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6  No. 05 ( 2018 ), Article ID: 28233 , 9 pages
10.12677/ML.2018.65091

A New Thought of Polysemies’ Senses Order Arrangement i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he Order Arran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gnition

Daguo L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Dec. 4th, 2018; accepted: Dec. 20th, 2018; published: Dec. 27th, 2018

ABSTRACT

How to arrange the polysemies’ senses order is a tough problem for the compiling of dictionaries. Lexicographers have given us several resolutions, but they are far from ideal because they deviate from users’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nd cognitive habi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i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nstruct arrangement model based on cognition for polysemies to fulfill users’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nd cognitive habits. The model is beneficial for users to check up senses, learn words and construct lexicon meaning network.

Keywords:Polysemy, Senses, Cognition, Arrangement Model

英汉词典多义词义项排列的新思维——基于认知的排列模式

李大国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摘 要

多义词的义项排列一直是词典编撰的一项难题,词典学家们也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由于一直脱离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认知习惯而一直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认知习惯为目标,探索建构多义词义项的基于认知的排列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使用者查检词义、习得词汇和建构词汇语义网络。

关键词 :多义词,义项,认知,排列模式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论

对于词典编撰来讲,无论是单语词典还是双语词典,多义词目义项的排列都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也是衡量词典编撰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从整体来看,多义现象对词典编撰者来说,总是一个难解的迷” (兹古斯塔,1983 [1] )。多义词的义项排列一直是词典编撰的一项难题,在这方面的探讨也很多。词典学家们也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和对策,但还是难以满足用户的查检需求。对于词典用户而言,多义词义项的查检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查检的结果往往很难令人满意。因此,无论是从词典编撰者确立多义词编撰原则来看还是从词典使用者的查检要求而言,都亟待解决多义词的义项排列问题。

而目前多义词的义项排列模式标准不一,各词典义项数目相差很大,使用者查检困难,长期以来制约词典功能的有效发挥。黄建华和陈楚祥(1991 [2] )在他们合著的《双语词典学导论》中总结出了三种多义词义项的排列方法,它们是:⑴ 历史发展原则;⑵ 逻辑联系原则;⑶ 使用频率原则。如《牛津英语词典》 (第2版) [3] 是按历史原则处理多义词的典范,这对于读者了解多义词词义的流变历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现代的学习型双语词典基本上属于共时描写型词典,主要反映语言现代使用的大体状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使用历史原则组织双语学习型词典多义词的义项就显得不合时宜,并且会人为地增加使用者查检的难度。目前的双语学习型词典基本上已经不采用历史原则排列义项,转而采用共时的方法来组织义项,即:逻辑联系原则和使用频率原则。《新牛津英语词典》 (第1版) [4] 以核心义为基础组织义项,可以认为是按逻辑联系原则处理多义词义项的一种尝试。但是逻辑联系毕竟太宽泛,以核心义为基础来组织义项是一种逻辑联系,通过基本义引申而形成的多义词的义项间也可以构成逻辑联系,还有按历史原则排列词义也是一种逻辑联系。这种逻辑的内涵又是什么。所以说所谓的逻辑原则由于其缺乏明确的界定而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相比较而言,以使用频率原则来组织义项由于其操作性强而用得比较普遍,随着大型语料库的出现,按频率来处理多义词的义项既方便又高效,如朗文英语词典就是纯粹按使用频率来处理多义词各义项的。这种处理方法明显的好处是有利于使用者的解码方面的需求,查得率高,但它只是针对初级层次的语言学习者较为有效。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人为割裂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使本来系统有机的词义集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读者对多义词的整体和宏观把握,也不利于学习者的记忆和习得。

为解决多义词的义项排列和检索的难题,《剑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 [5] 做出了全新的尝试,把多义词各主要义项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词条,形成一义一词目的格局。同形的词目以数字进行编号以示彼此之间的联系。这种编排方法的好处是各义项都比较醒目且得到平等的重视。但是其缺陷是重要义项不突出,同样也会割裂各义项之间的固有联系,而且词目数量成倍增加,词典空间受到过多的挤占,查检起来依然是费时费力,因而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义词义项排列和检索的难题。

