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 2014, 4, 1-5
http://dx.doi.org/10.12677/sd.2014.4100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sd.htm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ount Qingcheng and Mount Emei*
Ning Yuan, Keqin Su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Email: yuann31@126.com
Received: Oct. 17th, 2013; revised: Nov. 8th, 2013; accepted: Nov. 11th, 2013
Copyright © 2014 Ning Yuan, Keqin Sun.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Ning Yuan, Keqin Sun.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 Mount Qingcheng and Mount Emei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have distinctive Taoism tourism re-
sources or Buddhist tourism resources. And both of them are unique in natur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takes
Mount Qingcheng and Mount Emei as the study area, and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heri-
tage tourism between the two sites. The aspect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clude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climate factors, tourist facilities and service level, the trend prediction of tourism, etc. By comparing the
heritage tourism conditions of the two, it shows that both of them have high-grade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tourist facilities and service level need improvement; by comparing the trend predi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two using ARIMA mode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of Mount Qingche ng is low er than that of Mount Emei. On this foundation, th e research puts forw 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wo sites.
Keywords: Mount Qingcheng; Mount Emei; Comparative Study; Countermeasures
青城山与峨眉山遗产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
袁 宁,孙克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Email: yuann31@126.com
收稿日期:2013 年10 月17 日;修回日期:2013 年11 月8日;录用日期:2013 年11 月11 日
摘 要:世界遗产地青城山与峨眉山分别拥有独具特色的道教旅游资源和佛教旅游资源,并具备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本文以青城山与峨眉山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遗产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研
究的主要方面包括遗产旅游资源、气候因素、旅游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以及旅游业发展趋势等。比较
遗产旅游发展条件可知两者都具有高品位的遗产旅游资源,但旅游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运
用ARIMA 模型得到两者旅游业发展趋势,得出青城山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逊于峨眉山。在此基础上,
本文针对两者存在的异同,提出了一些可行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青城山与峨眉山的遗产旅游发展水
平。
关键词:青城山;峨眉山;对比研究;对策
OPEN ACCESS 1
青城山与峨眉山遗产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截止到 2013年6月第 37 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
全世界已有世界遗产 981 项。我国有 45 项,遗产数
目位列世界第二。“世界遗产”正日益受到学者、媒
体和公众的关注,有关“遗产旅游”的研究也开始在
国内逐步发展起来。当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我国遗产
旅游发展的整体研究和对某一遗产地进行个例研究
[1-4]。本文在此基础上,选择遗产地青城山与峨眉山进
行对比研究。由于青城山和峨眉山同属四川省的宗教
名山,地理位置相距较近,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对比研究的优势在于其既能够反映两者整体的发展
情况,也能充分展示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整体及差
异分析,提出合理的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2. 青城山与峨眉山概况
青城山与峨眉山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两者的相对位
置如图1所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31˚0'6.012''N,
103˚36'19.008''E),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
