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5, 5, 1-1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5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p
http://dx.doi.org/10.12677/aep.2015.52B001
1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for
Sudden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
—A Case Study of the Diesel Oil Tanker Rollover Pollution Incident
Sishu Xian1, Feng Cai2*, Gangcai Chen2, Qingling Yang3, Shibo Zhao3, Jian Wang3
1Chongqing Maliu Riverside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Co., Ltd., Chongqing
2Chongqing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 Science, Chongqing
3Chongqi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Chongqing
Email: *caifeng1984@foxmail.com
Received: Dec. 14th, 2014
Abstract
With the booming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under great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frequent inciden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guarantee the damaged resources’ timely restora-
tion and compens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system
and investigate the responsibility of damage reparation . This paper took diesel oil tanker rollover
pollution incidents for an example, then established a set of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was used for
quantify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 age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quantification re-
sult of the dama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he costs of administrative affairs in
emergency disposal and the costs of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assessment .
Keywords
Sudden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 Damage investigation, Damage Monit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Environmental Damag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以某柴油罐车侧翻事件为例
鲜思淑1,蔡 锋2*,陈刚才2,杨清玲3,赵士波3,王 俭3
1重庆麻柳沿江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
2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通讯作者。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2
3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
Email: *caifeng1984@foxmail.com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4日
摘 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膨胀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保障受损的资源得到及时的恢复和补偿,完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落实损害赔偿
责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某柴油罐车侧翻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损害量化评估方法,并用
该方法从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三个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
环境污染损害,以期为开展环境损害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突发水污染事件,损害调查,损害监测,损害识别,环境损害评估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经济的快 速发展及人口膨胀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新
型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国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1]-[3],累积型环境污染造成的隐患也逐渐凸显[4],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及相应 的赔偿制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环境 损害
评估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正处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前进的阶段。
美国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是伴随着法律及司法案例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完善起来的。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颁布了《清洁水法案》用于消除地表水污染排放,随后出现的《 超级基金法》(CERCLA)和《油污法
