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Finance 金融, 2011, 1, 38-44
http://dx.doi.org/10.12677/fin.2011.1200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1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fin/)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ng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Haiying Pan, Changz he Shi
School of Business,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Email: hypan@hhu.edu.cn; hypankk@sina.com
Received: Mar. 30th, 2011; revised: May 21st, 2011; accepted: Jun. 19th, 2011.
Abstract: Abased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 Wengli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paper analyzed farmers’
financing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positive
policy, but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guarantee has only limited effect. Rural cooperative bank provided
sufficient capital support, but still couldn’t meet to farmers’ potential financing needs. More than half of
farmer households had low satisfaction of bank’s credit service. With the feature of certain large scale and
some normalization, for-cooperation informal finance mainly used for farmer households’ family life needs.
For-profit informal finance met some of non-traditional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ng needs in some degree.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policy environment and currency environment of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ng are
more tolerant, but need to further optimize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ng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ed region.
Some innovative thoughts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such as improving formal finance credit service abil-
ity, developing new rural commerci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novating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ng guaran-
tee mechanism.
Keywords: The Developed Region;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ng Environment; Informal Finance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潘海英,师昌喆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Email: hypan@hhu.edu.cn; hypankk@sina.com
收稿日期:2011 年3月30 日;修回日期:2011 年5月21 日;录用日期:2011 年6月19 日
摘 要:基于浙江温岭市农户融资服务调研所得资料,系统研究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调研结果表
明:政府对农户融资给予积极政策,但是政策性农业担保的作用有限;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户融资给予
充分支持,但在信贷资金供给和资金投向两方面均难以满足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超过半数的农户对银
行信贷服务的满意度较低;民间自由借贷规模较大且有一定规范性,主要用于农户家庭生活需要;营
利性民间借贷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非传统农户的融资需求。得出结论:发达地区农户融资政策环
境、货币环境较宽松,但需要通过改进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服务能力、发展新型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
创新农户融资担保机制来进一步优化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
关键词: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民间借贷
1. 引言
近年来,学界对农户融资问题颇为关注。部分文
献从融资主体,即农户的视角对农户融资中的借贷行
为、影响借贷行为的环境因素,以及农户资金借贷需
求和信贷供给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1-5]。从研究地区来
看,多数文献倾向于研究传统农区或贫困地区的
农户融资问题[6-9]。以上研究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特定
地区农户借贷需求和信贷供给基本状况、农户借贷行
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基本态势。然
而,一个客观事实是已有文献对发达地区农户融资服
务问题的研究较少。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 2009 年笔者和研究生对经济
发达的县级市——浙江温岭市农户融资需求和供给实
地调研收集到的基础资料,本文拟重点对当地农户融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
2009B22414);河海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2007420011
)
。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39
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完成涉及到五个方面的
基础资料:一是关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料;二是
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助于农户融资的扶持政策;三是关
于当地银行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农户融资
的资料;四是关于当地农村民间借贷发展及其对农户
