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4, 3, 38-4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ssem
http://dx.doi.o rg/10.12677/s sem .2014.34B 006
38
Micro Finance Business Problems and
Policy of M Bank in Jiangsu Province
Zi Yang, Qingjun Meng, Duo Geng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Email: 2463465661@qq.com, mqj@hhu.edu.cn
Received 14 May 2014
Abstract
Micro Fina nce Business is the i m por ta nt fo rce to p ro mote th e dev elopmen t of economy in Jiangsu .
Lacking of the mor tg age d p rop er ty or the gu a ran t or approved by the b ank , an d with th e ch a rac te-
ristics of “short , fr equenc y , and urg en t”, Micro Finance Business are easy to be lost in the financin g
difficulties . It is helpful for the com mercial banks to find th e ne w pr ofi t gro wth po int wh en the y
pay a tten ti on to th e de v elopment of Micro Finance Busine ss. Only by enhancing innovation,
strengthenin g the mutual beneficial c oop e ra tio n wit h th e enterp rise c an Micro Fin ance Busin ess
find a way to survive and imp rove the marke t c ompe titivene ss.
Keywords
Micro Fin ance Bu sines s, S mal l C redit Busi ness , Cred it Facto rie s , Busine ss Sense
江苏省银行业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问题
及其对策
杨 资,孟庆军,耿 多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Email: 2463465661@qq.com, mqj@hhu.edu.cn
收稿日期: 2014年5月14日
摘 要
小微企业是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小微企业往往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或担保人,且融资
具有“短、频、急”特点,导致其融资难。商业银行重视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寻找到利润新的
江苏省银行业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39
增长点。银行只有加强创新,加强与企业互利合作,才能开发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小微企业,小微信贷业务,信贷工厂,商贷通
1. 引言
小微企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小微企业占我国全部企
业总数的 99.7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 60%,实现全国利税的 43.2%,吸收了全部就业人数的
75%[1]。小微企业的融资具有“短、频、急”特点[2]。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房产等有形资产抵押,或者难
以找到担保人,或者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等,导致了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这
些企业最为缺乏的是长期性的资金来源。对此,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
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可供抵押资产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及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
银行不愿冒险放贷[3]。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目的由过去
主要用于维持日常生产经营的临时性资金需求,转变为主要用于提高扩大再生产能力,做大做强企业的
中长期资金需求。目前已经有 100 多家商业银行成立小微企业经营机构。发展小微企业的信贷等业务,
可以帮助银行开拓更广阔的盈利空间,对于银行本身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2. 相关研究
早在 1931 年,英国的麦克米伦在《麦克米伦报告》,就指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这一难题,即
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缺乏的“麦
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
乔瑞(2010)发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积极性开始高涨,但仍然存在着贷款额度有限、金融产品品
种单调、市场准入门槛高等诸多问题[4]。必须加强创新金融产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多
元化的信用担保机制;促进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多元化。
陈茂国(2010)认为由于中小企业内部自身的缺陷、法律制度的缺失和银行的原因,造成中小企业的信
贷融资困难,致使信贷融资难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以突破的瓶颈[5]。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中小企
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组建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来缓解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难。
李卫东(2010)通过银行视角全面审视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经济成本、风险成本和收益状况,分析了中小
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并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提出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6]。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缺乏完整、透明、连续的经营信息等问题。中国的“麦克米伦缺
口”既有与其他国家相同的症状,同时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特征。
3. 案例:江苏省 M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
江苏省的 M银行在其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实践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坚持单户贷款金额要小,努
力将平均金额控制在 100~150万区间,充分分散经营风险,坚持对行业分析基础上,依据大数定律管理
小微企业风险,强化整体风险预测而非单个失效样本,坚持运用风险量化技术,建立差异化的信贷产品
定价机制,实现价格覆盖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等原则[7 ]。为突出和强调小微金融的战略地位,M银行专
门设置了独立的小微金融组织架构,创新推出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商贷通”业务。
江苏省银行业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40
“商贷通”是M银行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经验商户提供的快速融通资金、安全管理资金、
提高资金效率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产品。它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可帮助他们把握商机。发展“商
贷通”业务,可以优化 M银行业务结构,实现财务绩效目标和盈利模式再造,有利于摆脱银行同质化竞
争困境,走出一条不同于同业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这样,可使双方发展长期的互利合作生态关系。
4. M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新兴市场开拓不力,传统业务发展困难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使银行再追大户就没有定价权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并购、基金和一些上市渠道的
多样化使得企业可以找到除贷款之外的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从资金的筹集方面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
发展实际上也是变相推高银行的资金成本,这样就倒逼了银行必须进行客户的下沉[8]。在金融脱媒、利
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的利差收入逐渐减少,调整信贷结构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必然选择,而中小微企
业贷款的高利率诱使各家商业银行开始把中小微企业当作重点目标客户群。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信贷
市场广阔。
4.2. 风险控制力度不够,信贷资金监管不足
大量的小微企业,缺乏以往的信用记录和有效信用评估方法,贷款也缺乏财产做抵押,银行的信贷
资金存在着风险隐患。同时,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利用各种方法逃、废、
赖债务,极易形成信用风险。在没有积累,尤其是利润方面无积累的小微企业里进行融资业务的风险巨
大,需更大力度的加强风险控制。在“商贷通”业务的具体操作中,需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作业流
程,通过引进和开发商贷通业务的风险计量模型技术,按照标准化程序和要求,严格执行。在确保资金
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贷款受理、评级、信贷审批、信贷执行和贷后管理等工作。建立风险资产转化和快速
处置机制,实现强制剥离,专业处置。
4.3. 运营机制僵化,缺乏适合的服务和产品
银行业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日趋僵化,对系统自动预警信号处理不及时,信号处理率偏低,预
警核查材料保留不完整;资产分类认定不精确,审核决策过程缺乏书面记录;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资金
监控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需按照不同的客户类别、担保方式、贷款金额和期限,制订不同的贷后检查
标准,并在检查方式和检查频度上进行了刚性约束,使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商贷通”贷款的结构尚
不合理。从商贷通新发放贷款情况看,担保由强逐渐减弱,抵押类占比逐渐降低,保证类占比持续提高。
商业银行已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信贷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信贷和对公业务流程需改善,信用评级