案》分别针对历史污染的清理和溢油事件的响应[5]。这三部法令的颁布是推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与赔偿
制度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超级基金法》中创建了自然资源受托人制度,并授权联邦和各州资源管理
机构等法定资源受托人进行自然资源损害评估,为追讨损害赔偿提供了重要依据[6]-[9]。欧盟则是颁布执
行了《环境责任指令》(ELD, 2004/35/CE),通过这样一部具有严格环境责任和强制执行要求,并基于环境
污染损害预防和受损生态环境恢复为理念的法案推动了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的发展[10]。日本由于公害事件
频发,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形成了应对公害事件、处理公害赔偿纠纷和避免诉讼的一套制度体系,并从
最初的“医疗救济制度”转向“健康被害补偿制度”,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对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的需求[11]。
我国环境保护部于 2011年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国
内环境损害评估工作,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有的研究对环境损害
评估的范围及评估方法等理论进行了界定[12]-[15],有的研究则是结合实际案例,对环境损害评估方法及
程序进行探索[16] [17]。
基于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及国内缺乏成熟评估方法的现状,本文以某柴油罐车侧翻事件为例,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损害量化评估方法,以期为量化突发水污染事件经济损失提供依据。
2. 事件概况
2013 年11月27 日,某柴油罐车在县道公路A县B镇段发生侧翻并坠入公路旁的小河沟,车上装载
的成品柴油泄漏进入水体,泄漏量约为 1 t,事发点下游约1.2 km 处为 B镇饮用水源地(C 水库)。事故发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3
生后,A县环保局立即会同 B镇政府及市环保局增援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处置人员在下游利用沙袋、
活性炭构筑拦截坝,并利用围油栏拦截泄漏柴油,同时组织人员对水面聚集的浮油进行人工清理,用稻
草、活性炭、吸油毡和吸油纸等对水中柴油进行吸附。经过近 9天的应急处置,截止 12 月4日,小河沟
及其下游 C水库(B 镇饮用水源地)水体石油类浓度连续稳定达标,并与对照断面浓度相近,污染事态得
到有效控制,应急状态解除。
3. 材料与方法
3.1. 损害调查与监测
3.1.1. 损害调查
损害调查是指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方式了解污染事件的发生过程,并初步判断是
否对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评估人员需要收集事件影响区域以及污染事件相关的气候、地质、
水文、土壤、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人群、生物多样性、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种类等基本情况资料,
并通过现场查看、走访问谈等形式,全面了解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等重
要基础信息。
3.1.2. 损害监测
损害监测是指污染事件发生后,评估人员在损害调查的基础上,拟定详细的监测方案,依据标准方
法开展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了解污染态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为损害评估工作的开展
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监测项目的选取上,该事件的泄漏物质为柴油,故选取其特征污染指标石油类作为损害监测的监
测项目;在监测点位的布设上,为了解水质背景信息,在事故点上游(1#)设置对照断面;为关注事故发生
点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在事故点核心区(2#)设置关注断面;为关注小河沟及其下游环境敏感点(C水库)
水质情况,在小河入库前(4#)、B镇饮用水源取水点(5#)、水库坝前(6#)、水库坝后(7#)设置关注断面(详
见图 1)。
3.2. 损害识别
损害识别是指在损害调查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污染事件和环境损害的因果关系,主要包
括污染源和污染物识别、环境损害对象确认和环境污染暴露途径的建立。
3.2.1. 污染源和污染物识别
污染事件发生后,应首先识别造成事件的原因,进而锁定造成事件的污染源,并以此推断可能的污
染物,也可以根据污染物反推出污染源。
3.2.2. 环境损害对象确认
环境损害对象确认,即判断各类环境受体,如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
是否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或泄漏使其在物理特征、化学质量或生物特性等方面发生了可观察到或可测量到
的不利变化,可以用以下确认标准判断损害对象:
损害区域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或地方相关环境标准(国内没有相关标准的,可参考国外
的有关标准);
损害区域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浓度明显超过对照区域中的污染物浓度。
3.2.3. 环境污染暴露途径的建立
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识别、环境损害对象确认的基础上,建立污染物从污染源到达损害对象的可能暴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4
Figure 1. Schematic of damage monitoring points layout
图1. 损害监测点位示意图
露途径,分析其合理性。
3.3. 环境损害评估
3.3.1. 环境损害评估范围识别
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由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应
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其中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和生态环境资源损害是环境污染造
成的直接损害,而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间接损害。
由于该事件未造成由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故确定该事件的环境损害评估范围为生