资金供给的基本信息;五是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有关
信息。在实际调研中,对于第一、二和第三类资料,
我们主要通过走访相关银行机构,以及与有关政府部
门人员座谈的形式来获得;对于第四、五类资料,我
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形式来获取。具体来
说,调研中我们选取了当地有代表意义的三个镇,即
工业强镇——大溪镇、现代农业镇——箬横镇,以及
传统农业镇——坞根镇,对这三个镇的 600 户农户发
放了问卷,并走访了部分农户。问卷调查的样本对象
及其分布,以及问卷回收情况具体见表 1。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基于农户融资服务与农村
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性,本文第二部分将分析当地农
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第三部分是对农户融资环境
的具体分析,重点分析各级政府对农户融资给予的扶
持政策、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农户融资的信贷创新和贷
款担保创新,以及农村民间借贷对农户资金供给的实
际状况;第四部分针对农户融资服务中的问题,指出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所在,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2. 调研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温岭市是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的一个经济活跃的县
级市。该市在 2009 年度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
力评比中居百强县市第 15 位,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
评比中居第 30 位。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同样可以说明温
岭市经济发展状况:一是 2009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502.01 亿元,按当年末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 42,528
元,同年度全国、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 29,678
元、44,078 元。二是 2009 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1,313 元,而同年全国、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Table 1. Samp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farmer’s financing
need survey
表1. 农户融资需求问卷调查的样本对象和分布
大溪镇 箬横镇 坞根镇 合计
发出问卷(份) 200 200 200 600
回收问卷(份) 149 174 194 517
有效问卷(份) 133 124 122 379
有效回收问卷占比(%) 66.5 62.0 61.0 63.2
5,053 元、10,007 元,其中浙江省连续 25年位居全国
各省区第一位[10,11]。温岭市的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
主,2009 年末,全市农业人口占比 83.5%,农户户数
占比 73.7%。
近几年,温岭市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
成绩。其一,农村民营经济高度发达。2008 年底当地
民营企业达到 2.5 万余家,其中中小企业对全市工业
总产值的贡献高达 94.8%,拥有“中国水泵电容器之
乡”、“中国日用塑料之乡”、“中国鞋类出口基地”
等10 多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其二,特色农业、规
模农业和生态农业飞速发展,规模和品牌农业发展被
列为浙江省农业三大亮点之一。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
业发展,将发展工业经济的许多先进理念融合到农业
生产经营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
展之路,初步完成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一是
以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精品
农业大市、效益农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当地政府把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导方向,
在全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确立全市效益
农业的十大特色主导产业。二是农业规模化程度进一
步提高。截止2008 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89 家,实现年销售收入近80 亿元,建立基地 14 万亩,
联结农户 14 万户。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全市共成立农
民专业合作社 156 家,联结农户 5.3 万户,且大部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
会员 1。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建立万亩水稻
示范区 1个,千亩示范区2个。截止2008 年底,全市
承包土地经营权流出户 11.1万户,土地流转面积 21.07
万亩;设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8家,入社农户 3,080户,
入股土地 2,904 亩。三是生态农业稳步推进。到 2008
年底,全市拥有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个、省级无
公害农产品基地 110 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 131 个,
浙江省名牌农产品7个。
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户结构的分化。为
便于问题的分析,本文将农户分为两大类,即传统农
户和非传统农户,其中非传统农户具体包括专业种植
和养殖户、经营与服务性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非
农农户。调研结果显示,379 户有效样本农户中上述
各类农户的占比依次为8.1%、7.7%、31.2%、44.5%、
1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于 2006 年底,为全国首家农民
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40
8.5%。可见,当地 85%左右的农户从事的是非农产业,
这必将对农户融资带来深刻的影响。
3. 农户融资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府对农户融资给予扶持政策
近年来,中央、省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三农”
问题,先后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创造有助于发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户资金来源的政策环境。在这些
政策中,各级政府主要通过专项补助、各种补贴、奖
励、贷款贴息、设立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等形式间接
