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7 No.05(2017), Article ID:20772,6 pages
10.12677/AP.2017.75090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Social Anxie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Qichen Wang, Xia Chong, Yanli Wang, Qing Chen, Nan Wu*

Psychology Department, 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y 8th, 2017; accepted: May 23rd, 2017; published: May 27th, 2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social anxie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208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ttachment Scale and Children’s Social Anxiety Scale; 32 students among them finish the experiment examin- ing their state of anxiety when faced with stress situations. Results: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trait anxiety(r = −0.190, p < 0.05). Mother- child attachment and father-son attachment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3.2% and 2.1%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rait anxiety.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other-child attachment and state anxiety (r = −0.415, p < 0.05). Mother-child attachment accounted for 17.2%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state anxiety.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parental child attach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level of their social anxie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arental Attachment, Social Anxiety

小学生亲子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王启忱,种霞,汪艳丽,陈清,吴南*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23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7日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学生亲子依恋水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依恋量表和儿童特质焦虑量表对北京208名小学生进行施测,采用实验法选择其中32名小学生的状态焦虑进行测查。结果:(1)亲子依恋与特质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190,P < 0.05),其中,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分别解释了特质焦虑总方差的3.2%和2.1%。(2)母子依恋与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r = −0.415, P < 0.05),母子依恋解释了状态焦虑总方差的17.2%。结论: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社交焦虑程度。

关键词 :小学生,亲子依恋,社交焦虑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两种。特质焦虑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是一种生而带之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为一种比较持续的担心和不安。而状态焦虑是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进行某种作业状态时产生的焦虑,状态焦虑表现为:当众演讲时紧张、声音低沉或颤抖;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时心中不安等(Spielberger, 1966)。社交焦虑对个体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探讨社交焦虑背后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个体早期成长环境中的亲子依恋水平是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亲子依恋是指孩子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性,是个体与父母之间的一种持续而稳定的情感联系(张连云,2007)。亲子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良好亲子依恋的建立能促进儿童情绪情感、交往能力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俞汉华,2013)。以往研究发现,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均显著影响儿童焦虑,尤其是父子依恋对儿童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的影响巨大(赵金霞,朱彩琴,2011)。此外,小学生的亲子依恋与他们报吿孤独感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张予贺等,2014)。但多数研究是只关注社交焦虑中的特质焦虑与亲子依恋的关系,且研究方法多为调查法,同时涉及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亲子依恋关系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同时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小学生亲子依恋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的关系进行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从北京某小学抽取约200名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上集体施测。共发放23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8份,约占90%。其中男生为113人,女生为95人,独生子女为121人,非独生子女为87人,平均年龄为9岁,标准差为0.691。针对其中一个班级的32名学生实施状态焦虑实验,并且全程录像。

2.2. 工具

2.2.1. 亲子依恋量表

采用Armsden等人编制、Raja等人修订的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IPPA)简版,量表包括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同伴依恋三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项目。根据本研究目的,只选用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两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依恋水平越安全。该问卷为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 = 0.8和α = 0.81 (于海琴,周宗奎,2002)。

2.2.2. 儿童特质焦虑量表

采用La Greca等人1988年编制的儿童特质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问卷有10 道题目,采用三级评定,得分越高说明儿童特质焦虑水平越高。量表包括两个主因素: 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该量表为众多学者在研究中所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 = 0.77,重测信度为0.68 (赵金霞,朱彩琴,2011)。

2.2.3. 状态焦虑的测量

在已完成亲子依恋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问卷且数据真实有效的被试中随机选出32人进行状态焦虑实验,其中男生15人,女生17人,独生子女15人,非独生子女17人,平均年龄为9岁,标准差为0.712。

参考已有文献对状态焦虑的诱发范式(张予贺等,2014; 邵秀巧等,2014),本研究设计朗读竞赛范式诱发小学生的状态焦虑,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被试完成亲子依恋问卷、特质焦虑量表一周后进行。告知被试本次朗读竞赛的目的是为学校的朗读比赛选拔种子选手。待被试进入实验室后,主试指导被试抽签决定朗读的内容,朗读材料为长度、难易水平相当的5篇阅读材料组成,每名被试抽取1篇朗读。抽签后立即上台阅读,不预留准备时间,朗读期间用摄像机对被试朗读情况进行全程录像,朗读后主试马上请被试完成演讲自评焦虑题,该题通过4点式衡量紧张程度,选项分别为:不紧张、有点紧张、紧张、非常紧张。

3. 结果

3.1. 亲子依恋和社交焦虑的描述性统计

研究中小学生亲子依恋状况、特质焦虑以及状态焦虑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亲子依恋平均分为81.40,标准差为0.814,特质焦虑平均分为16.10,标准差为0.291,状态焦虑平均分为1.91,标准差为0.158。

3.2. 亲子依恋与特质焦虑的关系

为了考察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特质焦虑的相关关系,采用皮尔逊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亲子依恋(包括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因子相关无显著性外,其他各因子间的相关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果见表2

以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为自变量,以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表3表明,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分别解释了特质焦虑总方差的3.2%和2.1%。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对特质焦虑都具有负向预测能力,且母子依恋与特质焦虑的相关更为密切。

3.3. 亲子依恋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对亲子依恋及各维度、特质焦虑及各维度以及状态焦虑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表4结果显示,除父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parental attachment, trait anxiety and state anxiety

表1. 亲子依恋、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2.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trait anxiety (N = 208)