2. 义项编排现存问题概述

以上是从多义词义项比较固定的情况下而言的,更大的分歧、也是更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同一个多义词,各词典所给的多义词义项数目相差极大。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下文简称《牛津8》) [6] 介词over的义项有14个,《英汉大词典》 (第二版) (下文简称《英汉大2》) [7] 的义项有22个之多,《《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第五版) (下文简称《朗文5》) [8] 的义项有16个,下面以三部词典为例来看看介词over的义项安排(词条其他部分从略):

Overprep

1. (部分或全部覆盖)在…上面 2. 悬在…上面;向…上方 3. 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越 4. 在…的远端(或对面) 5. 到另一边;翻越 6. 从…落下 7. 遍及 8. 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 9. (表示能控制、有权威) 10. 在…期间 11. 度过(困难阶段或局面) 12. 由于;关于 13. 利用;通过 14. 声音大于

——《牛津8》

Overprep

1. 在…的上方;在…的上面;在…的上空 2. 覆盖在…的上面 3. (在职位、权势等方面)超过;在…以上;对…起支配作用 4. (在数目、数值、程度等方面)超过,在…以上;与…相比 5. 优先于 6. 从顶上至…的另一边;从一边至…的另一边,至…的另一边;(越)过 7. 在…的另一边,在…的对面 8. 从…的边缘向下,越过…向下 9. 高出;漫过;溢出 10. 遍布在…的上面;扩展到…的全部 11. 遍经;从…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 12. 从…的开头至结束 13. 在期间 14. 直到…过后 15. 在从事…的时候 16. (作为效果、影响)对 17. 从…的影响下恢复过来 18. 关于,在…方面 19. 由于,因为 20. 通过,通过…的媒介(或手段) 21. 尽管,置…不顾 22. 【数】除以

——《英汉大2》

Overprep

1. 在…上面(上方)〔但未触及〕,在…上空 2. 在… 上面; 盖在…上面 3. 从〔某物的〕一边到另一边 4. 在…的另一边 5. 从…边缘上掉下 6. 到处,各处 7. 〔从疾病或糟糕的经历或情形中〕恢复过来,熬过来 8. 超出〔某一数目、数额或程度〕,比…多 9. 在…期间 10. 与…有关,关于 11. 控制,统治,支配 12. 胜过,优于 13. 使用,通过 14. 除…之外(还) 15. 比…响,声音大于 16. 更喜欢

——《朗文5》

不仅义项数目相差较大,各词典中的义项还呈现交叉对应的情况,此词典中的一个义项可能在另一部词典中分为两个义项,很难找到义项完全对应的情况,即义项的粒度有大小不一,不同层次的义项混杂在一起。尽管《英汉大2》中over的义项数较多,但是其义项表达的语义域也不能说完全涵盖《牛津8》及《朗文5》中over义项所表达的语义域,如《牛津8》中的“悬在…上面”、“从…落下”以及《朗文5》中的“除…之外(还)”和“更喜欢”在《英汉大2》中就难以找到对应的义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英汉大2》的义项依然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也就是说,出现了大而不全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词典对多义词的义项缺少必要的归并,从而导致多义词的义项呈现多而不全的现状,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以上级义项统领下级义项的编排模式。而且这种毫无章法的排序模式还有潜在的劣势,即这种过于零碎的义项呈现模式难以容纳以后会出现的新义项。由于语词的意义都是动态发展的,新的语词和意义会不断涌现,而人们不再使用的语词及意义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渐变的过程,变化往往也以已有的义项为出发点,在原有义项所在的框架范围内变化,仅收录现有语词的义项而缺少对语词意义发展的前瞻性,从而导致词典极易过时。因此,对义项进行一定程度的归并毫无疑问可以因应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再从义项的排列顺序看,三部词典都无法向我们明示介词over各义项间的语义联系,也看不出排列顺序的理据是什么?是按照历史原则还是按照逻辑原则抑或是使用使用频率原则?总之,看不出它们之间的语义联系理据。而且现有义项排列模式方法比较单一,要么采用历史原则,要么采用频率原则,仅对各义项表面的浅层次处理,而缺少其他手段的综合利用。这样既不利于读者对多义词的宏观把握,也不利于查检。所以,多义词义项排列的主要问题在于义项的粒度大小不一,排列模式粗糙而单一,词典义项编缺少前瞻性和应有的概括性,词典义项编排缺少明确的语义联系而显得杂论无章。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新的义项排列模式。