地向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各类农户提供资金支持。
3.1.1. 以土地流转新政增加农户资金来源
2009 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农业厅联合
出台《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村专业合
作社登记暂行办法》。由此,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生产性
要素转变成了资产性要素,既可以作价出资,也可以以
股份形式加入现代农业要素市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本
身和土地用途均不会发生改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
市拥有耕地面积 49.15 万亩,其中已实行规模经营 12.98
万亩 2。而 2009 年3月底出台的《温岭市关于推进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若干意
见》中提出,到 2012年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 40%以
上。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这一目标,2009~2012年期
间,该市土地流转新增面积至少达到 7.37 万亩。如果
按照流转期限 5年、每亩每年作价 2,000 元测算,此项
政策将为当地农户间接提供资金 7.4 亿元。
3.1.2. 运用财政政策减轻农户资金负担
一是给予种粮农户多项财政补贴。近两年,各级
政府适时调整了种粮政策,对种粮农户的农资综合直
补和粮油直接补贴等逐年增加。2008 年当地财政用于
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包括种粮农户早稻普惠补贴、
直接补贴、粮食收购政府价外补贴、粮食预购定金贴
息等累计达 800 余万元。2009 年当地政府再次提高了
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种粮补贴,数据测算显示该
年当地财政用于粮食生产的补贴资金将超过 1,100 万
元。此外,对于农户粮食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农业机械,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其购置补贴的政策力度也不断提
高。继 2008年发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372万元后,2009
年当地用于农机购买的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大幅度增
长,根据已有数据测算,全年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将不
低于 1,300 万元。
二是加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从2007
年开始,当地政府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加大了现代农
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既激发了农户从事现代农业的
积极性,事实上也带来了农户生产和经营资金的增加。
以2008 年为例,当地用于支持优质现代农业示范基
地、示范项目、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扶持高级以上
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财政资金
约为 800万元;用于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省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奖励的资金超过 560 万
元;用于资助农民培训、农产品宣传推介和参展,以
及农产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改扩建等农产品配套设
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在600 万元左右;用于 66 项现
代农业发展项目的专项财政补助达900余万元。
三是较早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
是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的一项惠农措施,对于稳定农
户收入、减轻农户资金负担具有重要意义。2006 年3
月,浙江省政府颁布《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工作的通知》,其中温岭市为全省首批 11 个试点地区
之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当地农户融资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两方面:其一,给予农户保费和超赔财政补贴。
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8 年期间,当地保费财政补
贴和超赔财政补贴达 791 万元。其二,参保农户可以
办理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在调研地,农户参加政策性
农业保险意味着将更容易得到融资服务,这是由于参
保农户可以凭保单到农村合作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申
请办理质押贷款。
3.1.3. 设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为农户融资
提供保障
温岭市是浙江省农村新型合作“三位一体”的 17
个试点地区之一。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这一问题,
2007年12月,当地财政和供销社共同出资,投入 200
万元注册成立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农信担保
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该公司累计为农户提供
了约 1,600 万元的贷款担保。同时,当地农信担保公司
对农户的贷款担保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在全省率先推
2规模经营:种植面积在 10 亩以上。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41
出小额农贷免费担保服务,即当地农户贷款 5万元以内
将免收担保费;农村合作银行对由该公司担保的贷款则
给予按国家基准利率下降 10%的优惠利率。
3.2. 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户融资予以充分支持
截止 2009 年3月底,当地银行机构达160 余家。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基于农业所具有的弱质性特点,
当地多数银行不涉及农户贷款 3,少数银行即使有涉
及,其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也很低,且有限的
农户贷款多集中于生产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的非
传统农户。调研中我们也得知,当地面向农户贷款的
主要银行机构是农村合作银行。首先,从该行信贷结
构来看,截止 2008 年末,全行农户贷款余额56.04 亿
元,占贷款余额的 81.9%,承担了全市金融机构 99.5%
的农户贷款。其次,从分支机构来看,2009 年3月底
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总行营业部外,该行拥有 19
家支行和 49 家分理处,占全市银行机构总数的43%,
分支机构遍布全市各镇和部分村落。第三,近年来该
