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首页
期刊
数学与物理
地球与环境
信息通讯
经济与管理
生命科学
工程技术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化学与材料
会议
合作
新闻
我们
招聘
千人智库
我要投搞
办刊
期刊菜单
●领域
●编委
●投稿须知
●最新文章
●检索
●投稿
文章导航
●Abstract
●Full-Text PDF
●Full-Text HTML
●Full-Text ePUB
●Linked References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 2011, 1, 65-70
http://dx.doi.org/10.12677/ms.2011.1201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1 (htt
p://www.hanspub.org
/journal/ms/)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S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Fe
3
O
4
Microspheres and MWCNT/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Changfa Guo, Qingmei Su, Gaohui Du, Yong Hu
*
Zhejiang Key Laboratory for Reactive Chemistry on Solid Surfaces and 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Email: yonghu@zjnu.edu.cn; changfag@zjnu.net
Received: Ma
r. 29th, 2011; revised: Jun. 5th, 2011; accepted: Jun. 7th, 2011.
Abstract:
Fe
3
O
4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hydrous ferric chloride and
anhydrous sodium acetate as materials, and ethylene glycol as solvent. Furthermore, the tunable denseness car-
bon nanotubes (MWCNTs)/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by adju
sting the ratio of ferric chloride and
MWCNTs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of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
ometer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
3
O
4
microspheres with hi-
erarchical structure wrap discontinuously on MWCNTs in the hybrids, and wrapping density increase with re-
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MWCNTs. The Fe
3
O
4
microspheres with an unchanged phase in the heterostructures
are composed of smaller particles after addition of MW
CNTs than before. In add
ition,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Fe
3
O
4
microspheres and MWCNT/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were measured at a microwave frequency
range of 2 - 18 GHz with an N5230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
3
O
4
microspheres
obviously possessed the ability of microwave absorption and the strongest absorbing peak shifted to lower fre-
quency with th e coating thickness increas e. Compared to Fe
3
O
4
microspheres, MWCNT/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tend to absorb microwave at higher frequency and weaken absorpti on at l ower frequency.
Keywords:
Fe
3
O
4
; Carbon Nanotubes; Heterostructures; Microwave Absorbing
Fe
3
O
4
纳米微球、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溶剂热制备和
微波吸收性能
郭长发,苏庆梅,杜高辉,胡
勇
*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省固体表面反应化学重点实验室,金华
Email:
yonghu@zjnu.edu.cn; changfag@zjnu.net
收稿日期:
2011
年
3
月
29
日;修回日期:
2011
年
6
月
5
日;录用日期:
2011
年
6
月
7
日
摘
要:
以六水氯化铁、无水乙酸钠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
Fe
3
O
4
纳米微
球。在反应体系中掺入多壁碳纳米管
(MWCNTs)
并通过改变其用量进而制备了一系列链状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
X-
射线衍射仪
(XRD)
对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进行形貌和晶相分析。结果表明
Fe
3
O
4
纳米微球有明显的层级结构,在异质结
构中不连续地镶嵌在
MWCNTs
表面,且镶嵌密度随
MWCNTs
用量的减少而增大。
MWCNTs
的掺入
对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晶相没有影响,但组成微球的颗粒变得更小。用
N5230A
型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
两者在
2
~
18 GHz
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显示
Fe
3
O
4
纳米微球有明显的微波吸收性能,且吸收频率区
间和最大吸收峰随涂层厚度增加向低频移动。相比之下,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微波吸收能力在低
频明显降低,而在高频有所增强。
关键词:
Fe
3
O
4
;碳纳米管;异质结构;微波吸收
1.