而理想的义项排列模式应该是:能使读者方便快捷地查检词义,获得目标信息;有利于读者对多义词各义项的宏观把握;激发读者的意象图式,帮助读者习得词汇语义和建构词汇语义网络。而传统的多义词义项排列模式是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的。多义词义项的排列呼唤着新的词典学范式的出现,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崛起,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及家族相似性原理使一词多义现象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解释,同时也带来了多义词义项认知排列模式的出现。

3. 对策分析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一个词所具有的多重意义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意义范畴或网络,它们之间的关系或通过隐喻、转喻而实现,或经由概括、具象、意象转换而引申,因而一词多义可被视为一个系统。认知语义学用意象图式及其隐喻、转喻引申来说明一个词语相互关联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多义现象(陆国君,2010 [9] )。即:多义词的各义项是是以原型为核,以转喻、隐喻等为引申手段,以家族相似性为联系纽带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我们在分析多义词的义项时,能够分辨出多义词的原型义和义项间的相似性,根据义项间的内在联系来进行义项划分和排列,那么无疑对于使用者通过义项间的语义相似性来整体把握多义词的语义系统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原型的把握不仅在于原型义通过隐喻和转喻等手段逐渐扩展而成为其他义项,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原型的互动性和综合性特征(王寅,2007 [10] )。即原型是一个意义综合体,在横向有原型成员和非原型成员的区别,在纵向有基本层次范畴和上下义范畴的分野。因此原型也体现在其层次性特点,而原型的层次性特点往往为词典编纂者所忽视。因此,从本质上而言,原型是具有纵横交错的结构体,这一点与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又有诸多相同之处,多义词的语义同样具有多维性。那么在多义词的义项处理上,根据原型理论的启示,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3.1. 归并义项,以上级义项统领下级义项

对于介词over而言,经过对其义项的归纳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它主要有四个义核,或者说是它的四个原型范畴来。这四个基本的语义核是:⑴ 比某点高;⑵ 动体覆盖着参照物;⑶ 弧线运动;⑷ 路线终点(刘家荣,1997 [11] )。而第一个义核更为基本,后三个义核是以隐喻、转喻等引申手段由第一义核扩展而来。那么上面所列的介词over的各义项就可以归并到这四个大义项或义核(或上级义项)中来。以《牛津8》所列的介词over的义项为例,它们可以这样归并到四个大的义项下:

Overprep

Ⅰ.比某点高: 悬在……上面,向……上方;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表示能控制、有权威);声音大于;Ⅱ.动体覆盖着参照物:(部分或全部覆盖)在……上面;遍及;由于,关于;利用,通过;Ⅲ.弧线运动: 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越; 到另一边,翻越;从……落下;在……期间;度过(困难阶段或局面);Ⅳ.路线终点: 在……的远端(或对面)。

设置上级义项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多义词的义项显得更为简洁,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这种义项的粒度层级有别也使词典具有更强的容纳能力,可以接纳以后会出现的新义项。而这一方法往往与语义菜单和词典的分段编排和呈现模式结合起来并用。

3.2. 设置语义菜单,划定语词意义范围

设置语义菜单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凸显多义词的义项。当今的英语词典尤其是双解学习型词典在给出定义后,都会标示出其使用场合,汉语对释,举例和语用说明等等一系列内容,信息多、结构复杂。一个义项就构成了一个小词条。对于多义词而言,整个词条可能很长。如果逐义项排列,则各义项会湮没在多义词释义的庞杂体系中。即使满足读者的解码要求也并不容易,读者往往要看完整个多义词的词条才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一些读者甚至会放弃查找。幸运的是,当今的词典编撰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麦克米伦高阶英语学习词典》 [12] 开始尝试为多义词设置语义菜单并直接接排在词目词下。参照《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做法,可为“over”设置如下的语义菜单:(仍以《牛津8》的14个义项为例)

