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 ce 土壤科学, 2014, 2, 1-4
http://dx.doi.org/10.12677/hjss.2014.2100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hjss.html)
OPEN ACCESS
1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Popular Sc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Popular Science Beauty
Kai Luo
Xuwen Agriculture Bureau, Xuwen, Guangdong
Email: luokai8818@163.com, luokailk@126.com
Received: D ec. 2nd, 2013; revised : Dec. 13th, 2013; accepted: D ec. 17th, 2013
Copyrigh t © 2 014 Ka i Lu o.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
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 erved f or Han s and the owner of th e intellec tual p roperty Ka i Lu o.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 d ia n.
Abstract: Rural popular science refers to science activities which take the country as the carrier, with agri-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cess, behavior, tools in orde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knowledge. Rural popular
science beauty has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heritance and concentricity.
Keywords: Rural Popular Sc ie nce; Connotation; Rural Popular Science Beauty; Characteristic
田园科普的内涵及其美的特征
罗 凯
徐闻县农业局,广东徐闻
Email: luokai8818@163.com, luokailk@126.com
收稿日期:2013 年12月2日;修回日期:2013 年12 月13日;录用日期:2013年12 月17日
摘 要:田园科普指的是以田园为载体,用农业生产及其过程、行为、工具来普及农业知识的科普活
动方式。田园科普美具有普及性、科技性、传承性和集中性等特征。
关键词:田园科普;内涵;田园科普美;特征
1. 引言
农业美学悄然兴起 21 世纪初[1-7]。随着农业美学
的研究、创立,势必催生出农业设计。农业设计包括
农产品设计、作物植株设计和田园设计。田园科普设
计是三个典型田园设计之一[8-9]。笔者已对其进行了初
步的研究[10]。在此,拟对其内涵及其美的特征进行专
门的研究。
2. 田园科普的内涵
笔者认为,田园科普,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就是
以田园为载体,用农业生产来普及农业知识的科普活
动方式;从广义上来说,指的则是以田园为载体,用
农业生产及其过程、行为、工具来普及农业知识的科
普活动方式。这里所研究的田园科普,指的是广义的
田园科普[10]。具体地,可从如下几方面来理解。
2.1. 田园科普以农业知识普及为内容
田园科普所普及的农业知识既有高新技术,也有
传统技术,如基因育种技术是高新技术,常规育种技
术是传统技术;既有作物知识,也有技术知识,如菠
萝品种是作物知识,菠萝栽培是技术知识;既有生产
内容,也有文化内容,如建设“吨糖田”是生产内容,
田园科普的内涵及其美的特征
OPEN ACCESS
2
讲解刀耕火种是文化内容;如此等等。一句话,包含
农业各个方面、各种层次的知识;或者可以说,既有
推广的,也有教育的,还有认知的。
2.2. 田园科普以田园为载体
田园科普,顾名思义,就是用田园来普及,用田
园作载体。不过,这里的田园并不是狭义的,而是广
义的,指的是所有的农业用地,包括所有已经用来生
产、准备用来生产、可以用来生产、提供能够满足人
们营养需求、品尝需求和原料需求的产品的土地[11],
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品水域和宜
农荒地[12]。
2.3. 田园科普以农业生产及其过程、行为、工具
为途径
即田园科普以农业生产及其过程、行为、工具作
为普及农业知识的技术路线,不是纯粹的农业动植物,
也不是纯粹的农业技术,更不是影片上的农业生产,
而是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是在进行着农业生产的农
业动植物,是进行着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或者可以
说,田园在生产着,也在普及着,更在生产中普及着。
当然,这里的生产是广义的,不仅指农业动植物的生
长发育、开花挂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作用,
而还包括生产的过程、行为和工具等。水稻种在田上,
生长发育着,分蘖拨节着,抽穗扬花着,让人们认识,
认识它的生长发育,认识它的形态特征,是田园科普;
水稻离开了田园,制成了标本,置放于展柜,让人们
认识,认识它的形态特征,是科普,但不是田园科普。
