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6
(
2021
), Article ID:
47427
,
7
pages
10.12677/ML.2021.96211
“小 + X”结构的句法功能、话语功能及其形成动因探究
陈思宇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12月17日;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4日
摘要
本文以“小 + X”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可以进入该结构的“X”的情况把“小 + X”结构分为“小 + N”“小 + V”“小 + Adj”三个子结构,并对这三个子结构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描写。研究发现“小 + X”结构的句法功能具有多样性,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主要的句法功能有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大多数时候也可以独立成句。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料和具体语境分析了该结构所具有的特定话语功能,一是客观描写性和主观评价性,二是削弱性和增强性。接着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讨了“小 + X”结构的形成动因,内部动因主要包括“小”的语法化以及该结构具备的类推能力,外部动因主要包括网络平台的影响和人们情感诉求的表达需要。
关键词
“小 + X”,句法功能,话语功能,形成动因
The Syntactic Function, Discourse Function and Formation Motiv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xiao (小) + X”
Siyu Che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Nov. 23rd, 2021; accepted: Dec. 17th, 2021; published: Dec. 24th, 2021
ABSTRACT
Taking “xiao (小) + X” stru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vides “xiao (小) + X” structure into “xiao (小) + N”, “xiao (小) + V” and “xiao (小) + Adj” according to the “X” that can enter the structure, and describes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these three sub-structur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xiao (小) + X” structure are diverse, which can act as a variety of sentence components. The main syntactic functions include subject, predicate, attribute and object, and most of the time can also be formed into sentences independently. On this basis, it analyzes the specific discourse functions of th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orpus and the specific context, one is objective description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and the other is weake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n it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motivation of the “xiao (小) + X” structure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small” and the analogy 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and the expression of people’s emotional demands.
Keywords:“xiao (小) + X”, Syntactic Function, Discourse Function, Formation Motiv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列出“小”作为前缀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姓氏或人名之前,构成名词的情况,例如:“小王、小华、小孩儿、小路、小意思、小吃、小麦、小偷、小寒”等 [1]。在以前的表达中“X”多为名词性成分,“小 + N”是汉语中的常规搭配形式,主要的语用功能是用来表明事物在面积、空间、年龄、体积等方面的大小,如“小房间、小路、小孩儿、小桌子”,也可表示品行不好的人,如“小人”。而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小 + X”在网络上和口语中表现得尤为活跃。使用频率和“小 + X”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使得“小 + X”不断产生新的用法和意义,在内部结构和句法功能、话语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对“小 + X”结构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的。
2. “小 + X”的研究现状
在此之前,尽管“小 + X”结构在日常使用中的频率很高,但学界对其的关注和研究并不算多。成葩(2008)对“小 + 形容词”构式的语法特点和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陈婧(2012)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非习用“小 + V/A”结构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3]。胡为飞(2016)对“小 + V”及其相关格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从构式语法理论和主观性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该构式的主观性特征 [4]。刘少佳(2014)的《“小X (X)”构式多角度考察》一文中分别概括了“小 + X”的构式义。他认为“小 + N”的构式义是构式中名词所指对象在内心释放程度的主观评价;“小 + V”是特定外部场景中或内心认知与互动体验后心理状态的主观呈现;“小 + A”是说话人所述对象与自我心里预设对比后作出的“两极”评价的主观呈现 [5]。作者对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却缺乏对形式的描述。孟莉红(2015)详细地讨论了“小 + X”相关子构式和子构式中自变量的选词范围和标准,但在分析“小 + X”构式产生的原因和构式义的浮现时却有些简单 [6]。郭倩(2019)在《“小 + X”的认知分析》一文中对其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进行描写分析,发现该构式中的主观评价义、弱动作义和弱程度义三种语义 [7],但作者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主要强调的是该结构的认知语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BCC语料库对“小 + X”结构进行系统的梳理,而后对该结构的句法功能、话语功能和形成动因展开探究,以期能够对“小 + X”结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 “小 + X”的结构
