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7 No.04(2017), Article ID:20314,7 pages
10.12677/AP.2017.74072

The Effects of Family Structure on Children’s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Development

Feng Zhang, Juan Xu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11th, 2017; accepted: Apr. 27th, 2017; published: Apr. 30th, 2017

ABSTRACT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to conduct the survey, which included 4 parts: “table manners”, “visit rules”, “daily rules”, “old and young communication rule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30 from stem family and the other 30 from nuclear family) were participated the survey, to find those differences on understanding, identity and follow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hildren’s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development included 3 levels: knowing, understanding and doing. It was necessary to enlighten the children with reason, move them with affection, and guide them with action for children’s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development. (2) The family structure had affected children’s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development. The dimensions of understanding and following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of the children from stem fami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hildren from core family. Grandpar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inheritance. (3)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showed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Keywords:Family Structure, Stem Family, Core Family,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家庭结构对儿童传统规矩礼数培养的影响研究

张丰,徐娟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4月11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27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30日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传统规矩礼数调查问卷,从“用餐规矩”、“拜访规矩”、“生活规矩”、“长幼相处规矩”四个方面了解不同的家庭结构下(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两组儿童(各30人)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 传统规矩礼数的学习包括知、情、行三个方面,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培养建议按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基本模式来培养。(2) 家庭结构影响了儿童在传统规矩礼数的培养成效,主干家庭下的儿童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度和遵从度显著高于核心家庭下的儿童。主干家庭中的祖辈教养者对传统规矩礼数的起到重要的传承作用。(3) 传统规矩礼数既有传承的问题也有发展问题,不同方面的传统规矩礼数在传承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 :家庭结构,主干家庭,核心家庭,传统规矩礼数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问题提出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家庭人口要素和家庭模式要素两个方面(徐汉明,盛晓春,2010)。最通行的家庭结构分类是按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与亲属的关系把家庭分为:①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②主干家庭,即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比如由父、母、子、媳所组成的家庭;③联合家庭,即由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或者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④其他家庭(以上3种类型以外的家庭) (齐麟,2003)。

当代社会,核心家庭已成为各国家庭的主流形式,但在中国,主干家庭依然占到显著的比例,因为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 (沈锄云,2000)。李赐平(2004)认为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及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孙辈,只好求助祖辈帮忙等多重原因造成了隔代教育在我国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规模。

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祖辈和父辈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黄姗,陈小萍,2007)。不同的家庭结构下由于实施教育的对象不同,造成受教育者即儿童培养上的诸多差异。目前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常常强调隔代教育的弊端,认为祖辈教育观念陈旧,容易溺爱孩子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隔代教育也有其优势所在,譬如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等(余逸群,2001)。而且老一辈作为怀旧的一群人,他们会更多地保有着传统的中华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孩子们能否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呢?为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以传统规矩礼数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考察不同家庭结构下主要是生活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下的两组青少年对传统规矩礼数在了解、认同和遵从上的差异。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所使用的主要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访谈老一辈等多种形式,研究者选择了与青少年关系比较密切四类传统规矩礼数,包括从“用餐规矩”、“拜访规矩”、“生活规矩”、“长幼相处规矩”等四个方面(见表1),每个方面涉及8条,共32条。

考虑到品德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对于这些规矩礼数的学习也应当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即对于规矩礼数的学习首先必须要对相应的规矩礼数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是对这些规矩礼数做到情感上的认同,才能在行为上自觉的遵守。因此对于每一条规矩礼数,自编问卷都从知、情、行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分别编制了三道调查题。例如:

(1) 你是否了解“吃饭时双手应该扶着碗,不能一只手放在桌子下”这项传统规矩礼数?

1、不了解 2、了解

(2) 你是否认同“吃饭时双手应该扶着碗,不能一只手放在桌子下”这项传统规矩礼数?

1、完全不认同 2、比较不认同 3、说不清楚 4、比较认同 5、完全认同

(3)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否做到“吃饭时双手扶着碗,不把一只手放在桌子下”这项传统规矩礼数?

1、完全做不到 2、基本做不到 3、说不清楚 4、基本能做到 5、完全能做到

2.2. 研究对象

考虑到儿童的认知水平,本研究选择四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对北京某小学四年级4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整体施测。为匹配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成长的学生人数,从所有被试中随机抽选出30名在主干家庭成长的学生(其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和30名在核心家庭成长的学生(其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作为数据分析对象。

3. 研究结果

根据被试的回答情况,在“了解”这类题目上,如果被试回答“不了解”,则编码为1,回答“了解”则编码为2。在“认同”和“遵从”这两类题目上,均根据被试的实际回答分别记1~5分。所以,被试的分数可以反映出其对于所调查的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分数越高,说明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越高。

3.1. 被试对调查项目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的相关

对所有被试在所调查的传统规矩礼数在了解、认同和遵从三个层面上的得分加以统计,并求出这三个分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可知,被试对于所调查的传统规矩礼数在了解、认同、遵从三个层面上的得分,两两之间