态环境资源损害、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
3.3.2. 生态环境资源损害
生态环境资源损害是指由于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可观察的或
可测量的不利改变,以及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破坏或损伤,包括环境质量恢复成本和资源功能损失
补偿费用两部分。
该事件导致小河沟和 C水库的地表水受到污染,需要评估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包括水质
恢复成本和水资源损失费用两部分。水质恢复成本可以用应急处置过程的直接处置费用来量化,而水资
源损失费用则采用水资源影子价格作为水资源价值进行水资源损失估算。根据环境保护部规划院编制的
《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编制说明》,可以在推荐的区间值内选择使用水资源的影子价
格,具体见表 1。
3.3.3. 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
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是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应急指挥调度过程中投入人力、车辆等所产生
·
监测断面
河流
县道公路
C水库
B镇
·
·
·
·
·
B镇自来水厂
·
1#
上游对照点
2#
事故点核心区
3#
小河入库前
4# B
镇取水点
6#
水库坝后
5#
水库坝前
县
道
公
路
路
沟
河
小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5
Table 1. Shadow price of water resources
表1. 水资源的影子价格
水资源用途 影子价格(元/m3)
城市工业 5.0~7.0
农业生产 3.0~5.0
城市生活 2.0~4.0
农村生活 2.0~4.0
畜禽养殖 1.5~2.5
林牧渔业 1.0~2.0
农业灌溉 0.8~1.6
的费用和应急监测部门在应急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3.3.4. 调查评估费用
调查评估费用是指评估机构开展环境损害评估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包括现场踏勘、走访调查、勘察
监测、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等工作所产生的费用。
4. 结果与讨论
4.1. 损害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
4.1.1. 各监控水域执行标准
事发地位于县道公路 A县B镇段。事故车辆发生侧翻并坠入公路旁的小河沟,造成约 1 t 柴油泄漏
进入水体,影响范围主要为小河沟及其下游C水库(B 镇饮用水源地)。根据《A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 A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C水库为 III类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III 类标准;事发区域小河沟由于无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参照III 类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 3838-2002) III 类标准。
4.1.2. 对照断面水质情况
为了反映监控水域石油类浓度的背景值,在事故点上游(1#)设置对照断面,监测结果显示对照断面石
油类浓度在整个应急处置时间段内(11月27 日~12 日4日)均稳定达标。
4.1.3. 事故点核心区水质分析
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点核心区(2#)石油类浓度为 0.635 mg/L,超标 11.7 倍,明显高于对照断面,
说明事故点核心区水质明显受到污染。随着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核心区石油类浓度不断下降,12 月2
日~4 日,核心区水质各项监控指标连续 3天稳定达标,并与对照断面监测结果相近,表明核心区水质已
恢复原状。
4.1.4. 小河沟关注断面(小河入库前 3#)水质分析
该关注断面在应急处置时间段内石油类浓度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详见图2),石油类最高
浓度达到 0.288 mg/L,超标 4.76倍。随着处置工作的深入,该断面石油类浓度于 11月30 日下午恢复至
评价标准以下。12 月1日~4日,该断面石油类浓度稳定达标,并与对照断面监测结果相近。可见,小河
入库前关注断面水质明显受到污染,但在较快时间内恢复原状。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6
Figure 2. Schematic of petrole um concentration trends
图2. 石油类浓度变化趋势图
4.1.5. C水库水质分析
B镇取水点(4#)、水库坝前(5#)断面在应急处置时间段内石油类浓度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详见图 2),石油类最高浓度分别达到0.055 mg/L、0.047 mg/L。B镇取水点(4#)断面石油类浓度最高超标
0.1 倍,水库坝前(5#)断面石油类浓度虽未超标,但其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其峰值
明显高于对照断面,说明 C水库水质已受到污染。11月30 日~12月4日,B镇取水点(4#)、水库坝前(5#)
断面石油类浓度稳定达标,并与对照断面监测结果相近。可见,C水库水质在受到污染后,随着应急处
置工作的深入开展,于短时间内恢复原状。
4.1.6. 水库坝后小河沟水质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水库坝后(6#)断面石油类浓度在整个应急处置时间段内(11月27 日~12 日4日)均稳
定达标,并与对照断面监测结果相近,表明 C水库坝后小河沟水质未受该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
4.2. 损害识别
4.2.1. 污染源和污染物识别
在该事件中,某柴油罐车侧翻并坠入公路旁的小河沟,部分柴油泄漏进入水体,并对下游水质造成
了影响。该事件的污染源即为破损的油罐,泄漏的污染物质为柴油,泄漏量约为 1 t 。
4.2.2. 环境损害对象确认
损害调查及监测结果显示,泄漏柴油进入水体后,造成事故点核心区、小河入库前断面、B镇取水
点石油类浓度超标,并明显超过上游对照区域石油类浓度;水库坝前断面石油类浓度升高,其峰值明显
高于上游对照断面区域石油类浓度,表明该小河沟(事发地至 C水库入口段)及C水库水体受到污染。水
库坝后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且与对照断面监测结果相近,表明C水库坝后水体未受污染。
因此,确认该事件的环境损害对象为小河沟(事发地至 C水库入口段)和C水库水体。根据现场踏勘
结果,小河沟事发地至 C水库入口段水体长约 1200 m,平均宽度约 2.5 m,平均水深约 1.5 m,水量估算
