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6565 , 4 pages
10.12677/AE.2023.135488

多模态视角下多元能力培养

——评《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

杨蜜莉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摘要

《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一书注重多元能力的培养,提出中国本土化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结构模式。同时该书基于多样的理论,如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社会符号学理论等来探讨在全球化以及人类交际多模态化背景下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模式,拓展了多模态研究。

关键词

《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多模态,多元能力,外语教学

Multi-Capability Cultivation from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A Review of Multimodality and Multiliteraci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ili Y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Apr. 29th, 2023; accepted: May 24th, 2023; published: May 31st, 2023

ABSTRACT

Multimodality and Multiliteraci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ulticompetence and proposes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multimodal competence for Chines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meanwhile, based on various theories, such a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social semiotics theory, this book not on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modality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modality in human communication, but also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model, which expands the study of multimodality.

Keywords:Multimodality and Multiliteraci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ultimodality, Multicompeten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模态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符号资源,用于创造意义 [1] 。任何模态(如图像、手势、音乐)均为一个完整的表意系统,它与语言一样,有形式层,词汇语法层,语篇语义层 [2] 。教学中多模态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从文化语境来看,受制于意识形态,体裁系统,针对特定场景语境,选择需要表达的含义,包括概念的含义、人际和语篇意义等,再依据所选之意,挑选适当之模态加以表达,继而发展多元能力(multiple competence或multicompetence) [3]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以及人类交际的多模态化,英语教材由单一语言模态逐步转向多模态。多模态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学习认知、学习体验以及培养学习策略 [4] 。因此,开展多模态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2021)一书通过对多元能力结构的构建和相关理论模式的阐释,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拓展了多模态研究,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多元能力。

2. 本书评介

2.1. 本书概述

《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德禄教授、井冈山大学刘睿副教授和西安外国语大学雷茜教授合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21年10月出版发行。该著作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语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资助,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系列丛书中的一部优秀著作。该教材编著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全球化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该著作重点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体裁结构理论、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社会符号学理论、以及语义波理论,以及如何基于这些理论建构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以便促进大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对外语专业本科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共二十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且探讨了我国外语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和第四章点探讨了外语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多元能力结构,并且进行了实证和实验研究;第五章至第九章重点研究适用于培养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的理论模式;第十章至第十六章探讨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模式;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为教学案例分析,根据一些具体的提案写作、课堂口头报告和多元能力评估设计案例,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2.2. 本书述评

该书结构完整,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基本思路,脉络清晰。纵览全书,主要有以下四个亮点:注重多元能力的培养,提出中国本土化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结构模式;将多元能力研究置于多模态视野之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多样化的理论展开探讨;完备的培养模式,为外语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2.2.1. 本土化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结构模式

鉴于大多数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某种具体的能力,《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指出从宏观层面上探索外语专业本科生需具备的多元能力结构尤为重要。该书在对国内外有关能力与多元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多方面、多层面的探讨,并结合经济全球化、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等多种因素,结合我国现在和未来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特点,以及外语专业本科生在教育和就业中所面临的挑战,对中国外语专业本科生的多元能力进行重构,将其分为高层能力和中层能力。其中,高层能力包括知识处理能力、外语交际能力、文化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媒体模态合能力、跨专业能力、批评反思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对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2. 多模态视域下的多元能力研究

本书还结合张德禄,刘睿 [5] 等人提出的能力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观点以及彭庆洁 [6] ,李桔元,杨贺等人提出的多模态有利于外语人才的培养的看法,将多元能力培养置于多模态视野之中来论述二者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表明学生的“多元能力”可以在“多模态”的背景下得到发展 [7] [8] [9] [10] 。张德禄,刘睿也提出通过多模态、多感知通道可以使教学和学习产生更好的效果,选择和优化模态的组合和运行方式也可以使之产生良好的效果。然而,很少有研究者系统地探讨大学生在数字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应具备的“多元能力”,而该书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将多元能力培养置于多模态视野之中绝不只是在研究视角上的单纯转换,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外语教育与多模态等相关理论关系,对高校多元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层次转变,尝试运用语言学等超学科观点和视角来审视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一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模式和选择程序。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大突破。