Table 1.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four dimensions of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and illustrations

表1. 自编问卷所调查的传统规律礼数的维度及举例说明

Table 2. Correlation tes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表2. 各维度间的相关性检验

均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了解和认同的相关为0.668,了解和遵从的相关为0.471,认同和遵从的相关为0.652。但认同与遵从的相关为0.652远远大于了解与遵从的相关(0.471)。

3.2. 家庭结构对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整体及各维度了解度的差异检验

为了解家庭结构对于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了解程度的影响,分别对生活于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两组被试在对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得分进行分组T检验。具体结果如下表3

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对被试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度有显著影响。其中主干家庭了解的总分为1.84,平均下来约有84%的生活于主干家庭的儿童对于问卷中所提及的传统规矩礼数都有了解,而仅有66%的生活于核心家庭的儿童对问卷中所提及的传统规矩礼数全部了解。这两组数据在统计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主干家庭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核心家庭。具体到四个维度,在“用餐规矩”、“生活规矩”、“长幼相处规矩”三个维度上,两组被试的差异显著,在“拜访规矩”这个维度上,两组被试差异边缘显著。在“长幼相处规矩”这个维度上,两组被试的了解度得分都是最高,但在“生活规矩”这个维度上,两组被试的了解度得分都是最低。

3.3. 家庭结构对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整体及各维度认同度的差异检验

为了解家庭结构对于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的认同程度是否有影响,分别对生活于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两组被试在对传统规矩礼数的认同总分及分维度得分进行分组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

从上表可以看出,就所调查的传统规矩礼数而言,生活在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两组被试在认同总分上并没有达到统计上0.05水平的差异,但处于边缘显著的水平。具体到四个分维度上,除了在“生活规矩”两组的认同度得分有差异外,其他三个分维度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用餐规矩”上的得分处于边缘显著的水平。而且不论是对生活在主干家庭还是生活在核心家庭的被试,两组被试对于“生活规矩”的认同度均为最低,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核心家庭的被试,平均得分仅为3.61,是唯一低于4分的组别。而4分代表比较认同,说明对于生活在核心家庭的被试而言,对于本次所调查的日常生活方面的传统规矩礼数认同度低。

3.4. 家庭结构对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整体及各维度遵从度的差异检验

家庭结构是否能够影响被试在生活中对相关传统规矩礼数的遵从程度,本研究对不同家庭结构的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的遵从总分及分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参见表5

结果表明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下的儿童在遵从总分上差异显著,主干家庭下的得分显著高于核心家庭。具体到四个分维度,在“拜访规矩”维度上,两类家庭儿童得分达到显著差异,主干家庭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核心家庭,但是其他三个维度,两类家庭的儿童差异未到统计显著性。与认同度得分一致,在“生活规矩”这个分维度上,两类家庭的儿童的得分都是最低,平均分均未到4分,特别是核心家庭的儿童平均分仅为3.28,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维度。

Table 3. Difference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dimensions of understanding of subject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N stem = 30, N nuclear = 30)

表3. 不同家庭结构的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总分及分维度得分的差异比较。(N主干 = 30,N核心 = 30)

Table 4. Difference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dimensions of identity of subject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N stem = 30, N nuclear = 30)

表4. 不同家庭结构的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的认同总分及分维度得分的差异比较。(N主干 = 30,N核心 = 30)

Table 5. Difference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dimensions of following of subject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N stem = 30, N nuclear = 30)

表5. 不同家庭结构的被试在传统规矩礼数的遵从总分及分维度得分的差异比较。(N主干 = 30,N核心 = 30)

4. 讨论分析

4.1. 儿童传统规矩礼数习得的培养道路分析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规矩礼数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人类生活中所遇到的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具体事宜,无一不有周全完备的规矩礼数。礼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夫妻间要“相敬如宾”,朋友间要“谦恭礼让”,邻居间要“守望相助”等等。前两年,由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在各大影院上映,京味十足的对白中,“礼儿”、“规矩”,这两个听上去略显抽象又含义无穷的名词,在重要情节里不断反复出现,引发了大家对传统规矩礼数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规矩礼数的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隶属规范学习的范畴。规范学习包含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方式学习三个方面。规范的认知学习是指对规范意义与内容的学习,获得规范的相关知识,形成规范观念。规范的情感学习是指形成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状态。规范的行为方式学习是指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张大均,2005)。

知、情、行这三个方面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本研究中,对于每一条传统规矩礼数都从是否了解、是否认同、是否遵从三个方面对被试进行调查,而这三个方面所呼应的就是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从被试在了解度、认同度、遵从度三者的数据高度相关,可见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学习同样需经历从了解到认同再到遵从这样的一脉相承,逐步提升的过程。而且认同度与遵从度的相关(0.652)远大于了解度与遵从度的相关(0.471),这说明对某一个传统规矩礼数的落实,了解仅是基础,但认同是核心。只有从情感上认同,并肯定其意义和价值,儿童才能积极内化,从而在行为上主动遵从和贯彻实施。所以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培养同样可以遵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的基本模式来建议培养,特别要突出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认同。

