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
11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7413
,
6
pages
10.12677/APS.2023.114145
幼儿体育发展的理论梳理、国际比较与反思
张玥1,刘志强2,刘伟3
1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2西南科技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四川 绵阳
3西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四川 绵阳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8日
摘要
梳理了国内外主流幼儿体育、幼儿游戏的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幼儿游戏与体育锻炼不足的具体表现与危害,国际比较与启示。结合我国当前幼儿体育的实际状况,提出影响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即我国幼儿体育在体育界与教育界存在认知不统一;在幼儿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标准、数量等不足,不匹配等问题;在幼儿体育师资方面,还存在显著短板。主要表现在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性错配的问题,对幼儿体育的内容、方法、规律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在践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幼儿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幼儿体育,体育师资,身体认知,问题,对策
Theoretical Review,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Yue Zhang1, Zhiqiang Liu2, Wei Liu3
1Sichuan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Mianyang Sichuan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3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Received: Nov. 1st, 2023; accepted: Dec. 1st, 2023; published: Dec. 18th, 2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viewpoints of mainstream research on early childhood sports and early childhood gam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nd harms of insufficient early childhood games and physical exercise, and provide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insight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sports in China, propose prominent issue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sports in China. There is a cognitiv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ports and education sectors in China's early childhood sports; Insufficient and mismatched standards and quantities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for young children; In terms of pr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mismatch, as well as insufficien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patterns of early childhood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practical research,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sports in China.
Keywords:Pr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hysical Cognition, Problems,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我国幼儿体育政策的梳理与回顾
新中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有4个标志性文件:分别是《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1952)、《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1] 。梳理发现,在2000年之前,纲要文件中与幼儿身体活动相关出现最多的词汇并不是“体育”,而是“游戏”。2000年之后,教育部发布的两个文件出现了明显转变,对幼儿体育的概念有所突出和强化。例如,2001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科学、有计划地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还在其它国家政策文件中重点强调了幼儿体育的问题,例如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 [2] 。综上所述,从近年来多个国家层面的幼儿体育指导性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对幼儿体育愈发重视。既提出了明确要求,也给出了努力方向。
2. 国内外幼儿体育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与主要观点
自有幼教之父之称的德国的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设立“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以来,幼儿教育正式进入学界视野。福禄培尔将儿童分为4个时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学生期。他指出,人类发展的阶段并非是跳跃式的,是连续性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不是由年龄来限定,而应该根据某些趋势显现的特征来决定。在此理念下,每一阶段都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并且不能逾越 [3] 。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心自我活动的代表,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即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表现,它代表了内在的必然性和必需性及内心的行动 [4] 。儿童借着运动游戏,把内在的需要与行动表现出来,通过这类行动,表现出他们的内在本性。罗杰斯与萨依尔(Cosby Rogers and Janet Sawyer)指出,游戏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游戏力与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勇气。儿童认知学领域也有许多实证的案例说明运动对儿童脑发育的作用。在幼教领域,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揭示了体育活动对儿童感知觉、平衡觉、空间方位觉,以及姿态控制、身体认知、规则意识、合作、目标感等方面的价值。