引言
纳米磁性材料的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
交换作用长度等都在
1
~
100 nm
,和传统磁性材料相
比具有奇异的超顺磁性和较高的矫顽力,在高密度磁
郭长发 等纳米微球、异质结构溶剂热制备和微波吸收性能
66
| Fe
3
O
4
MWCNT/Fe
3
O
4
记录,磁流体,磁传感器和微波材料以及冶金环境等
方面有着十分广泛应用
[1-2]
。纳米磁性材料的性质明显
依赖尺寸、形貌,使用各种方法控制纳米磁性材料的
尺寸和形貌可以调节其物化特性
[3-4]
。目前合成纳米磁
性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主要包
括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5]
、热分解方法
[6]
和球磨方法
[7]
。液相法主要包括沉淀法
[8]
、水
(
溶剂
)
热法
[9]
、有机
物模板法
[10]
和回流法
[11]
等。水
(
溶剂
)
热法在高温高压
条件下进行,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物为晶态,不易团
聚等优点,因此常被采用制备质量较高的产品。
Fan
等人用水热氧化法,以
FeSO
4
·7H
2
O
和
NaOH
为原料,
Na
2
S
2
O
3
作氧化剂,水热得到了平均粒径为
50 nm
的
准球形多面体
Fe
3
O
4
纳米粒子
[12]
。
Wu
等人使用磁场
辅助水热法,成功合成了链状纳米
Fe
3
O
4
,实现了对
纳米磁性材料的形貌控制
[13]
。与水热法相比,溶剂热
法得到的
Fe
3
O
4
纳米粒子的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
Pinna
等人将乙酰基丙酮铁溶解于苯甲醇后,经过
175
~
200
℃的溶剂热反应,得到了结晶良好、尺寸在
8
~
25 nm
的
Fe
3
O
4
纳米粒子
[14]
。
由于具有亚铁磁性和介电性能的纳米磁性材料,
既能产生介电损耗又能产生磁致损耗,故具有优异的
的微波吸收性能
[15-16]
。目前单一材料很难达到新型吸
波材料要求的“薄、轻、宽、强”等综合性能,必须
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17]
。碳类材料
(
石墨、
MWCNTs
等
)
是电阻型吸波材料,电磁能主要
衰减在其电阻上。纳米磁性材料与碳复合形成的吸波
材料既有碳的电阻损耗,又有纳米磁性材料的介电损
耗和磁致损耗,还可能存在碳与磁性材料之间由于纳
米耦合效应引起的损耗,且具有比重轻、吸波频段低、
电磁参数可调等特性
[18-19]
。
本实验以氯化铁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反应体系中掺加
MWCNTs
进而制
备出球镶嵌的链状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并对这
两种纳米磁性材料做了微波吸收性能测试和分析。
2.
实验部分
2.1.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制备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来自上海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使用前没有经过进一步提纯。实验
用水为去离子水。
将
20 mmol
氯化铁
(FeCl
3
·6H
2
O)
加到
40 mL
乙二
醇
(EG)
中超声溶解,加入
40 mmol
无水乙酸钠
(NaAc)
继续超声形成透明溶液,转移至
50 mL
聚四氟乙烯不
锈钢反应釜中,加热至
200
℃反应
10 h
,自然冷却至
室温,用磁铁分离产物,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
洗三次,于
60
℃烘干即得到
Fe
3
O
4
纳米微球。
2.2.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制备
根据先前的报道
[20]
首先制备出直径在
40
~
60 nm
的
MWCNTs
,取一定量的
MWCNTs
超声分散在
EG
中,加入
1 mmol FeCl
3
·6H
2
O
和
2 mm ol NaAc
超声分散
形成均质混合物,转移至
50 mL
聚四氟乙烯不锈钢反
应釜中,加热至
200
℃反应
10 h
。为了控制
Fe
3
O
4
纳米
微球在
MWCNTs
表面镶嵌的疏密,
FeCl
3
·6H
2
O
的用量
保持不变,
MWCNTs
的用量分别设定为
40
,
20
,
10 mg
,
其余条件不变,得到的样品依次标记为
Sa
,
Sb
,
Sc
。
2.3.
表征
用
Hitachi S-48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微观形貌,工
作电压
5 kV
,工作电流
10
A
。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
产的
PW3040/60 X
射线衍射仪做
XRD
分析,扫描速
度:
0.06
˚
/s
–1
。
将样品按质量分数
20%
和石蜡混合均匀,
涂在一个外径
7 mm
,内 径
3 mm
,厚 度
1 mm
的环形块
体上。用
N5230A
型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线法分别
测量上述两种微波吸收材料在微波频率
2
~
18 GHz
不
同涂层厚度
(2
,
3
,
4 mm)
的吸波性能。
3.