行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创新,全力支持农户融资,这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3.2.1. 信贷业务创新支持农户融资
调研中得知,近年来该行积极创新贷款业务品种,
着力推行小额贷款业务。在小额贷款实施过程中,该
行先后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农信用卡贷款、农
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扶贫贷款等多种贷款业务。从贷
款的期限、利率、信用形式等贷款基本要素来看,该
行对农户的贷款有较大的灵活性。一是贷款期限较短,
多在一年之内。二是贷款利率市场化明显。在央行贷
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一年期贷款月息在 4.2‰~8.0‰
区间内浮动。实际利率又分为六档,主要依据农户的
人品、未来还款能力、担保条件等指标综合评分来确
定。同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扶贫贷款办理中
执行优惠利率。三是贷款信用形式较多,以存贷挂钩、
抵押、质押、纯信用、普通保证等为主。上述各种信
用形式的贷款利率依次从低到高,其中以普通保证贷
款的利率最高,为月息 8.0‰。四是贷款手续简便。考
虑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从 2008 年
12 月开始,该行适度放宽了贷款审批权限,并简化了
贷款手续。目前各支行行长对农户保证贷款的审批权
限已提高到单户 50万元,符合条件的贷款可以在支行
直接办理,通常在一周内可以完成全部贷款手续。
3.2.2. 贷款担保创新支持农户融资
针对农户贷款担保难这一问题,当地农村合作银
行积极创新,推出了若干新举措。一是为解决种植大
户贷款担保难问题,推出无需第三方担保的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2008 年底该行在浙江省同行业
中率先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贷款管理暂行
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贷款对象主要
是通过流转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
作社或种植大户。截止 2009 年3月底,该行已累计向
600 多户符合条件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
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贷款8,000 余万元。二是
为解决种养大户贷款担保难问题,与当地农信担保公
司积极开展担保合作,并签订担保合作协议。在 2008
年该行制定的《农信担保公司合作业务管理办法》中,
明确农信担保公司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
作社、农村种养殖户,以及农产品购销大户等提供担
保。截止 2009 年4月底,该行共发放农信担保公司保
证贷款 791 万元。三是为解决普通农户贷款担保难、
手续繁的问题,持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继 2001 年启
动信用工程建设后,2009 年该行将“信用村”创建、
“信用户”评定和授信工作列为工作重点。截止 2009
年3月底,该行已对全市过半行政村的农户进行了信
用等级评定工作,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户数达
6.13万户,授信金额11.65 亿元。
3.3. 民间借贷及其对农户的资金供给
民间借贷又称作非正规金融。当地农村民间借贷
主要以两类基本形式存在:一类是发生于个人之间、
基于亲情或友情基础、互帮互助性质的民间自由借贷;
另一类是有组织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借贷。
3近年来,当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
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分支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几乎没有
区别,主要服务于产值 500 万以上规模企业和城镇居民;泰隆商业
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和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主要服务于
中小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温岭市支行主要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业
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温岭市支行以存款业务为主,2008 年3月开
始办理小额贷款业务,当年农户小额贷款余额仅 0.45 亿元。
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主要发生在普通农户之间,前
提是资金借贷双方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调研发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42
现,当地农村民间自由借贷规模较大。以2008 年为例,
379 户有效样本农户中约 24.5%的农户曾经对外出借
互助性质的资金,涉及金额333.8万元,户均 3.6万元。
按全市 31.8 万户农户测算,当年该地区农村民间自由
借贷资金规模在 28亿元左右。受人情关系和彼此之间
知根知底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当地农村民间自由借贷
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明显不如银行贷款。其一,借贷
利率以低息为主。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当地对外出
借资金的样本农户,其资金借贷月息多在1分~1.5
分之间,占比高达 92.1%。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当地市
场经济发达,农户市场意识较浓,即使是亲戚、邻居
和朋友之间的资金借贷,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利息。其
二,信用形式以借条为主,无需抵押和担保。调查结
果显示,2008 年当地对外出借资金的样本农户中约
70%的农户采用借条的信用形式。其三,借贷资金的
按期还贷率不高。2008 年当地对外出借资金的样本农
户中资金能按期收回 80%以上,以及 60%~80%的户
数各占 30.3%、42.1%。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部分农户
之间的民间自由借贷采用了口头约定的形式,这种形
式的资金借贷通常没有明确的还款时间,因此在还款
时间上具有较大弹性,进而影响到按期还款率。其四,
借贷资金风险度较低。据我们了解,近几年当地农村
因民间自由借贷资金没有还款而导致的纠纷极为少
见。其五,借贷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农户家庭生活需要,
尤其是建房、子女教育、人情往来和医疗等方面。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民间资金充裕,有组织的、
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借贷更为常见。统计结果显示,
2004~2008 年期间,379 户有效样本农户中累计有 80
户农户曾经通过合会、私人钱庄等获得资金3,188.2
万元,户均 39.9万元。按全市 31.8 万户农户测算,我
们估计分析期内当地营利性民间借贷对农户的资金供
给年均 53.5 亿元,占当地 150~200 亿元营利性民间
借贷规模的 26.8%~35.7%。调研结果同时表明,当地
通过营利性民间借贷获取资金的农户多为经营与服务