“小 + X”结构主要是由不变量“小”和可变量“X”组合而成。“小”作为结构“小 + X”中的固定成分,在该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分析“小 + X”结构时,首先应该对不变量“小”的内涵有所了解。
根据《现代汉语》(第6版) (2012)可知:“小”主要有两种词性:形容词和副词。“小”做形容词时,通常表示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跟“大”相对)或者是排行最末的和年极小的人,例如“小桌子、小毛病、小兔子、小饰品、小路” [8]。这些词的语法功能和“N”的语法功能相同,依然是名词,通常作主语和宾语。“小”作副词时,通常用来表示短时间、稍微、略微少于、将近,例如“小睡、小累、小渴、小饿”。这些词的语法功能也和“X”的语法功能相同,具有形容词性或动词性功能,通常作谓语或状语。“X”作为“小 + X”中的可变量,“X”的不同也会影响“小”在结构中主观意义的表达。
通过搜集到的语料可以发现,不变量“小”和可变量“X”组合为整体之后在语义上会有所偏离,在句法功能上也会有所改变。
4. “小 + X”结构的句法功能
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进入“小 + X”结构的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一些习惯用语。在“小 + X”结构中,根据“X”的词性不同,在句法功能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大体可以分为“小 + N”“小 + V”“小 + Adj”。
4.1. “小 + N”的句法功能
本文要研究的“小 + N”,不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狗、小孩儿、小麦、小人”等,也不包括习用的“小张、小强”等。本文想要深入分析的是“小 + N”结构中“小”与“N”分别有意义,但结构意义并不是这两个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多用于口语和网络语言中。
1) 看小卡那忧郁的小眼神!顺便秀个签名。
2) 可其实某些小情绪一上来,超人先生比他们还脆弱,只不过超人先生每次都给脆弱强制限定期限,最少也会把它关在内心,继续伪装外表强大。
3) 尹灵霄忍不住笑了起来:“安西,你真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的小白痴。唉,我看你还是向家里坦白吧,不然真的很难办。”
4) 瑭瑭的声音虽然还是奶奶嫩嫩的,但每个字的发音可是清清楚楚,一边讲还一边做手势,那认真的小表情,可爱得要死。
5) 我居然全部看懂了《买凶杀人》:小成本,小制作。小人物,小故事。小艺术,小执着。小幽默,小荒诞。小温馨,小浪漫,大惊喜。
6) 因为我有我的小倔强,我有我的小执着,我有我的小任性,我有我的小原则。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例2)和例4)中的“小情绪”和“小表情”在句中做主语;例1)例3)和例6)中的“小眼神”“小白痴”和“小原则”在句中分别作“看”“是”“有”的宾语;而例5)中的“小艺术”则可以单独成句。
4.2. “小 + V”的句法功能
与“小 + N”比较可以知道,“小 + V”除了意义不单纯是“小”和“V”意义的单纯叠加之外,会更依赖于语境,根据形式上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种情况。
4.2.1. “小 + V + 数词 + 量词”
7) 小玩一下累得直喘,原来当个忍者挺累的,即便只是切水果。
8) 象山影视城小溜一圈,比较没劲……
9)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睁眼,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专心地工作,闲了和自己爱的爱自己的人瞎扯淡,下班了找哥们儿姐们儿去小搓一顿,隔三岔五地给自己灌多一回,放肆地哭大声地笑。
10) 用我挣来的属于自己的第一笔钱拿出来小挥霍一下。
以上例子中如果把“一下”“一圈”“一顿”去掉的话,句子的语义表达就不完整了。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总结为“小 + V + 数词 + 量词”。这样的情况下,“小”在句中作状语,动词后面的成分作补语。通过观察语料发现,“小 + V”在句中一般可作谓语、宾语、补语、主语,也可独立成句。
4.2.2. “小 + 有X”
11) 金教授家里有个条幅,有的时候小有不爽就坐在下面看几眼,看几眼就会爽一点。
12) 综观美国前6大航空公司的情形,只有第三位的德尔塔情况较好,目前能利用的银行现金流量有28亿美元,比去年秋季的情况大为改善,今年6月还小有盈利。
13) 张老伯年轻时在县城是小有名气的裁缝,后来进厂当了工人挣钱养家糊口,黄藕新老太则拖儿带女操持家务。
14) 管道工这款游戏需要玩家自己通过旋转调整管道的位置来联通管道,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是小有难度的。
通过观察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小有”不能单独出现,“小”用来修饰“有X”,通常以“小 + 有X”的形式出现,比如“小有成就”“小有名气”“小有贪玩”“小有默契”……通过搜索分析语料我们发现,“小 + 有X”中的“X”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两类;“小 + 有X”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有时也可独立成句。
4.2.3. “小 + V”后无附加词
15) 其实跟社会没有太多关系,只是内心太浮躁罢了!小紧张,小害怕。
16) 小饿时切一块三明治抹酱食用,倒也舒服享受。
17) 20多年没见的中学同学、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妈妈,今天下午从成都来重庆,晚上同学们小聚给她接风。
通过分析语料可以发现,在“小 + V”中,“小”一般作状语来修饰动词,这里的动词大多是心理动词或少数表行为活动的动词;“小 + V”后无附加词时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主语、状语,也可以独立成句。
4.3. “小 + Adj”的句法功能
通过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小 + Adj”这一类是“小 + X”结构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新兴的用法。如下例:
18)“凯瑟琳是个小马虎,可不会理家务呀”做母亲的事先警告说。
19) 可他,这个为富不仁的家伙说什么:“这真是再好不过的兆头!连你的小孙子,那个小调皮,都将成为我挂历的主顾,你说,我这一行,能不红火吗?能不发财吗?”