结果和讨论
3.1. XRD
和
SEM
分析
制备的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链状
MWCNT/Fe
3
O
4
异
质结构的
XRD
谱图如图
1
所示。从图
1a
中可以看出
纳米微球的
XRD
谱图与
Fe
3
O
4
标准图谱
(JCPDS No.
85-1436)
中一致,说明样品为纯净的反尖晶石结构
Fe
3
O
4
,
衍射峰形尖锐说明结晶完整。
从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
XRD
谱图
(
图
1b)
中可以看出主要的衍射峰
仍为反尖晶石结构
Fe
3
O
4
的衍射峰,但峰形略有宽化,
说明在异质结构中组成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颗粒变小了。
在
2
= 26
o
处有
MWCNTs
的衍射峰,表明异质结构中
MWCNTs
的掺入不影响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晶相。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MS
郭长发 等纳米微球、异质结构溶剂热制备和微波吸收性能
67
| Fe
3
O
4
MWCNT/Fe
3
O
4
Figure 1. XRD patterns of Fe
3
O
4
microspheres (a) and
MWCNT/Fe
3
O
4
(Sa) heterostructures (b)
图
1. Fe
3
O
4
纳米微球
(a)
和
MWCNT/Fe
3
O
4
(Sa)
异质结构
(b)
的
XRD
谱图
图
2
是制备的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
SEM
照片。
由图
2a
可以看出,
合成的
Fe
3
O
4
纳米微球尺寸较均一,直径大约为
150 nm
,且具有明
显的层级结构:每个球是由若干个直径较小的纳米颗
粒组成。形成机理是
Fe
3+
首先在弱碱性环境
NaAc
中
水解形成
Fe(OH)
3
,随后在水热条件下被
EG
还原成
Fe
3
O
4
晶种,经过
Ostwald ripening
过程生长成为初级
的纳米颗粒,这些较小的纳米颗粒按照导向附着机制
聚集组装成
Fe
3
O
4
纳米微球
[21]
。
从图
2b
中可以明显看
出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链状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中
不连续地镶嵌在
MWCNTs
表面,这种不连续性可能
与
MWCNTs
表面的缺陷密度不均有关
[22]
,缺陷密度
较大的位置活性较高,优先吸附
Fe
3+
并随后被原位还
原为
Fe
3
O
4
,进而生长聚集成
Fe
3
O
4
纳米微球镶嵌在
MWCNTs
表面。
异质结构中纳米微球的平均尺寸和不
掺入
MWCNTs
得到的没有太大的变化,大约为
150
nm
,但组成纳米微球的颗粒变得更小,堆积的更加密
实,而且出现了一些纳米线缠绕在其中。这和异质结
构的
XRD
分析结果相吻合,由于产物中没有杂质相,
因此这些纳米线为
Fe
3
O
4
。这表明
MWCNTs
在反应中
不仅扮演了为
Fe
3
O
4
纳米小颗粒生长和聚集组装提供
活性位的作用,而且对
Fe
3
O
4
小颗粒及其生长起到了
分散和阻碍作用,导致
Fe
3
O
4
以更小的颗粒密实地堆
积成纳米微球
[23]
。部分来不及在
MWCNTs
表面富集
堆积的形成了缠绕的
Fe
3
O
4
纳米线。图
2c(
样品
Sb)
和
d(
样品
Sc)
是通过调节
MWCNTs
的用量制备的链状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
SEM
照片。在样品
Sa
中
MWCNTs
表面的球与球之间的距离较为明显。降低
MWCNTs
用量
(
样品
Sb)
,球与球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
短
(
图
2c)
。继续减少
MWCNTs
的用量
(
样品
Sc)
,球 与
球之间已几乎是紧挨着,距离明显变短,好似
MWCNTs
将
Fe
3
O
4
纳米微球逐一串起来,形成了类似
项链的形貌。原因是
MWCNTs
用量的减小,意味着
MWCNTs
周围的
Fe
3+
的相对用量变大,在溶剂热条件
下,
Fe
3+
在
MWCNTs
表面水解成核和沉积的速度高于
其对
MWCNTs
表面缺陷密度大小的选择速率,导致
较低缺陷密度的位置也会有
Fe
3
O
4
颗粒沉积,随后,
Fe
3
O
4
颗粒的生长和堆积主要受体相浓度
Fe
3+
浓度的
控制,因此,所得异质结构中
MWCNT
表面
Fe
3
O
4
微
球的数量将增加,球与球之间的距离相应变小,而球
尺寸差别不大。由此可见,这种可控形貌的形成和改
变主要由
MWCNTs
表面的缺陷密度大小及其与
Fe
3+
的相对用量来决定。
3.2.