表2. 亲子依恋与特质焦虑的相关(N = 208)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Table 3.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trait anxiety (N = 208)

表3. 亲子依恋与特质焦虑的线性回归(N = 208)

Table 4.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state anxiety (N = 32)

表4. 亲子依恋与状态焦虑的相关(N = 32)

*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子依恋与状态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外,其他因子均与状态焦虑显著相关,其中亲子依恋总分及母子依恋与之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358, r = −0.415),特质焦虑总分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543)。

以母子依恋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5结果显示,母子依恋与状态焦虑的关系密切,母子依恋解释了状态焦虑总方差的17.2%,且其对小学生的状态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

4. 讨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法发现亲子依恋与小学生的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关系密切。亲子依恋程度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小学生的社交焦虑(包括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程度,其中,母子依恋的预测作用尤为显著。

小学生亲子依恋与儿童的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水平越高,特质焦虑的程度就越低,以往研究也证实了亲子依恋对儿童的友谊质量、社交焦虑都存在显著的影响(于海琴,2002)。在亲子依恋的两个维度与特质焦虑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中发现,父子、母子依恋对特质焦虑都具有负向预测能力,这一结果与赵金霞关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均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焦虑情绪的结果相契合(赵金霞,朱彩琴,2011)。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发现母子依恋能够显著预测状态焦虑,相比于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小学生的状态焦虑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以往有研究显示父子依恋关系可以预测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学校适应,母子依恋却不能(Verschueren & Marcoen,1999)。结果的不同可能与研究者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西方国家的父亲在孩子儿童期更大程度上扮演着“玩伴”角色,对儿童的社交行为、

Table 5.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state anxiety (N = 32)

表5. 亲子依恋与状态焦虑的线性回归 (N = 32)

技能等方面有较大影响。而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儿童主要由母亲照顾、陪伴,因而母子关系更加亲密,母子依恋与社交焦虑的相关也更为密切。实验研究显示,亲子依恋水平,尤其是母子依恋水平越高,小学生在演讲比赛中越不紧张。也就是说,儿童与母亲的关系越亲近,演讲焦虑就越低,有可能是因为在儿童时期更多的阅读沟通和朗读是由母亲所提供的,比如儿童睡觉前母亲总会读一些睡前小故事,这类活动父亲往往没有母亲做的多。母子依恋有助于儿童更好地形成对外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对自己的消极行为与情绪形成良好的自我监控与约束力,如在公开场合演讲时有效抵御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也是一致的(张瑞,2007)。

特质焦虑及各维度都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在状态焦虑产生的过程中,特质焦虑在焦虑倾向上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个体对危险或威胁的判断,进而对状态性焦虑的发生产生不同的影响。Raffety的研究得出,高特质焦虑的人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而低特质焦虑的人则倾向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策略(Raffety, Smith, & Ptacek, 1997),这也有效解释了本研究的结果。

此外,研究中小学生亲子依恋的均值为81.40,范围是0~100,说明小学生在亲子依恋上是安全的,亲子依恋水平较高。而特质焦虑的均值为16.10(范围0~30),说明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中等偏上的。这些社交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较大,特别是中、高年级小学生处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时期,学业难度的加大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落后,来自老师、家长及周围同伴的消极评价最终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识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刘勇,2005)。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对子女过度保护、偏爱或过度干涉、拒绝、否认,造成子女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过于腼腆、不善沟通或易与他人产生摩擦,最终导致子女的特质焦虑水平较高(金盛华,杨志芳,赵凯,199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SFC81501184);2017科研水平提高定额—面向特色学科的科研项目(KYDE40201705)。

文章引用

王启忱,种 霞,汪艳丽,陈 清,吴 南. 小学生亲子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Social Anxie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J]. 心理学进展, 2017, 07(05): 724-729.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7.7509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于海琴, 周宗奎(2002).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8(4), 36-41.

  2. 2. Raffety, B. D., Smith, R. E., & Ptacek, J. T. (1997). Facilitating and Debilitating Trait Anxiety, Situational Anxiety, and Coping with an Anticipated Stressor: A Processor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 892-906.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2.4.892

  3. 3. Spielberger, C. D. (1966). Theory and Research on Anxiety. Anxiety and Behavior, 61, 433A-434A.

  4. 4. Verschueren, K., & Marcoen, A. (1999). Representation of Self and Social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Kindergartners: Differenti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Attachments to Mother and Father. Child Development, 70, 183-201. https://doi.org/10.1111/1467-8624.00014

  5. 5. 金盛华, 杨志芳, 赵凯(1992). 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6. 6. 刘勇(2005). 城乡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 590-590.

  7. 7. 邵秀巧, 曹雪梅(2014). 状态焦虑、刺激呈现时间、特质焦虑水平对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2(2), 275-276.

  8. 8. 于海琴(2002).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18(4), 36-40.

  9. 9. 俞汉华(2013). 亲子依恋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心理, 14(1), 48-50.

  10. 10. 张连云(2007). 小学儿童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学业成就与孤独感的关系. 硕士论文, 贵阳市: 贵州师范大学.

  11. 11. 张瑞(2007).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社交退缩的影响研究. 硕士论文, 重庆市: 西南大学.

  12. 12. 张予贺, 金艳, 郑希付, 闫柯, 周晌昀(2014). 状态焦虑对条件恐惧习得和消退的影响. 心理学报, 26(3), 396-404.

  13. 13. 赵金霞, 朱彩琴(2011). 亲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5), 636-638.

  14.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