0
0.1
0.2
0.3
0.4
0.5
0.6
0.7
11.27
下午
11.28
上午
11.28
下午
11.29
上午
11.29
下午
11.30
上午
11.30
下午
12.01
上午
12.01
下午
12.02
上午
12.02
下午
12.03
上午
12.03
下午
12.04
上午
石油类浓度(mg/L)
监测时间
1# 上游对照点
2# 事故点核心区
3# 小河入库前
4# B镇取水点
5# 水库坝前
6# 水库坝后
Ⅲ类标准限值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7
约4500 m3;C水库水体面积约 6400 m2,平均水深约 3.1 m,水量估算约 19,840 m3。两者相加,可得受
污染水体的总水量约为 24,340 m3。
4.2.3. 环境污染暴露途径的建立
现场勘查及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该事件污染物的暴露途径主要是泄漏柴油从破损的油罐进入小河沟,
并顺流向下游水体扩散,造成小河沟(事发地至 C水库入口段)和C水库水体受到污染。
4.3. 环境损害评估
4.3.1. 生态环境资源损害
该事件造成的生态环境资源损害主要由环境质量恢复成本(水质恢复成本)和资源功能损失补偿(水资
源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
水质恢复成本是指直接用于恢复水体环境质量所产生的费用,在该事件中,可以用应急处置过程中
的污染控制与清理费用来量化。评估结果显示,该事件所产生的污染控制与清理费用共计 233,214元(其
中应急物资费用为82,314 元,废物处置费用为 70,600 元,设备及车辆租用费用为12,700 元,人力劳资
费用为 67,600 元),具体费用明细详见表 2。
水资源损失费用是指污染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水资源不能服务于其正在使用的用途,或者需要采取污
染修复或恢复措施后才能正常使用,水资源功能丧失造成的损失。
该事件受污染范围为小河沟(事发地至 C水库入口段)和C水库,由于 C水库为 B镇饮用水源地,故
将受污染范围内的水资源用途归类为城市生活用水,其影子价格为 2.0~4.0元/m3,评估取中间值 3.0元/m3。
根据受污染的水量估算结果(24,340 m3)和该用途水资源影子价格3.0 元/m3,可以估算出该污染事件的水
资源损失费用为 73,020元。
综上所述,该事件造成的生态环境资源损害为 306,234 元,其中水质恢复成本(环境质量恢复成本)
为233,214 元,水资源损失费用(资源功能损失补偿)为73,020元。
4.3.2. 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
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是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应急指挥调度过程中投入人力、车辆等所产生的
费用和应急监测部门在应急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评估结果显示,行政事务投入费用总额为 84,180 元,
其中,人力劳资费用 20,800 元,应急车辆及其油耗费用 35,640 元,应急监测费用 27,740 元(详见表 3)。
4.3.3. 调查评估费用
调查评估费用是指环境损害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所产生的费用,评估结果显示,调查评估费用总
额为 60,000元,包括现场踏勘费用 10,000 元,勘察监测费用 10,000元,分析评估费用 20,000 元和报告
编制费用 20,000元。
4.3.4. 环境损害评估汇总
该事件中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害数额为 306,234元,全部为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包括水质恢复成
本233,214 元,水资源功能损失补偿 73,020元);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间接损害数额为144,180 元,其中应
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为84,180元,调查评估费用为 60,000元。综上所述,评估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
染损害数额总计为 450,414元。
5. 结论
1) 本文以某柴油罐车侧翻事件为例,从损害调查、损害监测、损害识别、损害评估等方面,构建了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污染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8
Table 2. Statistics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clean up expense
表2. 污染控制与清理费用统计
应急物资费用 部门 物资名称 核算方式 费用(元)
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吸油毡 2箱 × 960 元/箱 1920
围油栏 1箱 × 3800 元/箱 3800
B镇政府 活性炭 2.1 吨 × 7995 元/吨 16,790
吸油网 60 箱 × 300 元/箱 18,000
过滤纸 7箱 × 380 元/箱 2660
吸油卷 7箱 × 700 元/箱 4900
吸油片 6箱 × 300 元/箱 1800
围油栏 4箱 × 3800 元/箱 15,200
稻草 6702 kg × 2元/kg 13,404
吸油毡 4箱 × 960 元/箱 3840
小计 82,314
废物处置费用 部门 处置内容 核算方式 费用(元)
某危废处置公司 废渣处置费 9.70 t × 2000 元/t 19,400
废水处置费 25.60 t × 2000 元/t 51,200
小计 70,600
设备及车辆租用费用 部门 车辆类型 核算方式 费用(元)
某危废处置公司 废渣转运专用车辆 3次 × 1000 元/次 3000
危废转运专用车辆 5次 × 1000 元/次 5000
B镇政府 人工捞油租船 8天 × 100 元/天 800
挖机 1次 × 3900 元/次(20 小时) 3900
小计 12,700
人力劳资费用 部门 人员类型 核算方式 费用(元)
某危废处置公司 劳务用工 6人 × 3天 × 200(元/人·天) 3600
B镇政府 劳务用工 80 人 × 8天 × 100(元/人·天) 64,000
小计 67,600
合计 233,214
Table 3. Statistics of administrative matters expense
表3. 行政事务投入费用统计
人力劳资费用 部门 人员类型 核算方式 费用(元)
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应急指挥调度人员 3人 × 3天 × 200(元/人·天) 1800
A县环保局 应急指挥调度人员 2人 × 5天 × 200(元/人·天) 2000
B镇政府 应急指挥调度人员 4人 × 8天 × 200(元/人·天) 6400
应急专家 1人次 × 1000 元/人次 1000
市环境监测中心 应急监测人员 5人 × 8天 × 80(元/人·天) 3200
A县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人员 10 人 × 8天 × 80(元/人·天) 6400