授信和信用审批程序繁杂,评估、授信分散,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环节过多,效率不高。
4.4. 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从事小微金融工作人员普遍年青、缺乏从业经验。整体存在的业务素质较低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严重制约了小微金融业务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M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工作人员还需
进一步创新经营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虽然服务形式上进行了延伸,
但银行内部资源没有很好地合理配置,特别在人力资源上,未完全摆脱“计划管理”模式,使服务存在
诸多问题。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也造成大量柜面员工超负荷工作,工作量已到极限,这将严重影
响员工身心健康。如前方一线员工告急,管理者队伍庞大问题应该重视。这种人力配置和管理,极不符
合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不仅反映出银行的资源整合没到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改革不足。
江苏省银行业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41
5. M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对策
5.1. 通过学习与合作,发展互联网金融
需学习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为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可持续性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可以
通过与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实现小额微贷在网络企业中的扩展,实现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及其平
台上的小微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数据和网络互联网是这套微贷技术的核心。
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
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
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如果将小微企业大量数据应用到位,不仅保证其安全、效率,
也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另外,对于网络的利用,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更能向小微企业
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并使得同时向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现实。网络企业微贷技术需要
有风险控制体系。在信贷风险防范上,建立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具体来看,贷前、贷中
以及贷后三个环节,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
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
5.2. 需要加强信贷产品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虽然难以避免,关键是要明确风险责任,让风险的承担与收益相匹配,从而促进社会资金
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落实风险责任,才能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政府已经有一系列法规要金融业明确责任,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金融活动,
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强风险管理,银行要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第一,
树立风险意识。第二,充分揭示风险。第三,落实风险责任。严把小微金融业务的准入关口。建议对小
微金融这类新生事物严格限制其准入门槛,提高准入质量,采取宁稳不急、宁精勿滥、宁严不松的政策,
把风险关口前移。第四,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强化小微金融内部管理。强化内部控制。银行选配具有
金融从业经历并从事过银行业管理的高管人员。引进专业律师服务或者依托于银行自身的法律部门支持,
防范法律风险,把握风险防控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3. 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银行有产品创新
银行在赢得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一是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各种
货币政策工具的频繁使用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二是利率市场化趋势愈益明朗,冲击着银行原有
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三是客户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客观要求银行增强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能力[9]。只
有创新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风险定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的银行才会在利率市场化大潮中
脱颖而出。银行可从战略定位、产品创新和机制优化等方面创新发展,从而构建起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
次金融支持保障体系。强化战略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一场具
有战略意义的创新和变革。强化产品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银行要探索推出适合不同类型
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金融产品服务,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产品。强化机制创新,解
决小微企业融资慢的问题。要设立专门专营机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事业部制垂直管理职能,全面推进
专营支行和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建设,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优化审批流程,构建服
务小微企业的批量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借鉴工厂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创新探索小微企业批量化
服务模式——信贷工厂。构筑适合自身经营需要、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
江苏省银行业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42
5.4. 注重对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应重视提升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因为这是金融竞争力的关键
因素。人才素质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仅指人才的专业技术或管理能力,而且还包括心理素质、身体
素质、观念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提升人
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专业技能和专才更好发挥实效,释放人才竞争力的总体效应。加强金融从业人员
的培训,也就是在职培训。打通中高级人才的快速培养通道,更快培养高水平的金融人才。逐步扩大本
科直接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规模和渠道。要加强金融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加强职业道德和
伦理方面的培养。提高金融人才综合性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操守在成熟的金融市场里显得很重要。
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方式创新 。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具有创
新精神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和员工队伍,是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的成败。
6. 结论
1) 金融脱媒现象分流了银行融资收入,及贷款集中度趋高不断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进入 WTO 后
使我国银行业遭遇更大的市场竞争,如。这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M银行等在小微
企业融资中都在量化的市场调研、简化业务流程、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和规范化得风险管理方面创新改革
是相同的,并可发现利润增加点。
2)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需不断完善融资机制,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需自身强化管理,提升内在融资能力;最后重要的是政府机构需制定相关扶持的
法律法规,如设置专门的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或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其
生态对策研究”(批准号:2010ZDIXM00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批准号:13GLB007)。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尚福林 (1998)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
, 6, 6.
[2] 陆岷峰 (2009) 对中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深层思考.
斯密论坛
, 105.
[3] 王静, 叶蜀君 (2010) 从金融创新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国商贸
, 2.
[4] 乔瑞 (2010) 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查.
合作经济和科技
, 386, 96-97.
[5] 陈茂国, 毕露, 郑新军 (2010) 我国中小企业银行信贷的法律对策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4, 188-19 1.
[6] 李卫东 (2010) 银行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青海金融
, 1, 36-40.
[7]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 http://wwww.cmbc.com.cn
[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 http://wwww.icbc-ltd.com
[9] 曾向阳 (2011) 地方中小银行的转型路径.
中国金融
, 14, 50.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