微波吸收性能及分析
用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
(
样
品
Sc)
制备的两种吸波材料在不同涂层厚度时的理论
反射损耗曲线如图
3
所示,
a
,
b
,
c
分别代表涂层厚
度为
2
,
3
,
4 m m
。
由图
3a
可以看出,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微波频率
11.7
~
15.7 GHz
理论反射损耗都大于
–5 dB
,频宽为
4
GHz
。且在
13.0 GHz
和
14.4 GHz
处出现两个明显的
强吸收峰,最大吸收分别为
–10.4 dB
和
–11.1 dB
。和
Fe
3
O
4
纳米微球相比,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吸波
频率在低频有所降低,但在
13.9 GHz
到至少大于
18
GHz
的范围吸波效果较好。这说明
MWCNTs
的加入
提高了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高频的吸收能力,但降低了
对低频的吸收能力。
涂层厚度为
3 mm(
图
3b)
的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微波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MS
郭长发
等
| Fe
3
O
4
纳米微球、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溶剂热制备和微波吸收性能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S
68
频率
4.1
~
9.8 GHz
的理论反射损耗都大于
–5 dB
,频
宽宽化到
5.7 GHz
,最大吸收为
–8.2 dB
。与涂层为
2
mm
时相比最强吸收频率明显向低频移动。与
Fe
3
O
4
纳米微球相比,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吸波能力
在低频明显降低,但在
9.9 GHz
到至少大于
18 GHz
范围的吸波效果有所提高。
综上,
Fe
3
O
4
纳米微球有明显的吸波效果。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理论反射损耗曲线形状和
Fe
3
O
4
纳米微球相近,表明
MWCNTs
的掺入对
Fe
3
O
4
纳米微球吸波频率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即对微波吸收
峰的位置影响较小。值得注意的是,掺入
MWCNTs
使得
Fe
3
O
4
纳米微球对高频微波的吸收能力增强,而
对低频微波的吸收明显降低。这是因为
MWCNTs
的
掺入改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
(
)
和介磁常数
(
) (
图
4
及分析
)
。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两种吸波
材料的最大吸收峰在涂层厚度为
2 mm, 3 mm, 4 mm
时分别为
14.4 GHz, 9.1 GHz, 7.6 GHz
。明显都随涂层
厚度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这对制备低频吸波材料
有一定意义。
由图
3c
可以看
出,涂层厚度为
4 mm
的
Fe
3
O
4
纳
米微球在微波频率
2.5
~
8.5 GHz
的理论反射损耗都大
于
–5 dB
,频宽高达
6 GHz
,最大吸收更是高达
–19.1
dB
。与涂层为
3 mm
时相比最强吸波频率进一步向低
频移动且吸收能力明显增强。而
MWCNT/Fe
3
O
4
异质
结构的吸波能力在低频依然明显降低,但从
8.5 GHz
到
18 GHz
范围的吸波效果有一定提高。
Figure 2. SEM images of F e
3
O
4
microspheres (a) and MWCNT/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
b: Sa, c: Sb, d: Sc
)
图
2. Fe
3
O
4
纳米微球
(a)
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
(b: Sa, c: Sb, d: Sc)
的
SEM
照片
Figure 3. Microwave re
fl
ection loss of Fe
3
O
4
microspheres and MWCNT/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layer thicknesses:
(a) 2mm, (b) 3mm, (c) 4mm
图
3.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在不同涂层厚度的理论反射损耗曲线:
(a) 2 mm, (b) 3 mm, (c) 4 mm
郭长发 等纳米微球、异质结构溶剂热制备和微波吸收性能
69
| Fe
3
O
4
MWCNT/Fe
3
O
4
Figure 4. Dielectric (a) and magnetic (b) loss tangent spectra of