因为前者是农业生产,是在进行着农业生产,后者则
不是。
2.4. 田园科普以旅游、观光、休闲为方法
科普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通常采用办班培训、
会议、资料、杂志、图书和影视等方法来进行,即使
是传统的农业科普也大多如此,当然,也有采用田园
试验、示范、表证的方法。然而,田园科普却不同,
尽管也以田园为载体,但是,普及的方法却不是试验、
示范、表证,而是旅游、观光、休闲;或者可以说,
在旅游、观光、休闲中实现普及农业知识的目的。北
京昌平苹果主题公园就是一个以苹果为主题,集栽培
示范、良种繁育、果农培训、科普宣传、市民观光等
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特别是品种展示区、
设施栽培区、展览展示区其实主要功能就是科普,就
是田园科普,或者可以说,通过旅游、观光、休闲来
普及苹果及其文化知识[13]。
3. 田园科普美的特征
就像美的表现形式一样,田园科普美在具有田园
景观美的特征的同时,还具有如下 4种特征:
3.1. 普及性
普及性,指的是田园科普美以农业知识普及作为
其存在和表现的特征。
普及性是田园科普美不容置疑的固有特性。当然,
田园科普普及的是农业知识,包括作物种类、作物栽
培、栽培技术、生产工具、农业发展和农业文化等各
个方面,如甘蔗新品种新台糖 10 号和农业标准化栽
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也当然,田园科普所依托的
田园是大田,面积往往较大。
田园科普美的普及性在其他田园中是不具有的。
在传统的田园中,准确地说,在田园试验的田园中,
虽然也搞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试验、
表证、示范、推广,即也搞农业知识普及,但是,其
所依托的田园面积往往较小,一般仅一、二亩,少的
仅几分地,同时,其普及的对象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
和广大农民,而田园科普普及的对象虽然往往也包含
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但是,主要却是广大城市居民,
特别是青少年。一句话,田园科普的普及和传统田园
的普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在传统田园中是这样,在其他类型田园景观中也
是这样。无疑,在一般的田园景观中,或在田园景观
另外三种特殊形式——田园体验、田园养生和田园生
活——中[14-16],也可以学到农业知识,认识作物的形
态特征,了解作物的生长发育,学习作物的栽培技术,
等等。然而,这些田园毕竟不是以农业知识普及为目
的;或者可以说,田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可
以引发人们审美情趣、愉悦人们审美心理、满足人们
审美需求的田园景观,田园体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
人们提供进行农业劳动、获取农业劳动知识、体验农
业劳动生活的对象、场所和环境,田园养生设计的主
田园科普的内涵及其美的特征
OPEN ACCESS
3
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
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对象、
场所和环境,田园生活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田园设计
成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和场所[14-16]。具体地,在这些
田园可以看到新台糖 1号,看到其形态特征,看到其
形成的景观,但不一定能看到新台糖 1号与新台糖 10
号的区别,也不一定能看到新台糖 1号、10 号、16
号、22 号、25 号等系列品种。这就是田园科普与其
他田园不同的具体所在。
在传统田园中是这样,在其他类型田园景观中也
是这样,在其他类型美中更是这样。建筑美、雕像美、
书画美就不同了,因为它们既不以田园为载体,也不
以农业知识普及为目的,尽管有的往往也有普及农业
知识的味道,如将农业知识做成浮雕,写成书法,绘
成图画,但这些毕竟不是田园,更不是田园科普。至
于园林美和盆景美,其所依赖的载体虽是土壤,但不
是田园,其所营造的景观虽是植物,但不是作物,更
不说普及农业知识了。
3.2. 科技性
科技性,指的则是田园科普美的存在和表现依靠
科技来支撑的特征。
田园科普有一个重要的普及内容,就是普及优良
新品种、先进实用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如甘蔗新
台糖系列品种、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水稻收割机等,
让人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的技术
原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或者可以说,通过它们,
通过它们的形态特征、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来存在和
表现田园科普,存在和表现田园科普美。显然,若离
开科技,也就意味着离开它们;若离开它们,也就无
所谓优良新品种、先进实用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的
普及了,无所谓田园科普美的存在和表现了。
无疑,在其他田园景观一样存在着科技,存在着
优良新品种的种植、先进实用新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农
业装备的使用,存在着甘蔗新台糖系列品种的种植、
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水稻收割机的使用,但
