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0593 , 8 pages
10.12677/CES.2023.11833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莫美仙,阳利永,李璐,赵琳,姚衍,杨艳俊,刘瑞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云南 玉溪

收稿日期:2023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5日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不仅给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来机遇与挑战,而且也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内容,需要从新视野、新实践、新发现等方面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能力。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这一新的社会需求,并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地理学背景以及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具体优化途径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拓宽实践技能培养、强化跨学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规划实践能力和提供案例研究和实践平台等,从而设置了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希望结果能对相关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课程体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Disciplin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Meixian Mo, Liyong Yang, Lu Li, Lin Zhao, Yan Yao, Yanjun Yang, Rui Liu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Land Engineeri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Received: Jun. 28th, 2023; accepted: Aug. 7th, 2023; published: Aug. 15th, 2023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not only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isciplines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but also presents new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development. Faced with new theories, methods, and content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of talents in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from new perspectives, practices, and discover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ew social demand for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talent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of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optimiz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The specific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broadening practical skills development,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enhan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planning practice abilities, and providing case studies and practical platforms.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s thus designed, consist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disciplinary foundation courses,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professional specialization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expansion courses. This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Keywords: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教育部于2012年第四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专业 ‎[1] 。虽然经过近10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设置仍不成熟。前人对此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宋慧芳等以池州学院为例,深入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原则、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 。侍非等人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两方面明确宿迁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提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3] 。王吉昌等从地理学科背景的角度探讨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 ‎[4]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着规划类型过多,各种规划类型内容相互重叠冲突,审批工作流程繁琐审批效率不高、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19年5月,国家办公厅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 。这不仅给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带来机遇与挑战,而且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内容,需要从新视野、新实践、新发现等方面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的专业能力。鉴于此,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再适应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玉溪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拓宽实践技能培养、强化跨学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规划实践能力和提供案例研究和实践平台七个方面提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以期对具有地理学背景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从原来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的,因此,其专业背景为地理学,专业为理学。专业涉及内容较多,理科、工科以及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全国多所院校侧重的专业方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在开展此专业的院校中,对该专业的定位方向复杂多样。在综合性的大学以及理工科院校,专业定位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方向;城市规划及建筑学方面为主的院校,专业定位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基础较为扎实的院校,专业定位为数字化地理城乡规划管理;工商管理为主的院校,专业方向则定位为土地、旅游、房地产开发 ‎[6] 。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没有统一而明确的专业定位,各院校均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背景及办学定位来培养人才,从而导致同一专业各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尽相同,也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甚至有的学校此专业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有的学校课程体系还非常的混乱,是将多学科(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土地规划)课程堆砌在一起,并没有形成该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完整体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专业方向不确定,找不到对口的专业 ‎[7] 。

人文地理作为城乡管理的大背景,主要的专业导向是城乡规划管理。因此,地方高校在制定该专业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以及实践操作时,主要应以城乡规划管理为主,培养管理型人才。结合我国各地方大学的定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我国城乡建设为主,培养出对城乡建设和管理有贡献的人才。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高等院校、城乡管理部门以及国家住房和管理、房地产行业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城乡规划建设和城乡管理工作以及具备从业的基本技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能很好地实施 ‎[8] 。综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定位,这就给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聘用上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虽然招的专业对口,但不是单位想要的人才。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要重新调整人才培养定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依托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侧重于应用领域,着重培养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性人才 ‎[9] 。其具有的地理学背景就使得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整体性观念,更多地从地域系统的整体出发,注意从理论假设出发进行演绎,使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能够相互补充、辩证统一,并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了一种复杂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 ‎[10] 。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地理学能够为城乡规划提供更为宏观和综合性的理论指导,在与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相关的教学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作用 ‎[1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 ‎[12] ‎[13] ‎[14] ,在人文地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城乡规划是顺应了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实现了地理学理论、方法、技术科学决策指导下的城乡规划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等专业优势,依据地理学理论,立足宏观、纵观层面,对城乡经济社会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研究,科学决策开展区域开发、规划与管理等实践应用领域,实现区域人地关系的耦合协调发展。因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整体性观念、人地协调理念、可持续性发展观的综合规划管理型人才。

