理
健康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除了忧郁外,神经
质能够解释自杀意念 3.7%的变异,表明情绪稳定性的
程度也能有效预测其自杀意念。过去研究多证实忧郁
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意念,但本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性
也是预测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因素,李艳兰等(2013)
的研究也表明,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较多的使用消极
情绪调节策略,较少使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这表明,
心理训练可以从情绪调节能力训练的角度入手来展
开。周忠琴等(2009)的研究也显示年级、性别、对自
杀者家属的态度、神经质、精神质、自杀行为、生命
的价值观、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对自杀意念均
有影响,与本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忧郁、神经质、
其他、敌对、精神、内外向、精神质对高中生自杀意
念有正向预测作用,强迫、人际、躯体对高中生自杀
意念有负向预测作用。刘倩倩等(2007)的研究发现,
抑郁、敌对、偏执、人际能够预测自杀行为。其中抑
郁、敌对、偏执对自杀行为起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对
自杀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存
在强迫、躯体症状、自卑的对象自杀意念较低,可能
是由于强迫症状个体注意力和困扰主要集中于自己
的强迫行为和思想、或者将内在心理不适更多地通过
转化为躯体症状而得以缓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自杀意念的水平,而自卑者倾向于认为自己软弱无
能,自杀勇气低。过去研究笼统采用几个心理健康的
因子来预测自杀意念,从而得到心理健康能够预测自
OPEN ACCESS 24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杀意念的结论。但本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总均分并非
自杀意念的预测因子,也并非全部的心理健康症状都
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的出现,恰恰相反,强迫、人际、
躯体还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此外,其他因子、
敌对、精神、内外向、精神质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
测自杀意念的程度。今后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可
加强对存在饮食睡眠问题、敌意思想、精神症状、内
向、自我中心的这类对象的关注,从而更全面有效地
对学生进行筛查和干预。
5. 结论 (References)
1) 重庆市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水平低,自杀意念发
生率为 59.4%,自杀未遂率为 2.6%。
2) 自杀意念得分上,女生的自杀意念得分显著高
于男生,来自城市的高中生高于显著来自农村的高中
生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杀意念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自杀意念发生率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城市显著低
于农村,高二年级高于高一年级。
3) 忧郁、神经质、其他、强迫、敌对、人际、躯
体、精神、内外向、精神质是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
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预测其自杀意念。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艾明, 况利(2008).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
精神疾病杂志, 10 期, 594-597.
陈洁, 刘金同, 王暘, 杨楹, 张燕(2013). 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
与自杀意念关系结构模型. 中国学校卫生, 3期, 291-294.
高宏生, 曲成毅, 苗茂华(2003).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
因素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9期, 765-768.
龚耀先(1986). 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 长沙: 湖南医学院.
郭兰, 傅安洲, 霍绍周(20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 中
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期, 63-66.
荆春霞, 王声涌, 吴赤蓬, 林汉生, 池桂波(2003). 广州市高校大学
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 3期, 469-470.
李雪霓, 刘海骅, 刘肇瑞, 郭琦, 黄悦勤(2008). 北京某综合大学一
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1期,
806-815.
李艳兰(2013). 学生攻击性与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中
国学校卫生, 6期, 695-697.
刘建平, 巢传宣, 曾晓青(2012). 大学生自杀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_
基于对23 例自杀未遂大学生的质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 6期,
541-547.
刘倩倩, 李辉 , 方晓义(2007).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与
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期,
57-58.
尚玉秀, 董桂清, 刘婷(2008). 银川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抑郁影响
因素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8期, 934-936.
石文娟, 马少斌, 王声(2007).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
响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 11 期, 999-1000.
王琳, 王卫红(2008 ).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3期, 32-34.
王玲, 路仕容(2001). 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
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6期, 422-424.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1999).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北
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吴连海, 王萍, 王磊等(2010). 心理健康症状对大学生自杀倾向预
测模型的构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期, 99-100.
谢一心(2013). 重庆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常模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
究.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重庆 .
姚月红, 马建青(2000). 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
当代青年研究, 5期, 34-36.
袁长江, 姚荣英, 陶芳标, 李红影, 汤建军, 庄颖, 韩慧(2008). 蚌
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中
国学校卫生, 11 期, 997-1001.
张敏, 王礼桂, 邢艳菲(2007). 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5期, 429-432.
周忠琴, 刘启 贵 , 孙月吉, 姜潮(2009). 726 名一、四年级大学生自
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期, 2 90-
293.
David, B. G., Beth, A. R., & Stepbanie, S. (2006). Reboussinb and
stephanie sergent predictors of suicide attempts state and trait com-
ponents. Jour nal of Abnor mal Psycho l o gy, 4, 842 -849.
OPEN ACCESS 2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