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6
(
2021
), Article ID:
47254
,
5
pages
10.12677/ML.2021.96204
《语言教师的语言学:课堂实践课程》述评
王勃然,穆心慧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5日;录用日期:2021年12月9日;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6日
摘要
Sunny Park-Johnson和Sarah J. Shin于2020年推出的新作《语言教师的语言学:课堂实践课程》是专门为二语教师量身打造的语言学入门教材,具有实例广、视角广、受众广等突出优点,对于为教师语言学“赋能”、使其了解并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语言教师的语言学:课堂实践课程》,述评
A Review of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Less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Boran Wang, Xinhui Mu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Nov. 5th, 2021; accepted: Dec. 9th, 2021; published: Dec. 16th, 2021
ABSTRACT
Sunny Park-Johnson and Sarah J. Shin’s new book,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Less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is an introductory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examples, wide perspectives and large audienc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abling teachers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Keywords: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Less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Review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本质,而只有掌握语言的根本,才能真正掌握、教授一门语言。然而,很多语言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语言学知识培训,一直被语言学界排除在外,而针对语言教师的语言学书籍少之又少。为弥补这一缺陷,Sunny Park-Johnson和Sarah J. Shin 2020年推出的新作《语言教师的语言学:课堂实践课程》是专门为二语教师量身打造的语言学入门教材,对于为教师语言学“赋能”、使其了解并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
2. 全书简介
全书共11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下面分述各章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
第一部分是本书第一章。本章是全书的前言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如何运作的学科,为什么教师学习语言学很重要以及如何使用本书。作者开篇提出问题:如何才算掌握一门语言?通过类比“了解人的身体需要了解各部分机能”指出掌握语言需要了解语言的组成部分以及语言如何通过各个组成部分行使语言功能,进而介绍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观察分析自然状态下语言如何运作、发展。接着,作者论述了语言学对语言教师的重要性:语言学赋予了教师自主权,能够让教师独立观察、分析语言,利用语言学研究资源。作者又探讨了我们对人类语言本质的了解,澄清了一些对人类语言的常见误解,例如,语言并无高低之分;人不能阻止语言的变化。此外,本章还解释了描述说明性规则和描述性规则之间的区别,并解释语言学的目标是制定描述性规则。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六章,介绍语言学的六大分支:发音学、音位学、词法、句法、语义学、语用学。
第二、三章是对语音的描述。第二章“发音学”描述了语音产生的生理机制,以及我们如何在声道中使用发音器来产生特定的声音。它解释了为什么音标是必要的,并介绍了国际音标。学生练习使用这些音标转录自己的语音,并根据发音和声学特性将声音分组。此外,本章解释了除了个别声音的语音特性之外,如何注重韵律特性(如语调、重音和发音长短)来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音教学。第三章“音位学”描述了说话者对他们语言声音模式的隐性认知。它解释了单个语音是由特征组成的,特征是语音结构的最小组成部分,音节是由声音组成的。读者将了解到,任何语言的说话者和听者都会注意表示意义差异的对比音(即音位),而忽略非对比音(即同音异义词)之间的语音条件变化;音位和音节的构成是语言特有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说外语时会带有口音。本章旨在帮助受众建立规则,解释各种语言中声音产生的系统变化。
第四、五章是对结构的描述。第四章“词法学”介绍了如何通过识别语素,并根据它们对较长单词的意义和功能的影响加以分类,以便进一步分析单词结构;如何区分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词根和词缀、派生语素和屈折语素及不同的语言分类方法,以及如何形成单词,并确定一个陌生的语言语素;如何标记单词以显示语法概念,如数字、大小写、一致性和时态等,并了解不同语言中常见的形态过程(例如复合、重叠、内部变化和补充)。本章展示了构词原则的知识如何帮助英语学习者习得词汇。第五章“句法学”介绍了句法范畴、句子的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展示如何划分句子结构,如何通过变化句子浅层结构将句子转化为问句、被动句、主动句以及通过提供需要使用特定结构的任务(即语法的内隐教学),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形式上。它还提供了相关策略,帮助学习者熟悉目标语的形态结构规则,如通过采访同伴或拆分复杂学术文本练习短语结构规则。