性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非农农户。他们的共同特
征是大多从事非农产业、需要迅速获得额度较大的资
金,但又无法及时在银行机构那里得到实现。
3.4. 农户融资结构分析
调查发现,2004~2008 年期间,样本农户中有融
资行为的农户户数和融资笔数变化不大,但是融资规
模年均增长约 16.4%。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当地经济飞
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农户结构的巨大变
化,特别是经营与服务性农户和半工半农型农户占比
较高,由此带来农户融资需求迅速增加。根据样本农
户融资结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1) 银行信贷供给
在农户融资中居重要地位。有融资行为的 113 户农户
中,接近 40%的农户通过农村合作银行和其它银行获
得近 50%的融资额,这说明农户融资需求主要依赖正
规金融的信贷供给。(2) 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户获得正
规信贷供给的主要渠道。通过银行进行融资的农户中,
约84.5%的农户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农村合作银
行,选择其它银行借款的农户仅占 15.5%。这说明对
大多数农户而言农村合作银行是首选的银行机构,同
时我们也了解到有能力通过其它银行进行融资的农户
多为规模较大的专业种植和养殖户,以及经营与服务
性农户。(3) 民间自由借贷在农户融资中占据相当比
例。尽管农户借贷资金来源中民间自由借贷的年均占
比为 9.6%,但是通过民间自由借贷获取资金的农户户
数占比却超过 40%。这说明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民
间自由借贷依旧普遍存在。(4) 从借款户数、笔数来
看,营利性民间借贷在农户融资中仅占少量比例,但
其融资额占比高达 45.6%。这说明当地少部分农户在
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利性民间借贷获得所需资金,这
种融资方式主要集中于经营与服务性农户、半工半农
型农户、非农农户等非传统农户中。
4. 农户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银行信贷供给难以满足农户潜在融资需求
论本次调研我们对未来两年农户融资意愿进行了
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1 年期间 379 户样本农户
中有融资意愿的农户年均 212 户,其中有意通过农村合
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民营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和民
间借贷进行融资的农户数分别为 82 户、21 户、6户、
28 户、75 户,潜在融资规模年均 3,026.5 万元。以上数
据说明当地农户对农村合作银行、民间借贷的认可度较
高,且比较接近。由于缺乏其它商业银行对农户贷款的
准确数据,我们仅测算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户潜在融资需
求的满足率。以 2008 年样本户通过农村合作银行融资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43
户数、实际融资额的调查数据为基准,结合该年度农村
合作银行新增贷款户增长率、新增农户贷款额增长率,
我们估计得到未来两年当地农村合作银行大致能满足
31.1%农户的 43.3%左右的潜在融资需求。调研中我们
也了解到,当地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户的信贷资金供给主
要投向高效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基本不考虑农户生活
消费借款需要。因此,即使是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合
作银行,在信贷资金供给和资金投向两方面均不能满足
当地农户潜在融资需求。
4.2. 农户对银行信贷服务的满意程度不高
在农户对银行机构贷款的评价中,2004~2008 年
期间,379 户样本户中年均 61.2%的农户认为贷款利
率偏高,年均 62.6%的农户认为贷款手续过于繁琐,
年均 57.2%的农户认为贷款信用条件过于严格,年均
57.8%的农户认为贷款额度不 够高。由此可 见,当地
农户融资需求和银行信贷服务供给在借贷资金利率、
服务效率、信用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超
过半数的农户对银行机构所提供信贷服务感觉较不满
意,银行信贷服务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4.3. 现有担保制度无法完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
当地已组建成立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但是注册
资本金偏小,使得资本金通过担保再转化为农业贷款
的额度远远不及农户融资的实际需要。当地农村合作
银行推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质押贷款、农业保险
保单质押贷款和信用工程建设等举措为当地农户融资
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贷款担保难的
程度,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贷
款的农户依旧为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找到合适担保
人等问题所困扰。因此,尽管当地农业贷款担保体系
初步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创新显著,但是现有担保制
度无法完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农户贷款担保难这一
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5. 优化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的建议
温岭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融资环境当然不会与
国内其它发达地区完全相同,然而本次调查结果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它使得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发达地区相
对宽松的农户融资政策环境和货币环境,以及所存在
的一些不足。由此,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发达地区农户
融资环境的几点建议。
5.1. 引导银行机构加强对农户的融资服务
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传统农户、
专业种植和养殖户占农户的比例趋于减少,而经营与
服务性农户和半工半农型农户的占比相对较高。这就
使得一方面农户融资需求增长迅速,另一方面农户对
借贷资金利率、期限、信用条件、借款手续等方面的
要求趋于多元化。基于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认为改进
银行机构对农户的融资服务关键在于两点:其一,经
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既要坚持已有经营特色,
更应遵循经济学家 Pamk 提出的关于资金供给“需求
追随”模式的发展之路。建议这一地区的农村合作银
行兼顾各类农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通过创
新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扩
大有效抵押物范围、提高小额贷款额度、调整贷款期
限等完善信贷服务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