20) 小伊瑞卡套在一件硬邦邦的、散发着肥皂淀粉气味、新浆洗过的印花布衣服里,看上去像个小滑稽,她的眼睛和绯红的面颊活像格仑利希先生。
21) 这可把阿图尔给震了,活灵活现的女诗人他只在电视上见过一回。于是,一场小浪漫开始了。
通过分析语料可以发现,“小 + Adj”多用来表达具有某种性格特点的人或者具有某种特征的事件。用来表示某类人的性格特征或者事件特征的形容词时指代的是一类人或一件事,这种手法属于修辞中的借代,并且这时候的形容词大多是双音节的。同时通过对语料的观察我们发现,“小 + Adj”在句中一般可作主语、宾语,也可以独立成句。
5. “小 + X”结构的话语功能
上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小 + X”结构的三个子结构及其句法功能,但除了形式上的特征之外,特定的结构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体现了说话者对特定语境的识解,是在对某一结构进行讨论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小 + X”结构可以提供一定的背景性信息,描述客观现实,同时传递出说话者的主观评价,具有削弱或增强评述信息的功能。
5.1. 客观描写性与主观评价性
“小 + X”结构中的“小 + V”是对动作的客观描写,传递出动作时间短、程度低等信息,并带有轻松幽默、亲昵可爱的感情色彩,如前文例句中的“小紧张”“小害怕”“小聚”等。“小 + N”和“小 + Adj”是对人或事物的客观描写和说明,传达出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信息,如前文例句中的“小调皮”“小滑稽”“小原则”等。在罗耀华等的《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一文中提到“小OV着”的评价性源于主观性。从评价对象上看,“小OV着”既可以评价说话人自己,也可以评价他人,二者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在评价自己时,均为正面评价,而评价他人时,可褒可贬 [9]。本文所讨论的对象“小 + X”结构也有着类似的原理,该结构的评价性也来源于主观性,评价自己时一般是正面积极的,评价他人时则是可褒可贬,这决定于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倾向。
5.2. 削弱性与增强性
所谓“削弱性”主要是“小”本身的语义具有轻化的功能,因此对那些不好的、消极的会起到削弱作用,使得语气变得委婉,让人更容易接受,甚至在实际情境中或者语音语调的变化中将“不好的”向“好的”方向转化,赋予了主观的情感。“增强性”主要是从主观性考虑,“小 + X”结构在使用时往往对好的、有益的起到增强的作用,使之更好、更有益。
22) 她对待感情、对待事业就像杂草一样顽强,有个缝隙就往外钻;她又像小女孩一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对所有事情充满好奇,大胆尝试;她还有点坏,有一点小自私、小手段,甚至有点小好色。
23) KJJ说明天来找我玩,突然有种久別重逢的感覺,其实也不是很久没见,但还是有点小想念。
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发现,例22)中的“小自私”“小手段”“小好色”的贬义色彩得到了削弱,是说话者在借助“小”加上“自私”“手段”“好色”这些原本带有贬义含义的词来达到自己想要的表达效果,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例23)中的“小想念”既可以增强表示“很想念”,也可以削弱表示“一点点想念”,若想准确判断还要依据其出现的语境,结合具体语境可以看出“想念”的程度是增强了的,是说话者故意掩饰自己的内心情感却又没有压制成功的真实流露。此外,像“小傻瓜”“小坏蛋”“小冤家”等出现在特别的语境中时,能够完成由“不好”到“好”的转化,有些甚至已经固化成了别样的昵称词组。
6. “小 + X”结构的形成动因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法是编码形式。形式主义认为语法是一种自足形式,而功能主义则认为语法并非是自足的,很多外部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我们在探究一种语法形式形成的动因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因此,本文对“小 + X”结构形成动因的分析也将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考虑和讨论。
6.1. 内部动因
其一,该结构中“小”的语法化发展。“小”的语法化主要表现在词汇意义的不断虚化,由表示“空间、面积”等词义发展出相对虚化的程度义“稍微、有点儿”,“小”的语义的虚化,是“小 + X”结构形成的根基。
其二,类推机制的推动。类推机制再语言中普遍存在,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将语言中的某些结构形式作为参考对象,在此结构形式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与原结构形式具有相同或相似规律的新形式。“小 + X”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与类推机制有密切的联系,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小”后加单音节动词是最早出现的,“小”后加双音节动词也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小”后加形容词和名词的形式也逐渐出现,但“小 + Adj”和“小 + N”出现的先后顺序并不明显,有的阶段是同时进行的。
