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13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7681
,
5
pages
10.12677/aam.2024.135198
关于不定方程 5x(x + 1)(x + 2)(x + 3) = 42y(y + 1)(y + 2)(y + 3)
张艺宝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3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9日
摘要
本文运用同余式、递推序列和Pell方程等初等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5x(x + 1)(x + 2)(x + 3) = 42y(y + 1)(y + 2)(y + 3)仅有唯一正整数解(x, y) = (6, 3),并找出了该方程的所有整数解。
关键词
不定方程,同余式,Pell方程,正整数解
On the Diophantine Equation 5x(x + 1)(x + 2)(x + 3) = 42y(y + 1)(y + 2)(y + 3)
Yibao Zha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Apr. 23rd, 2024; accepted: May 17th, 2024; published: May 29th, 2024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elementary methods such as congruence formula, recursive sequences, and Pell equation to prove that indefinite Diophantine equation 5x(x + 1)(x + 2)(x + 3) = 42x(x + 1)(x + 2)(x + 3) has a unique positive integer (x, y) = (6, 3). Also, All 20 groups of integer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 are found.
Keywords:Diophantine Equation, Congruence Formula, Pell Equation, Positive Integer Solutio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与结论
对于 ,其中 这类的不定方程正整数解的研究 [1] - [11] ,已有许多重要的结论。1971年Cohn证明了当 时,不定方程仅有一组正整数解 [1] ;1982年宣体佐证明了当 时,不定方程仅有一组正整数解 [2] ;1991年罗明证明了当 时,不定方程仅有正整数解 [3] ;2022年谢耀兵证明了当 时,不定方程仅有正整数解 [4] 。但对于 时的不定方程正整数解的问题仍未解决。因此本文将在以前的基础上讨论 的情形,证明了:
定理 不定方程
(1)
仅有正整数解 。
2. 预备知识
先将方程(1)化为
(2)
易知方程 的全部整数解可由以下两个结合类给出:
其中 是方程 的最小正整数解, 是Pell方程 的基本解 [11] 。易知 ,于是方程(2)的解应该满足
(3)
容易验证不定方程(1)满足下列关系式:
(4)
(5)
(6)
(7)
(8)
(9)
(10)
(11)
下面本文将分两种情况讨论(3)式在 成立,由此求得(2)的全部整数解,进而求得方程(1)的全部正整数解。
3. 分类讨论
3.1. 当(2y + 3)2 = 4yn + 5时
此节主要是为了讨论n为何值时, 为完全平方数,为此本文先介绍以下的几个引理。
引理1 设 且 ,则 。
证明 当 且 时,由(5)式可知 ,且由(7)式可知 ; ,于是有 , , ,
因此
引理2 若 为平方数,则 。
证明 对序列 取不同的模来证明。
mod 311,排除 ,这是因为此时 ,而161、55为mod 311的平方非剩余,故可排除 的情形,剩余 。为节省篇幅,下面不再重复排除的原因。
mod 41,排除 ,剩余 。
mod 661,排除 ,剩余 。
mod 239,47279,排除 ,剩余 。
mod 17,11467,排除 ,剩余 。
mod 61,排除 ,剩余 。
mod 37 ,排除 ,剩余 。
下面本文将利用计算的方法排除 。对于 ,可令 ,若 ,则 故 ,而对于序列 取mod 1231就可排除 ,若 ,则 ,同理对于序列 取mod 1231也可排除 。
综上所述 。
引理3 设 ,则 为平方数当且仅当 。
证明 若 ,因为 ,则可令 , 。若现取m为 之一,则由(8)和(11)以及引理2可得
所以 。
对mod 113的剩余序列周期为56,而 对mod 56的剩余序列周期为3。
情况1 对 ,选择具体的m如下:
则有表1。
Table 1. The situation of u m + 4 v m ( mod 113 )
表1. 的情形
表1中所有的 均为mod 113的平方剩余,即以上所有的m均有 ,故 ,由此可知 不是平方数。
情况2 对 ,选择具体的m如下:
同理可知此时所有 均为mod 113的平方剩余,由此得 不是平方数。综上情况1和情况2可知与条件 为平方数矛盾。故 。
反之当 时,显然 是一个平方数。因此,引理4得证。
引理4 设 ,则 为平方数当且仅当 。
证明 若 ,因为 ,则可令 , 。又由(11)式可得
而其中 ,则 。对于序列 对mod 71的剩余周期为36, 对mod 36的剩余序列周期为6,于是对于序列 ,我们可以选择具体的m如下:
此时 ,,对应的 均为mod 71的平方非剩余;由此可知 必不可能为平方数,这与 为平方数矛盾。因此 。反之,若 ,则显然 是一个平方数。引理5得证。
3.2. 当(2y + 3)2 = −4yn + 5时
引理5 是平方数当且仅当 。
证明 当 时,此时 ,故 ,这与 是一个平方数矛盾;若 ,则此时 是一个平方数。
4. 定理证明
定理 不定方程 仅有一组正整数解 。
证明 由引理1知 ,因此 或者−2,此时相应的整数解为 。
由引理4知 ,因此 或者−3,此时相应的整数解为 。
由引理5知 ,因此 或者−6,此时相应的整数解为 。
综上所述,不定方程 仅有一组正整数解 ,定理得证。
文章引用
张艺宝. 关于不定方程5x(x 1)(x 2)(x 3) = 42y(y 1)(y 2)(y 3)
On the Diophantine Equation 5x(x 1)(x 2)(x 3) = 42y(y 1)(y 2)(y 3)[J]. 应用数学进展, 2024, 13(05): 2105-2109.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4.135198
参考文献
- 1. 柯召, 孙琦. 谈谈不定方程[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15-29.
- 2. 卢安然. 关于不定方程3x(x 1)(x 2)(x 3) = 10y(y 1)(y 2)(y 3) [J]. 数学实践与认识, 2023, 53(11): 265-270.
- 3. 刘海丽, 罗明. 关于不定方程x(x 1)(x 2)(x 3) = 35y(y 1)(y 2)(y 3)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16, 38(10): 42-46.
- 4. 林丽娟, 罗明. 关于不定方程x(x 1)(x 2)(x 3) = 35y(y 1)(y 2)(y 3) [J]. 数学实践与认识, 2020, 50(15): 307-313.
- 5. 孙浩久. 关于不定方程3x(x 1)(x 2)(x 3) = 14y(y 1)(y 2)(y 3)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17, 42(4): 1-6
- 6. 李妮. 关于不定方程5x(x 1)(x 2)(x 3) = 14y(y 1)(y 2)(y 3) [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4(4): 41-45.
- 7. 王聪. 关于不定方程3x(x 1)(x 2)(x 3) = 10y(y 1)(y 2)(y 3)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16, 33(1): 29-32
- 8. 谢耀兵. 关于不定方程5x(x 1)(x 2)(x 3) = 9y(y 1)(y 2)(y 3) [J]. 数学实践与认识, 2022, 52(5): 246-249.
- 9. 罗明. 关于不定方程x(x 1)(x 2)(x 3) = 7y(y 1)(y 2)(y 3) [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1): 1-8.
- 10. 宣体佐. 关于不定方程5x(x 1)(x 2)(x 3) = y(y 1)(y 2)(y 3)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3): 27-34.
- 11. Cohn, J.H.E. (1971) The Diophantine Equation x(x 1)(x 2)(x 3) = 2y(y 1)(y 2)(y 3). 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37, 331-335. https://doi.org/10.2140/pjm.1971.3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