语义菜单对目标语词的语义域而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用户能够根据语义菜单所划定的语义域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至于看完整个词条再选定所对应的义项。这样做不仅能够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大幅提高用户的查得率和准确率。语义菜单对于多义词各义项的理解提供了可行的框架或背景,因而具有原型意义,以上级义项“比某点高”为例,在该义项所划定的框架内,学习者很容易理解“⑴ 悬在……上面,向……上方;⑵ 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⑶ (表示能控制、有权威);⑷ 声音大于”。

3.3. 设置语义索引词或导航词

除了上述的宏观层面的归并义项、设置上级义项和菜单外,当今的英语学习词典一种通行的做法是为多义词的每一个义项配置语义索引或导航词。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从第六版开始给部分多义词的各义项设立索引词或导航词,试图指出多义词各义项的使用域,用以标示使用域的词往往都是比较常见的词语,表达的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因此十分易于理解。设置语义索引词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所首创并被系统化、规模化地引入到其第七版及以后版本中,后为《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所仿效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发展已日渐成熟已被证明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做法。由于受到使用者的热烈欢迎,目前有向其他学习型词典(如中阶英语学习词典)逐渐铺开的趋势。

但是《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各版本并未给介词“over”的各义项提供引导词。现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设置引导词的要旨,尝试为其义项建立引导词,如下:

1.COVERING 覆盖着 resting on the surface of sb/sth and partly or completely covering them/it (部份或全部覆盖)在…上面:

2. ABOVE 在上方 in or to a position higher than but not touching sb/sth; above sb/sth 悬在…上面;向…上方:

3. ACROSS 穿越 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across sth 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越:

4. ON THE OPPOSITE SIDE 在对面 on the far or opposite side of sth 在…的远端(或对面):

5. ON THE OTHER SIDE 在另一边 so as to cross sth and be on the other side 到另一边;翻越:

6. DOWN FROM STH 从某物掉下来 falling from or down from a place 从…落下:

7. IN MANY PARTS OF STH 到处,各处 all ~ in or on all or most parts of sth 遍及:

8. MORE THAN 超出 more than a particular time, amount, cost, etc. 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

9. CONTROLLING 控制 used to show that sb has control or authority (表示能控制、有权威):

10. DURING 在…期间 during sth 在…期间:

11. LIVE THROUGH 度过 past a particular difficult stage or situation 渡过(困难阶段或局面):

12. CONCERNING 关于 because of or concerning sth; about sth 由于;关于:

13. MAKING USING OF 利用 using sth; by means of sth 利用;通过:

14. LOUDER IN VOICE 声音大 louder than sth 声音大于:

语义索引或语义提示的设立也获得了学者们的认同,如赵翠莲(2003 [13]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实验证明,低年级EFL学习者比高年级检索速度慢,短期词典检索技能方面的训练不会使这一差距缩小;EFL学习者对有语义索引比对无语义索引的多义词词条的检索速度快;对语义索引提供译文有助于检索;有译文的语义索引对低年级比对高年级的学生帮助大。这些发现对于指导EFL学习者的词典使用,多义词条义项编排方式具有一定意义。”并认为:“这种检索方式简捷醒目,几乎把相应义项提到了第一义项的前景位置。从学习者检索策略的角度看,它能够引导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查找到正确义项。从学习者信息处理的心理过程看,语义索引符合学习者对相应信息的猜测,减少了他们工作记忆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检索效率。” (ibid)

导航词表示每个义项的大意和语境,具有义项提示的作用,这种义项提示给词义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导航词本生具有原型性的特点。即它能限定和缩小学习者语义认知的范围和背景。在学习者还未真正接触义项的定义前,就能够从心里上“按图索骥”,从而不断接近词义的内核。简而言之,语义提示能够触发学习者对词义的认知。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每个索引词所标示的使用域只对应一个义项,所以多义词义项较多时就显得特别累赘。而且各语义域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多个义项随意地堆砌在一起,读者往往难以把握。因此还要结合上述义项归并的方法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效能和作用。

