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Letters
Vol.
04
No.
03
(
2020
), Article ID:
36484
,
3
pages
10.12677/ISL.2020.43004
让科研美好之花潇洒自在绽放
——书评:《类科研美学——自选集》
马密霞1,史红星2,王存文1,胡红兵1,李博1,杨博文3,胡文祥1,4,5*
1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2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3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4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京东祥鹄微波化学联合实验室,北京
5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北京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收稿日期:2020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6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13日
没有对科研的挚爱,难以“吐露”出科研美的芳香;没有被科研摔打过,难以表达出科研美的真味道;没有对科研细心体验,难以道出把科研做到家的真相。科研人除做好科研,还应肩负起将体验科研之感受传播出去的责任。
我军知名防化专家、曾先后任研究院所长、科技部部长和副院长的孙玉波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与科研管理工作40余年,饱含着对科研的激情活力和执着追求,充满着对科研的豪迈情怀与朴素梦想,浸润着对科研的哲学思考与独到见解,首次提出了科研学和科研美学的基本概念。他与孙今高级工程师合著的、由汉斯出版社出版的《类科研美学——自选集》,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整理出来献给读者。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在著作的通俗性和可读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探索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上留下了宝贵的思维空间与重要启迪。
全书分为生命的追赶、人性的科研、科研的魅力、科研的安全、服务的力量、人才的陪伴和奋斗的觉醒等七个方面。主要素材来自作者科研过程中的随笔、座谈发言和发表过的相关文章,反映了作者对科研美学的认知过程及其层次进阶。科研审美活动按心理过程分为科研审美态度形成、科研审美感受获得、科研审美体验展开和科研审美超越实现。推出的生命追赶,定位在幸福快乐上;提出的人性科研,框定在必须真正拥有自主做感兴趣事情的空间和时间;展现的科研魅力,映射了科研过程蕴藏着的、感性理性交织的、史诗般的艺术思想内涵;指出的科研安全,直指没有科研安全哪有科研之美的科研底线;强调服务的力量,本质是对责权利的分配和调理;涉及的人才建设,落实在愿意和人才一起成长;谈到的奋斗觉醒,离不开唤醒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科学实干。全书以此逻辑,由内而外,娓娓道来,让人在咀嚼科研的味道之后,又笃实满满的正见思想。
读过《类科研美学——自选集》的人或许能体会到,作者内心从焦虑执着慢慢走向拥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洞见自己的意识境界,并不断警策自己奋勇前行。当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才闪闪发光。作者在科研认知上给人以深刻:“站高看全局,站高看走向,站高看发展,站高看自己。一是我们面临的科技变化、创新的本质体现、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以及科研方式的演变过程,对科技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好心态,即接受科研煎熬和风险的程度决定科研目标的高度。二是科研方向的要素结构、作用地位和生成路径分析,对科技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好方向,即选好科研方向的精确度决定课题生命的长度。三是科技的特点,科技问题凝练,科研实践体验,关键技术突破,对科技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好课题,即挖掘科技问题的深度决定研究成果的厚度。”在把科研做到家的标识上给人朴实:“主要是修得好人品、能按科研规律办事和能专注做事……进入实验室就像回到家里,心平气和,想得开,放得下,乐观面对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切肉洗菜,精心烹制可口的饭菜。”科研之美,历练于哲学,享受于美学!美,给科研和科研工作者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的问世是科研学中科研美学的文化标识,必将成为经典。读书阅世,可识春秋。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科研美学等相关概念的文献报道,本书是第一个谈及科研美学的著作。在《序》中明确提出:“科研发展到今天,真的该有一门叫做科研学的学科,来专门研究“科研的科研问题”的一门学问。创建科研学基础理论,研究科研学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运行机理、特点规律和应用实践等内容。审美是人类情感的最高追求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科研美学是科研学和美学相交而生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其目标在于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具体科研的审美实践活动,阐释科研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科研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科研审美能力,陶冶科研审美情操,认知科研美学的时代要义,把握科研美学的实践要求,为科研人拓宽科研、认知科研和深化科研提供优秀精神食粮”。尽管是以含义式角度提出的概念,但在科技发展对世界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撕裂的影响尤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科学中的美是无我的美,艺术中的美是有我的美” [1]。本书所指科研美学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建立起能现能变的心性真实之美,是科研人内心流淌出来的喜悦,是科研人幸福快乐最本质最重要的根源,并不一定是物理现象的美。这既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本书的独特亮点。