4.2. 家庭结构对儿童在传统规矩礼数培养的影响分析

从本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到,家庭结构是影响儿童在传统规律礼数培养上的一个重要变量。生活于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两种不同的家庭结构下的儿童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度和遵从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主干家庭的儿童在了解度和遵从度上均显著高于生活在核心家庭的儿童。在认同度上,两种家庭中生活的被试的得分也达到了边缘显著的水平。就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三者而言,两组儿童在了解度的差异最为显著,其次是遵从度,认同度的差异最为不明显。可见,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解度上。在主干家庭中,年幼的孩子可以亲身观察到的是父母对祖父母的恭顺、孝敬,体验长幼相处之道,而且老人给孩子讲的故事多是他自己的经历和古代传说,儿童受主干家庭中祖辈教养者言传身教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知悉这些传统的规矩礼数(王丽荣,李若衡,2016)。生活于核心家庭的儿童的父辈们,大多为70后、80后,对于日常的一些传统规矩礼数,一方面自己的了解熟悉度就不如自己的长辈清晰,另一方面他们基本都处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培养孩子的时间本就有限,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而无暇顾及这些传统的规矩礼数的熏陶。因此,主干家庭相对核心家庭而言更有助于传统规矩礼数的传承。特别是在认识层面上,主干家庭中的儿童基本都知道调查所提及的这些传统的规矩礼数。

4.3. 不同维度的传统规矩礼数的培养差异性分析

此次研究所调查的传统规矩礼数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用餐礼仪”、“亲朋拜访”、“日常生活”、“长幼相处”四个方面。数据显示,儿童对于这四个方面的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的得分呈现出特定的模式。例如在“日常生活”这个维度中,不论是生活在主干家庭的儿童还是生活在核心家庭的儿童其了解度、认同度和遵从度的得分都是四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这主要和“日常生活”这个维度所考察的项目本身有关。以“递剪刀给他人时要手拿剪子尖,把剪子柄让给对方”这条规矩礼数为例,这条规矩礼数本质是要求一个人在递给别人类似于剪刀这样的工具,应该将容易伤害人的那一头留给自己,将安全送给别人。这样的规矩偏于细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关注度不如“用餐礼仪”、“亲朋拜访”。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孩子们所使用的大多都是安全剪刀,剪子尖还是剪子柄的问题相对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这样的一条规矩礼数传承度就偏低。此外,“日常生活”这个维度中还有一条“平时坐着不许抖腿,不能翘二郎腿”。在中国传统礼仪中,言行举止是极其讲究,鞠躬、磕头、作揖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蕴意。以作揖为例,根据不同场合作揖有不同用法,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而且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这些讲究,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清楚,与之类似的如“平时坐着不许抖腿,不能翘二郎腿”这些要求也逐渐淡化,不再是一个必须讲究的礼仪。可见,传统规矩礼数既有传承的问题也有发展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最为重要的规矩礼数被保留下来,世代相传,而有些规矩礼数则慢慢淡化,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5. 研究结论

(1) 传统规矩礼数的学习包括知、情、行三个方面,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培养建议按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基本模式来培养。

(2) 家庭结构影响了儿童在传统规矩礼数的培养成效,主干家庭下的儿童对于传统规矩礼数的了解度和遵从度显著高于核心家庭下的儿童。主干家庭中的祖辈教养者对传统规矩礼数的起到重要的传承作用。

(3) 传统规矩礼数既有传承的问题也有发展问题,不同方面的传统规矩礼数在传承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基金项目

本课题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隔代教育中教养观与教养方式的代际冲突与对策研究”资助,项目号:2012D005022000015。

文章引用

张 丰,徐 娟. 家庭结构对儿童传统规矩礼数培养的影响研究
The Effects of Family Structure on Children’s Traditional Rules and Customs Development[J]. 心理学进展, 2017, 07(04): 589-595.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7.7407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徐汉明, 盛晓春(2010). 家庭治疗-理论基础与实践.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2. 2. 齐麟(2003). 论主干家庭.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6), 5-7.

  3. 3. 沈锄云(2000). 认识隔代教育. 老年人, (9), 4-5.

  4. 4. 李赐平(2004).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137-139.

  5. 5. 黄姗, 陈小萍(2007).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科学, (2), 63-66.

  6. 6. 余逸群(2001). 隔代教育的弊端. 健康, (1), 25-26.

  7. 7. 张大均(2005). 教育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35.

  8. 8. 王丽荣, 李若衡(2016). 论家庭模式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广西社会科学, (7), 185-19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