3. 国土空间规划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新要求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及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除了城乡规划学之外,涉及最多的是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 ‎[15] ,这就给以地理学为背景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要求:

3.1.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然要求转变规划观念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原来的城乡规划主要关注点为开发,而现有体系下的城乡规划则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模式。新的城乡规划理念主要有两条思路导向:其一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创新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其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需求为规划重点,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家园 ‎[16] 。

首先,传统的规划观念主要关注单一领域的规划,如城市规划、农村规划等。然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将城乡地区、不同行业和利益主体的空间需求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这就需要规划者从局部和单一的视角转变为综合和整体的视角,将各个领域的规划纳入一个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其次,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思考和规划,超越短期利益的考虑。传统的规划观念往往注重眼前的问题和需求,缺乏对未来发展趋势和长期目标的考虑。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规划者具备远见和战略思维,能够预测和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通过适应性管理和调整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传统的规划观念往往将规划问题局限在某个特定的部门或领域内,导致信息孤岛和决策碎片化。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各部门之间进行跨界合作和协同,共同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这就要求规划观念的转变,从部门利益为中心转向整体利益为中心,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最后,传统的规划观念往往过于强调计划和指令性,缺乏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的考虑。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将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纳入规划过程中,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社会意愿的反馈。这就需要规划观念的转变,从计划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注重市场机制的发挥和社会参与的推动,提高规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总之,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转变规划观念,从单一到综合、从短期到长期、从单一部门到多部门协同、从计划导向到市场导向。这种转变能够更好地适应城乡发展的需求,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2.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利用最新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全国通用的国土空间数据库和基础信息平台,其目的是保证规划后期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5] 。规划数据库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测、评价和预警等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有序建设、科学管理和精准应用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科学体现 ‎[17]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数据和信息,如地理数据、人口数据、经济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大量的数据整合、分析和可视化,从而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分析,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制定规划方案、评估效果。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到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仿真。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工具,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空间分析结果和模拟仿真模型,从而支持规划的空间布局和空间优化决策。国土空间规划不仅涉及到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还涉及到跨尺度和跨区域的问题,如区域协调发展、跨省跨区域的交通规划等。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整合和跨尺度的空间分析,支持规划的跨区域和跨尺度决策,帮助规划者更好地协调各个区域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要求规划过程具有透明性和参与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规划数据的共享和公开,使得规划过程更加透明和可追溯。同时,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平台的应用,可以方便公众参与规划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增强公众对规划决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交流和合作,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提供了一个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知识的跨学科融合,提升规划的综合能力和效果。

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支持空间分析和模拟仿真,满足跨尺度和跨区域的规划需求,增强规划过程的透明性和参与性,促进跨学科合作和交流。这些要求能够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3.3.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然要求多学科深度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涉及到地理、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了能够全面分析和解决城乡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城乡发展中的复杂问题。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对大量的地理、经济、社会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并基于这些数据提供决策支持。不同学科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经济学模型在经济发展评估中的运用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追求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都有所涉及,例如环境科学提供环境评估和保护的技术支持,经济学提供经济可行性评估,城乡规划学提供空间布局和规划设计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能够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多学科深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复杂的城乡发展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拓宽思维,培养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城乡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培养具备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专业人才。

3.4. 相关法律法规的新要求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和要求的提升,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现有的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和需求。因此,需要相应调整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层级的规划,现有的法律法规可能存在冲突或不协调的情况。调整法律法规可以协调不同领域和层级的规划要求,确保规划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国土空间规划中涉及到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这些技术的使用。例如,关于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共享和开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匹配,确保合法、合规的技术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追求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提供法律保障。调整法律法规可以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国土空间规划还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等。调整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保护各方的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规划决策和实施过程。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应调整,可以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调整法律法规可以促进规划的协调统一、技术应用的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增强各参与主体的权益保护。