2.2.3. 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研究的基础,任何研究都始于理论的构建。面对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过程会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教育者可能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一书基于超学科视角通过系统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体裁结构理论、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社会符号学理论、语义波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它们对外语教学的深远影响。如在本书的第六章,作者探讨外语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再符号化现象,包括再符号化的理论基础、再设计概念,同时本章论述了再符号化的两个主要形式——转换和联通,此外还建构了一个再符号化的分析框架,接着探讨了再符号化在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并且用教学实例进行说明。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些成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2.2.4. 完备的培养模式

该书构建了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模式。在多元能力培养要求下,鉴于不同能力要求不同的培养重点、培养理念、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该书厘清所需要培养的多元能力的类型及其关系,综合它们的共性特征和相关特性,进而构建综合性、整体性的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模式。这与以往围绕听、说、读、写、译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形成了对比。例如,为了改变一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论辩评议的基本教育思路,该书指出,高校应了解评价和论辩与思辨能力之间的关系,把体裁结构潜势理论、新伦敦小组的多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和评价及论辩相结合,构建一个有利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外语课堂教学框架。

最后,笔者认为该书中存在一些不足。其一,该书由于涉及范围广,因素多,相关理论模式及其之间关系复杂,因此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不同能力的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分析不足,对其他可能与该书研究相关的理论,措施和基本模式,比如对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假说等二语习得理论缺乏进一步探索等;其二,在谈及多元能力构建时,对于每一种能力都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哪一种具体技能来体现,以及能力之间的、先后、重叠、依赖等关系,本书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

总体而言,该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排版合理,语言精练,理论结构扎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性强,不仅为外语专业本科生提供了在新时期应该具备的多元能力结构,而且还探及了多元能力的培养模式,对高校外语教师、外语教学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 结语

以上是笔者研读《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一书后所作的分析与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益发达,全球交流愈加密切的时代,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给我们提出的挑战,外语教育应向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育应给予多元能力培养更多的关注,通过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合法化语码理论和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不断健全与完善现代英语教育的内容体系,促进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多元能力的协同发展。但是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多元能力培养模式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一个可以根据具体目标灵活选择的模式,可以通过它产生无数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其次,近几年来,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和超文化交际能力变得更加突出。新的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模式的完成预示着更新现有模式需求的来临,也就是说,外语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多元能力结构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启示我们将来的研究任务不仅是完善和改进已有的模式,而且还要根据新的形势的需要,以及新理论和学科发展,提出新的模式从而使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研究与学生总体素质和特色研究结合为一体,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元能力外语人才。总之,对外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能力培养模式需要不断优化。

文章引用

杨蜜莉. 多模态视角下多元能力培养——评《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多元能力培养》
Multi-Capability Cultivation from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A Review of Multimodality and Multiliteraci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教育进展, 2023, 13(05): 3100-310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88

参考文献

  1. 1. Kress, G.R. (2010) Multimodality: Exploring Contemporary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Routledge, Abingdon.

  2. 2. 王俊星. 中学英语多模态情境下文化意识的培养[J]. 基础外语教育, 2020, 22(3): 77-81+110-111.

  3. 3.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 30(4): 15-20.

  4. 4. 李桔元, 杨贺. 中学英语教材中多模态的促学功能及教学对策[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14(4): 1-6.

  5. 5. 张德禄, 刘睿. 外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研究——以学生口头报告设计为例[J]. 中国外语, 2014, 11(3): 45-52.

  6. 6. 彭庆洁. 多模态输入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 湖南理工学院, 2019.

  7. 7.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es: Executive Summary. DeSeCo Project.

  8. 8. Jewitt, C. (2005) Classrooms and the Design of Pedagogic Discourse: A Multimodal Approach. Culture & Psychology, 11, 309-320. https://doi.org/10.1177/1354067X05055519

  9. 9. Kress, G.R. and Leeuwen, T.V. (2010)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2nd Edition, Bloomsbury Academic, London.

  10. 10. 黄冬群.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福建形象建构研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4(3): 64-71+8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