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3933
,
5
pages
10.12677/ML.2023.11419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 字幕翻译
门弘蕾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 徐州
收稿日期:2023年3月2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14日
摘要
影视翻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翻译领域。而作为影视翻译最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字幕翻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还仅停留在凭借经验和悟性的阶段。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对影视字幕翻译有很大的启发,其核心理论是“功能对等”——翻译不是要求文字表面的字字对应,而是实现两种语言间功能上的对等。本文论述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并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分别在语义、词汇、句法及修辞层面探讨了该理论在《花木兰》真人版迪士尼电影中的应用,试图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花木兰,字幕翻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Disney’s Film Mul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Honglei Me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Mar. 2nd, 2023; accepted: Apr. 4th, 2023; published: Apr. 14th, 2023
ABSTRACT
Film and television translation is an emerging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s the most intuitive manifest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ranslat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and only stays in the stage of relying on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 theory proposed by the famous translation theorist Eugene Nida has a great inspiration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ts core theory is “functional equivalence”—translation does not require word correspondence on the surface of text, but realize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tween two langu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n the live-action Disney film Mulan from the semantic, lexical, syntactic and rhetorical level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meaningful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Keywords:Mulan, Subtitle Translation, Nida,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电影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播不同国家文化的重要桥梁。相比于传统翻译研究,字幕翻译研究发展不够成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如何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成功地翻译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表达的信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诗》,以西方视角演绎中国经典故事。主角出生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皇帝为了对抗北方匈奴的侵略,下令召集民间男子从军,但因花木兰父年老衰弱,难以出征,她瞒着家人,趁夜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经过一番刻苦的训练,上阵杀敌,但在疗伤时暴露女儿身,险被以欺君罪名当斩。首领看在她立下大功,于心不忍,下令将她逐出军营。在众人以为大获全胜时,匈奴首领挟持了皇帝,木兰和战友们合作营救,最终从敌人手中成功救出皇帝,并击溃了敌军,从此名声远扬,广受百姓尊敬和爱戴。
该影片在国内取得较高收视率,精彩的字幕翻译功不可没。简洁是本片语言的一个特点,语言易于理解,使用了许多短语。此外,花木兰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抹特别的色彩,在时代的进步中得以不断发展,不同形式的改编是中国本土故事与外国制造之间的文化碰撞。本文以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花木兰》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论证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可行性。
2. 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现状
字幕的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其信息功能有两个特别之处:一、字幕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密切配合的;二、字幕的语言信息呈递进式推进 [1] 。这两个特点可以使我们意识到画面和声音对实现字幕的信息功能有很大作用,且字幕翻译不像同声传译一样无间断地传递信息,而是出现在屏幕上,停留片刻后出现下一段。因此,若实现字幕的信息功能,译者必须保证信息的连贯,从而保证观众能付出最少的努力更清晰地掌握影视作品想要传递的信息。这就要求字幕翻译用词更简练、易懂,少用过于冗长的复杂句 [2] 。其次,字幕的译文在屏幕上持续的时间受到电影语言声道和视觉通道的限制,字幕需要配合原画面与人物对白同时出现在观众面前 [3] 。
3. 功能对等理论
1964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他提出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对静态的文本信息的关注转移到读者对文本动态信息 [4] 。在1969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再次定义说:“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他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说到:不再采用“动态对等”一说,取而代之成为“功能对等”,因而使其含义更清楚。“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即译文不但要求信息内容对等,而且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做到近似自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读者反应至于其他翻译因素之上,他坚持认为,任何一种能用一种语言表达描述的事物都能够并且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找到与原文最为贴切的语言进行表达,找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对等 [5] 。
4.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作为字幕翻译的理论指导。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面临着两个任务,一是表达原文的意思,二是将原文的美,特别是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字,再现到译文中。此外,译者应根据电影的类型和字幕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类和方法,以保证翻译的生动、准确,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如添加、省略、意译等四字词语的运用,文化形象的改编,文化专用词语的灵活运用。对于具有丰富文化元素的电影,通过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来实现对等。
4.1. 语义对等
翻译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忠实的传达原意。翻译文本必须和原始信息对等。译者要根据特殊情景做出选择,翻译影视作品时,最重要的是在特殊语境中,从语言学和非语言学角度,决定正确的意义,选择合适的中文表达 [6] 。
4.1.1. 直译
直译是根据源语与译语的特点,保证原文语意不流失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影片中的内容与形式。最重要的是,直译不是死译,而是在完整转换原文的内容和用意的情况下,尽量直译 [7] 。
例1:原文:Your chi is strong, Mulan. But chi is for warriors.
译文:你内心的气很强大,木兰。但是女儿家不需要气。
这里的“气”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国语把“chi”一词译为“元气”,一种暗藏在每个人体内的能量。是人皆有“元气”,男性由于在历史长河的两性地位上的特殊性,可以有“资格”,有“条件”去学习和掌控这种源自自身的能量。所以在此影片中,译者选择直译的方式翻译这个词,并不会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将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字,再现到译文中正符合了功能对等理论的要求。
4.1.2. 意译
意译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减少观众对外国文本的陌生感 [8] 。
例2:原文:You are a mighty warrior, rise up like a phoenix.