4. 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背景为地理学,且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基础资料的调研、“双评价”的开展和“三区三线”的划定等内容均以地理学为背景 ‎[18] 。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以地理学为特色的地理类课程应作为一类课程群以培养具有地理思维的规划人才。并紧紧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对专业课程进行增减,构建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

4.1. 课程体系构建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由平台课程和模块课程组成(图1),平台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学科基础课设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所依托的地理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核心课程,突出城乡规划课程。模块课程由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所组成。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文化理解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掌握学科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为进一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的深入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的实践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在特定领域或专业方向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专业拓展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些课程可能涉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帮助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Figure 1.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disciplin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图1. 人文地理与城规专业课程体系

4.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和新的体系框架的建立,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的新形势,本文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地理学背景特征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新要求,在原来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优化。

1)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学习,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方法、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供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刻理解。

2) 拓宽实践技能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实地调研、规划案例分析、规划设计项目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3) 强化跨学科融合。与相关学科进行更紧密的融合,例如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流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4)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课程中增加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规划决策的能力。

5) 关注可持续发展。在课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包括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6) 强化规划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划实践能力,包括规划方案设计、规划评估、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实践案例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规划的实践过程和方法。

7) 提供案例研究和实践平台。建立与实际规划项目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实践平台,与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院所、地方社区等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参与实际规划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优化路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见表1

Table 1.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disciplin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表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

5. 结论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而且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是支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于学科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地理学背景、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以及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具体优化途径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拓宽实践技能培养、强化跨学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规划实践能力和提供案例研究和实践平台等,从而设置了专业课程,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

基金项目

玉溪师范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05)。

云南省科技厅地方高校联合专项面上项目“华宁盘溪七犀潭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及防污性能研究”,(项目编号:202001BA070001-169)。

文章引用

莫美仙,阳利永,李 璐,赵 琳,姚 衍,杨艳俊,刘 瑞.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Disciplin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8): 2257-226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8333

参考文献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210/143152.html, 2012-09-14.

  2. 2. 荣慧芳, 纪凯婷, 韩雪, 陈兵丽, 朱莉. 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 33(2): 153-156.

  3. 3. 侍非, 沈惠新, 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以宿迁学院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5): 36-40.

  4. 4. 王吉昌, 屈康庆. 地理学科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思考[J]. 高教学刊, 2015(18): 204-207.

  5. 5. 张红娟, 尚国排, 于淑会, 胡永翔.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4(6): 143-146.

  6. 6. 许树辉. 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韶关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8, 5(28): 46-50.

  7. 7. 张喆. 探讨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J]. 现代盐化工, 2019, 46(4): 159-160.

  8. 8. 彭位华, 张勇, 刘雪艳. 专业调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皖西学院学, 2013, 29(1): 134-137.

  9. 9. 柳玉梅. 论普通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中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 学科探索, 2014(28): 52, 76.

  10. 10. 樊杰.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 地理学报, 2004, 59(z1): 33-40.

  11. 11. 张茜凤, 薛丽芳, 马晓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16(1): 96-101.

  12. 12. 陆大道. 关于地理学的“人一地系统”理论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21(2): 135-139.

  13. 13.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 [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11-147.

  14. 14. 毛汉英. 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48-60.

  15. 15. 陈宏胜, 陈浩, 肖扬, 等.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J]. 规划师, 2020, 36(7): 22-26.

  16. 16. 邓春凤, 龚克, 王万民, 等.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6): 23-28.

  17. 17. 李满春, 陈振杰, 周琛, 张鸿辉, 黄秋昊. 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5): 69-75.

  18. 18. 符娟林, 喻明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实践探讨[J]. 教育教学论, 2020(37): 211-212.

期刊菜单