积极探究科研学中科研美学的众多元素。作者运用身边的人和事洞见科研背后的美,使作者的感性和自由性与科研活动融合。极力把握审美心理要素、心理结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在审美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方面下功夫,在审美的欲望、兴趣、情感和意志等上找印象,在审美心理结构、生理层次、心理层次和社会文化层次上寻特征,在幸福感、快乐感、趣味感上落标准,在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上测能力。科研审美是科研人与科研本身双向互动的活动,对科研的本质性理解和研究必须放在科研审美活动之中,这决定了科研审美的总体形象性与感染性。这一活动的完成是动态的、复杂的、多元的、具体的情感心理变化的过程。然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文化中进行的,具有历史具体性特点。历史具体性决定了审美标准的历史具体性,体现出审美的辩证法 [2]。通往梦想科研美的征途上必然会充满荆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追梦路上逆风飞翔,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作者感受到科研之美,已是科研攀登者中的少之又少的悟者和智者;能把科研之美系统表达成专著,已是悟者和能者中的大师。
本书在网上出版后,广大读者受益良多,专家学者好评如潮!印刷版亦即将问世。
汉斯:https://www.hanspub.org/Books/BookManage.aspx?BookID=53
亚马逊:https://www.amazon.com/dp/1618968890?ref=myi_title_dp
谷歌图书:https://books.google.co.jp/books/about?id=AJTmDwAAQBAJ&redir_esc=y&hl=zh-CN
谷歌play: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AJTmDwAAQBAJ
下面略举几例。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副院长肖军华研究员:思考的轨迹,奋斗的心声。我思,故我在!原防化研究院所长夏恒新博士:防化精英的思索,管理大家的感悟,多年积淀的喷发,辛勤耕耘的收获。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所长蒋辉研究员:不记得哪位大家说过:一个人一生当做三件事,种颗树,生个孩子,写本书。分别涉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担负繁衍生息,延续文明。前两者大多数人能做到,第三者只有少数人能行。做到三者是为完美的人。匆忙中浏览了这本科研思想集作,我认为这是本可以让众多的人受益的有思想的宝典,可以启迪科研人生了。江苏省某制药总公司原副总应春元:刚拜读了大概,文体是一种创新。正觉不离世间觉。从科技的基本准则上升到人性价值高度,意义非凡。军人具大心,是人类顶尖之军人。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原主任岳慧忠教授:江苏朱麻村人几个字深深触动了我!一位大校级的军队干部(享受正军职薪资、曾任正师级军事行政职务),姿态低到了尘埃,真让人敬畏。南京大学有你是骄傲,同学有你是骄傲,家庭有你是骄傲!当然更骄傲的是:我们永远是同窗学友,一位邻家小弟!
阅读此书,跳出此书,感慨许多。有人说,喜欢跑步的人很多,天天跑步的人不多;拥有梦想的人很多,坚持一个梦想的人不多;喜欢学习的人很多,天天学习的人不多。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思想都很丰富。但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并不多。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笑,有人哭。真是验了“念佛的人很多,成佛的人很少”,现实来看,关键是能否坚持下去。世界从未改变,改变的,不过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方向。
科研美学,九九归一,做人做好,究竟圆满。宇宙人生有一大学问,究竟本质叫人生真相;人生真相有一大秘密叫与人相处;与人相处有一大秘诀叫不占便宜;不占便宜有一本性要求叫心地善良,善心善念善行,带我上路带我飞。作为科研人,正如书里描述的那样,“把科研真正做到家应用善良托起期待,用期待设定目标,用目标统一思想,用思想管理学习,用学习清除垃圾,从而形成支撑自己的文化自信,努力做到心有追求、胸有大局、脑有智慧、手有本事,享受奋斗奉献后的快乐心态,激发生命因子,维护自身的微环境,赢得属于自己精彩的五福人生” [3]。“内求诸己,不求诸人”,楔入科研无二镜界,以《类科研美学——自选集》为证。
科研学的提出和科研美学的探索刚开个头,它早就客观存在但刚破土而出,今后必将产生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科研有美的汇合、结合、融合,弹出了心弦上一个一个的“音符”,而美的波、振动、能量弹奏了一曲壮丽的交响乐。热烈期盼一切热心有识之士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科研美学这一交叉科学的广泛普及和快速深入发展。
文章引用
马密霞,史红星,王存文,胡红兵,李 博,杨博文,胡文祥. 让科研美好之花潇洒自在绽放——书评:《类科研美学——自选集》
[J]. 交叉科学快报, 2020, 04(03): 16-18. https://doi.org/10.12677/ISL.2020.43004
参考文献
- [1] 杨振宁. 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EB/OL]. https://www.sohu.com/a/133876641_334409, 2017-04-14.
- [2] 曾坚. 建筑美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3] 孙玉波, 孙今. 关于幸福快乐的闲话絮语[J]. 交叉科学快报, 2018, 2(3): 76-82. https://doi.org/10.12677/ISL.2018.23015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