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4, 4, 13-1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4.43B003
13
Post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Review and Preview
Xiaoyu L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Email: 935488560@qq.com
Received: December 2013
Abstract
To actively exp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explore the graduate stu-
d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only way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
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lso launched the all-round discussion. But in practice, to
carry out the situation is still unsatisfactory. The author will make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summarize the gain and lo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usiness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回顾与前瞻
陆晓雨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
Email: 935488560@qq.com
收稿日期: 2013年12月
摘 要
积极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探索健全的研究生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改
革的必由之路。高教界对此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但在实践中,落实情况仍不尽人意。笔者就该问题近
年来的研究做一回顾,总结得失,以期推进各方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研究生,创业教育,商业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回顾与前瞻
14
1. 引言
1998 年清华大学率先开展了“创业计划”大赛的课外活动,尔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
赛在 1999 年拉开帷幕,意味着研究生创业教育自此逐步在全国高校中展开。时至今日的十余年期间,政
府高度重视,高教界也对此问题给予了不断关注和不懈探索,使得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呈现愈来愈蓬勃
发展的态势。但因其仍处于起步时期和探索阶段,现状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回首昨日的探索之路,总结
得失,无疑将会有助于推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笔者尽目力所及,对 2000 年以来国内
对此问题研究作一综述,并略作评论。
2. 研究生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特点
2.1. 起步晚,力度小
2002 年4月,教育部确定 9所高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
注 。从1997~2006 年间,发表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论文总数为 2183 篇,但关于在研究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的专题性文章还不多见。根据刘虎等(2011)[1]对2001~2011 年来的统计分析,最早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
的研究论文发表于 2001 年且同年仅有一篇。从 2002 年至 2006 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平均为一年 2篇 ,到
2007 年以后平均每年 4篇。可见,虽然创业教育的名词已经炒热了,但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
仍是力度不够,成果不丰。究其原因,翟文艳等(2010)[2]认为是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研究上的滞后阻碍
了研究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2. 由粗入细,由动及静
研究生创业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与创业教育落实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相对应,
整个研究生创业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基本循着:价值探讨—实施现状—方式探索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具
体说就是,明确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分析目前研究生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讨论落实
研究生创业教育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并采取什么措施。这个研究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一个静态的“为什么”
到动态的“做了什么”、“怎样去做”的过程,是从宏观战略布局到微观战术探讨的循序渐进之过程。
2.3. 理论探讨多于实证调查
多数研究者在讨论此问题时多侧重于理论探讨,基本属于观点陈述型、经验借鉴型。但是,仅仅着
眼于理论探讨是不能深入解决问题的。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研究生入手,去证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
重要性或是探索有效的研究生创业教育途径。
2.4. 宏观层次多于微观层面
纵观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多是对我国研究生整体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批判,再提出一些面向全体研究
生、宏观层次的举措。但是,这其实忽略了研究生培养的复杂性,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院校层次、不同
类别、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应是各有不同、各有特点的。而现存研究着眼于特定区域、院校、专
业等微观层面的研究寥寥无几。近年来,出现了对理工类研究生、女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教育
的研究,可谓是一种进步。
3.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进展
3.1. 明确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动因
研究者无一例外的肯定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具体理由如下: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回顾与前瞻
15
3.1.1. 从研究生自身来看,主要是由于研究生创业教育提高了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研究生创业教育对研究生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表现在培养自主创业的能力上,此外,
也表现在创业教育对研究所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作用上。由于不少创业教育的开展都需要创业人
员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那么创业教育对培育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样有益。亦有学者指出,研究生
通过创业教育还能产生学位论文的选题。
3.1.2. 从研究生教育来看,主要是由于研究生创业教育一是完成研究生教育基本任务的有效保证;