Fe
3
O
4
microspheres and MWCNT/Fe
3
O
4
heterostructures
图
4. Fe
3
O
4
纳米微球和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
(a)
介电损耗角
正切曲线和
(b)
介磁损耗角正切曲线
图
4
是制备的
Fe
3
O
4
和
MWCNT/Fe
3
O
4
两种吸波
材料的介电损耗角正切
(a)
和介磁损耗角正切
(b)
曲线。
由图
4a
可以看出,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微波频率
2
~
14
GHz
和
15
~
18 GHz
介电损耗角正切都明显低于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表明
MWCNTs
的掺入提高
了复合材料通过介电损耗吸收大部分微波的能力。只
在
14
~
15 GHz
较窄的范围内降低了材料的吸波作用。
两种材料的介磁损耗角正切对比
(
图
4b)
可以看出,在
2
~
14 GHz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介磁损耗角正切都大于
MWCNT/Fe
3
O
4
,特别是在
2
~
8 GHz
,在
14
~
18 GHz
两者基本持平。这说明
MWCNT /Fe
3
O
4
异质结构对微
波的磁损耗能力在低频大大衰减,而在高频没有明显
影响。由于
MWCNTs
是电阻型吸波材料,本身对复
合材料的介磁损耗能力没有明显贡献,可能是因为异质
结构的结构导致了在低频介磁损耗能力的降低
[24-25 ]
。
将介电损耗和介磁损耗两种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考
虑,
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
Fe
3
O
4
纳米微
球,
省自然科学基金
(Y
4110304
,
Y4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化三铁化学法制备及其应用
3 4
在低频
(2
~
1
4 GHz)
介电损耗能力的提高不及介磁
损耗能力的剧烈降低,整体吸波效果呈下降趋势,这
与
MWCNT/Fe
3
O
4
在低频的吸收能力明显降低相符
合。在高频
(14
~
18 GHz)
,由于介磁损耗能力几乎不
变,而介电损耗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所以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综合吸波效果也有所提
高,
这正是
MWCNTs
的掺入使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吸波
能力在高频增强的原因。
4.
结论
采用溶剂热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
MWCNTs
制备了
Fe
3
O
4
纳米微球镶嵌在
MWCNTs
表面的链状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并且通过调节
MWCNTs
的用量可以控制
Fe
3
O
4
纳米微球在碳管表面镶嵌的疏
密。
XRD
和
SEM
结果证明
MWCNTs
的掺入没有影
响
Fe
3
O
4
纳米微球的晶相,而使得组成
Fe
3
O
4
纳米微
球的颗粒尺寸变得更小。对以上两种材料在
2
~
18
GHz
的微波吸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Fe
3
O
4
纳米微球有
明显的吸波效果,且吸收频率区间和最大吸收峰随涂
层厚度增加向低频移动。与
Fe
3
O
4
纳米微球相比,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的微波吸收能力在低频明显
降低,而在高频有所提高。实验研究结果对于此类复
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致谢
感谢浙江
90594)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基金
(2010R10025)
、
浙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2009C31068)
和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
(10904129)
的支持。
[1]
付佳
,
徐启明
,
李宁
.
纳米四氧
[J].
无机盐工业
, 2007, 39(10) : 5-7.
[2]
张修华
,
王升
.
氮化铁的制备及其在磁记录和磁流体中的应
用进 大学学报
, 2003, 25(
展
[J].
湖北
3): 229-231.
[3]
于文广
,
张同来
,
张建国等
.
纳米四氧化三铁
(Fe
O )
的制
备
]. 7, 19(6): 884-892.
和形貌
[J
化学进展
, 200
[4]
胡大为
,
王燕民
.
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形貌的调控机理
[J].
报
, 2008, 36(10): 1 48 8 -1
和方法 硅酸盐学
493.