小计 20,800
应急车辆及其油耗费用 部门 车辆类型 核算方式 费用(元)
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普通车辆 2辆 × 3天 × 375(元/辆·天) 2250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9
普通车辆耗油 80 升 × 7.5 元/升 600
专用车辆 1辆 × 3天 × 625(元/辆·天) 1875
专用车辆耗油 60 升 × 7.5 元/升 450
A县环保局 普通车辆 1辆 × 8天 × 375(元/辆·天) 3000
普通车辆耗油 32 升 × 7.5 元/升 240
B镇政府 普通车辆 3辆 × 8天 × 375(元/辆·天) 9000
普通车辆耗油 220 升 × 7.5 元/升 1650
市环境监测中心 专用监测车辆 1辆 × 8天 × 625(元/辆·天) 5000
专用车辆耗油 60 升 × 7.5 元/升 450
A县环境监测站 专用监测车辆 2辆 × 8天 × 625(元/辆·天) 10,000
专用车辆耗油 150 升 × 7.5 元/升 1125
小计 35,640
应急监测费用 费用项目 项目类型 核算方式 费用(元)
样品采集 石油类 146 个 × (6 × 2.5)元/个 2190
样品分析 石油类 146 个 × (70 × 2.5)元/个 25,550
小计 27,740
合计 84,180
2) 本文在开展该柴油罐车侧翻水污染事 件环境损害评估范围识别的 基础上,从生 态环境资源损害、
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三个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该事件造成的
环境污染损害数额总计为450,414元,其中直接损害数额为 306,234元,全部为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占环
境污染损害总额的 68.0%;间接损害为144,180 元,构成项目为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
用,占环境污染损害总额的32.0%。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 重大专项(2012ZX07104-001);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 2011ggB-
2000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李青云, 赵良元, 林莉, 等 (2014)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长江科学院院报
, 4, 6-11.
[2] 李雪松 (2008) 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
第三届
(2008)
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 湖南,
961-968.
[3] 佘廉, 刘山云, 吴国斌 (2011) 水污染突发事件: 演化模型与应急管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8, 1004-1009.
[4] 邱光胜, 胡圣, 叶丹, 等 (2011) 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及水华现状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3, 311-316.
[5] 王树义, 刘静 (2009) 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法学评论
, 1, 71-79.
[6] Tietenberg, T. and Lewis, L. (2009)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s. Addison Wesley, USA, 35-47.
[7] Jones, C.A. (1997) Use of non-market 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courtroom: recent affirmative precedents in natural re-
source damag e assessments. Water Resources Update, 109, 10-18.
[8] Ando, A.W. and Khanna, M. (2004) Natural resource damage assessment methods: Lessons in simplicity from state
trustees.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2, 504-519.
[9] Anderson, F.R. (1988) Natural resource damages, superfund, and the courts. Boston College Environmental Affairs
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初探
10
Law Review, 16, 405-457.
[10] Winter, G., Jans, J.H., Macrory, R., et al. (2008) Weighing up the EC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directive. Journal of En-
vironmental Law, 20, 163-191.
[11] 张红振, 曹东, 於方, 等 (2013) 环境损害评估: 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环境科学
, 5, 1653-1666.
[12] 於方, 张红振, 牛坤玉, 等 (2012) 我国的环境损害评估范围界定与评估方法.
环境保护
, 5, 25-29.
[13] 邓锋琼 (2014) 论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机制.
环境保护
, 8, 41-42.
[14] 刘倩, 郭华, 王金南 (2012) 如何构建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管理体系.
环境保护
, 5, 35-38.
[15] 蔡锋, 李新宇, 陈刚才, 等 (2014) 次级河流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环境损害评估技术路线.
环境工程学报
,
9, 3658-3664.
[16] 黄绍洁, 陈登美, 黄贤峰 (2013) 贵州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调查研究.
环保科技
, 2, 25-29.
[17] 李海杰 (2013)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案例分析与思考.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5, 81-83.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