2.1. 幼儿游戏、玩耍的天性及其价值
韦尔斯,鸠良·赫胥黎在《生命之科学》中指出:从其进化与其生物学的意义之观点来看,游戏似乎有两重的起源。有一种游戏作为成年生活的准备在生物学的意义上是有用的;这是狭义中的游戏(play)。又有一种游戏是由于势能之过剩被引导成为愉快的或兴奋的发泄 [5]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他在分析游戏理论层面的意义时指出。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动物玩游戏的时间越长。与鼻涕虫和树木不同。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过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来进行的,有些学习只要人活着就会自动进行,但许多学习则在游戏中发生。人类的幼儿以及童年期之所以相比于其他动物更长,就是因为使人拥有更多的游戏时间。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即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
因此,我们不能不做出这样的论断:幼儿教育始于游戏,幼儿体育应以游戏方式实现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融合发展。体育游戏化、生活化发展之路必将激发幼儿更加广泛的明确性身体活动。建立幼儿阶段的运动兴趣、习惯,转变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游戏中、体育活动中逐渐掌控自己的身体,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2.2. 幼儿游戏与体育锻炼不足的具体表现与危害
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即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他认为,一般的孩子都在5岁前确立优势大脑,如果优势大脑迟迟未能确立,就会出现“感统失调”,造成以后身体平衡和全身肌肉协调差,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问题(冲动、任性、脾气暴躁) [6] 。该理论随后得到了众多研究学者的认同和肯定。且感觉器官的开发具有敏感期,错过敏感期后期难以弥补。此外,从儿童游戏(包括体育游戏)的相关研究及著作中可以看出,幼儿体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各种身体活动,以及游戏中的指令、信号、规则可以很好的训练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阶段充斥着对未来文化学习的焦虑,争先恐后的开始文化知识渗透,全力的开始语文、数学教育,当前,不少幼儿园把智力开发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源于应试教育的抢跑思想,认为识字早、算数能力早开发会有先发优势,却忽略了感知觉的发育、规则、秩序感、好习惯的养成才是幼儿期最重要的。关于幼儿游戏、体育活动等更为重要的教育却被边缘化了,甚至在某些环节,幼儿教育者还以孩子安静、“听话”“乖”等因素来评判孩子,实际上,好动、探索、好奇心才是幼儿的天性,不能被抹杀。当前普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运动缺乏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2.3. 幼儿体育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重视幼儿身体活动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09~2018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芬兰、德国、丹麦、新西兰和瑞士等国相继出台了幼儿身体活动指南。美国国家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2002)在《0~5岁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指南》中提出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准则,指出所有5岁以下幼儿都应进行日常身体活动,以促进健康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美国健康和体育教育者协会(2020)更新和修订了这份国家指南文件,在第3版指南中提供了针对特定年龄水平的活动建议。此外,身体素养作为近年来逐渐引起高度关注的全球观念统领着西方体育教育目标。我们应该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身体素养。
日本政府先后于1964、1972、1991、2001、2005年5次发布《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此外,日本也存在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当前,幼儿身体活动总量不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是日本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2011年日本幼儿的肥胖率开始上升,身体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大部分指标均低于2000年幼儿身体指标。另据资料显示: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显示,日本儿童的体力、运动能力在10年内降低了大约10%,学习欲在20年内下降了25% [7] 。
近年来,日本政府派遣了多批次幼儿体育指导者对多所幼儿园幼儿的运动能力进行专业指导和评估与科学诊断。日本学界在明确界定“幼儿体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幼儿体力”的基本概念问题,指出幼儿体力是幼儿防御体力和行动体力的综合能力。其中,行动体力包括肌肉力量、协调力、爆发力、平衡性、持久力、柔软性技巧性、速度、以及节奏感 [8] 。日本幼儿体育研究者认为,幼儿接受体育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过程,要将幼儿体育置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进行。
2007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出台了《儿童早期基础阶段》,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以游戏为基础的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框架。英国学前教育对幼儿体育发展的价值是促进幼儿情感、身体、社会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俄罗斯学前教育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是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促进儿童体力、智力、道德、艺术能力的发展。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认识到体育活动不同于运动游戏,必须使幼儿体育系统化。因此,俄罗斯幼儿园一般面积宽敞,运动器械丰富。为了使儿童的活动天性得到满足,幼儿园里一般时间安排运动项目,把传统的体育项目与非传统的结合起来 [9] 。普遍的体育训练项目有早操、韵律操和健美操、羽毛球、拍球,乒乓球、雪橇、跑楼梯、跳绳、跑步及日光浴等。这些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是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安排的。