二是改革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探索
第一点主要是同上文所言研究生创业教育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满足了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
的研究生教育很强的辐射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要求。针对第二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是由于研究生招生数
量的增长,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短时间扩大,我国大学不能再单一的培养“象牙塔”内的研究生,而是要
打破传统的封闭模式,将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研究生创业教
育正是这一改革的有效探索。
3.1.3. 从社会来看,主要是由于发展研究生创业教育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大部分学者看来,缓解就业压力是研究生创业教育极其重要的意义之一。这表现在一方面研
究生自主创业后可以为本科生、专科生留下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社会再创造新的就业岗
位,帮助国家解决失业问题。其次,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
3.1.4. 开展创业教育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承认创业教育在各国研究生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迅
猛。李嘉曾(2001)[3]中明确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刘丽君(2010)[4]
的著作中专门对美国 13 所大学理工知识创业教育作了调查分析,发现创业教育的地位正向专业教育、学
术教育一样,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更多的研究者会以美国为例,介绍他们为适应时代变革而开展的活
跃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带给社会的回报,来说明研究生创业教育成为发展趋势的原因。
3.2. 理清了研究生创业教育薄弱的现状
3.2.1.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基础差
第一表现在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的研究生创业活动起步比美国晚了
整整 15 年,尚处在探索发展的起步阶段。且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起步较晚,还侧重于对本科生
的创业教育。第二表现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和研究生创业活动是对美国的高校创业教
育和研究生创业活动的效仿和照搬。
3.2.2.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开展的不完善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是全方位、多形式的。但从文献中来看,研究者们都认为目前其在开展过
程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完善之处,归纳起来包括:
第一,课程的数量少,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探索。根据学者们对各高校的调查,不少院校为研究生开
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既有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管理》《创业与创新管理》《创业
学》等,也有涉及跨学科内容的《商务沟通与交流》《营销人际交往》《人力资源管理》等。但这些课
程多为选修课程,且部分与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类似、重复。若只把创业教育课程局限在选修课程的范
围内,无论对提高学生的重视性、积极性都是不利的。由于这些课程的形式都与传统的课程无异,所以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回顾与前瞻
16
课堂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探索。现在的趋势是很多学者都呼吁实践教育环节亟待加
强,课堂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第二,形式相对单一。除课堂教学外,我国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形式还有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社
团活动、创业讲堂、创业咨询或指导等。研究者们通过了解别国的经验,认为我国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形
式仍较为单一。
第三,评价方式的固化。由于研究生创业教育不再以培养传统的学术性人才为唯一目标,所以以往
的评价方式似乎不再奏效。
3.2.3. 我国从事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有限
虽表述有异,但极多研究者在反思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时,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到了师资
方面。王贤芳等(2013)[5]则具体描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有限,而其中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尤其缺乏,多数是“半路出家”或兼职人员,没
有接受过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也并没有创业实践经验。
3.2.4.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大环境是恶劣的,不仅有国家、社会层面的,也有高校自身的。从高校外
部,国家、社会层面来看,苏柯(2008)[6]的总结:社会参与度不高、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环境亟
待改善,已基本囊括了研究生创业教育外部环境的不利之处。从高校内部来看,创业教育普及度低,氛
围不够浓厚。赵大伟(2008)[7]还认为是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使得大多数研究生被排斥在创业教育之
外。
3.3. 区分出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多种模式仍欠斟酌
研究者根据当前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实情,分出了多种模式类别,如:
1) 部分学者根据教育部在2002 年4月确定的开展创业教育试点的9所院校的创业教育形式、特点,
将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分为三类: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
业教育的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通过组建职能化、实体化的创业教育教学机构的模式;以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代表的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最近的一些文献中,
部分学者认为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赛促学的模式也是一种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不难
预测,随着我国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院校的扩充和形式的多样,未来将远远不止此四种模式。
2) 刘丽君(2010)[4]在其著作中,使用多种方式对美国大学理工知识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分类,方法
包括按照创业教育组织和学生参与方式划分的创业教育模式、按照创业教育阶段出口形势划分的教育模
式、按照大学与企业对创业教育的主导程度进行划分的教育模式和创业教育综合模式。
3) 依据面向对象的分类。如申恒运(2011)[8]根据创业教育面向的对象,将美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分为