山。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29˚32'41.64''N,
103˚46'9.3''E),拥有“秀甲天下”的景色及深厚的佛教
文化底蕴。1982 年,两者都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名录;1996 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因符
合世界遗产遴选标准(iv)、(vi)、(x)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我国仅有的 4个混合
遗产之一;2000 年,青城山与都江堰因符合世界遗产
遴选标准(ii)、(iv)、(vi)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2007 年,两者又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
首批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两者的发展极具相似
性。
3. 青城山与峨眉山遗产旅游发展条件对比
3.1. 遗产旅游资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
化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参观的主要因素。青城山景
区内拥有众多的道教建筑,如天师洞、祖师殿、建福
宫、上清宫、玉清宫、园明宫、朝阳洞等。其中天师
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青城山不仅完好地
保存了许多有悠久历史的宫观庙宇、亭阁桥坊,而且
历史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有数量众多的题刻、石刻、
古碑、古墓、祭器、符印、古遗址等具有重要历史文
Figure 1. Sketch of the location of Mount Qingcheng and Mount
Emei
图1. 青城山与峨眉山区位略图
物价值的文物古迹,被人们称为青城山除幽境和宫观
之外的“第三宝藏”[5]。除此之外,青城山幽静的自
然景色为其增添了可玩性和观赏性,这在青城后山表
现的尤为突出。青城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以文化遗
迹为主,向人们展示了神秘的道教文化;后山以自然
景观为主体,森林、瀑布、峡谷交相辉映,适合进行
登山和探险类旅游。
与青城山的道教文化不同,峨眉山展示在游客面
前的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
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金
顶海拔 3077.96 m,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
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
大奇景。作为我国仅有的4个混合遗产之一,峨眉山
的自然景观同样让人称道,有“秀甲天下”的美誉。
如今,峨眉山的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
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
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
通过对比发现,青城山与峨眉山的旅游资源具有
互补性,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作为两者的“名片”,
可以吸引具有不同需求的游客群体;同时,两者的自
然景观不分伯仲,峨眉山景观多变,景点众多,青城
山景色虽稍显单一,但韵味十足,两者都能让游客置
身山水,体验自然之美,这是两者的共性。
3.2. 遗产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
3.2.1. 气候因素
青城山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
OPEN ACCESS
2
青城山与峨眉山遗产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
夏无酷暑。夏季是青城山的最佳旅游季节。虽然山中
多有降雨,但烟雨朦胧间的青城山却是独具魅力,颇
有道家仙境的神秘感。
峨眉山同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因峨眉山海
拔较高,坡度较大,气候带的垂直分布明显。峨眉山
一年四季都适合观光旅游:春秋季节,气候适中,适
合观景;夏季凉爽,植物茂盛,是避暑胜地;冬季,
山顶晴朗,是观看云海、日出、日落、佛光的好时机,
同时,山中还可泡温泉和进行滑雪项目等。
由于峨眉山拥有更加壮阔的自然景观和多变的
景点,因此一年四季皆可游玩,而青城山则稍逊一筹。
3.2.2. 旅游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
青城山交通便利,以青城山镇为中心,已形成铁
路、公路发达的交通网络。2010 年成灌快铁投入使用,
从成都到青城山仅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票价
合理,车次频繁,为游客们前往青城山提供了极为方
便快捷的方式。
峨眉山的交通设施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主要站点
有峨眉火车站、峨眉山客运中心和峨眉山旅游客运中
心,交通较为便利。此外,即将通车的成绵乐高铁将
大大提高峨眉山景区旅游出行的便捷性。
青城山与峨眉山都地处山区,星级宾馆及正规饭
店的数量有限,吃住的形式大多是居民经营的山庄以
及农家乐。这样的吃住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当地社
区居民的参与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管
理措施,在安全问题和污水的处理问题上存在较大隐
患。
青城山与峨眉山景区的服务人员都有服务意识
较差、服务态度欠佳的问题。欺瞒与违规行为时有发
生。而其根源在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尚未跟
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对景区服务人员的宣传教育还不
到位。
4. 青城山与峨眉山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比
4.1. 研究方法
常用的趋势预测模型主要有时间序列模型[6]、灰
色预测模型[7]、人工神经网络模型[8]和多元回归模型[9]
等。这些预测模型可以反映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但预测结果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如2008 年的汶川
大地震。基于此,本文选用了ARIMA (Auto Regressive
Integrat ed Movin g Average)模型。ARIMA 模型先根据