通过上述国家幼儿体育教育的国际比较可以看出,各国均高度重视幼儿体育工作,均多次发布指导幼儿体育的指南、计划,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幼儿体育活动不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等问题也不是个案,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除了上述问题,我们还面临幼儿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幼儿体育师资不足,幼教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3. 我国幼儿体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幼儿体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10] 。当前,在体育学理界和幼儿教育界存在问题研究的差异性,体育学理界将幼儿通过户内或者户外的身体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称为幼儿体育,它包括跑、跳、攀、爬、钻等身体锻炼活动。幼儿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则将幼儿参与的所有体力游戏和智力游戏统称为幼儿游戏,甚至在学前教育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并不认同“幼儿体育”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幼儿参与的全部为“幼儿游戏”或“幼儿游戏活动”。上述认知偏差造成了体育学理界和幼儿教育界对幼儿体育认识的不一致、不统一,难以在同一维度探讨问题。此外还有师资培养、体育器材等问题。
3.1. 幼儿体育师资的培养问题
幼儿体育教师是培养和推动幼儿体质健康增长的重要力量,美国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健康特征,提供高质量的、有意义的身体锻炼和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经验的获得和肢体的锻炼 [11] 。然而,幼儿体育师资不足是当下我国幼儿体育治理,特别是农村幼儿体育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走访了40余家幼儿园,绝大部分幼儿园老师为女老师,不少幼儿园竟然没有一名男老师,老师中有体育专业知识的尤其匮乏。此外,当前幼儿师资培养方面,教材、内容、方法与传统的体育教育本科(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显著性差异。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3.2. 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纵观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大环境,幼儿的活动空间、游戏内容与组织、自主参与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从幼儿园的其他称谓上就能见端倪,例如许多地方把幼儿园称之为“托儿所”,即由于父母上班没有人照顾而托管的意思,很多社区的托儿所也仅仅具备看管、照顾幼儿的条件,没有空间、器械来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也有研究指出,许多幼儿园的空间局限、经费不足、育儿观念陈旧等多重因素导致了大部分幼儿园仅有寥寥几个的滑梯、秋千、跷跷板等简单器材。即便是我们走访的部分省级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空间、设施器材也不能满足需要,其他幼儿园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幼儿体育教育资源、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适合幼儿体育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足,幼儿体育成人化的问题也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软化(去竞技化)、趣味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适合幼儿体育的体育器材的研发较为滞后,近些年在体育器材分类、分层方面虽然做了改进和优化,但市面上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对年龄区分度还存在过于粗糙,不够细化的问题。
4. 小结
幼儿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适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安全性等为原则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活动内容及评价体系,防止儿童成人化教育,对推动幼儿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有利于提升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促进幼儿体质健康。
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也必须重视幼儿健康身心的培育、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以及基本生活技能的养成。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这也为幼儿园的体育指出了方向和提出了基本要求。幼儿园体育活动通过提供充分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设计科学的活动内容来发展幼儿运动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此外,开发出适合幼儿体育活动的体育器材,需要研发人员、生产厂家的协同配合,更需要幼儿园老师的信息反馈,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协同完成的工作。
基金项目
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SCTY2019YB24。
文章引用
张 玥,刘志强,刘 伟. 幼儿体育发展的理论梳理、国际比较与反思
Theoretical Review,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04): 1048-1053.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4145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001/xxgk_81893.html, 2016-03-01.
- 2. 陶小娟, 汪晓赞. 新时代中国幼儿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J]. 体育科学, 2021, 41(9): 24-34.
- 3. 刘建进, 庄弼. 福禄培尔幼儿体育思想的渊源和内涵[J]. 体育学刊, 2020, 2(3): 73-78.
- 4. 福禄培尔.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M]. 李铭, 译. 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5: 105.
- 5. 韦尔斯, 赫胥黎. 生命之科学(下册) [M]. 郭沫若,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445.
- 6. 游富瑜. 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开设现状及其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 7. 吕和武, 王德涛. 日本儿童的体力活动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12): 84-87.
- 8. 郝晓岑, 李捷. 日本幼儿体育推进策略及特点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5): 107-112.
- 9. 韩瑞敏. 日本第四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对我国的启示[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1): 107-108.
- 10. 周采. 比较学前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 11. 郝晓岑, 王婷. 幼儿体育概念辨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 29(1):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