针对商学院、管理学院及 MBA 专业研究生的聚焦式创业教育模式和将创业教育的对象扩展至所有专业
研究生的扩散式创业教育模式。
可见,目前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划分方法多样,并不统一,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究竟有几种类
型仍不清晰。
3.4. 如何真正落实研究生创业教育尚待进一步探讨
正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成熟起来。如何更有效的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者
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回顾与前瞻
17
3.4.1. 高校形成成熟的研究生创业教育体系
由于高校是实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许多研究者认识到,在落实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应将更多改革、完善的责任转移到高校。让我们来看一下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一,从价值观念的层面上看,高校要从认识上明确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是高校主动落实、
发展、完善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主观基础。
第二,从微观具体措施层面上看,高校要付诸实际行动,多举措落实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者
对此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意见,归纳集中在政策支持、教学改革、师资优化、课程革新、举办竞赛等活动、
成立社团、改革评价制度、与校外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开拓融资渠道等。
高校如何真正落实研究生创业教育并没有定论,但有关的尝试仍不容忽视。
3.4.2. 社会构建利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环境
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多数研究者认识到,我国的教育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因此政府构建利
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环境,是落实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配合。总结一下,研究者认为包括家长、校友、企业、风险投资商、
科技园和孵化器、创业者协会、各种非盈利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内的各方都要努力为研究生创业教育提供
支持、便利。可见,研究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赵大伟(2008)[7]指出,社
会责任的履行不仅仅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出台和落实科学的政策还需要创业园区、行业协会、大小企业和
工商界、劳动保障部门提供资源和信息。
3.4.3. 研究生自身发挥主动性
作为参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主体,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不可忽视。在龚惠香(2011)[9]等的调查
中,研究生创业的首要动机是“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说明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把创业
看作是对自我的挑战,实际上,只有他们积极投入和参与到各项研究生创业教育活动中去,研究生创业
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4.4. 增设创业的学科
一小部分学者认为,真正落实研究生创业教育需要增设创业教育学科,提出这一想法的认识多是基
于借鉴美国的经验:杰弗里蒂蒙斯建构出创业学课程体系,实现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学科化,成为美
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笔者认为在中国短时期内增设创业的学科,照搬别国经验毕竟是不现实
的,在观念、经验、实践、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是不成熟的。
4.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前瞻
4.1. 研究生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目前现有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许多概念都是对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引申甚至照搬,基本还未形成一
套专门的理论体系。今后可先从研究生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区别、联系的比较研究入手,来明
确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特色、特点。
4.2. 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研究
对某一行为进行评价是规范行为主体的目的性,保障行为过程的科学性,实现行为结果的意义性的
有力手段。研究生创业教育当然也需要内外部、多元主体的评价。但究竟如何评价、由谁评价等都是今
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回顾与前瞻
18
4.3. 提升研究生创业教育参与度的研究
如上文所述,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是高校、社会、研究生个体各方面合力的结果。但如何提升这
些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开展并达到研究生创业教育目的的关键所在,若只停留在观念层面,似乎还是远
远不够的。采取何种举措提升各方对此问题持续、深入的参与,是今后研究的焦点之一。
4.4. 研究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实证研究
虽然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起步晚、问题诸多,但毕竟已开展了十余年,其成效究竟如何、学生收获
如何,曾经在创业大赛中取得成功的项目是否继续在开展,都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从而更有效、直
观的发现研究生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虎, 李阿利 (2011)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综述.
现代企业教育
, 14, 192-193.
[2] 翟文艳, 赵海琳 (2010) 浅谈我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
, 8, 336-337.
[3] 李嘉曾 (2001) 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施构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1, 33-35.
[4] 刘丽君 (2010) 知识创业教育导论-理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
[5] 王贤芳, 孟克 (2013) 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之重构.
教育教学论坛
, 1, 118-120.
[6] 苏柯, 胡光明 (2008) 解读我国研究生就业困境构建研究生自主创业体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9, 63-68.
[7] 赵大伟 (2008) 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6, 36-39.
[8] 申恒运, 陈福生 (2011) 美国研究生科技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4, 74-77.
[9] 龚惠香, 谢红梅, 彭列平, 于翔 (2011) 研究生创业状况调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浙江社会科学
, 9,
142-15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