第六章是对意义的描述,包括语义学和语用学,描述了意义是如何从单词(词汇语义学)和句子(短语语义学)中产生的,阐述了句法结构对意义的贡献。本章讨论了源于一词多义和谐音的词汇歧义以及结构歧义,还讨论了非语法因素(如说话人态度、情景语境)如何影响意义(语用学)。它解释了意义是如何在会话中传达的,并论证了人们所说和他们如何表达是受文化制约的(跨文化语用学)。
第二部分旨在培养教师的语言学能力。该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言学六大分支的基本内容,利于语言教师快速入门语言学,使其能够掌握语言学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术语、规则,以免教师阅读相关文献或利用其他资源研究时遇到障碍。该部分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强调了语言学中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指出教师应总结对比学生母语(L1)和目标语(TL)之间的不同规则,引导学生主动在真实语境中熟悉两种语言的规则差异,二是渗透了分析语言的方法,例如每章节末的练习题能够训练教师思考语言实例,并通过用音标转录单词发音、划分短语结构树等练习,培养教师独立观察、分析语言的能力。
第三部分是第七至第十一章,主要讨论社会语言学,即语言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
第七章“社会中的语言”描述了会话互动中使用的语言变体(主要是方言)以及语言的词汇、发音、语法、音调等特点标记出说话者的社会身份。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化。即便是同一种语言,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对称发展 [2]。该章解释了通过行话、语码转换、方言区分言语群体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导致语言变异的各种因素(例如地理位置、社会阶级、性别、年龄和说话者的种族)。它还论述了不同于标准美国英语的非标准变体,如作为英语方言的非洲裔美国人的白话英语和奇卡诺英语的规则。此外,本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语言学提供了相关建议,如通过认可学生的本族语地位保护语言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语言学实验来探索、收集语言材料。
第八章“交际中的语言”讨论了不同语言的人接触时会发生借用(borrowing)的现象。它描述了洋泾浜语经过行话阶段、稳定阶段、扩展阶段逐渐成熟,从一种用于两个群体间信息交流的工具语言,通过克里奥尔化发展成为有本族语者的正式语言。本章指出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在当代世界被广泛使用,但不同国家的人所使用的英语在发音、单词、语法上具有不同特点,英语教师需要觉察出学生使用的本地化英语变体与世界上通用的英语之间的区别,使其能够正确使用英语并在世界范围内交流。
第九章讲述了英语的发展历史。人们今天讲的英语是历史悠久的产物,这一章追溯了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首次在英国引入该语言时的语言发展状况和过程。它描述了四个时期的英语历史:古英语(公元450~1150年),中古英语(公元1150~1450年),早期现代英语(公元1450~1750年)和现代英语(公元1750年至今)。本章展示了英语在其整个历史中所经历的广泛的语音和语法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是由于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如古挪威语、法语和拉丁语。最后,作者指出从英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语言形式不是非黑即白,并无严格对立的“正确”或“错误”之分,教师的任务是教授当前被普遍使用的语言形式,并将各种语言变体(如网络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语言。
第十章是“双语和语言政策”,概述了世界上使用双语或多语的情况,探讨关于双语的各种定义和描述,并澄清了一些常见的误解。本章指出双语者很少能完全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完全”双语和“平衡”双语等术语所代表的理想化概念并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双语者的特征。它还展示了某些观点如何导致有害教育政策的产生,如过渡性双语教学(部分或全部科目完全使用目标语教学,熟悉之后再恢复使用本族语教学)会产生削弱性双语(subtractive bilingualism)现象。作者建议讲多数语的人(majority language speaker)习得少数语时不能仅靠有限的课堂输入,适当用目标语学习数学、科学等内容有利于发展其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讲少数语的人(minority language speaker)习得多数语时应注意先巩固好少数语,再在少数语的辅助下习得多数语。作者强调并没有一种语言政策适用于所有情况,需要学生、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探索。
最后一章“文字系统”呈现了书写系统的两种基本类型:象形文字(如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汉字)和音位文字(如音节文字、字母文字)。正如口语表现出声音和意义之间的任意关系一样,声音和文字符号之间联系也是任意的,但不同语言的这种任意程度不同,透明拼写法(transparent orthography)的声音和符号之间有密切对应关系,如西班牙语,相反,不透明拼写法(transparent orthography)学习起来就会更困难,如英语和法语。因此,作者指出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并不相通,需要注意同步培养,不同拼写系统之间的差异和表层相似可能给语言学习带来困难,但作者并未进一步给出具体建议。