序列识别一个试用模型,再加以诊断,做出必要调整,
反复进行识别、估计、诊断,直到适合的模型,因此
它适用于各类的序列,是迄今最通用的时间序列预测
法[10]。
自回归综合移动模型(即ARIMA)是ARMA (Auto
Regression Moving Average)模型的扩展[11]。它根据对
时间序列特征的预先研究,可以指定3个参数用来分
析时间序列,即描述自回归阶数(p)、查分次数(d)和移
动平均阶数(q),通常模型被写作ARIMA (p, d, q)。可
表示为
()( )
0
1d
pt qt
BZ B
ϕθθ α
−=+
式中,Zt为原序列;αt为白噪声序列,是一列相互之
间无关,其均值为 0,方差为 σ2的随机变量序列;B
为后移算子即 BZt = Zt-1;
ϕ
p为自回归算子,
()
()
1
1
P
pp
B BB
ϕ ϕϕ
=− −−

,P为模型的自回归除数;
θ
q为移动平均算子,
( )
( )
1
1
q
qq
B BB
θ θθ
=− −−
,q
为模型的移动平均阶数;
0
θ
为参数,
( )
0 12
1p
θ µϕϕϕ
=−− −−
,
µ
为平均数[12]。
ARIMA 模型通过对噪声概率分布的研究,知道
预测在各种概率下可能出现的偏差大小,克服了随机
干扰问题,具有明显优点[13]。在本例中,2008 年的汶
川地震便是随机干扰事件,ARIMA 模型可以很好的
克服其对预测的影响。
4.2. 趋势对比
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可以通过旅游接待人数及旅
游接待收入情况体现。
利用四川旅游政务网上提供的 2001年到2012年
以来的青城山与峨眉山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接待收
入数据,运用 ARIMA (1 , 1, 1)模型对两者的旅游发展
趋势进行预测。
本文中,模型的运用是通过 SPSS 软件实现的,
得到的结果如图2、图 3所示。
由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青城山目前的旅
游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峨眉山,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接
待收入都与峨眉山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可以预见的未
来,两者之间的旅游接待人数差异会逐步缩小,2016
年前后,青城山旅游接待人数还将超过峨眉山,而旅
游接待收入方面,青城山则依然落后。由此可见,青
OPEN ACCESS 3
青城山与峨眉山遗产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
Figure 2. The previous tourist numbers and trend prediction of
Mount Qingcheng and Mount Emei
图2. 青城山与峨眉山历年旅游接待人数及趋势预测
Figure 3. The previous tourism revenues and trend prediction of
Mount Qingcheng and Mount Emei
图3. 青城山与峨眉山历年旅游接待收入及趋势预测
城山的旅游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接待人数仍
有较大上升空间,旅游接待收入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峨眉山旅游接待人数将缓慢增长,旅游接待收入稳步
上升。
5. 差异分析及对策
从遗产旅游发展的条件来看,青城山与峨眉山平
分秋色,但两者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却有较大差异。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
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但就目前来看,青城山的道教
文化资源的开发仍停留于观光层面,而且“幽静”的
自然风光也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旅游产品的单
一是造成青城山旅游接待收入较低的原因之一。尽管
“问道青城山”口号的提出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
一个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如何“问道”的问题
确没有解决。青城山展示在游人面前的只是道教景观,
而道教神秘的文化则很难在游客的旅行过程中得到
展示。因此,青城山应深度挖掘和展示道教文化,如
举办文化节等文化活动,让游客们能在观景的过程中,
融入到道教文化中,使心灵得到道教文化的洗礼,这
样的旅游方式才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与此同时,青
城山还可以大力发展娱乐、休闲、探险类旅游,充分
利用青城山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提高游客的
参与度,打破单一旅游产品格局。
如今,“品牌效应”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如峨眉山的灵猴就成为了峨眉山的
“品牌”景点。而青城山的“品牌”景点则还在空缺
中,游客只是毫无重心的将景区大致游览一遍,而这
样的旅游方式则很难引起游客们的兴趣,也很难建立
起记忆点。因此,青城山应打造自己的“品牌”,加
深青城山在游客心中的印象。
利用“Google 趋势”网站(可查看关键词在 Google
的搜索次数及变化趋势),将“青城山”与“峨眉山”
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看到峨眉山的检索量要远
高于青城山(图4),即峨眉山相比青城山有着更高的知
名度。由于两者同属山岳型旅游地,产生了近邻的“负
效应”[14],根据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规律,游客们往
往会选择知名度更高的峨眉山游览[15],这也是峨眉山
遗产旅游发展水平高于青城山的主要原因。再由图2
可知,青城山比峨眉山拥有更多的潜在游客群体,只
要青城山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必将会有
广阔的发展前景。
峨眉山在遗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特
有问题。如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以统一的整体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的,然而,两者之间的交通却并不
便利,缺乏直接的旅游专线。乐山大佛景区的游客若
要前往峨眉山,只能去乐山市里的车站买票乘车,这
样会耽误游客的时间,影响游玩的心情。虽然乐山大
佛景区有一些私家车直达峨眉山,但这样的私家车缺
乏政府监管,存在乱收费的现象,而且游客的人身安
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景区管理局应当尽早的规划