率[12]。同时,在保证 获取一 定盈利 水平的 前提下 ,农
村合作银行应想方设法提高对农户的信贷投入,增加
农户融资需求的满足率。其二,加快经济发达地区邮
政储蓄银行改革的进程。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对农户的
信贷服务刚刚起步,以调研地为例,目前邮政储蓄银
行仅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产品只有
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两种,农户单户贷款最
高限额仅为 5万元。鉴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户融资需求
旺盛的客观事实,建议这一地区邮政储蓄银行尽快完
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充分依托其拥有的网络优势,针
对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和各类农户的生产经营周期,推
出更多与之匹配的信贷品种,适时提高农户单户贷款
额度,将更多的邮政储蓄资金转化为对农户的信贷投
入。
5.2. 发展与农户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商
业性金融机构
2006 年12 月,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
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允许在农村地区引入新型金融
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其中村镇银行是试点中的重点[13]。根据现有规定,村
镇银行必须由现有法人银行充当主发起人,且持股比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FIN
44
例不低于 20%,并承担有限责任[14]。我们认为,村镇
银行的这种设置模式对解决经济发达地区充裕的民间
资金投资去向问题起不到作用,也对解决当地农村正
规金融供给不足问题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在经济发
达地区,民间资金充裕,但是投资渠道有限,因此建
议进一步放宽这一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允
许设立由符合条件的自然人作为主发起人、承担无限
责任的小型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的自然人,
可以是精通金融业务的专业人员,可以是多年从事民
间借贷、信誉良好、无违法记录的中介,也可以是有
实力的企业法人。以这种模式组建起来的新型农村商
业性金融机构,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改善农村
金融服务,尤其对于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处于快速增长
中的农户融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5.3. 创新农户融资担保机制
针对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农户在贷款中缺乏有效抵
押物、难以找到合适担保人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两点
建议:一是银行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银行在已有农
户融资担保创新的基础上,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担保
机制,进一步创新抵押贷款品种,有效扩大农户贷款
抵押物的范围。建议将农户可以转让、变现的资产和
权利纳入抵押范围,推出更多符合农户特点的抵押贷
款品种,比如农房抵押贷款、商标权和林权等无形资
产的质押贷款,以及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相互担保等。
二是合理确定,并适时增加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的资
本金。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的设立是解决农户贷款难
问题的有效途径,适宜在经济发达地区普及和推广,
但资本金应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建议根据地区农
业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农户贷款担保实际需要和地方
财政实力来合理确定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资本金。同
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增加对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的
财政注资,通过资本金的补充来增加农业政策性担保
公司的担保额。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韩俊.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
济问题, 2007, 28(2): 44-52.
[2] 贺莎莎.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
溪村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8, 79(1): 39-52.
[3] 李锐. 农户借贷行为和偏好的计量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23(8): 4-14.
[4] 李晓明. 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农
户借贷行为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27(6): 36-38, 80.
[5] 彭克强. 中国中部地区农户借贷情况的实证分析: 以曹冲村
为个案[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5(4):
71-83.
[6] 冯旭芳. 贫困农户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世界银
行某贫困项目监测区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7, 75(3):
51-57.
[7] 霍学喜, 屈小博. 西部传统农业区域农户资金借贷需求与供
给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21(8): 58-67.
[8] 王丽萍. 西部地区农户资金借贷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4(3): 53-57.
[9] 杨林娟. 甘肃省农户资金借贷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 23(10): 40-43.
[10] 温岭市统计局. 2010温岭概览[M]. 内部资料, 2010-3.
[11] 浙江省统计局. 2010浙江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
社, 2010.
[12] 陈明.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 2007, 237(6): 24-29.
[13] 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课题组. 温州模式下银行创新实践
及理论研究[J]. 金融研究, 2007, 329(11): 153-161.
[14] 李鹏, 姜海燕. 村镇银行能否解决农村金融问题[URL].
http://www.cs.com.cn, 2008-9-2.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