[5]
C. BalasubramaIliaIn, Y. B. Khollam, and I. Baneljee. DC ther-
mal arc-plasma preparation of nanometric and stoichiometric
spherical magnetite (Fe
3
O
4
) powders. 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30): 3958-3962.
[6]
郑兰香
,
彭国新
.
超细四氧化三铁微粒的制备
[J].
精细化工
,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MS
郭长发
等
| Fe
3
O
4
纳米微球、
MWCNT/Fe
3
O
4
异质结构溶剂热制备和微波吸收性能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MS
70
h ball milling.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s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its hea
ical m
hydrated ferric salts in 2-pyrro
e
magnetite Fe
3
O
4
. Materials
ility. Chemis-
波
, 1:
.
氧化石墨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D].
B. Wang, et al. A facile and generic strategy to
t template-free fabri-
assembly of magnetite beads
-like magnetite/multi-
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
nano-
1995, 12(6): 11-13.
[16]
王毓鹏
,
李筱
濛
,
曹全喜等
. M
型铁氧体
BaFeCoTiMnO
微
[7]
G.
F. Goya. Handling the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Fe
3
O
4
nanoparticles throug
吸收性能
研究
[J].
电子元件与材料
, 2007, 26(8): 35-38.
[17]
康青
.
新型微波吸收材料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6.
2004,
130(12): 783-787.
[8]
H. Aono, H. Hirazawa, T. Naohara, et al. Synthesis of
fi
ne mag-
netite powder using revert-
40
[18]
夏新仁
.
隐身技
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J].
中国航天
, 2002
-44.
[19]
邹艳红
ing pr
operties by applying AC magnetic
fi
eld. Materials Re-
search Bulletin, 2005, 40(7): 1126-1135.
[9]
Y. B. Khollama, S. R. Dhage,
H. S. Potdar, et al. Microwave
hydrothermal preparation of submicron-sized spheragnet-
sy
nthesize large-scale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Nano-
materials, 2010, 2010: Article ID 415940.
[21]
S. H. Liu, R. M. Xing, F. Lu, et al. One-po
湖南大学
, 2006.
[20]
Y. Hu, T. Mei, L.
ite (Fe
3
O
4
) powders. Materials Letters, 2002, 56(4): 571-577.
[10]
P. C. Morais, R. B. Azevedo, D. Rabelo, et al.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in mesoporous copolymer template: A
cati
model system for mass-loading control.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3, 15(13): 2485-2487.
[11]
Z. Li, Q. Sun, and M. Y. Gao. Preparation of water-Soluble
magnetite nanocrystals fromlidone:
alo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via a simple hydrothermal
process. Carbon, 2007, 45( 7): 1476-1481.
[23]
B. P. Jia, L. Gao. Fabrication of “tadpole”
on of hollow magnetite nanosphe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potential drug carrier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9, 113(50): 21042-21047.
[22]
B. P. Jia, L. Gao, and J. Sun.
Self-
me
chanism leading to Fe
3
O
4
.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5, 44(1) : 123-126.
[12]
R. Fana, X. H. Chen, Z. Gui, et al. A new simple hydrothermal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
walled
carbon nanotube heterojunctions and their self-assembly
under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7, 111(19): 5337-5343.
[24]
赵东林
,
沈曾民
.
含碳纳米管
Research Bulletin, 2001, 36(3-4): 497-502.
[13]
M. Z. Wu, Y. Xiong, Y. S. Jia, et al. Magnetic field-assisted
hydrothermal growth of chain-like nanostructure of magnetite.
吸收性能研究
[J].
无机
材料学报
, 2005, 20(3): 608-612 .
[25]
Y. Q. Zhan, R. Zhao, Y. J. Lei, et al. A novel carbon
Chem
ical Physics Letters, 2005, 401(4): 374-379.
[14]
N. Pinna, S. Grancharow, P. Beato, et al. Magnetite nanocrystals:
Nonaqueou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olub
tubes/Fe
3
O
4
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
tion and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g-
netism and Magnetics Materials, 2011, 323(7) : 1006-1010.
tr
y of Materials, 2005, 17(11): 3044-3049.
[15]
胡传炘
.
隐身涂层技术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