第三部分旨在树立教师的语言观。本部分内容介绍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不可避免地会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会随着时间、地区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中不断变化,澄清了一些关于方言、双语等方面的常见误解,强调语言教师需要通过意识形态引领,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语言的同等地位,学会对比并尊重其差异。教师的意识形态决定其授课理念与方法,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学习,比如,学习者学习语言时会受到母语影响,教师不能生硬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语言之间的“区别”;语言反映一个人的身份,若教师禁止学生在二语课堂中使用遗产语或方言,学生会对自己的语言身份产生怀疑,不利于语言习得。
3. 简评
在本文作者看来,该书有三大突出优点:实例广、视角广、受众广。
首先,语言学常常会疏远语言教师,因其很难在日常实践中找到看似抽象的语言理论的相关性。本书通过提供易于理解的基本语言学理论概述,以及Voices from the Classroom部分提供的一系列语言教学实例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实例说明了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作用。通过阅读本书,语言教师有可能在巩固和扩展学生现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更善于在课堂上支持语言学习。
其次,与其他主要针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语言的语言学教程不同,本书打破了语言之间的界限,以更加宏观的角度,将所有语言的本质、共性抽化出来。本书不是将不同语言割裂开来,而是将所有语言看成整体,强调语言的共通点,讨论各种教育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相关问题,可以使读者对语言有更为全面整体的认识,例如,所有语言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3],都有语音、结构、意义各层面,而语言学习者的障碍主要来自母语中缺乏目的语的某个特征,这样宏观的视角有利于培养教师正确的语言观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
最后,本书不仅局限于英语习得,对双语、国际语言和传承语的教育者也同样适用,这是很少有研究能覆盖到的,也不仅限于主要国家使用的语言,还包括许多如盖丘亚语的少数语,有利于拓宽读者视野。
然而,本书也有尚待加强之处,其中三点较为明显。第一,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基础、浅显的语言学知识,和其他语言学书籍的主体内容基本重合,与二语教学相关的内容不足,而且某些关键内容并不详实,如第六章语用学的内容明显不足,篇幅过短。第二,本书不涉及教学法、教学手段,而是旨在训练教师成为“语言学家”。虽然该书明确指出不以实践为导向,主要是论及教学相关的语言学知识理论,不提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也应该适当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否则教师还是难以操作,参考价值不大。第三,书中内容不够与时俱进。本书2020年出版,但参考文献大多是2000年之前的研究成果,难以和当前迅速发展的科技、学术前沿相适应。
当然,瑕不掩瑜。整体来说,本书是将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紧密联系的一次较新尝试,不仅仅是对二语教师,尤其是对ESL、双语、国际语言和传承语的教育者也有很大帮助。它突出强调了语言学基础知识中与语言习得、语言教学息息相关的部分,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语言学意识,并指出了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规避,提高其从业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儿童二语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L17BYY008)资助。
文章引用
王勃然,穆心慧. 《语言教师的语言学:课堂实践课程》述评
A Review of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Less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6): 1493-149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6204
参考文献
- 1. Park-Johnson, S. and Sarah, J.S. (2020)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Less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Routledge, London.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545462
- 2. 王勃然, 赵雯. 传承与创新: 论美国英语词汇的发展趋势[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70-72.
- 3. Chomsky, N. (1986)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Praeger,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