译文:你是一位勇猛的战士,如凤凰般涅槃吧。
凤凰涅槃,是指凤凰浴火燃烧,向死而生,在火中燃烧后重生,并得到永生。比喻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出自于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凤凰涅槃》,并流传的神话。功能对等理论关注的是目标接受者的反应,而不是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形式。它的目的是使目标受体对目标文本的反应与原受体对原文的反应相似。此处译者运用译意的方式减少观众的陌生感,使观众易于理解影片内容。
4.2. 词汇对等
词汇层面的对等是指在翻译中站在读者角度,使用与源语文化内涵意义效果等同的词来替代源语词汇。在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意义的词,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找到在中文中的功能对等形式表达主要信息 [9] 。
例3:原文:I indulged her. She is innocent of the world, of men, and the evils of war. And now she’s in great danger.
译文:我太纵容她了,她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险恶,不知战争残酷,如今她只身犯险。
在汉语中,人们常用四字成语,使文章流畅易读。以上例子可看到译者站在读者角度,选择与译语常用的四字成语,通俗易懂,在荧幕上便于观众理解。“涉世未深”,“人心险恶”,“只身犯险”这四字成语对应的源语介词短语,不仅形式对等,内容也对等,正符合了奈达的功能对等语法所要求。
4.3. 句法对等
句法层次方面,汉语和英语也存在许多差异。例如,非人称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比中文句子出现的频繁。它反映了西方文化极强的物质意识,中国人的惯性人本思想 [10] 。
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对于不重要部分的省略是可以接受和必要的。
例4:原文:I could tear you to pieces before you blink.
译文:我能瞬间把你撕成碎片。
如前所述,电影是由瞬间在银幕上稍纵即逝的视觉画面组成的,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被反复阅读和品尝。由于字幕翻译的有限性和短暂性,省略是翻译的必然。这句话原意是“我可以在你眨眼前把你撕成碎片”,但是译者进行了省略,把眨眼前删减掉,换成瞬间,更能适合译语观众的语言思维,同时也强调了仙娘武力的高强。
英语突出主语,而汉语突出主题。
例5:原文:It’s time you talked to her.
译文:你该说说她了。
在这句话中,“it’s time”常在中文中做主语,在汉语中有较短的对应形式“应该”。
例6:原文:“Black wind and I rode along, two rabbits running side by side, I think one was a male, one was a female, But you know, you can’t really tell when they’re running that fast.”
译文:“刚才我骑黑风回来的时候看到两只兔子并排着跑,我认为一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但是还说不准,它们跑得太快了。”
在影片的原型《木兰诗》中对这段的描写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意为“虽然在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但在战场的厮杀中就难以分辨男女了”,这是对木兰突破男权思想的一个冲击点。此处实现语言的功能对等转换,既忠实于源语文本,又便于译语观众理解其内涵。
4.3.3. 增译
增译法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语存在表达不清、找不到对应译文的情况时,增译就可以发挥作用采用替换或者补充说明的方式避免这样的情况的发生。
例7:原文:Not witch. Warrior.
译文:别叫我巫婆,叫我战士。
这是仙娘在受到可汗的侮辱时做出的回答。仙娘的能力无法得到众人的接纳和认可,在付出巨大努力后仍被可汗侮辱的情况下做出的挣扎,她一再强调自己是一名战士,只是希望自己得到认可。译者适当填词,让观众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
4.4. 修辞对等
好的字幕翻译能够吸引目标语观众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在修辞层面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观众在接受译语信息时能够获得与源语观众相同的观赏体验。
例8:原文:Her skin is white as milk. Her fingers like the tender white roots of a green onion.
译文:她肤如凝脂,指如葱白。
此句中,源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的手法,为达到对等的功能,译者在译语中也运用了修辞,且短语更凝练,使观众对源语表达的语意清晰明了。
5. 结束语
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该电影字幕译者采用各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在语义、词汇、句法及文化层面实现语言的功能对等转换,既忠实于源语文本,又便于译语观众理解其内涵,并竭力使译语观众与源语观众获得相同的观影感受。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翻译工作上具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意义。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实践中,死板地套用该理论是普遍存在的错误做法,要实现语言的功能对等转换首先是真正理解其内涵,译者应该不断探索、完善电影字幕翻译理论和技巧,尽可能创作出“原汁原味”的优秀作品,以期推动字幕翻译的发展和完善。
文章引用
门弘蕾.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Disney’s Film Mul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4): 1426-143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190
参考文献
- 1.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4): 38-40.
- 2. Remael, A. (2003) Mainstream Narrative Film Dialogue and Subtitling. The Translator, 9, 225-247. https://doi.org/10.1080/13556509.2003.10799155
- 3. 郑熙青.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的译者可见度与社群性[J]. 文艺研究, 2020(3): 109-121.
- 4. Nida, E.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r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95.
- 5.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 6.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1): 61-65.
- 7. 朱飞凡, 郑忠耀.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字幕翻译研究分析——以《星际穿越》为例[J]. 今古文创, 2023(10): 111-113.
- 8. De Linde, Z. (1995) ‘Read My Lips’ Subtitling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roblems. Perspectives, 3, 9-20. https://doi.org/10.1080/0907676X.1995.9961245
- 9.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10. 马会娟. 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