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4, 3, 7-11
http://dx.doi.org/10.12677/ojtt.2014.31002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ojtt.html)
Adaptability Analysis on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tandards
Haozhi Zhang1, Ligai Yang1, Hengchang Tian2
1China Urban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re,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Beijing
2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Email: haozhizhang7@126.com, ylg503@163.com, 12120842@bitu.edu.cn
Received: Dec. 12th, 2013; revised: Dec. 29th, 2013; accepted: Jan. 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Haozhi Zh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 ce of the Cr 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 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 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ozhi Zhang et al. All C 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industry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and features
of public transport industr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he Stan-
dard) in October, 2007. It also discussed the key contents of the Standard, such as i ts applicability with the curr ent reg-
ulations and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industry, and the low-carbon transpor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includ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tandard; Applicability; Urban Public Transport;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之适应性分析
张好智 1,杨丽改 1,田恒昌 2
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北京
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Email: haozhizhang7@126.com, ylg503@163.com, 12120842@bitu.edu.cn
收稿日期:2013 年12 月12 日;修回日期:2013 年12 月29 日;录用日期:2014 年1月7日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自 2007 年10 月实施以来,我国城市客运行业,特别是公
共交通行业的发展形势和特点,然后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依次分析了其与现行法规政
策的适应性、与行业发展现状的适用性、与低碳交通(节能减排)的适应性等。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标准;适应性;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客运
1.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于
2007 年6月经原建设部批准发布,2007 年10 月正式
实施,它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
是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在选择公交方式、建设前期策划、
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的依据[1]。
2008 年,国家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将指导
城市客运(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职责划入新组建的交
通运输部。近年来,城市客运行业发展迅速,呈现出
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一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
得新突破。截至 2010 年底,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已经全部将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管理职能划归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其中 10 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已经明确将所辖全部城市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管理
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门管理。城市客运管理体制的逐
步理顺为规范城市客运行业管理,提高城市客运服务
OPEN ACCESS 7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之适应性分析
水平,推进城乡道路客运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向多
元化方向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
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到“十二五”末全国轨道
运营里程将超过 3000 公里。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
展的理念逐步确立[2]。三是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
拥堵治理受到重视。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在缓
解交通拥堵中不断创新思路,注重通过综合手段治理
拥堵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四是交通行业节能减
排受到重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推广应
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和方式,合理
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和燃油标准,已经成为交通行业
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具有绿色、无污染特点的公
共自行车在国内部分城市出现发展热潮,并受到各级
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3]。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自 2007 年实施以来
已经历经 6年时间,这 6年期间我国城市客运行业也
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对《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
适应性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2.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主要内容
目前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类别很多,虽然共同的
目标都是安全运送乘客,但建设规模、运输能力、工
程造价都各有不同,其技术支撑条件和技术水平也各
有特色,采用何种公交方式与客流大小、经济条件、
技术水平、道路状况有密切关联。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按系统形式、载客工
具类型、客运能力,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分类,采用
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
准》将城市公共交通分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城市轨
道交通、城市水上公共交通和城市其他公共交通四大
类(见表 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地区各级道路上
行驶的公共客运交通方式,包括常规公共汽车、快速
公共汽车系统、无轨电车和出租汽车四个中类。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
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
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
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包括
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
Ta ble 1. Sort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CJJ/T 114-2007)
表1.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CJJ/T 11 4-2007)
大类 中类 小类
城市道路
公共交通
常规公共汽车
小型公共汽车
中型公共汽车
大型公共汽车
特大型(铰接)公共汽车
双层公共汽车
快速公共汽车系统
大型公共汽车
特大型(铰接)公共汽车
超大型(双铰接)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
中型无轨电车
大型无轨电车
特大型(铰接)无轨电车
出租汽车
小型出租汽车
中型出租汽车
大型出租汽车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系统
A型车辆
B型车辆
LB车辆
轻轨系统 C型车辆
LC车辆
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
悬挂式单轨车辆
有轨电车
单厢或铰接式有轨电车
导轨式胶轮电车
磁浮系统
中低速磁浮车辆
高速磁浮车辆
自动导向轨道系统 胶轮特制车辆
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地铁车辆或专用车辆
城市水上公共
交通
城市客渡
常规渡轮
快速渡轮
旅游观光轮
城市车渡 -
城市其他公共
交通
客运索道
往复式索道
循环式索道
客运缆车 -
客运电梯 -
OPEN ACCESS
8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之适应性分析
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七个中类。
城市水上公共交通主要指连接被水域阻断的两
岸接驳交通,与两岸平行航行且有固定站点码头的客
运交通,以及水上旅游观光交通三种方式;包括城市
客渡、城市车渡两个中类,其中城市客渡系统是城市
水上公共客运交通的主体。
城市其他公共交通的设置,主要是考虑还有一些
特殊类型客运交通工具的存在,并为今后交通发展留
有余地而设。包括客运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扶梯、
客运电梯等中类。
在《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 4-2007)中,
每个中类又细分了若干小类,并给出了每个小类在车
辆长度、额定载客量、平均运行速度以及适用道路等
级等主要指标特征。
3.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适应性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 -2007)发布
实施 6年来,对于城市客运的健康发展、建设项目的
评选和运营管理等起到了统一认识的作用。城市人民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进行城市客运规划、设计和建