6.2. 外部动因
其一,信息时代,网络平台作为新兴的“语言特区”,是承载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重要源泉 [10]。“小 + X”结构在语言中的使用率很高,人们在使用聊天工具,甚至面对面打招呼的时候会直接称呼对方“小姐姐”“小哥哥”等,一些电视剧的剧名也采用这种形式,如《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小欢喜》《小团圆》等。也基于网络平台传播的范围广、速度快等特性,促使了“小 + X”结构的广泛使用,很多没有使用过的人也容易潜移默化的被动接受。
其二,“小 + X”结构对于主观情绪的凸显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表达需求。人类的语言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与时代潮流密不可分,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对于语言的创造性以及创新性使用,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表达诉求的需要,像“小 + X”这样的结构形式新颖个性、通俗易懂,恰恰能帮助人们生动而准确地抒发出各种情感。
综上,虽然本文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方面来探究“小 + X”结构如何形成,但从本质上来讲,语法形式必定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的语法化发展以及类推机制使其具备的能产性,都是该结构能够自由地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并且广泛传播和受到广泛接受的基础。而反之,网络平台的影响和人们对于表达的需求又进一步加强了它的能产性,使得该结构不断扩大。
7. 结语
本文以口语和网络用语中经常出现的“小 + X”结构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具体的语料对“小 + X”的结构和句法功能和形成动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句法方面,“小 + X”结构的句法功能具有多样性,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主要的句法功能有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大多数时候也可以独立成句。接着论述了该结构的话语功能,一是客观描写性和主观评价性,二是削弱性和增强性。最后对“小 + X”结构形成动因的探讨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本文认为“小”的语法化以及类推机制是该结构形成的内部动因,网络平台的影响以及人们情感诉求的表达需要是其形成的外部动因,两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将继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以期对“小 + X”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文章引用
陈思宇. “小 + X”结构的句法功能、话语功能及其形成动因探究
The Syntactic Function, Discourse Function and Formation Motiv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xiao (小) + X”[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6): 1542-154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6211
参考文献
- 1.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 2. 成葩. 浅谈“小 + 形容词”的新用法[J]. 现代语文, 2008(9): 48-49.
- 3. 陈婧. 非习用“小 + V/A”结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2.
- 4. 胡为飞. “小 + V”及其相关格式研究和主观性特征分析[J]. 现代语文, 2016(8): 83-86
- 5. 刘少佳. “小X(X)”构式多角度考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 6. 孟莉红. “小 + X”的构式语法研究[J]. 现代语文, 2015(12): 57-58.
- 7. 郭倩. “小 + X”构式的认知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95-96.
-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6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 9. 罗耀华, 周晨磊, 万莹. 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J]. 语言科学, 2012, 11(4): 359-366.
- 10. 徐杰, 覃业位. “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 当代修辞学, 2015(4):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