3.4. 绘图,赋予词语以直观的意象图示

在词典释义实践中,有时一张好的插图胜过千言万语,好的插图不仅让读者理解容易,而且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韦伯斯特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下文简称《韦氏三版》) [14] 对“门”的解释是:a movable piece of firm material or a structure supported usually along one side and swinging on pivots or hinges, sliding along a groove, rolling up and down, revolving as one of four leaves, or folding like an accordion by means of which an opening may be closed or kept open for passage into or out of a building, room, or other covered enclosure or a car, airplane, elevator, or other vehicle. 即使把以上内容直接翻译成汉语也颇为令人费解:坚固材料制的活动构建或结构,通常沿一侧放支承,并用枢轴或铰链转动,沿槽滑动,上下卷动,用四瓣门扇转动或折叠成手风琴那样拉动,以关闭或开启门洞,以便出入房屋、房间或其他围住的空间或车辆、飞机、电梯或其它运载工具。以上繁琐的释义还不如简单释义再加插图来得直接和容易。

配置插图已经成为英语学习词典的一种普遍趋势,有时为了使读者理解更方便和激发他们的意象图式,对于具有空间位置关系的多义词,可以绘制插图来表示其空间方位关系并置于词目词之后、义项之前,从而使读者能直观地理解和把握词义。如把over可以看作是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做的抛物线运动。再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第五版)中“door”的处理方式为例,其定义极为简短:a large flat object you open when you want to enter or leave a building, room, or vehicle. (我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房间或车辆时打开的一个大而平的物体。)另外在词条的上方有“门”的插图,相比较《韦氏三版》对“门”的解释则显得容易和直观得多(介词over和名词door的示意图略)。

3.5. 巧用编撰手段,以加黑、加粗、分色及分段等手段凸显多义词的义群结构

为了方便读者查检的方便和宏观把握,我们可以上级义项为统领的一组义项编撰成一段,为求醒目,我们可以在上级义项的印刷上加黑加粗或分色标明,而次要义项可以打破核心义项的界限逐次排列:

Overprep

Ⅰ.比某点高:⑴ 悬在……上面,向……上方;⑵ 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⑶ (表示能控制、有权威);⑷ 声音大于;

Ⅱ.动体覆盖着参照物:⑸ (部分或全部覆盖)在……上面;⑹ 遍及;⑺ 由于,关于;⑻ 利用,通过;

Ⅲ.弧线运动:⑼ 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越;⑽ 到另一边,翻越;⑾ 从……落下;⑿ 在……期间;⒀ 度过(困难阶段或局面);

Ⅳ.路线终点:⒁ 在……的远端(或对面)

经过认知处理以后,英语多义词over作为介词的义项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核心义项用不同的颜色或加粗凸显出来,并且放于一个段落的段首,看起来醒目且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而且每一上级义项独立作为一段分开显示,以上级义项统领下级义项,下级义项置于其所属的上级义项所在的段落中。同时我们还可以优化段落中的义项编排次序,如还可以按照语义衍生关系来排列义项,原型义项放置于上级义项为统领的段落首位,按照语义衍生关系(隐喻、转喻等手段)逐次排开,同时结合义项的使用频率原则,一个段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以黑体、加粗、斜体以及使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与其他义项区别开来,即同时兼顾各义项的语义衍生关系和使用频率原则。如over的第一个大义项“比某点高”所在的段落可以下述方式呈现(假如义项⑴既属于原型义项,也属于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

Ⅰ.比某点高:⑴ 悬在……上面,向……上方;⑵ 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⑶ (表示能控制、有权威);⑷ 声音大于;

其他各段落中的义项排序法以此类推,这样读者就能够比较容易从宏观上把握over的意义。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基于认知的多义词义项排列模式与当今多数英语词典的处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其义项结构更为清晰,义项间的语义联系更为明确,因而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4. 编撰样本

根据上述义项编排现存问题概述和对策分析,笔者以《牛津8》的介词“over”的义项作为编撰材料制作编撰样本如下:(简图及例证从略)

overprep.

