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4, 3, 13-1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se
http://dx.doi.org/10.12677/mse.2014.31B003
13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Tourism City
Xiaomei Duan
Business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Email: 377355457@qq.com
Received October 2013
Abstract
With the deeply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herei-
nafter referred to as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ly
effecting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t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de-
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industry, ecological tourism city has the necessity and specialty for de-
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the Two. Based on the general overview of Integration of the Two of
ecological tourism city, the essay analys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e
Two of ecological tourism city, explores the dynamic diffusion mechanism, and offers system
guarante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logical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ial and tourism at trinity.
Key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City; Integration of the Two; Dynamic Diffusion Mech anism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研究
段晓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桂林
Email: 377355457@qq.com
收稿日期:2013年10 月
摘 要
随着“两化融合”发展的深化,“两化融合”对经济增长、产业结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旅游业和工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研究
14
业双管齐下的发展前提下,生态旅游型城市具有“两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本文在对生态旅
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作一般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研究生态
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动力扩散机制,提出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以求实现生态旅游型城市生态环境
保护、工业与旅游业发展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动力扩散机制
1.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概述
1.1. 生态旅游型城市的界定
目前,对于生态旅游型城市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概念界定,现有的文献仅对“生态旅游”和“旅游城
市”作了明确的定义。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依据全国科
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旅游城市”的界定,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
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
产值超过城市 GDP 的7%的一类城市。综合“生态旅游”、“旅游城市”两个概念,本文界定“生态旅
游型城市”为:以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旅游资源,以旅游产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一类城市。例如桂林、
昆明等。
1.2. “两化融合”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 年10 月党的“十
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
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的简称,具体地说,是指运用
工业发展手段,将信息技术要素融入企业、行业、区域和社会中,以实现生产函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改善和社会关系形态提升的过程,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1]。截止到 2011
年4月,我国一共拥有了 16 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1.3.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两化融合”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产业调整升级的“助推器”,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
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生态旅游型城市也不例外。本研究认为,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必要
性有两个方面。其一,“两化融合”是生态旅游型城市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生
态旅游型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破解生态旅游型城市发展工业之难需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
护型的工业化之路,而“两化融合”即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手段。其二,“两化融合”是建设智慧型生
态旅游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发展迭起之时,将生态旅游型城市建设成为智慧城市需要
推进和深化“两化融合”,进而稳固生态旅游型城市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产业地位。
“两化融合”内涵之一就是工业化,工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发展在生态旅游型
城市往往受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特殊性在于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保
护、工业与旅游业发展的三位一体。
2.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2.1.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发展情况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研究
15
在入选的 16 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中,可以纳为生态旅游型城市的包括:青岛、昆明和桂林,
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型城市的“两化融合”现状进行分析。
青岛市自入选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已建成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石化化工等 7大产
业,培育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6个新兴产业,形成“7 + 6”的产业格局。昆明市国
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于 2013 年4月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组验收,这标志着昆明市的“两化融合”从
初级阶段从“深度融合”迈进。目前,昆明市顺利完成“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任务,完善了两化融
合发展环境、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对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烟草等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信息技术改
造提升了昆明的传统产业,将通过“两化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农业为
主体的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桂林市自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深入推进国家级
“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新增自治区级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 120 家,总数达 285 家,居全区第二位。
旅游、政务、公共管理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信息化应用深度发展。全市移动电话、互联网
用户分别发展到 446 万户和 74 万户。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小企业网上营销工程,着力发展以云
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和“宽带桂林”建设,搭建云计算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共享和视频资源管理三大平台。
由以上三个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型城市的“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大多数生态旅游型
城市的“两化融合”还处于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初级阶段,表现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
务融合”[2],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和特色产业,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业务,“两化融合”
发展水平较高的生态旅游型城市,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进入了“产业衍生”的发展
阶段。但是,大多数生态旅游型城市还未意识到,“两化”深度融合,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
还应与旅游业、其他服务业、农业以及各产业链间的融合,而生态旅游型城市在两化深度融合的需求表
现得尤为迫切。