是,却由于不是田园科普,不是以这些农业科技知识
的普及为目的,而往往不集中,不普遍,不强烈,即
往往存在着其他作物品种、其他栽培技术和其他农业
工具,存在其他以形成田园景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品
种、栽培技术和农业工具。
也无疑,在建筑美所依附的建筑、雕像美所依附
的雕像、书画美所依附的书画、园林美所依附的园林
和盆景美所依附的盆景中同样存在着科技,依赖着科
技,如建筑的力学原理、雕像的雕刻技术、书画的画
纸制作、园林的树木栽培、盆景的植物养护等,然而,
它们更强调的是艺术,更依赖的也是艺术,是艺术的
运用,是艺术的体现,是建筑的音乐凝固,是雕像的
立体形象,是书画的线条组合,是园林的景观设计,
是盆景的植物造型。
3.3. 传承性
所谓传承性,指的是田园科普通过传承农业文化
来存在和表现美的特征。
田园科普既普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也普及传
统的农业知识;既普及优良新品种、先进实用新技术
和现代农业装备,也普及昔日的品种、技术和工具;
既普及甘蔗新台糖系列品种、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和
水稻收割机,也普及竹蔗、区田法和石锄。一句话,
田园科普还传承农业文化,并籍此来 存在和 表现美 。
就像其他田园景观也存在着科技,依赖着科技一
样,其他田园景观也存在着昔日的品种、技术和工具,
依赖着昔日的品种、技术和工具,但是,主要却是通
过当前的品种、技术和工具存在和表现,来营造田园
的景观、体验的设施、养生的条件和生活的环境[14-16]。
的确,是的。既然甘蔗品种新台糖 10 号可以营造蔗
田风光,那么,有什么必要用甘蔗品种粤糖 63/237 来
营造,况且新台糖 10号产量要比粤糖 63/237高得多。
然而,建筑美、雕像美和书画美却可以通过传承
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存在和表现美。古村落的保护、维
纳斯的复制、古书画的临摹就体现了这一点。
至于园林美和盆景美,其情形就像其他田园景观
一样,原因也一样。
3.4. 集中性
所谓集中性,指的则是田园科普通过多种作物、
技术和工具等农业知识来集中地存在和表现美的特
征。
顾名思义,科普,就是科学普及,就是各种科学
知识的普及;田园科普,就是以田园为载体的科学普
田园科普的内涵及其美的特征
OPEN ACCESS
4
及,就是以田园为载体的各种农业知识的普及。这无
不意味着,在田园科普的田园上往往集中地普及着各
种各样的农业知识,作物的、技术的、工具的,古代
的、现代的、未来的,先进的、一般的、落后的,当
地的、国内的、国外的……这同样无不意味着,田园
科普具有集中性。
其他田园景观不具有传承性,也不具有集中性,
虽是不同的问题,却是相同的原因。
建筑美、雕像美和书画美具有传承性,也具有集
中性;园林美和盆景美不具有传承性,却具有集中性。
北京的世界公园是建筑美的集中性的体现;雕像展和
书画展却是雕像美和书画美的集中性的表现形式;园
林美往往追求着动植物种类、特别是植物种类的多种
多样;各种盆景的展示则往往使盆景呈现出千姿百态。
就此来说,传承性和集中性主要是田园科普与其
他田园景观的区别所在。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冯荭 (1998) 农业美学的跋.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 105-108.
[2] 罗凯 (2000) 建设雷州半岛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中的美学问
题探讨.
热带农业科学
, 5, 50-53.
[3] 陈望衡 (2004) 一种崭新的 农 业理念 ——农业美学.
湖南社
会科学
, 3, 7-9.
[4] 张敏 (2004) 农业景观中 的生 产性与 审美 性的 统一 .
湖南社
会科学
, 3, 10-12.
[5] 陈李波 (2004)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农业景观?——城乡景
观边界模糊及其应对.
湖南社会科学
, 3, 13-16.
[6] 赵红梅 (2004) 建设崭新的乡村生活方式.
湖南社会科学
, 3,
17-20.
[7] 罗凯 (2007) 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
[8] 罗凯 (2010) 关于构建农业美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陈水雄.
2010
年两岸休闲农业
(
海南
)
论坛论文选
. 台海出版社, 北京,
143-146.
[9] 罗凯 (2010) 关于构建农业设计学科的思考.
福建热作科技
,
4, 67-72.
[10] 罗凯 (2 011) 田园科普设计问题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7,
257-261.
[11] 罗凯 (2009) 论农业美学的主要目标.
广东农学 通讯
, 2, 19-
21.
[12] 宗树森 (1987) 土地工作手册. 农村读物出版社, 北京.
[13] 北京乡村旅游网 (2013) 北京昌平苹果主题公园.
http://ly.bjnw.gov.cn/xxny/gggy/200909/t20090929_189971.html
[14] 罗凯 (2012) 田园体验设计问题研究.
农业科学
, 2, 73-76.
[15] 罗凯 (2012) 田园养生设 计问 题研究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
报
, 2, 18-22.
[16] 罗凯 (2012) 田园生活设计问题研究.
福建亚热带作物研究
,
2, 42-49.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