设时,可以依据该标准规定的各种公共交通类型适用
范围合理地选择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类型,
这对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节省建设投资和保护城市
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
客运,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汽车租赁、
公共自行车等新兴客运方式日益壮大;同时国家相关
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职能设置为了顺应改善民生和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
有必要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
2007)与现行政策法规、城市客运发展现状以及国家生
态文明发展等方面的适应性,为修订完善该标准奠定
基础。
3.1. 与现行政策法规的适应性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将出租汽车归为城市
道路公共交通类别,但近年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不把
出租汽车归入公共交通领域,而是归入城市客运领域。
如,2010 年10 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城市公共交
通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六十六条“城市公共交通,
是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电)
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按照
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
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包含出租汽
车[4]。2012 年12 月,《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
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也不将出租汽车
归入城市公共交通范畴[5]。《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将出租汽车视为综合运输的组成部分,在第二章第三
节“加强城市客运管理”中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加强
出租汽车市场管理[6]。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关于出租汽车
相关内容的规定与现行政策法规不适应。
3.2. 与行业发展现状的适应性
近年来,汽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等新兴的城市客
运方式发展迅速,对于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客运
服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租赁作为我国新兴的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满
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需求和保障重大社
会活动的重要交通方式。近年来,我国汽车租赁业快
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至2011 年底,全国租
赁汽车已超过 20 万辆。北京、重庆、山西、昆明等
地先后制定发布了汽车租赁(业)管理办法等法规,以
促进汽车租赁业的健康发展[7,8]。2013 年,国家质量
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
国家标准 GB/T 29911-2013《汽车租赁服务规范》,该
标准的发布和实施,适应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以及市
场经济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将会进一步促进和指导了
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9]。
自行车是中短距离出行的理想交通方式,在公共
交通出行中承担着两端接驳的功能,同时具有绿色、
无污染、低成本的优点。在缓解交通拥堵、发展低碳
交通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城市将公共租赁自行车纳
入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自 2008 年起,我国已先后有
30 多个城市开展了便民自行车项目,包括由政府财政
出资建设的杭州、太原、无锡、台州、池州、海口、
广州、烟台、石家庄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车,以及由
企业参与投资的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如武汉、上海、
成都、济南、青岛、南昌、深圳等。目前,杭州市、
武汉市、上海市等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在倡导低碳环
保出行,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
OPEN ACCESS 9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之适应性分析
得了成效、而且在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等方面取得良
好的社会效益[3,10](图1)。
现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没有覆盖汽车
租赁、公共自行车等新兴的城市客运方式,难以满足
城市客运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原来
用于客运经营的索道、缆车、扶梯和电梯等运输方式
逐步退出了城市客运 市场 ,而 转为 城市观光旅游[ 11 ]。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已经与当前城市客运
的现状不符。
3.3. 与低碳交通(节能减排)的适应性
随着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混合动力、
纯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辆在城市公共
交通和出租汽车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截至 2011 年
年底,全国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公交车辆占公交运
营车辆总数的 58.0%,同比上升 10.2%,见图 2。
截至 2011 年年底,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中
新能源车辆总数为7831 辆,同比增长176.5%。新能
源车辆出租车 448 辆,约是 2010 年的 8倍。全国新
能源公交车辆的快速增长,将对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
作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和清洁燃料公共汽车的性能、
Figure 1. Public bike rental site
图1. 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
Figure 2. Proportion of various emission levels buses
图2. 不同排放级别公交车辆比例
造价、道路运行条件等与常规公共汽车有不同的特点。
现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没有包含新能源和
清洁燃料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需要修订。
4. 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城市客运的快速发展及其多样化的需
求,城市客运在客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
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关的标准提供依据和给予引导。
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完备的城市客运分类标准,而现
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只涉
及了城市公共交通,没有涵盖整个城市客运系统,并
且在行业发展现状和现行的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存在
不符或缺漏,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客运发展的需要。因
此,建议一是制定《城市客运分类标准》替代现行的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在新制
定的《城市客运分类标准》中提出一套具有通用性、
普适性的城市客运分类标准,包括分类依据,每类客
运方式的定位、功能、性能、适用范围等。二是修订
现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
将内容上的缺漏和不符部分进行完善和修订,以适应
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新标准的制定或者原标准的修
订都将为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领导的研究、决
策提供具有普适性、通用性的参考和依据。对于城市
客运不仅在客运方式构成、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等方
面的规划上提供依据而且还将为城市客运营运、服务
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持和依据,为城市客运技术的发展
方向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34802)资助。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何宗华 (2008)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解读.
都市快轨交
通
, 2, 102-1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2) 201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
[3] 高近 (2013) 环保交通的最佳选择——城市公共自行车.
交
通与运输
, 1, 18-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 (2012)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
求意见稿).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2) 关于城市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
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 号).
OPEN ACCESS
10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之适应性分析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1)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
规划(交规划发[2011]191 号).
[7] 陈亮, 樊李方 (2004) 中国汽车租赁业现状与发展实证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 4, 139-142.
[8]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 (2012) 汽车租赁概论. 人民交通出
版社, 北京.
[9]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 (2013) 汽车租赁服务规范
(GB/T 29911-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10] 周东 (2012) 我国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自行车
,
10, 52-55.
[11] 王文奇 (2003) 客运索道及其安全.
安全
, 4, 39-40.
OPEN ACCESS 11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