2.2.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和其他城市一样,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 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和重视问题。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和重视存在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不平
衡问题,某些政府部门认为“两化融合”仅是工信委的事,企业认为“两化融合”仅是政府的事,企业
与政府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整体均有待提高。
2) “两化融合”人才和资金问题。大多数生态旅游型城市存在信息技术人才匮乏问题,这成为“两
化”深度融合的短板;“两化融合”资金短缺,仅靠财政专项拨款难以为继,“两化融合”的资金来源
单一,总量偏小,难以满足“两化融合”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3) “两化融合”的实施落地问题。大多数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实施手段、措施还不够,
对“两化融合”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政策支持的普惠性不足,企业期待的“两化融合”税收优惠政
策不到位。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即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发展方向问
题。目前,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仅局限于工业领域,没有意识到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生
态旅游型城市而言尤为重要,应通过技术扩散效应、产业上下游链接效应,在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同
时,与旅游业、其他服务业融合,从而实现生态旅游城市在“两化融合”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业与旅
游业发展的三位一体。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研究
16
3. 推进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动力机制
与一般城市一样,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动力来自于技术、市场、企业、产业、政府五个
方面[3],本文提出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五力模型,如图 1所示,即信息技术渗透力、市场需
求拉动力、企业价值链重构动力、产业改造升级动力以及政府政策引导力。其中,前四种力量是推进生
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内生动力,政府政策引导力则是外生动力。
3.1. 信息技术渗透力
信息技术的渗透,推进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已
渗透至全社会各个领域,生态旅游型城市也不例外,信息技术成为生态旅游型城市改造传统工业、发展
现代旅游业及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3.2. 市场需求拉动力
市场需求拉动生态旅游城市“两化融合”。对于生态旅游城市而言,突出表现为旅游产品的信息化需
求、旅游酒店的信息化需求、旅游景区及旅游线路的信息化需求等,同时也表现为新型工业发展的需求,
市场需求成为拉动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直接动力,“两化融合”又进一步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
3.3. 企业价值链重构动力
企业价值链重构推动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企业为提升自身
竞争力,需要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会逐步渗透进企业价值链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重塑
或改进企业价值链,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3.4. 产业改造升级动力
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环节、
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的推广应用,可以带动工业由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
由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变,促进了产业协同和可持续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生态旅游型城市工业与旅
游服务业产业融合。
3.5. 政府政策引导力
政府政策引导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按照美国“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信息化是在工业
化进程完成后进行的。而我国的一些生态旅游型城市工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滞后,此时单纯依靠
生态旅游城市
两化融合
企业价值
链重构动
力
政府政策引导力
信息技术渗透力
产业改造升级动力
市场需求拉动力
Figure 1. The Five Forces Model: advancing “Integr a ti on of the
Two” o f tourism ecolo gical city
图1. 推进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五力模型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研究
17
“两化融合”的前四种内生动力发展会相当缓慢,因而,需要加入政府政策的引导这一外生动力,优化
政策环境,进而推进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
4. 推进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保障措施
2011 年,国家工信部联合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 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主要围绕两化融合
的深度推进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4],生态旅游型城市“两
化融合”的推进既要落实国家工信部的《若干意见》,又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相
关制度,以促进本地区的“两化融合”。本文认为,推进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保障措施需着
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1.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评估标准建设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有其特殊性,评估标准建设应考虑信息化与工业、信息化与旅游业的
融合支撑度、贡献度等。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评估标准应尽早规定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
的水平评价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权重值,给出了两化融合指数计算方法。
4.2.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财政金融支持
目前,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各企业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申请工
信部“两化融合”的专项资金或省级财政资金补助。生态旅游型城市工信委应建立两化融合项目储备制
度,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两化融合”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两化融合”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同
时,银行应助力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项目。
4.3.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人才建设
人才和技术是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发展之根本,政府应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高校等
培训资源,建立一批“两化融合”培训基地,培养“两化融合”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地方高校也
应相应调整和完善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
4.4.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的政策法规建设
生态旅游型城市推进“两化融合”应完善政策出台相关信息化条例,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将信息
化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例如考虑对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效
益上进行返减税,对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进行税收优惠或补贴,切实引导企业加快实施信息化战
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要鼓励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发展。
基金项目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委托课题《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Zhu, J.Z. (2011) China “Int e g r a ti on of the Two” Development Report.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 s .
[2] Jiang, A.L. (2002)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nghai Economic Research, 7.
[3] Zhou, Z.H. (2008)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Manufacturing Informa-
tion Engineering of China, 1.
[4]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 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Finance, The
生态旅游型城市“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研究
18
Ministry of Commerce, The State 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2011) Several Opi-
n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Depth of Fus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Ministry of the Letter No.
2011.160). http:www.miit.gov.cn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