------------------------------------------------------------------------------------------------------

1. in a position above something比某点高 〔1〕〔2〕〔3〕〔4〕

2. a trajector covering the object of reference动体覆盖着参照物〔5〕〔6〕〔7〕〔8〕

3. an arc movement 弧线运动〔9〕〔10〕〔11〕〔12〕〔13〕

4. the end of a route路线终点〔14〕

-------------------------------------------------------------------------------------------------------

1. in a position above something比某点高

〔1〕 ABOVE 在上方 in or to a position higher than but not touching sb/sth; above sb/sth 悬在…上面;向…上方:

〔2〕 MORE THAN 超出 more than a particular time, amount, cost, etc. 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

〔3〕 CONTROLLING 控制 used to show that sb has control or authority (表示能控制、有权威:

〔4〕 LOUDER IN VOICE 声音大 louder than sth 声音大于:

2. a trajector covering the object of reference动体覆盖着参照物

〔5〕 COVERING 覆盖着 resting on the surface of sb/sth and partly or completely covering them/it (部份或全部覆盖)在…上面:

〔6〕 IN MANY PARTS OF STH 到处,各处 all ~ in or on all or most parts of sth 遍及:

〔7〕CONCERNING 关于 because of or concerning sth; about sth 由于;关于:

〔8〕 MAKING USING OF 利用 using sth; by means of sth 利用;通过:

3. an arc movement 弧线运动

〔9〕 ACROSS 穿越 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across sth 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越:

〔10〕ON THE OTHER SIDE 在另一边 so as to cross sth and be on the other side 到另一边;翻越:

〔11〕DOWN FROM STH 从某物掉下来 falling from or down from a place 从…落下:

〔12〕 DURING 在…期间 during sth 在…期间:

〔13〕 LIVE THROUGH 度过 past a particular difficult stage or situation 渡过(困难阶段或局面):

4. the end of a route路线终点

〔14〕 ON THE OPPOSITE SIDE 在对面 on the far or opposite side of sth 在…的远端(或对面):

5. 结语

词典对于用户解码和编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韦伯斯特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的主编戈夫(Gove, 1961 [15] )在该词典的序言中写道,“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迅速快捷地掌握语词的意义变得很必要。词典同时为正规的学习以及现代生活所要求的每日自学开辟了道路”。可见词典对于用户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尽管在词典编纂过程中我们还要综合衡量词典编撰体例的统一、词典的版面等等要求,但关键是要以读者的要求为中心,以读者的认知为出发点。因而,为了增进读者对多义词的把握和查检的方便,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尤其在多义词词条的处理上,应该根据用户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以认知的方法来处理多义词的义项排列其中心要义就是要以读者和使用者为中心,要力争做到使义项排列方式方便词典使用者快速准确检索目标信息,同时有利于使用者习得词汇语义和建构词汇语义网络。同样,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到认知的排列方法和词条组织模式更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项目“英汉双语学习词典设计特征研究” (项目编号:YY1810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李大国. 英汉词典多义词义项排列的新思维——基于认知的排列模式
A New Thought of Polysemies’ Senses Order Arrangement i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he Order Arran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gnition[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5): 772-780.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5091

参考文献

  1. 1. 兹古斯塔, 著. 词典学概论[M]. 林书武, 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2. 2. 黄建华, 陈楚新. 双语词典学导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3. 3. Simpson, J.A. and Weiner, E.S.C. (1989)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4. 4. Pearsall, J. (1998/2001)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5. 5. Walter, E. 剑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车云峰,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8.

  6. 6. Turnbull, J.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第8版. 赵翠莲, 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0.

  7. 7. 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M]. 第2版.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8. 8. Summers, D.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 第5版. 管燕红,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 2009.

  9. 9. 陆国君. 中外英语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综观[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6(3): 24-30.

  10. 10.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1. 11. 刘家荣. 多义词over及其语义链[J]. 现代外语, 1997(2): 65.

  12. 12. Rundell, M. 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杨信彰, 等,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3. 13. 赵翠莲. 多义词条语义索引效果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6(6): 7-9.

  14. 14. Gove, P.B. (1961/2002)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erriam Webster, Springfield, Mass.

  15. 15. Gove, P.B. (1976) Preface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G & C. Merriam Company Publishers,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