出一条合理的旅游专线,实现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
地的真正“统一”。此外,峨眉山景区只有一条上山
公路,即报国寺经零公里到雷洞坪停车场。高山区的
游览路线也只有一条往返,即九岭岗–洗象池–雷洞
坪–接引殿–太子坪–金顶–万佛顶。这样的路线设
计在高峰期拥堵明显,制约了景区游客接待能力。因此,
OPEN ACCESS
4
青城山与峨眉山遗产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
Figure 4. The comparison of google trends between Mount Qing-
cheng and Mount Emei
图4. 青城山与峨眉山 Google 检索量指数对比
需将此上山公路改扩建成双向对开上山公路。同时,
需将后山上山路线进行改扩建,待其完工后,将与现
有景区道路形成环线,车辆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彻底
打开景区接待瓶颈,改善峨眉山旅游接待人数增长乏
力的状况,实现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再次提速。
6. 结语
青城山与峨眉山作为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世界
遗产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两者存在的共
性问题包括旅游产品单一(青城山尤为突出),观光旅
游产品占主要地位,对特色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
境、商务休闲度假等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
游从业人员素质较差等。因此,两者应深度开发旅游
产品,既要顺应市场需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参与
性和娱乐性,也要遵循当地的文化特点,丰富产品的
文化内涵,如峨眉山景区规划中的旅游文化中心建设
项目,将有望打开景区的长期增长瓶颈;通过培训提
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着
重培养其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要加强
与各高校旅游专业的联合,共同探讨、研究培养基础
扎实、适应性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专科生、本科生和
研究生等各层次的新型人才,为旅游业长期发展提供
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16]。只有不断深化旅游产品和提
高景区“软环境”,才能有效提升遗产旅游发展水平。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中国的
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
09YJA63015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陶伟 (2000)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旅游
学刊
, 15, 35-41.
[2] 吴人韦, 杨继梅 (2005) 我国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误区及对
策研究——关于“世遗门票上涨”的思考.
旅游科学
, 19, 19-
23.
[3] 孙克勤 (2009) 发展世界遗产旅游——以澳门历史中心为例.
资源与产业
, 11 , 85-89.
[4] 宋振春, 朱冠梅 (2007)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以曲阜为例.
旅游学刊
, 22, 54-60.
[5] 毛丽娅 (2010)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与深度开发——
以青城山道教文化灾后重建为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
社会科学版
), 31, 161-166.
[6] Burger, C., Dohnal, M., Kathrada, M., et al. (2001) A practition-
ers guide to time series methods for t ourism demand forecas t in:
A case study of Durban, Sou th Africa. Tourism Management, 22,
403-409.
[7] 卫海燕 (2000) 上海市四个主要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灰色预
测模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8, 106-109.
[8] Palmer, A., Montaño, J.J. and Sesé, A. (2006) Design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forecasting tourism time series.
Tourism Management, 27, 781-790.
[9] 张红贤, 马 耀峰 (2005)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多元回归预测.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1, 105-106.
[10] 徐国祥 (1998) 统计预测和决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
海.
[11] 黄宏, 邓婕, 常彦祥, 等 (2008) SPSS在旅游人数的预测应用.
山地学报
, 26, 77-80.
[12] 张杰, 刘小明, 贺玉龙, 等 (2007) ARIMA 模型在交通事故
预测中的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33, 1295-1299.
[13] 胡军华, 张庆波, 鲍雷鸣 (2006) SPSS统计软件在水文预报
中的应用.
西北水电
, 2, 3-5.
[14] 保继刚 (1996) 旅游地开发研究: 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
社, 北京.
[15] 唐兵, 牟红, 惠红 (2010) 青城山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与调
控.
资源与产业
, 12, 153-158.
[16] 刘长运, 徐敏, 薛宝琪 (2009) 基于 SWOT 分析的南阳旅游
可持续发展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8, 77-80.
OPEN ACCESS 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